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33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刘世让去代州一方面是代表朔州军方相迎刚刚册封郡王的李善,另一方面也是来求援的,相关的物资粮草早在前日就已经运输出塞了。
  李善视线扫了扫,不少人脸上颇为忿忿,想必是秦武通接手,没让他们捞到什么好处。
  对此,李善也不觉得有什么,秦武通所作所为无可厚非,代州能辖制马邑,并不是兵多将广,更多的是以大势,以粮草相迫,秦武通自然要将粮草握在手中,不让他人染指。
  不过,李善此来就是为了解决某些事,不等入城,他就吩咐道:“明日一早发放粮草,记得还送来了不少其他的?”
  刘世让点头道:“尚有布匹、盐醋等。”
  “不止吧?”李善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满脸络腮胡的中年将领,“记得去年你自夸千杯不醉,这次送来了二十坛玉壶春,今夜倒是要试试你的酒量!”
  那人是苑君璋亲信何流,蔚州人氏,叔父早年在苑君璋父亲苑侃手下为小吏,又娶了苑君璋妹妹为妻,听了这话上前几步,笑道:“去岁玉壶春,殿下尽许突厥,下官无福享用……”
  李善哈哈大笑道:“若不尽许突厥,如何能一战功成?”
  那一场夜袭,唐军大获全胜,很大程度上都因为白日那场聚饮,李善将送来的玉壶春全都送到突厥营地中了,半夜遭袭,很多突厥人手脚发软,晕乎乎的都站不稳,死的那叫一个冤。
  “那就多谢殿下了。”何流行礼道:“刺史府内已然设宴,还请殿下……”
  李唐一朝,州府主官的职位一般是总管、都督,前隋一般是刺史,早年王仁恭出任马邑刺史,建刺史府,一直传承至今。
  “不急,不急。”李善翻身下马,踱步上前,视线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随口叙话,谈笑无忌。
  “你就是牛斌?”李善拍着一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青年,“年前大败突厥,你斩首三十有二,战报名次仅次于芮国公、宜阳县公。”
  牛斌也是苑君璋特地提起的,是他亲卫出身,直到去年麾下伤亡惨重,才放出去领兵,此人并不擅领兵,但骑射皆精,直冲猛打为军中翘楚。
  牛斌低头行礼,“敢问芮国公如今……”
  “苑公得陛下厚赐,授宅授田,不过那栋宅子虽然地段好,但好些年没住人了,得修缮一番。”李善笑着说:“如今苑公、孝政就在某家庄子暂歇。”
  刘世让沉默的站在一旁,看着李善一个一个寒暄过去,到后面不禁神色微动,他记得上次李善来马邑还是招抚苑君璋,到现在都快四个月了,居然记得这么清楚,姓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没有一丝错处。
  李善竭力表现出他亲和的一面……可惜效果不怎么样,除了牛斌、何流两个苑君璋嫡系之外,其他人都脸色阴晴不定。
  就在几个月前,他们都亲眼目睹了面前这位青年如何与突厥王子阿史那·摸末结交,如何在临行前说出那句“倾盖如故白头如新”,也都亲眼目睹了这位青年如何在突厥营门外逼着苑君璋斩下郁射设的头颅。
  所以,看着李善脸上那温和的笑意,几乎所有人都心生寒意……上一个被骗的尸首两分啊,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苑君璋麾下众将中,以席多、郭子威两人为首,不过后者在年前那场大战中,被苑君璋亲手斩杀,所以现在军中是以席多为首。
  席多早年是刘武周手下的吏员,后随之起兵,辗转辅佐苑君璋,也曾领兵上阵,但更多是打理后勤、军中公文来往以及内政。
  席多今年已五十多岁了,身材瘦小,头顶发髻隐见银丝,捋须和李善寒暄,心里却在琢磨对方此次会以什么样的手段……他早就收到了苑君璋的来信,很清楚李善的来意。
  席多之下,牛斌、何流、卫鹏、郭子恒、杜士远等将。
  李善对其中两人最为关注,一个是郭子恒,之前被苑君璋在军中斩杀的郭子威就是他的堂兄,而郭子威是军中大将中与突厥关系走的最近的一个。
  另一个是杜士远,此人曾是高满政部将,去年苑君璋猛攻马邑,高满政久守无援,意欲突围,便是杜士远偷袭斩杀高满政,开门降敌。
  全军改旗易帜投唐,郭子恒或许会因为堂兄郭子威的死而心怀疑窦,而最为恐惧的应该是曾经叛变的杜士远。
  苑君璋写下的那份名单中,排在最前面的两人,正是郭子恒和杜士远。
  寒暄多时,眼见夕阳半落,众人趋马入城,李善在城门口就放出了明日发放粮草的消息,又欣然赴宴,与众人聚饮。
  刚刚坐定,李善就忍不住大笑道:“多谢席公,还记得呢?”
  桌上摆着的是萝卜炖牛腩、切片的卤牛舌,以及一碗牛尾汤。
  席多呵呵笑着说:“只可惜已然开春,难以久储,不然早在前几日就请宜阳县公携至代县了。”
  “某尝尝……”李善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牛腩,嚼了几口点头道:“这厨子火候精到,只是佐料少了几位,但也足称美味。”
  秦武通有些诧异,但也只是有些诧异而已,毕竟李唐一朝沿袭前隋,严禁杀牛,没想到朔州这边如此肆意。
  而刘世让木讷的脸上闪过一丝喜色,其实朔州也同样很少杀牛,他在马邑都几个月了也没吃上过牛肉,但今日却杀牛设宴……这说明了一点,席多对李善的到来是抱有善意的,至少不是针锋相对。
  因为去年马邑十日,在那场闹剧后,几乎所有将校都知道李善最好牛肉,甚至当时郁射设、结社率还从云州弄了些牛过来……专门为李善弄来的。
  可惜全都喂了狗……白日吃了个饱,喝了个足,晚上就尸首两分。
  李善让亲卫将玉壶春拿上来,自己只是浅酌慢饮,让薛万彻与牛斌、何流等人拼酒,最终是一场大醉。
  李善细致的观察了郭子恒、杜士远两人,前者大醉,后者几乎滴酒不沾。
  在自己抵达马邑,而且众人都知晓自己来意的情况下,郭子恒的大醉似乎说明他并无谋划,而杜士远的谨慎似乎是另一面。
  李善没有直接做出判断,只在心里不停权衡……无论如何,这两人是不能留下的,一个与突厥关系密切,一个是个先前已有叛变的软骨头。
  再过三个月,突厥必然大举来犯,虽然那时候李靖已经到任,但李善也不想埋下这样的隐患……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总有着影响什么的意愿,日月潭太小了,而代州是他原本大展宏图之地,即使离开,他也不希望看到之前的努力毁于一旦。
  但这两人,是杀了还是驱逐?
  直接斩杀只怕动摇军心,驱逐似乎又显示无容人之量,或者调入代州、忻州?
  一直到揉着脑袋在去年第一次入马邑的那栋宅子坐定,李善还在想这个问题,但很快他就暂时将其抛之脑后。
  因为王君昊在门外禀报,“郎君,秦武通到了。”


第五百三十七章 夜谈(上)
  昏暗的烛光边,李善抢先一步挽起行礼的秦武通,“勿要行礼,托大称一声武通兄。”
  “礼不可废……”
  “武通兄早年为陛下近臣,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听闻足下与临汾柴家是姻亲?”李善笑呵呵道:“算起来还是某的长辈,何敢受礼。”
  秦武通一怔,坚持行了半礼才落座,“下官弟媳出身临汾柴氏。”
  “似乎是霍国公的堂姐?”
  “是。”
  李善还未离京的时候就听平阳公主说起过,当年关中之战,平阳公主单领幕府,秦武通就是其麾下将领,之后平阳公主移驻晋阳,秦武通才与柴绍归属李世民麾下,两人既是姻亲,又是同僚,关系颇为亲密。
  李善猜测,李渊挑选秦武通,未必没有考虑平阳公主的意味……这是不是证明了秦武通的政治立场呢?
  秦武通虽然是李世民旧部,但在武德二年之后就没有再在其麾下,最重要的洛阳、虎牢、洛水三战都没有参与……而之前的柏壁之战,那是关乎李唐存亡的大战,关内几乎能用得上的将校、兵力都用上了,并不仅仅是秦王府一脉出战。
  在那之后,秦武通伤重归家,李世民与其很少有联系,毕竟太忙,倒是李渊在年节时分都赐礼,以示恩宠。
  简短的寒暄后,李善选择了单刀直入,“太子、秦王夺嫡,日益惨烈,复设代州总管府,亦是东宫、秦王府双方对峙,如今勉力压制,只望不坏军国大事。”
  “殿下放心,下官多年未入京。”秦武通浓眉一扬,“得陛下授意助守马邑,皆听令于殿下、宜阳县公。”
  这么干脆的表态让李善有些意外,这句话一方面显示了秦武通没有也不愿涉入夺嫡之争,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的性情,至少他表现出了对自己,甚至对刘世让的尊敬。
  迟疑了会儿,李善才点头道:“还请武通兄襄助。”
  “请殿下吩咐。”
  “尚未加冠,称一声怀仁吧。”李善倒是不在乎,只是听到殿下这个称呼就心痛,心痛于自己被李渊阴了一把。
  关于李善这个名字,秦武通早在去年就有所耳闻,他重伤休养,一直就住在太原府,距离代州并不远……短短大半年的光景,从一介代县令而执掌四州之地,晋升之速令人瞠目结舌,但立下的战功也足以夸耀。
  只是年纪的确实在太轻了点……秦武通一边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一边仔细凝听李善的解说,毕竟他才刚刚率兵抵达马邑不过数日。
  “清洗军中,势在必行。”李善低声道:“此事已得陛下首肯,苑君璋也并不反对,散去兵权,方能自如。”
  秦武通隐隐听出点意味……苑君璋八成是被卷进了夺嫡之争中了。
  “但马邑位处朔州,与云州接壤,临近长城,距离五原郡并不算太远。”李善早就盘算好了,解说道:“所以,清洗军内,不能乱军心,否则不等突厥大举来犯,只怕就要祸起萧墙了。”
  秦武通点头同意,“不错,临近突厥,当以马邑为重。”
  “但不清洗军中,他日突厥围城,只怕难以固守。”李善起身踱步,“但手段稍显酷烈,说不定就有兵变之忧。”
  秦武通想想也为李善犯愁,一方面要清洗军中,削弱苑君璋旧部,另一方面又要稳固军心,不使军中生乱,这几乎是相矛盾的。
  “所谓军心,实则可以一分为二。”李善缓缓道:“一为将,二为兵。”
  “无将不成军,无兵难为军。”
  “虽有宜阳县公与武通兄驻守马邑,即使清洗苑君璋旧部,也不可能将所有将校全数更迭。”
  “但兵心已然在手。”
  李善冷笑道:“将校所求,无非权位富贵,士卒所求,大都迈不过一个活字。”
  “朔州本苦寒之地,去岁苑君璋竭云州财民,从去年末就粮草不济,若非代州输粮草,纵然苑君璋弹压,只怕也要时时兵变。”
  “邯郸……怀仁说的是。”秦武通神情振奋,“如此说来,只需处置将校即可?”
  李善点点头,低声道:“武通兄乃陛下钦点,在下不愿视若外人,一应谋划尽可告知,还请武通兄襄助。”
  “自当遵命。”
  李善不再说话,拍了拍手,片刻后门外守着的王君昊领着头发灰白的刘世让入内,身后还跟着一位身材粗壮的中年人。
  “拜见邯郸王。”
  “拜见邯郸王。”
  “风雪交加,不见十步,亦敢纵马冲阵,大败突厥。”李善亲手挽起那位中年人,笑道:“刘公兄弟二人均有名将之姿。”
  “不过匹夫之勇。”刘世让难得的露出个笑容。
  这位中年人是刘世让的亲弟弟刘宝,常年伴其左右,是他在军中最重要的助手,去年末苑君璋、刘世让击败突厥,起源就是率旧部出塞的刘宝冒险侧击敌阵。
  “朔州虽大,但能信得过的,不过三人。”李善延手让众人坐下,突然笑道:“武通兄之前与宜阳县公……”
  “久闻刘公之名,只是未能蒙面。”秦武通是太原府人,当然知道李善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世让那脾性在整个河东都是有名的,这两三年内,与襄邑王李神符闹的不可开交……又因为性情倨傲,得罪的人数不胜数。
  刘世让挤出个尴尬的笑容,却没说什么……可能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善哈哈一笑,“武通兄初至马邑,还请刘公分说一二。”
  刘世让沉吟片刻后,正色道:“苑君璋部属杂乱,前承刘武周、宋金刚旧部,又掳掠朔州、代州、云州青壮随军,如今他已然入朝,军中号令不一,各行其事。”
  “无人为首?”秦武通有些诧异。
  “约莫以席多为首,但军中也多摇摆不定。”刘世让解释道:“席多此人,马邑人氏,早年为刘武周帐下,后随苑君璋,少有领兵,打理内政,筹集粮草,出谋划策,为苑君璋所重。”
  毫无疑问,这是个关键人物。


第五百三十八章 夜谈(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3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