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16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建成也知道这个名字,魏征巡视山东回来之后几次提到了苏定方,赞其有将才,只是李建成对此并不在意,他要笼络的不是什么有大将之才的人物,而是手中有权有势的兵将……比如罗艺。
  现在,李建成自然后悔了……苏定方助柴绍立下如此大功,本人又是李善亲卫出身。
  一句话,经过这一战,李善、苏定方和柴绍、平阳公主已经掰扯不开了……之前还是因为救命之恩,而如今却在政治立场上有合流之势。
  不过,李渊还真没听过这个名字,兴致勃勃的问起……李建成简直拿出了说书人的架势,添油加醋的讲述。
  “虽是刘黑闼旧部,却能弃暗投明,屡立大功。”一旁的裴寂笑道:“不意李推敲尚能为陛下举才。”
  李渊大笑后追问道:“既有功于朝,为何无人荐其出仕?”
  一直保持沉默的平阳公主抢在了前面,“父亲,怀仁施妙手活其母,苏定方投入门下。”
  “虽怀仁视之为兄,但苏定方不愿出仕,领亲卫日夜守护,此次实是郎君心忧战事,见其勇力,开口讨要。”
  李渊登时明了,女婿这次出兵意义非凡,而吐谷浑战力不弱,兵力不少,柴绍才会借人……也是没辙啊,总不能去东宫、秦王府借人吧?
  这也是平阳公主抢在前面答话的原因,她当然心知肚明,苏定方和李善是一体的,一直没有出仕,主要就在于李善的立场……但此战之后就难说了,如此大功不封赏是说不过去的。
  “说起李推敲,伏允伤重得以活命……”裴寂笑道:“设伤兵营,的确于战有功,陛下不可不赏。”
  “裴监说的有理。”李渊想了想,“怀仁倒是提过,军中设伤兵营,千人营设十名护兵,以军功计之。”
  “父亲,听闻怀仁欲外放?”李建成扬声道:“怀仁之能,堪为大用。”
  “牧一县之地历练,他日为朝所用。”平阳公主立即堵了上去,她虽然不知内情,但知道李善是铁了心要外放。
  说的不好听一点,今日罗艺在禁苑闹成那样,平阳公主还真怕李善和东宫扯到一起。
  李渊转头看向李世民,“二郎?”
  “但凭父亲做主。”李世民平淡的说:“怀仁其人,所学驳杂,在朝可用,外放亦可。”
  李渊沉吟不语,今日已经许诺李善任解县令,如果加恩,那就应该是州府佐官,但这种位置不太好坐,功劳未必捞得到,背锅倒是常有的事。
  如果留在朝中,因举荐有功得以晋升……也很难捞得到什么好位置。
  而且李渊考虑的还不仅仅是李善本人,还有李善和平阳公主的关系……后者掌北衙禁军,如今又有个大将之才的苏定方,留在京中,只怕大郎、二郎都要笼络。
  殿内安静了片刻后,微弱的咳嗽声响起,须发尽白的裴世矩颤颤巍巍的起身,“诗才盖世,妙手回春,不过小道,但李善其人,腹有良谋,目光长远,更兼有任事之能。”
  “但年未弱冠,陛下为国择才,亦需为国储才。”
  李渊直起身,正色道:“铨选人物,选曹之责,无过裴公,还请直言。”
  “不敢当陛下盛赞。”裴世矩先行谢过,缓缓道:“臣历经数朝,点评天下人物,如李怀仁这般实在少见……”
  听着裴世矩对李善的诸多赞誉,殿内诸人心思各异,大都有些诧异……诧异于,裴世矩虽然位列宰辅,又名重天下,但毕竟先随隋炀帝南下江都,后先后被宇文化及、窦建德收罗。
  所以北上关中投唐之后,虽受到李渊款待,但裴世矩却很少实质性的参与朝政,往日两仪殿议事,他基本上是不开口的……没想到今日滔滔不绝。
  李世民平静的注视着不远处的老者,没有避开视线……只是有点后悔,后悔于适才裴寂赞誉李善,自己没忍住流露出笑意。
  “故李怀仁日后必为栋梁,但如今却尚需磨砺。”裴世矩轻声道:“陛下若施恩封赏,不如托付重任。”
  李渊微微颔首,“裴公……这是意有所指?”
  裴世矩话锋一转,“陛下择刘世让北上,雁门、马邑形式为之一变,高满政驱逐苑君璋,举朔州来投。”
  “河东之重在于代州,代州之重在于雁门。”
  “雁门为马邑后盾,如今外有高满政驻守马邑,内有刘世让、李高迁领军,若能于代县设伤兵营,必能振军中士气。”
  “马邑不失,雁门必固,突厥再难随意踏破河东。”
  “山东战事期间,李怀仁筹谋战事,设伤兵营,实是最佳人选。”
  “代县令?”李渊略为想了想,眉头舒展,“裴公选任之能,实在独步。”
  殿内众人虽然有点意外,但也不得不承认,裴世矩的提议……恰到好处。
  原因很简单,代县是代州的府治,辖雁门重镇,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如果正常情况下,让一个尚未满二十岁的少年郎担任代县令,并不妥当。
  但如今,多年孤悬在外的马邑已归,这意味着代县相对来说比较安全,重要性也略为下降……毕竟刘世让刚刚北上,李渊又命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率军驻守雁门。
  换句话说,李善任代县令那就是去镀金的……风险不大,还可能因为设伤兵营捞功。
  李世民不禁在心里叹息,裴世矩不愧是裴世矩啊,真是条老狐狸!
  殿内众人中,论对突厥最为畏惧的,那是李建成……割让千里国土,都怕成什么样了。
  论对突厥最为了解的,那是裴世矩……李渊如今还抱有和突厥一争长短的心思呢。
  而在战略上能看得清清楚楚的,那是李世民……他很清楚,裴世矩这是吊了块肥肉在李善嘴边,看起来好,闻起来香,但未必能吃得进嘴。
  的确,马邑在手,代县雁门就不会遭遇太多的危险,突厥也失去了从草原侵入河东道最重要的道路。
  但突厥会放弃吗?
  绝不可能!
  高满政举朔州投唐,但突厥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马邑就此归唐,必然大举来犯。
  到那时候,马邑若被攻破,代县雁门就要直面突厥大军……李善会有什么样的境遇?
  若是逃……李善必然声名尽丧。
  若是战,不是谁都是刘世让,能在数万大军围攻之下坚守月余。


第三百二十七章 光脚不怕穿鞋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还在莫名其妙的马周回头看见凌敬疾步而来,头上的发髻都有点散乱,几缕白丝在空中飞散。
  “一直在里面,没什么响动。”马周冲着屋子努努嘴,“小蛮敲了两次门,不让进去……”
  这间屋子在李宅后院,李善严令不许人出入,就连打扫都是亲力亲为,今日回来后,李善进了屋子就一直没出来。
  “到底出了何事?”马周纳闷问:“难道不得外放?”
  “吏部已然选任,代县令。”凌敬哼了声,“据说乃裴弘大力荐。”
  “不是解县吗?”马周呃了声,“怎么会……”
  从李世民那知晓事情经过的凌敬没解释什么,想了想上前敲了敲门,扬声道:“雁门乃河东重镇,正是建功立业之所!”
  嘎吱一声,李善推门出来,神色如常,笑道:“凌伯倒是会安慰人……”
  仔细看了看李善的神色,凌敬才略为放心,“如今马邑投唐,又调重兵驻守雁门,就算突厥大举来袭,代县也理应无恙。”
  马周摇头道:“此事不可随意揣摩,高满政乃刘武周旧部。”
  凌敬回头看了眼,轻声道:“高满政举城投唐前,尽杀突厥兵,且斩杀苑君璋一子。”
  这话意思很简单,高满政已经没了退路,只能全心全意守住马邑。
  李善嗤笑一声,领头走出后院,绕到了书房……他是心知肚明的,历史上贞观元年,突厥大举南侵,饮马渭水。
  来到这个时代几年了,李善对很多事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突厥主力南侵,主要是两条路,其一是从灵州、原州侵入关内道,其二是从马邑、雁门侵入河东道。
  从这几年突厥南侵的路线来看,李善猜测……马邑在武德年间八成是再次失陷。
  所以,今日在太医署听到消息后,李善懵逼了很久,他是真的不想去坐这个火山口……即使不是穿越者,也应该知道,裴世矩举荐,绝不可能按了什么好心思。
  但紧接着李渊派人将李善召入宫中,详叙代县令的好处……在李渊看来,重兵把守马邑、雁门,李善只在代县设伤兵营,安全无虞,还能捞功。
  大败吐谷浑,生擒可汗,这些给了李渊不小的信心……李善都无语了,他记得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李渊怕突厥怕的都要迁都了。
  但李善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拒绝。
  说是伯侄,但实是君臣,自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明日去吏部,三日后启程。”李善坐下就开口道:“不等定方兄了,王君昊领亲卫。”
  “不等定方了?”马周诧异道:“代县雁门,常历战事……”
  凌敬叹了口气,低声道:“今日战报,定方三百骑破吐谷浑五千骑,阵斩天柱王,生擒可汗。”
  马周嘴角抽了抽,这样的战绩……虽然早就预料苏定方必然在将来大放异彩,但这也太早了点吧。
  李善也是神色诡异,要不是时机不太好,柴绍不可能直捣黄龙,否则苏定方的战绩要再上一层楼了。
  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变成四国……
  这次苏定方的战绩让李善有些眼熟,历史上投唐后初出茅庐第一战,风雪之中,百骑踏破颉利可汗的牙帐,与这次如出一辙,长途奔袭,迅如雷霆,这是苏定方的风格。
  不过历史上那一次没逮住颉利可汗,之后苏定方就上了心,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李善之前还琢磨着,此战中苏定方别太过耀眼……好吧,都耀得我眼睛都快瞎了!
  马周饶有兴致的问起,凌敬仔仔细细的讲解战报,同时顺带着将今日两仪殿诸事说了一遍。
  李善无来由的笑了,特么今天两件破事掺和到一起,最后是我膝盖中箭,从解县被撵到代县去了。
  书房里不停有人进出,李善平静的安排诸事,反正目的是出京,虽然被裴世矩算计了,但也未必是坏事。
  面对未来的困境,李善并不畏惧……这是前世给他留下的印记,从一个农村孩子一步步爬上去,哪里有那么简单。
  面对未来的困境,李善有着光脚不怕穿鞋的觉悟……李德武干得,但你裴世矩干不得!
  李德武干得,在这个时代,我不能将其剁死……毕竟这种事李二也不敢干。
  但你裴世矩可不是老子什么人!
  你干得出来,那就别怪我先扇你耳光……最后一刀刀剁死!
  “铠甲、马匹、器械都齐备,朱氏族人五十人,齐三那边二十人,凌公这边也出三十人,共计百名亲卫。”朱玮低声道:“苏定方未归,何人统领?”
  “王君昊为首,以朱石头为辅。”李善曲起手指敲着桌面,“定方兄那边……回京后陛下应有封赏,任他自择。”
  扫见一旁的凌敬眉头微蹙,李善笑道:“总不能拦着吧,若是大战一起,定方兄一人之力也无济于事。”
  看着朱玮出了门,李善瞥了眼马周,“你留在京中还是去代县?”
  马周摇着蒲扇笑道:“若无某相助,一县之地,你能……”
  “带去吧。”凌敬打断道:“怀仁需筹建伤兵营,让宾王处理政事……只是需提防其酗酒大醉。”
  李善点点头,沉默了片刻后,低声道:“说起来,河东裴氏对某实在一片厚意。”
  凌敬和马周听得一头雾水。
  “今日裴公以代县雁门相托,正如去岁其婿以河北重任相托。”
  凌敬呆了呆才反应过来,这是李善对裴世矩的回礼,也是对未来的筹谋……若是坊间传闻,李善和河东裴氏交好,裴世矩、李德武均举荐李善担当重任,日后内情大白于天下,不会有人傻到认为李德武是真的为已经被其抛弃的儿子好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6/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