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148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凌先生,便是这儿了。”朱八在一处不大的门面外停下,这是朱玮辗转租赁下的。
  小,非常小,至少门面很小,凌敬皱皱眉头,正看见对面也是一家酒肆,人来人往,穿梭不停,匾额上写着“新丰”二字。
  凌敬哑然失笑,新丰酒是长安本地所产,味美价贵,马周那厮去年在去朱家沟之前,就在酒肆喝霸酒,被店家痛殴……在长乐坡喝霸王酒显然不是第一次。
  进去转悠了一圈,凌敬也没说什么,地方确实小了点,但考虑酿酒都在朱家沟,此地只是售卖,也差不多够用了。
  出了西市,一行人直奔金城坊,在一处不算宏伟,但占地极广的大宅前停下。
  看上去像是高门大户的宅子,实际上这是官署,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天策府所在地。
  去年洛阳虎牢大战,李世民一战擒两王,加封天策上将,建天策府,那时候李世民还在洛阳,所以实际上天策府所在地是在洛阳。
  李世民留下了屈突通、于志宁等文物干才在洛阳,后又陆续遣派韩良、张亮都心腹去洛阳,但他自己被困于笼中,又因为居住在太极宫后殿,所以才在长安择地安置天策府。
  门房通传,中门大开,出迎的是一位面色严峻的中年人,左侧官员轻袍玉带,右侧官员嘴角带笑。
  凌敬只认得右侧那位,亦是山东名士,清河房氏的房玄龄。
  房玄龄笑着介绍,为首者是杜如晦,左侧的那位是长孙无忌。
  昨夜,关于天策府的官员,李善细细讲述,其中谋士篇幅最多的就是这三位。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本人才能未有体现,但却是李世民绝对的心腹。
  杜如晦本为京兆杜氏子弟,堪称王佐之才。
  房玄龄是李世民组建势力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天策府数的出来的英杰名士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是他举荐的,就连杜如晦都是他举荐的。
  略略寒暄几句,杜如晦冷峻自持,长孙无忌谈笑风生,房玄龄言语温和。
  凌敬想起昨晚李善的那句评价,“房谋杜断。”
  不过从位份来看,显然杜如晦是压过房玄龄的。
  这三位共同出迎,显然是超出了规格的……凌敬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这不仅仅是在迎接自己,更是为酬谢李善平定山东,助秦王挫败东宫之谋。
  踏入正堂,今日天策府内英杰毕至,十八学士除了还在外地的韩良、于志宁外都到了,还有多位文武双全的人物。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起身相迎,挽着凌敬的手,大笑道:“凌先生之名,想必诸公久仰,今日有幸,天策府更添光彩。”
  凌敬躬身谦让,心中却瞬间闪过好几丝念头……这种老狐狸,不怕想的多,就怕想得少。
  李世民这句话的前半段,隐隐点出了凌敬当日对洛阳虎牢大战的威胁,但却也没说出口……毕竟是李世民生擒窦建德,而凌敬是窦建德曾经最重要的谋士。
  后半段话,一方面点出了凌敬身后的李善,知道的人听得懂,不知道的人自然听不懂,另一方面又显示了李世民不忘旧人……是更添光彩,而不是蓬荜生辉。
  房玄龄和同样出身山东的赵郡李氏的李守素向凌敬一一介绍,大多数人都抱着和善的态度……毕竟谁都知道凌敬在安抚山东一事上给天策府带来了什么。
  凌敬一一行礼,心中默念昨夜李善提起的那几个人,比如张公瑾、秦琼、程知节、段志玄、高士廉……呃,基本是都是玄武门那波人。
  不过其中倒是有一人颇为忿忿,只通姓报名之后就掉头而去,房玄龄脸上笑意依旧,凌敬敏锐的察觉到杜如晦颇为不渝……那位也是京兆杜氏子弟,杜淹。
  杜如晦脸色阴沉,杜淹是他的嫡亲叔父,但叔侄两颇有仇怨。
  杜淹几年前投王世充,官至吏部尚书,当时杜氏子弟多在洛阳,杜如晦长兄也在王世充麾下。
  杜淹与杜如晦不合,居然进谗,导致杜如晦的长兄被杀,弟弟杜楚客也被囚禁。
  去年洛阳大战后,杜淹身为郑国显贵,理应被斩首,最终还是杜楚客苦苦哀求……京兆杜氏,天下望族,叔杀侄,侄杀叔,为他人所笑。
  最终杜如晦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向李世民求情,杜淹因此免死……至于今日为何给凌敬甩脸,那是因为之前房玄龄私下通报,许杜淹升任天策府兵曹参军事,现在被异军突起的凌敬抢走了。
  如今的杜淹其实是没有正式官职的,只是文学馆文士,也没混进十八学士……只不过因为文学馆是秦王所建,杜淹才被视为秦王府幕僚。
  不过有杜淹这种甩脸的,也有抱着善意而来的,比如同为李世民心腹谋士的记事参军薛收,其族侄薛忠为李道玄长史,是被李善亲手换回来的。
  还有大名鼎鼎的孔颖达,孔子第三十一世孙,早年就和凌敬相识。
  也有不知趣非要上来凑热闹的,比如十八学士之一的许敬宗……凌敬记得这个名字,因为昨晚李善评价此人乃“后起之秀”!
  的确是后起之秀,十八学士在贞观年间基本死完了,只有于志宁和贞观年间不受重用的许敬宗撑到高宗年间,之后武则天冒头,许敬宗反戈一击,将于志宁、长孙无忌一干老战友全都赶走了,自己上位还做了好些年宰相。


第二百二十章 借先生刚烈一用
  长孙无忌突然指着门外,笑道:“凌公今日赴任,还带了些许礼品?”
  在座众人大部分都有点懵懂,但也有几个人忍不住嘴角流露出笑意,比如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李客师、长孙无忌。
  凌敬嘴角哆嗦了下,哪里是我要带来的,明明是李善那厮逼着随从带来的!
  长孙无忌取来礼盒打开,露出那两个细长的白瓷瓶。
  李世民大笑道:“元旦那日,略略小酌,此酒清如水,烈似火,一盏入腹,豪气升腾!”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房玄龄低低吟诵,眼神有些猜测,“这是凌公之作吧?”
  凌敬嘴角歪了歪,只摇头不语。
  李世民挥手道:“今日诸君可一品此酒,必弃三勒浆!”
  不多时,李世民下令设宴,今日天策府大摆宴席,席间李世民频频询问山东人事。
  李世民礼贤下士,温文儒雅,凌敬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可惜开席还没多久就倒了四五个,还没结束就已经倒了一半。
  只有知道酒烈的李世民、凌敬、长孙无忌等人慢慢小酌。
  待到午后,李世民说的兴起,带着凌敬趋马去了禁苑的芳林苑,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并未一同前往。
  昨日,一场洋洋洒洒的大雪给整个长安城铺上了一条厚重洁白的毛毯,虽然今日雪势已止,但禁苑内仍然放眼望去皆是白茫茫一片,就连行走也颇为艰难。
  李世民暗骂自己,扫兴的带着凌敬回了承乾殿,随口问道:“听闻他带了几百青壮迁居而来,这几日大雪,朱家沟可还好?”
  “谢过殿下垂询。”凌敬笑道:“怀仁早已安排人搜集被褥,安抚老弱妇孺,置放炭盆取暖,昨日夜间还携亲卫查看屋顶。”
  “怀仁,怀仁……先生为其取字怀仁。”李世民点点头,“道玄、田留安均来信,提及李怀仁设伤兵营,使军中士气大振,可惜孤当年未有怀仁之助。”
  “李唐立国六载,已然一统天下,但他日亦有战事,怀仁还有用武之地。”
  承乾殿侧殿内,宫女奉上茶盏,李世民和凌敬相对而坐。
  “两个多月前,贝州历亭县外山谷中。”凌敬轻声道:“即将启程,夜袭敌营,李怀仁相询,秦王可堪辅佐。”
  李世民笑问:“先生如何作答?”
  “殿下并不占上风。”凌敬叹道:“奈何怀仁心意已决,说服了在下。”
  “哈哈,道玄信中提及,怀仁舌利如刀,说的突厥大军北返。”李世民大笑道:“怀仁以何理由说服先生?”
  凌敬轻声道:“适才已言,李唐虽一统天下,但亦有外忧。”
  “突厥?”
  “北方草原气候愈冷,大量牛羊冻毙,突厥必然年年南下,侵扰河东、关中。”凌敬叹道:“殿下才过双十,却军功盖世,若无殿下……他日突厥兵压长安,如之奈何?”
  李世民轻笑一声,笑声中带着自豪,他没想到李善的选择来源于此,但却正中自己的得意之处。
  突厥南下,没有自己和天策府一干名将,难道指望太子和齐王力抗突厥铁骑?
  凌敬轻声道:“殿下夺嫡,非为己身,而为社稷。”
  啧啧,如果李善在场,一定会对凌敬刮目相看……刮得眼睛都要瞎了。
  “先生说的是。”李世民一拍桌案,“若无突厥,孤王愿悠游泉下,安闲度日!”
  “他日殿下登基,只需抚慰,朝臣必然心向。”凌敬加重语气道:“即使是东宫属官,亦会全心辅佐。”
  李世民当然知道,凌敬今日之语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李善,不禁笑道:“怀仁此语,是为了魏玄成吧?”
  呃,昨晚李善只是随口一提,毕竟李世民、魏征是之后千余年君臣相济的典范。
  “魏玄成其人,的确有才干,非韦挺之流能比。”李世民一笔带过,笑道:“日后还请先生为孤筹谋,这番先行谢过。”
  顿了顿,李世民补充道:“怀仁身世,天策府中,唯李客师知晓内情。”
  凌敬默默点头,苦笑道:“今日所见,天策府内,群英荟萃,视线之内,皆是文武英杰,殿下实用不着在下。”
  看上去的确不太用得上,李世民从还是敦煌郡公的时候就开始打制班底,之后秦国公、秦王、天策府,到如今七八年了,李世民身边人才济济,以凌敬的能力足以列名其中,但并不冒尖。
  其实凌敬和李善都心里有数,凌敬入天策府,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之前安抚山东的原因,李世民对凌敬本人未必会重视。
  在李善想来,日后凌敬会成为自己和李世民之间的纽带。
  但今天凌敬却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礼遇,这让他有些糊涂。
  李世民侃侃而谈,“外人均言,杜克明乃孤第一幕僚,实则克明、玄龄均为孤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房谋杜断?”
  “不错,正是房谋杜断!”李世民眼中闪过异色,今日所见,凌敬显然对朝中局势并不十分明了,对天策府内谋士大多不熟悉……但即使是李善的判断,也说明他对天策府关注时日已久。
  哎,只是李善昨晚随口提起……房谋杜断,后世初中生那都是耳熟能详的。
  “长孙无忌乃孤妻兄,多年来往。”李世民继续说:“以此三人出迎,更遍召在京天策府诸人,为先生设宴,想必先生心中生疑?”
  李世民突然起身,笑道:“孤今年二十有六,战场搏杀日久,需择机进击,当机立断,战事未落幕,谁都不敢断言胜负。”
  “一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至此,孤也叹上天眷顾。”
  “但如今除却突厥,已然天下一统,更需理政,孤常年统兵,往往一意孤行……”
  “听闻前年虎牢一战,先生力谏夏王转攻河东,夏王不纳,先生再三谏言,直到被驱逐出帐。”
  听到此时,凌敬已经模模糊糊听出了点……如果李善在此,立即就能判断出,李世民需要凌敬担任一个急刹车的角色,而这个角色之后是魏征在贞观年间的人设。
  李世民挽起凌敬,“朝设三省,门下专为审驳,而天策府内无门下,孤欲借先生刚烈一用。”
  凌敬怔了好一会儿后,后退两步,整理衣着,拜伏在地。


第二百二十一章 千古一帝?
  当华美的马车将凌敬送回朱家沟的时候,雪花又开始在空中肆意飞舞,李善正带着亲卫、村中青壮查看宅子的房顶。
  实在是不放心这个时代的建筑质量……就在中午,一处宅子的屋顶硬生生被压塌了,还好屋内当时没人。
  “这边一共十二间,雷敬那边的宅子都是粗粗搭建的,一共三十五户。”带着斗笠的李善高声道:“都去东山寺暂住,屋内能带出来的都带出来!”
  “给他们两刻钟收拾东西,时辰一到,拿着棍子赶也要赶走!”
  远远看到凌敬从马车上下来,李善招呼了声,叮嘱朱石头,“若是不肯去东山寺的,告诉他们……直接驱逐出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1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8/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