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位主将一样,这些刚刚完成了一个军事奇迹的将士们同样年轻,刚刚经历完艰苦跋涉,就立即转入战斗,却是浑然无惧,兴奋异常!
汉元朔六年,卫青率军北伐匈奴,在定襄城北与匈奴决战,是役,年仅十八的霍去病仅帅八百骑,脱离主力部队,深入大漠数百里,遭遇匈奴主力,斩首两千,冠绝诸军。
唐贞观四年,李靖受太宗命讨东突厥,年方三十的苏定方领二百精骑,乘雾秘密行进百里,突袭十数万人的突厥汗庭,颉利可汗仅以身免,北逃后被擒。
而如今,三千明骑,同样是在两位年未而立的青年将领指挥下,自嘉峪关一路奔驰数千里,过草原,穿沙漠,神兵天降,直抵敌军数万侧后!
只能说,这般操作对于岳镇邦而言还是头次,但当年领着数百骑纵横北直隶的王愬却是已经不陌生了。
千余精骑一日奔袭三十里,至于阗城外
城中准噶尔军反应不及,才刚刚聚集人手,这边明骑就已经集群冲杀破城门。
西域不是关内,大城很少,哪怕如叶尔羌那种难得的坚城,也不过就是内陆一个府治而已,如于阗这种落寞已久的边镇,城垣不过丈余,还多为土筑,在明军的技术兵器面前根本就是纸糊。
近千刚刚从混乱中组织起来的准噶尔骑兵,只是一个照面,就被明军精骑的长槊马刀击溃,斩首四百,随后明军分散搜捕截杀。
直至傍晚,遂斩首六百有奇,俘虏一千二百余,并缴获战马九百,物资无算。
次日,刚刚入城不久的王愬下令,将所有俘虏押到城外,拔完甲胄外衣后,魁首当场斩杀枭首,剩下千余,全部斩去手脚大拇指,命其朝叶尔羌城方向逃散。
他就是要以此种方式,向僧格和整个西域战场宣告自己这三千人的到来!
第88章 黑水营血战
“汉人难道还长了翅膀不成!”
僧格最初听闻于阗的消息,首先就是不可置信
怎么可能!
明军难道修了仙法不成,怎么从甘肃直接变到数千里之外的于阗?
何况两者之间还隔着河曲、土鲁番、天山南簏和瀚海沙漠
但那好几百逃难回来的俘虏(由于被砍去了手脚大拇指又剥了甲胄,只回来了不足一半)显然并没有说谎,而这些俘虏被明军击溃,又残忍处置后,其恐慌情绪也在军中播散开来。
这是僧格所不能容忍的
自古用兵,都是有一个期限的,尤其是外出异地,一旦旷日持久,很容易生变。
准噶尔将士出身漠西,距离这天山、沙漠以南的叶尔羌城千里之遥,而部落中的老幼都还在漠西草原,如今举族而出已经超过两月。
刚开始,通过掠夺地方,就如同于阗守军一样,还能稳定乃至激励军心,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对叶尔羌城久攻不下,大家心思未免有些微妙。
围城长达两月,反复拉锯,先后死伤不下数千,却并没有得到什么明显结果。
虽然在这个年代,攻防围城持续几月,甚至一两年都并非什么稀奇事,但若说军心毫无动摇,那是不可能的。
而从战略上而言,于阗的失陷,也相当于将正在叶尔羌城外的围城部队侧后翼完全暴露在了敌人的兵锋之下,这是僧格所不能容忍的。
眼下准噶尔的主力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自然是叶尔羌城下围困的四万左右准噶尔步骑大军,另外两股,则分别是派往夺下哈实哈儿(即疏勒城)的阿济格、满达海数千人,以及分兵在牙儿干河上游防范明军主力东进的清军残部和准噶尔军合计万人。
至于叶尔羌国内的叛军,也就是尧勒瓦斯那个“兄友弟恭”的老弟,司马依,手中拢共也有两三万,则位于北面,距离战场尚有数百里。
出自多方面考虑,僧格最后还是从围城主力中分出了一个鄂托克,约六千余人,企图夺回于阗。
可就在僧格这边人马刚刚出发时,却是又收到了新消息
那于阗的明军,居然直接放弃了城池,倾巢而出,主动朝着叶尔羌这边涌过来!
-------------------------------------
王愬和岳镇邦等人攻下于阗后,第一件事就是好好休整了几日
全军轮流在白玉河边洗了个干净,然后生火饱餐一顿。
但只是过了不到三日,猜度叶尔羌那边已经收到消息,在城内又再次强征、掠夺不少马匹、补给之后,紧接着就放弃了于阗,继续往西边叶尔羌方面去。
关于这一步行动,军中将佐也是商议了挺久
之所以选择放弃于阗,一则是因为于阗虽然在叶尔羌侧后,但两边相隔还是有近两百里,如果僧格能主动分出一部几千人来对付,便可遥遥监控住他们,让其无法影响大局。
与其如此,还不如离得更近些,说不得还能做些骚扰游击
另一方面,于阗城根本就没有守的价值,城墙低矮孱弱,之前明军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能破开,准噶尔军也有火器,没道理就能添麻烦,何况城中还无法施展开明军精锐骑兵的威力。
只是挺进到哪里驻营,倒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王愬和岳镇邦二人根据锦衣卫提供的地理信息,最终做出了决断
在那幅锦衣卫与沈平鸿等人花了好几年才探查大概的叶尔羌地图上,王愬用马鞭指向一处。
叶尔羌城南约三十至四十里,英额棋盘山以北,这里有一条叶尔羌河的支流,同时也是塔里木河的源头。
他们决定挺近在此面水盘山,却距离叶尔羌不过半日路程的要害之地
这条河也颇有说法,虽是叶尔羌河的支流,但由于其水来自喀喇昆仑山融雪,颜色稍深。
故而当地人常称之为——黑水河
既然做出决定,那自然就要立刻执行
当天凌晨,全军就备好辎重,每人备二十日之食,鱼贯出城
三千修养了三日的精骑,约四千匹战马,快速机动,不过两日夜间,就到了目的地。
当然,准噶尔军近四万,肯定已经有所察觉,但主力毕竟还在围城,途中只是遭遇了几股斥候而已。
虽然没必要再收复于阗了,但僧格还是把那支鄂托克骑兵派了出来,企图路中截杀明骑。
但没想到明军行动速度颇快,等对面追上来时,都已经抵达了宿营地,黑水河畔。
这里本来就有以前叶尔羌军队留下的一片废弃营地,稍加修缮,基本就可以继续使用。
在黑水营驻扎同时,为了巩固形势,王愬二人又分兵,让岳镇邦另领一千骑分驻于英额棋盘山侧,如此山水形胜,牢不可破。
明军停驻黑水河畔后,伐木建营,由于背靠英额棋盘山,这地方倒是不缺林木。
但只是两日后,追击而来的准噶尔军就抵达了
乃是由僧格亲信,昔日卫拉特蒙古台吉(宰相)墨尔根代青之后,阿拉布坦领军,六千骑隔着黑水河而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此时正是枯水期,虽然黑水河并非季节河,故而并未断流,但流量显然并不足以阻拦数千大军过河。
阿拉布坦见对方已经开始扎营,但尚未全功,当机立断,命千骑过河试探虚实,此时准噶尔方面还不知道这股明军究竟有多少人马呢。
千余骑当即涉水过河为战,王愬当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亲帅一千二百骑击其半渡。
双方再次交手,只是这一回并非像上次那般出其不意,乃是正面相对
黑水河边,一时人喊马嘶,枪声不绝,明军下马以火铳列阵为战,对着渡河的准噶尔军轮射,阿拉布坦命众还击,双方交火近半个时辰,难分胜负,最后准噶尔这边丢下一百多具尸体,撤回河畔。
年仅二十五的阿拉布坦也并非软柿子,后世他和他的儿子都是噶尔丹麾下悍将,只是交火之后,猜度对面约在一千到一千五百人左右,再加上远远望去,能见未出战留守大营的,便可估算,此股明军,绝不下两千。
而且精锐异常,至少自从他交战的这些明军看,几乎人人都装配有那种点火无需火绳的自生火铳,均是骑兵,且全部着甲!
火铳都是其次,主要是甲胄,这玩意在草原上几乎是最重要的军事物资,阿拉布坦自己领的这个鄂托克作为他父辈的旧部,很早便是准噶尔的主干力量之一,精锐程度仅次于僧格的汗帐军,着甲也就不到三成而已。
阿拉布坦面色当即肃然,一边派人通知僧格详情,表示这边这股明军虽然数量不多,但绝不可轻视,请求分出更多人马来。
一边和王愬隔河对峙,扎下营来
可王愬哪里愿意给他这个机会,知道此战之后,自己的实力已经暴露,都懒得等到明日,当天夜晚,便再次亲帅五百精骑,打着火把渡河而战,趁夜色突袭阿拉布坦军营!
确切的说,阿拉布坦并未失措,而且及时反应过来,面对明军夜袭,应对得也算得当。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他骇然发现,即使他应对得当,即使明军的夜袭算不上奇袭。
可白日间只是隔河对射,知道对方装备精良异常,但真正近身搏杀后方知,战斗力更是彪悍无匹!
只是五百骑,长槊、马刀、铁甲、火铳,一个时辰内,在准噶尔近六千军士大营中,反复横冲穿透三遭,斩首数百,点了无数营帐,逼迫其部逃溃河畔!
准噶尔军士手中的强弓,除非在十几步之内的近距离,否则根本没法穿透对方外有铁片,内衬锁子的重甲。
甚至连脸部,都拉下了钢制护面
反倒是那些燧发枪,比起火绳枪更合适马上发射,穿透力十足
而且这些明军和以往普通明军野战部队不同,不仅人人会用武器,而且也人人熟练骑射!
火铳发射既毕,当即换下强弓,继续为战!
王愬倒是没怎么觉得稀奇
须知他这三千精骑是怎么来的
御前中军诸师马营合计万骑,精选一千;安北都督府两万六千骑兵,精选一千;山西、陕西都督府,外加甘肃经略司合计近三万骑,精选一千。
军中官佐,一半以上,都是光烈三年以来,近十年间,兵学苑科班出身,毕业校场论武,各科考核前二十,御前授剑的青年骑兵军官!
其中不少,干脆就是勋贵、将官子弟,家中有伯爵以上爵位的就有十来个。
那些个老东西知道这次西征是难得建功立业的机会,哪里会让自家子侄错过这个积累功勋,以求延续爵位的机会?
第89章 壮志饥餐胡虏肉(上)
夜中敌营业火滔天,明军精骑反复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阿拉布坦仓促之下,只得尽可能收拢身边还能指挥到的人马,大约一两千,不断顺着河畔往北撤去。
好在明军毕竟人数有限,没有进一步追击,只是一把大火将准噶尔军营寨焚烧后,就勒马回营了。
显然,王愬的目的并不是要继续乘胜追击,打到叶尔羌城下,而是就在这黑水河畔停驻,吸引北面的僧格来攻。
阿拉布坦虽然被击溃,但其实并没有死太多人,等到天亮重新收拢溃散部队,都还有四千左右。
但问题并不在于死伤的数量,而在于让对方士卒彻底丧失战心,沦为溃兵。
数千人在夜色当中失散溃退,由于面前就是黑水河,只能不断向北逃难,被明军骑兵追杀数里后,才算逃出生天。
只能说,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战争中实在常见
精锐骑兵,尤其是带甲骑兵集群夜中突袭,在战争史上简直是司空见惯,明军这至少比起唐代那种几百骑追着好几万打,显得正常多了。
阿拉布坦倒是十分果断,根本就没有丝毫和明军缠斗找回场面的想法,直接朝着北面一路狂奔回了叶尔羌城外的准噶尔大营。
紧接着,王愬、岳镇邦的到来,犹如石破天惊,很快在整个周围百里的战场,原本陷入僵持和沉静的战场引发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