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275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君不见,当时幕府山朝会,这规划草案可是交给所有人讨论的,那些个人前威风赫赫的都督们,不照样跟个乖宝宝似的,通通表示赞同。
  反倒是几个都察院文官觉得不妥,争执了一下。
  但郑成功本人的确是被陆军将领们给暗暗恨上了,这也不算什么不团结,军队嘛,就是这样,没点摩擦那还叫暴力机关?
  毕竟这事情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海军在过去战争当中,的确没有特别显眼。
  尤其是郑成功本人,很是给人一种“捡了便宜”的感觉。
  对于许多军中将帅而言,若非你朱成功胎投得好,继承了你爹那点家业,会轮得到二三十岁毛头小子,就混到国公、都督,和我们平起平坐,甚至还高一头?
  好吧,虽然陛下也没大多少,但这不重要。
  于是乎,海军将领们,在欢呼雀跃之余,也的确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谁都知道,这要是以后不弄出点能说服人的成绩来,以后真要除了岔子,还不得是落水狗人人喊打啊……
  当然,有红枣自然就得有大棒,朱由榔在偏向海军之余,也不忘进一步收紧控制。
  经过过去五六年的“温水煮青蛙”,此时的海军早已并非当初那种纯粹的郑氏集团私人武装了。
  在一次次的扩军,调整,补充当中,逐渐为朝廷所掌控。
  当然,其中也有郑成功积极主动配合的缘故。
  毕竟以这年头的“官本位”思想,能封侯拜将,与国同休,谁特么煞笔了去干啥“海贼王”?当年胡宗宪一说诏安,“海贼王”汪直马上就屁颠屁颠赶过去,郑芝龙一听清军南下,立马就要北上投诚。
  封建社会,相比于跻身贵族名门,成为稳固的统治阶级最高层,能和皇帝共富贵的诱惑,什么富可敌国,都不值一提。
  而这一回,朱由榔算是正式从明面上宣告了自己和朝廷对海军的完全掌控。
  首先,海军诸将中,原步师总兵陈举,算是跟随郑成功多年的老将,而且能力也强,只是年纪稍大了,调离岗位,回到南京。
  在枢密院下,组建的海军署,担任都承旨,主持对中枢的海军参谋工作,免得以后海上发生战争,朱由榔和枢密院想找个专业人士问一下都没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而步师总兵位置,正式由干了快六年,之前因为资历问题,一直只是副将的刘国轩接任。
  当然,其实真正的专业人才还是有的,而且还是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
  郑芝龙今年也五十出头,还有能用的价值,之前虽然没有担任职务,闲居在家,但也一直被南京兵学苑邀请,于学校教授部分航海知识。
  这回干脆也发挥发挥余热,
  于枢密院、兵部协助下,在原镇海卫,卫所废除后,现更名为宝山县的长江口处(今吴淞港),主持建立新的“海军兵学苑”,担任受任学苑祭酒,为海军培养专业人才。
  除此之外,海军原本那些个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杂七杂八的编制,这回也要统一规范了。
  首先是郑成功这个都督往下的五个提督,和总兵同阶自不必提,除了一个步师提督比较特殊,其他四个,都各自统帅舰队。
  提督往下,为统辖官,与陆军参将同阶,名称做区分,所属称为支舰队
  再往下,为提辖官,与陆军厢总同阶,所属称为分舰队。
  再具体到船上,舰长,大副,掌旗,炮长等等,各有分工,也根据重要程度,进行品阶区分。
  当然,这只是级别区分,并不意味着提辖、统辖官就一定是舰队长官,毕竟海军情况和陆军大不一样,一支七八艘小船组成的分舰队,地位不会比一艘大型炮舰高。
  如主力炮舰,其指挥官虽然也只是一艘船的舰长,但其头衔,却是和分舰队同等的提辖官。
  除此之外,还有陆上基地、港口的人员编制,不一而足。
  而且,军中展开的扫盲运动,海军也不能例外,甚至首当其冲。
  部分过去干惯了海盗行当,作风实在不服管的水手离开了一线岗位。
  许多新人加入海军,这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战力的小幅下滑,但随着制度建设走向正轨,一支纪律严明的大明舰队,更加符合未来战略的需要。
  这种规范编制,一方面是在加强对海军的控制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加强其战斗力。
  反正有了这一笔充足军费,海军至少造船是能大手大脚挥霍了。
  一时间,工部那边的船舶公司也笑开了花,南京的龙江船厂终于修复完成,在海军土豪式的订单之下,开始下饺子似的启动了造舰计划。
  几年前,当初船舶重工公司总制,工部尚书胡璇老部下,陈子升,在接受由原郑氏工匠,和江南地区临时征召的船工们组成的船舶公司。
  非常具有远见的,一方面通过修缮船只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不急着造舰,而是在宁波建造烘干厂房,大规模晾干、烘干木材。
  毕竟这年头的木制战舰,对木材非常挑剔,树龄往往要达到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行,不是啥木头都能用的,必须使用晾干或者烘干的木材才行。
  (1807年丹麦海军被英皇家海军全歼,丹麦王国种了颗橡树准备未来重建海军,然后这些橡木什么时候能用了呢?2007年丹麦林业部门向丹麦海军写信:树长成了可以砍去造船了……)
  虽然,朱由榔一度算计着直接从东南亚深山老林砍,那里的成材木最为丰富,但眼下其实大明也不缺。
  当年郑和下西洋时,在龙江船厂边种的十几万株,用于造船的各种木材,不知该庆幸还是该难过,反正由于后来朝廷再也没有大规模造军舰,绝大多数都成功保存下来,已有快两百年,都长成参天大树了……
  而自然木材晾干、阴干,大概需要十年左右,当然,可以通过适当人工烘干,来加速,但这是一项技术活,好在有郑氏那帮子来自五湖四海,啥人种都有的船工匠人,倒也不算太麻烦。
  经过五年多时间,第一批可用的木材已经能够投入生产了。
  除了造船,专门为海军设计铸造的火炮,也提上了工部武备局研发生产日程,可以想象,未来五年内,海军的体量和规模,将会迎来一次井喷……


第23章 惊闻(上)
  光烈十二年,七月
  福建沿海往东上千里外,在后世被称为冲绳,这个时代则被唤作小琉球的群岛之上。
  四艘形式各异的中型帆船,在这里找了个岛屿旁停泊,休整补充。
  它们来自广州市舶司
  满载着各类商品,主要是丝绸和瓷器、铁锅等
  正准备通向北面的日本长崎港
  明代广州对外的商贸航线,大概可以分为三条,分别是:
  广州一菲律宾一拉丁美洲航线
  广州一欧洲航线
  广州一日本航线
  当然,事实上大明海商们,主要的活跃范围,还是马六甲海峡以东,的南海、东海区域。
  而前两条航线的主要段,事实上还是西班牙、荷兰等国在经营。
  于是乎,真正完全掌控在大明海商们手中的,事实上只有广州—日本这一条航线。
  这年头的日本幕府,和过去的明廷一样,是施行禁海政策的。
  从后世的结果来看,这一政策的结果,和后来清朝差不多,切断了国内商业资本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免受冲击,以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但事实上,施行政策的统治者并没有想这么多,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制止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以及防止基督教的传入。
  不过和清朝有广州一口通商一样,日本在锁国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个对外窗口。
  便是后世因为另一件事情而闻名的长崎港。
  1635年,幕府发布的锁国令中,不允许任何外国船只和人员进入日本,但长崎除外。
  并且在长崎,只允许中国和荷兰两国的商船贸易。
  中国可以理解,毕竟是传统宗主国(但事实上并非藩属国关系,两者关系比较复杂,确切来说,嘉靖以后,双方朝贡就已经断绝,但民间商贸反而更加繁荣。)
  并且由于日本的针对性禁海政策,中国海商便可以通过“倒买倒卖”的方式,在日本和被禁止贸易的西洋诸国间赚取利润。
  诸如郑芝龙等一批明末叱咤风云的海商集团中,大多都是在中日民间贸易里起家的,以至于和日本的渊源颇深。
  而荷兰之所以能被网开一面,则是因为荷兰是新教国家,不信仰天主教,对于传教并不热衷,还在1637年日本西南叛乱之时,帮助幕府镇压。
  为首体量最大的一艘帆船,看起来颇为崭新,事实上也的确是前年才从宁波的造船厂下水的新船。
  船长吴大岭,正在和大副商量着从岛上补充多少淡水,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再从当地收购果蔬。
  “红毛鬼这两年是越来越过分了!”
  船长吴大岭知道,对方是在抱怨之前的事情,他们船队经过台湾落脚,结果被荷兰人强令征收了近三千两的“舶停税”,平均每艘船五百两,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他们每跑一趟,大明市舶司的关税,也就才一千八百余元。
  大副抱怨道
  从广州往日本,或者南下南洋,其中最合适的补给点,莫过于台湾。
  而此时台湾仍在荷兰人手里
  随着大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光烈三年,大明和葡萄牙签订《香山协议》,在一系列条件之后,向葡萄牙开放内陆市场,允许葡萄牙在向大明本土至少融资三成的情况下,进入大明本土展开商贸。
  而在此之前,西洋商人还只能在市舶司活动
  葡萄牙抢先一步,占据更大的商业优势,引发其他几国商人恐慌。
  光烈六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也被纳入《香山协议》当中
  三方在光烈九年初,于广州再次补签协议,葡萄牙和英国的对华贸易,被整合成明葡商贸公司,和明英商贸公司。
  公司中,设置两名董事,一人由大明商人担任,一人为葡萄牙和英国商人出任。
  英国和葡萄牙,此时在远东贸易中,都属于弱头,故而明廷对于两者的态度,要宽容得多。
  但这便让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感到不爽了
  尤其是荷兰
  他们之所以要控制台湾,很大原因就是需要一个连接日本、中国市场,以及东南亚后方的贸易中转枢纽。
  而现在,由于明廷的全面开放政策,大量的明朝商人,干脆直接从杭州、宁波出发,绕开了台湾。
  而另一方面,作为唯二可以进入长崎港的商人,双方自然存在竞争关系。
  乱世平定,重新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大明,商品出口量有绝非荷兰人能比的。
  尤其是随着明、葡、英三方的贸易默契,西洋商品也能直接走明朝本土这边的贸易线路进入日本。
  更加打击荷兰人的竞争力。
  对方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这些西方殖民者,不惜万里迢迢,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赌上所有,图得不就是几十上百倍的暴利吗?
  就在光烈九年广州那边三方协议敲定以后,当年年末,荷兰人就把大明船只在台湾停泊的税收,提高了一倍。
  但这除了能恶心恶心人,显然没啥大作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2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5/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