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266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而今日,朱由榔所作所为,其实跟当年皇太极想要做的事情一样。
  就是要把这两个权力体系合二为一!
  如果说对于如何处理内部问题,朱由榔心中还算忐忑万分,走一步看一步,那么对于如何经略控制草原,朱由榔却反而信心十足。
  原因很简单,对于内部发展问题,他基本没啥先例能够借鉴,只能慢慢摸着石头过河。
  但蒙古问题,他却是有作业可抄的。
  在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后世的清朝做到了封建王朝的极致。
  从皇太极,到康熙、乾隆,清廷通过上百年实践,逐步摸索出的各种政策,都是眼下朱由榔可以直接参考借鉴的优秀范本。
  历史上的清廷,对于蒙古的控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皇太极盛京会盟以后,实控了漠南(今内蒙古);康熙多伦会盟以后实控喀尔喀蒙古(外蒙古);雍正、乾隆覆灭准噶尔以后,又解决漠西和西域问题。
  其中手段,可以说是将软硬兼施、又拉又打、内外相制等等手段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究其本质,乃是因为清廷本来就不是一个中原王朝,而是关外的游猎部落,本身就是“二元帝国”。
  这一点,倒是和昔日同样对草原建立过稳固统治的大唐比较像,因为对于继承北朝政权的唐帝国而言,草原的重要性并不比中原低。
  朱由榔本人并不希望日后的大明,也变成如宋代,或是明中期以后那样完全保守于关内的“中原文明”。
  一个强大的,广阔的帝国,那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必须是多元化的。
  事实上当年朱元璋让自家儿子娶北元公主,未尝没有同样考量,战争可以摆平一时,却无法解决百年、千年的归属,想要彻底同化吞并草原,所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
  土台之前,金黄色龙纛迎风飘飘,一众头领伏地无言,两侧甲士按剑不语
  朱由榔面无表情,缓声言道
  “既如此,诸位,今日你我来日君臣,便在此盟誓,有违逆背叛者,当为人神所愤,天地共诛!”
  “来人,牵白马来!”


第11章 天可汗
  贞观初年,东突厥颉利、突利可汗领十数万铁骑,趁着玄武门事变后,唐帝国内部动荡之际,大举南下,挺进至长安城外。
  当时全长安不过数万兵马,无抵御之力,李世民便以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在渭河便桥之上,与来犯的颉利、突利可汗斩白马盟誓。
  此后三年,唐灭东突厥
  故而,这种“斩白马盟誓”的手段,对于这些草原部落而言,未免有些分外之意。
  不过倒也不必过多担心,毕竟在座的这些位头领们,怕是连知道李世民和唐朝是啥玩意的都没几个,更别说懂得什么“渭水之盟”的典故了。
  不过斩白马会盟这种事情,在草原上并不罕见
  更确切地说,不同于中原关内那样通过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熏陶,已经很少需用“会盟”这种手段来进行政治联盟了。
  而对于元廷北遁以后,一盘散沙的蒙古诸部而言,会盟,就是确立某股新兴势力或者维护主导权威的手段。
  比如当初皇太极就是先孤立林丹汗,将其余漠南蒙古部落拉拢到自己这边,先后于沈阳与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诸部会盟多次。
  其人的蒙古大汗名号,亦是第二次沈阳会盟时所加。
  如果要类比的话,有些类似于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盟会活动。
  朱由榔一袭素色绘龙纹衮服,看起来和寻常宗室子弟倒是没有太大差别,唯有腰间按着一柄天子剑,气势凌然。
  八年了,朱由榔早已不是刚刚重生过来时那个惊慌失措的小年轻,桂林,尧山,军山湖,以及无数和敌手、臣僚之间的政治博弈中,就算再是庸才,也足以被锻炼成豪杰人物了。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长期处在发号施令,一言而断天下事的位置上,又经历了如此多的生死抉择,从肇庆到南京,再到此处,亲身上过阵,杀过人,不知不觉间,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种气势,已经远远能够压倒眼前这些个大半辈子都只能在草原上打转的部落头人。
  额璘臣、昆克勿等近百人,只是低头缓步,跟随着朱由榔的步伐聚集于土台正中空地之上。
  张名振虽然已走,但这边天子仪仗,当然还是有人看顾的。
  光复后军都督长史张煌言、光复后军都督佥事王翊领着一百二十名全身着甲的精锐甲士,擎刀列为两排,冷冷相视。
  这些军士身上闪烁发光的精良甲胄,是在座许多头领这辈子都没见过的。
  这是以水力锻锤反复加工十数次的钢甲,从兜鍪到战靴,将一个个甲士武装到了牙齿。
  当然,这些士卒更多是作为御前司的仪仗,毕竟真要拿这种铁罐头上阵打仗,实在是浪费资源。
  不过其视觉震撼力还是相当厉害的。
  御前司都指挥使李景兴,亲自牵着一匹白马,来到土台正中。
  土台上,已经预先准备好了香案
  朱由榔回首沉声对所有人道
  “朕听闻,你们蒙古人,将上天称为长生天、腾格里,为最高天神,然否?”
  额璘臣拱手
  “陛下所言甚是!”
  朱由榔遂而颔首
  “那就好,你们信仰长生天,而我们汉人,自古就将皇帝称为天子,同样以天为尊。”
  “咱们在同一片上苍之下,长生天也好,‘受天而立’也罢,都算是这天下之人。”
  “那今日,便于此,指天而誓,可否?”
  朱由榔每言一句,一旁侍立的通译官员便也心潮澎湃的重复一遍。
  当然,其实能混到部落头领的,也许不识字,但大部分都能听懂汉话。毕竟与南面的贸易,一直是草原上头等大事之一。
  而为首的通译官员,倒也不是旁人,正是之前受命出使喀喇沁的冒襄。
  他本人祖上便是正儿八经,明初归正的黄金家族后裔,倒也算捡回本行了。
  不过毕竟已经融入关内七八代人了,早就不会说啥蒙古话了,这也是北上以后学的。
  此刻的冒襄亦是昂首挺胸,声音微颤,头上双翼乌纱都抖动起来。
  毕竟他明白,此时此刻,这里发生的一切,千古之后,都会成为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诸多头领自然是不敢有啥异议,纷纷躬身拱手应声。
  “谨遵皇帝陛下!”
  朱由榔回身看着眼前白马,扬手指道
  “此马,为朕麾下将士,于沈阳所获,言为昔日伪清贼酋所用,当以其血,作为见证!”
  当年皇太极便是于沈阳和漠南蒙古诸部会盟,从而砥定其人兼任大汗的地位,如今斩此马为誓,意义不言自明。
  朱由榔言罢,右手按剑缓缓抽出,仿佛已经相当熟练了,毕竟当年在军山湖畔,也斩过一次。
  只是这回,心中倒是没有那时那般激烈难言了。
  众人屏气凝神,只见那天子边拔剑,边道
  “只不过,那皇太极搞得什么‘博格达彻辰汗’实在太难听。”
  “既然大家都是以天为尊,那朕这个天子,蒙古大汗,便当以天为名,代天行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随即又指向额璘臣、昆克勿、多尔济三人
  一旁的甲士抽出佩刀,递给三名漠南蒙古头领
  鄂尔多斯为此时漠南西路最强,喀喇沁为东路最强,而多尔济则是漠南中部大部落,阿巴嘎的头领。
  三人足以代表整个漠南
  朱由榔率先带头,四人同时挥刀
  白马似是明白什么,连忙扬蹄嘶鸣,但被李景兴等人捆住四蹄,无法动作
  “锃!”
  利刃破风
  “刺啦!”
  殷红的黏稠血液飞溅数尺,李景兴当然不可能就让天子一人杀马,为防白马临死挣扎,伤到朱由榔,只是四人剑光刚落,一旁手持斩马剑的甲士,便直接挥刀斩下马首。
  朱由榔素色衮服大片直接被染成了同样的血红色。
  却是恍若未闻,挥手命人用碗取一盏马血,倒入酒中,随后以盏分酒
  近百人全部都有份,从甲士手中接过还带有血污的杯盏,其中烈酒的熏人香气和马血的腥味掺杂在一起,变成一种难言气味。
  朱由榔举盏,也不顾自己身上被染为血红一片的龙袍衮服,或是脸上尚有的血渍,看起来与其说是皇帝,更像刚刚从战场回来卸甲的青年将领。
  自顾自言道
  “八年前,朕还在岭南,手中不过万余残兵,面对伪清数十万汹汹之师,往南一步,就只有跳海!危在旦夕,存亡性命不过转瞬之间。”
  “当时,朕与愿意与朕一同抗清的将军们,歃血盟誓!只要愿随朕抗清的,朕绝不相负!”
  “熟悉朕的人都知道,我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但惟有一件,乃是连多尔衮也得承认的,那便是言出必诺!”
  这话说得不假,朱由榔这位光烈天子,从肇庆时期到现在,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给所有人最大的印象,便是“信义”二字,就像当初清廷尚在时,多尔衮等人所议论的那样“南帝有肖汉之昭烈”。
  “今日,与诸位斩马盟誓,就是要告诉你们,饮下这杯血酒,便是我大明,便是朕这个蒙古大汗的臣僚!”
  “日后君臣一体,无论是生死荣辱,但有忧患,朕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草原子民,便是朕之子民,草原儿女,便是朕之儿女。”
  “但既然是君臣一体,那么就得奉上旨,尊王命。”
  “如有违背,当为长生天所弃!”
  言罢,高举盏中血酒,一饮而尽
  “且饮此杯!”
  额璘臣、昆克勿二位明显是早就对此早有准备,俩忙跟上,大呼
  “愿效命皇帝陛下,如有违背,当为长生天所弃!”
  其余众人也就只得跟上呼喊
  “如有违背,当为长生天所弃!”
  随后纷纷饮酒
  饮罢血酒,额璘臣率先继续拍马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2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6/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