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自从杨村的神器局工坊被王愬那厮一把火烧了以后,这些火炮,没折损一门,日后可就再难补充了!
赵良栋受图海所命,总领炮兵,头上亦是汗流不止,心中忐忑。
没想到,即使是在数量优势的情况下,清军炮营依旧不是明军对手!
第60章 炮灰
李定国站在中军高耸的赤红色旌旗之下,亦是颇为紧张。
这个所谓“却月阵”并非毫无破绽,历史上,刘裕虽然凭此以少击多,以三千破三万,但主要对付的是北魏骑兵。
事实上,李定国自己就能找到破解方法,很简单,不去直接攻阵,而是集中优势炮火,全力猛轰!
对方军阵如此密集,简直就是天然的标靶,倒是看看能挨几轮炮弹,而不全军崩溃。
若是当时进犯的并非北魏骑兵,而是步骑混杂,带有投石机、床弩等大型器械的北魏军队,刘裕绝对不会在河边摆什么却月阵。
故而,此战最为考验的两处,其一是明军士卒能否抗住对方的前几轮炮击杀伤,而不动摇,其二,阵中炮兵能否在数量弱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反制。
如今看来,无论是炮营,还是步卒的表现,都达到了他的期望,不禁松一口气。
“咚咚咚……”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火炮对射,清军那边终于消停了,只见其中军后方,绘龙红色大旗,挥动数下,紧接着传来阵阵沉闷的鼓点。
真正的作战,才刚刚开始。
三千八旗甲骑,和近万新军步卒,在后方列成长队,以刀刃驱势着前军的绿营兵马,往河畔方向移动。
清军,要开始冲击军阵了。
相较于八旗和新军的阵型,这些绿营兵卒,可谓散漫,密密麻麻,如同群蝇,缓缓覆盖过来。
总共三万余人。
由五名总兵统领,虽然都是总兵,但这五人的地位和赵良栋、孙思克等人自然是没法比了,甚至随便一个八旗佐领都能将其呼来喝去的。
对此,这些人心里倒也没什么不平衡,毕竟虽然名号上都是总兵,但人家赵良栋等人,手里少说也是一万多号兵卒,而自己手里,能凑出五六千就算不错了,装备、粮饷供应上更是没法比。
尤其是随着满清财政体系的崩坏,粮草辎重集中供应八旗和新军,这些普通绿营士卒,别说饷银了,只能说维持在饿不死的状态。
日常军中秩序,基本上都是凭借军官和八旗弹压,勉强维持。
在武力威胁的驱赶之下,三万多工蚁般黑压压的人群,终于涌动到明军军阵跟前。
-------------------------------------
“火铳、弓弩预备!”
三个半月型军阵,三面中军旗帜同时挥舞,中阵由李定国亲自坐镇,左右两阵则是白文选和张胜两员总兵统领,这二人在左军当中都是资历老人,故而其他将领就算平级,也不敢有太多意见。
其实,若是结义兄弟艾能奇也在就好了,可惜其人已经被调到了光复右军担任同知。
三阵之内,数千支火铳和数百强弩同时装填准备好。
明军中是保留有部分弓弩的,毕竟这个时代,弓弩的准确度还是一个火铳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乱军之中,对付敌军将领军官等有价值的目标,颇为好使。
与此同时,围成半月状的数百辆大车之上,十名手擎近丈长矛的步卒,把锋利矛头竖直从大盾缝隙间伸出,远远观之,形同刺猬。
后面的火铳手,则略高出半个身位,架枪瞄准。
“蓬蓬”
三万多绿营兵丁中,自然也不可能没有弓手,隔着数十步,就有一阵阵黑蒙蒙箭雨落下。
但这个距离上,杀伤力实在有限,明军前排的刀牌手迅速举起,在阳光下如同波光粼粼,但其实也没多大必要。
因为明军虽然还没做到全员着甲,却已经完成了全员铁制头盔的装配率。
为的,就是防范清军远程箭矢抛射,故而这种程度的箭雨打击,所能造成的伤亡,还不如刚才的火炮。
只有百多号倒霉蛋,被不幸射中脚背,或是胳膊。
当然明军阵中零星布置的火炮,也在调整角度之后,直接平射,对清军造成杀伤,在百步以内的距离内,炮弹动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少穿透十数人体之后,才逐渐落地。
“砰砰”
这才五十步开外,清军方面的火铳声就已经如同炒豆般响起,散乱放铳。
弹丸在大车的大盾上溅起朵朵火花,叮叮当当,这些大盾都是专门以实木为主体,外层镶嵌铁片的,一般火铳难以洞穿。
明军依旧毫无动作,如死一般寂静。
四十步,三十步
就在绿营兵们输出正盛时,忽得只闻一阵整齐动作声音,随后火光一片,遐然即逝。
如同农夫割麦子一般,之间那黑压压的清军步卒前面,当即扑倒一片,在哀嚎声中,停滞不前。
图海知道这是最为考验士气的时刻,立马事宜身侧传令将佐,上千八旗骑士扬刀持弓,游荡于那三万绿营兵侧后。
但凡有退缩不前的态势,他们马上便会毫不迟疑的向着自己友军冲杀蹂躏,把对方逼回战场。
就是为了让这些人明白,向前,固然是九死一生,但若是向后,必是十死无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战前图海已经有令,除非全军伤亡殆尽,否则但凡这些总兵里,那个敢率先跑路的,无论是何等情况,都当场格杀。
所以这些将领也只得格外卖命,带着自家家丁亲卫,死死弹压住麾下士卒,平时图海对这些人克扣粮草的事情,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关键时刻,若是不顶用,那便是死路一条。
“彤!”
人潮和车阵互相拥挤碰撞在一起,上面的长矛手都快忙不过来了,车前迅速积攒起无数尸首,层层叠叠,猩红血液流淌而下,把黄色的河畔土壤都浸湿了。
后面军阵内的明军当然不可能干看着,只要前面车阵中发生伤亡,后面的士卒就会马上补过去,原本只装了二十人的大车,硬生生挤了快三十人,再多,车可就垮了。
装上大盾后的车阵,宛若一面半月形城垣,顶住汹涌人潮。
兵力差距毕竟摆在这里,最前线的将士还是相当吃力的。
身侧将佐看向李定国,似是在请示什么,但李定国却坚决摇了摇头否决
“还没到时候。”
喊杀声与身后奔腾呼啸的黄河浪潮相衬,延伸十数里。
战斗持续半个时辰以后,绿营兵马发生松动,一营过千兵卒直接发生集体崩溃。
还没等崩溃情绪传播开来,后方督战的正红旗骑兵就已经反应过来,直接用铁蹄在军中犁出一道血路,而后把那营参将及周边士卒全部斩杀,并枭首悬示,干净利落。
且军后压阵的上万新军甲士齐齐往前移动数步,进逼过来,震慑众人,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冲。
这种状况下,就算再是铁军,也未免不会有心智不坚者,明军这边也有零星十几个士卒发生溃逃,却是同样的处理方式,后阵军官格杀当场,斩首悬示!
被逼来的绿营兵卒,宛若海浪,一浪扑来,被崖壁般的明军甲士顶下去,退缩一阵,又在后面的军官裹挟下再次卷来,如此重复。
图海就是在用这些绿营步卒当炮灰,以求不断疲敝明军,让对方逐渐露出破绽。
但组织严密的左军将士,如同三台严密冷酷运转的机器,毫无迟疑的执行者既定计划,重复动作,前排伤亡,后排补上。
当太阳逐渐往阵中靠近之时,三个半月形军阵之前,残尸和血腥,已经铺满一地,有的竟是堆叠与盾车齐高,倒是成了清兵冲击的辅助……
眼见着,战斗持续了一个半时辰后,在近万伤亡的堆叠之下,明军原本严密的阵型终于发生部分松动。
图海总算松了心中块垒,示意军佐传令。
大鼓“咚咚”动地而响,三镇新军的马营,合计八千多骑,逐渐分为数股,运动到明军三阵的围攻绿营兵的外围。
而正在紧张督战的五名绿营总兵见状,总算松了一口气。
“准备,突!”
令旗一挥,也不管前面还有零散友军步卒,数万铁蹄,就直接发动起来!
第61章 疲乏
经过两个时辰的搏杀,原本气势汹汹的三万多绿营步卒,被身后甲坚矛利的数千八旗以及上万新军甲士反复逼迫下,连续冲击十数轮,伤亡惨重。
仅是高层将领中,五个总兵,两员挂彩,好几部已经被完全打散,指挥命令难以下达,只是凭借着身后压阵兵马的武力胁迫,不断机械地往明军阵前涌去。
多次冲击无果后,自阵前往外十步之内,都是在火铳硝烟以及长矛、长槊交替格杀之下,散落的残尸。
明军虽只有两万多,但却都是光复左军挑选出的精锐骨干,其中不乏服役多年的老兵,战力彪悍,凭借着背靠河水车阵的优势,让来犯的清军步卒伤亡近万。
而自身先后战陨、负伤,不到两千。
明军以队、哨为基层单位,一队二十余人驻守一辆大车,后面则配属一哨过百甲士随时补充,把大车当做城垣,与清军近距离接战。
三十步内,使用火铳、弓弩,十步内,开始竖矛捅刺,若是对方攀上车辕,后方还有十余刀牌手静候。
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但近两个时辰的消耗,还是大大消磨的明军将士的锐气,为清军的下一步动作创造条件。
李定国静静望着远处逐渐靠近的动地烟尘,口中喃喃
“来了!”
那是图海麾下的八千新军骑兵。
刚才的三万多绿营兵,不过只是消耗疲敝明军的手段,这些骑兵才是真正的手段。
三万多铁蹄也顾不得前面的友军步卒,直接就犁出一条血路,引得那些个刚刚才从前线溃散下来,惶然无措的绿营步卒,腹背受敌,四散奔逃。
八千骑围绕在阵外四十步左右,却是不再往前,而是抽出骑弓、火铳,开始凭借机动力,与阵中步卒围射。
久战力乏明军将士,略显劣势,便伏低身姿,凭借大车上的盾牌抵挡。
“嗖嗖……”
箭落如雨,稀稀拉拉地钉在盾牌之上,中军大旗顷刻传令,大车上已经力尽的甲士被身后早已准备好的战友接替,如此轮回往复。
“合队!”
阵容外侧,围绕的八千铁蹄,在鼓号声中,分成了六条长龙,分别朝着三个半圆方阵的两侧插去!
随着明清双方的战争旷日持久,两边的军事技术也在互相追比,比如,原先明军大规模装备的掌雷等物,此时在清军当中也颇为普遍,尤其是绿营新军,几乎装备到了每名将士。
这玩意制作简单,没有什么技术难度,而且用料也非常简易,大规模推广并不困难。
于是乎,在骑兵与车阵相接触之时,首先在战场之上飞腾而起的,是数百串连绵不绝的硝烟,以及耳畔若新年除夕夜一样响彻不绝的爆炸声。
“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