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29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李景兴挥手,兵丁涌入府中,查抄财产,贴上封条。
  几个儿子倒是想上前阻拦,但被钱谦益制止,这一刻,他倒是有某种解脱般的快感。
  -------------------------------------
  坤宁宫后面的内花园,原本许多碍事的崎岖山石之类被朱由榔让人搬走,空地被开垦成了菜园子,还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
  至于中间的亭阁之外,更是被清理出来,立上草垛箭靶,朱由榔每日辰时在此练箭,这年头弓箭还是蛮管用的。
  尤其是之前被多铎射中一臂,虽然好在铠甲精良,伤势不重,休养一两个月后,也好得差不多了,但依旧被朱由榔视为耻辱。
  皇后王芷带着几个宫女在菜园子那边看了看,朱由榔非常有兴致的在内花园的菜园子里搞起了“大棚蔬菜”,结果说出这个想法后,才被告知,这年头早就有“大棚培育”了,早在汉代便已经有了,当年北京紫禁城内皇室冬日蔬菜供应,就是靠这“大棚”培育的,只是成本太过高昂,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朱由榔捻起一羽,张弓搭箭,面对数十步外的靶子,仔细瞄准。
  “嗖!”
  放下弓后,身侧皇后走了过来,手中捧着一盘刚摘下的蔬果,二人却不是直接吃,朱由榔颇有兴致的和妻子一起,洗干净蔬果后,将其切片,用自己早就预备好的烤架、铁签、调料之类弄好,再加上早就让御厨腌好的羊肉、鸡肉,竟是整上了烧烤。
  二人犹如后世野炊的小情侣般,手忙脚乱弄了好一阵,皇后原本对于自己丈夫某些无厘头举动深恶痛绝,但毕竟也只是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很快就被带歪了,总是有娇憨可爱一面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初春未至,天气依旧显寒,夫妻二人在凉亭之下,烤着炉火,吃着烧烤倒也惬意。
  外面,李景兴换下甲胄,身着官袍,前来觐见。
  李景兴算是“内臣”,没太多讲究,只是征询同意后就走了过来汇报
  “陛下,查抄之事,已经基本了解。”
  朱由榔啃了一口手中撒了辣椒面的烤茄子,穿越明末就这点好,辣椒已经传入中国,但此时的辣椒,更多是被当做一种观赏植物,或者入药,很少有当做食材的。
  自己让御厨拿辣椒做菜时,很是让见多识广的大厨们愣了好一阵,皇后王芷也是对自家丈夫的稀奇古怪表示无语,差点没请两和尚道士来做法事。
  但很快,朱由榔发现,这位出身苏州的皇后,居然比自己能吃辣……
  丢人,太丢人了。
  不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朱由榔行事朴素,不喜欢搞虚架子,由于许多大臣入宫奏对时赐宴和皇帝吃饭,天子喜欢吃那种名叫“番椒”的红果子,而且还给这玩意起名“辣椒”的说法迅速传开。
  南京城中许多酒楼,便开始收购这玩意,让自家大厨很是研究出了几道菜,打着天子的名头宣传,颇受欢迎,一度抬高了本就稀少的辣椒价格,有精明的农民和商人,便种植贩卖此物,竟是形成了一条不小的产业链。
  对此状况,朱由榔哭笑不得,他都能想得到,日后以清淡雅致、中正平和为特点的淮扬菜,怕是被自己给摧毁了,想象一下,两百年后,“南京麻辣火锅”风靡全国……
  “嗯,抄得多少银子?”
  他对朱国弼、钱谦益之流不怎么感兴趣,关键还是银子。
  “计有金两万七千两,银一百七十九万四千余,各类珍玩宝物六百箱,具体价值还在估算,理应不会低于六十万两。”
  “就这么点?”
  朱由榔皱眉,这些玩意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两百四五十万两的样子,不能够啊,这帮南京勋贵积累十几代人,不比许多宗室藩王差,抄了这么多家,怎么也得有四五百万两吧?
  李景兴解释道
  “这些人确实大多家资丰厚,但清虏毕竟在南京已有两三载了。”
  朱由榔这才颔首,说的也是,就算有更多的,多铎和洪承畴他们怎么会放过?现在这些钱,恐怕大多也是这帮人事前藏起来,清兵退走后才敢挖出来的。
  只可惜肥了清兵。
  “先不说这个,你去让人把谢颖叫来,饿了吗?拿几根羊肉串去。”


第9章 内外(上)
  有了人住以后,南京的紫禁城面貌还是改变了许多,原本荒芜的宫殿、花园被皇后带着人打扫了一番,将坍塌、破损的建筑清理,除此外,朱由榔可以不在乎,但太后无论如何也是要安置好的,故而西宫是第一座重新修葺的建筑群。
  内帑里面的银子,除去朱由榔本人有时候会支派,比如抚恤赏赐之类,其余都由皇后打理,王芷由于老朱家的优良传统(皇后、王妃大多从一般中等家庭中选取,不和大族联姻),其父虽然也做过一任知府,但早早因病离休,王芷从少女时代,便和母亲参与操持家务,后世史书上对这位皇后评价是“沉稳有胆略”,否则最后也不会得一个“刚”的谥号。
  所以虽然朱由榔向来对后宫事务无暇关顾,但有皇后在,也不必担心,宫中内侍、宫女以及诸多事务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夫妻两个吃着烧烤,还温了两壶葡萄酿,王芷还不忘给等下要过来觐见的谢颖和锦衣卫赵纪亲自准备一些。
  光烈文武,对这位国母都是相当尊重的,所谓夫妻齐心、其利断金,从肇庆开始,不仅朱由榔这个天子明白,身为君王,其他本事可以不会,但收买人心必须精通,王芷也懂得,自己能对丈夫所做的最大帮助,就是替丈夫“施恩”。
  当初桂北之战,瞿式耜在肇庆砸锅卖铁,皇后便将自家陪嫁首饰、金银全部拿了出来,后来张同敞发行国债,娘家王氏第一个带头认购。
  东征之后,皇后留在肇庆,多次探望远征的军中将领家眷,中秋之时,还把众文武家属请到宫中聚会,恩赏抚慰,从不断绝。
  中书舍人谢颖和锦衣卫赵纪一起抵达。
  “微臣,拜见陛下,拜见皇后殿下!”(娘娘是民间和口语称呼,正式称呼中,按《明会典》,皇后称殿下、后妃称夫人,太后和皇帝一样,称陛下。)
  “起来吧,吃了没?坐下一起用餐吧,”
  也不等二人拒绝,皇后王芷已经备好了碗筷,二人也不敢推辞,连番谢恩,坐了下来。
  王芷刚吃完烧烤,嘴唇都还红艳艳的,看着自家丈夫要和二人谈事,便笑道
  “四郎你们先用着,妾去看看母亲。”
  随后带着两宫女离开了。
  朱由榔抽出绢帕擦了擦嘴,这年头没有纸巾,也是挺麻烦。
  “都说说吧,安排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谢颖你先来,不急,边吃边说。”
  定鼎金陵后,朱由榔发现,只有一个锦衣卫似乎还不够,一方面是因为锦衣卫本身是个军事情报机构,还要负担反间工作,本来就挺麻烦的了,再加任务,未免会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下降。
  另一方面,一个特务部门,权柄太重不是好事。
  所以朱由榔便动了再建立一个专门用于国内调查的政务机关的念头,这里说的调查并不是锦衣卫这种“间谍式”的侦查,也不是以前东厂那种,监视大臣的行为。
  而是真正的调查,住进紫禁城后,朱由榔出于后世所接受的政治教育,第一刻就产生了某种担心,教员同志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自己作为这个国家的至高权力,以前戎马倥偬,还能在外面看一看民生百态,如今住进皇宫,却是和这个国家的底层百姓们断绝了沟通。
  如果国家的最高决策者,连农民能否吃饱饭,商人行业形势是否景气,各种产业生态是否健康,连国家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发展状况都不知道,只听着各地督抚府县官员们那真假难判的奏章。
  难道能制定出适当的政策,做出正确的决断吗?
  手中权威越大,朱由榔就越加小心,越加如履薄冰,生怕哪天就变成胡亥、杨广那种不惜民力,对自家百姓经济状况没有逼数的人了。
  所以,他需要一根触角,去替他越过层层官僚机构,深入社会基层,帮自己调查了解第一手资料。
  这个使命,从某种角度来说,远比锦衣卫的工作重要,而为了尽量保证这个机构的纯洁性,朱由榔便把使命交给了自己的亲信,中书舍人谢颖,让他带头建立了一个“中书科”,名义上是替天子跑腿,干些宣旨之类的任务,但事实上,中书科下分立数个调查组,微服前往地方府县,替天子了解基层情况,并定期撰写报告。
  谢颖和天子相处也有一年多了,知道朱由榔向来不和臣子端架子,吃完两串羊肉,向朱由榔慢慢汇报道
  “农业方面,四个调查组,每组四人,先后去了江西、湖广、广东、江西、浙江五省,已经看了十一府、三十九县,按照陛下的意思,富庶的、穷的地方都要去,而且以各省边穷县份为主,现在人还没回来呢,不过第一阶段的汇报已经递上来了。”
  “农业改革,各省推行进度各有不同,其中以湖广最佳,两广其次,江西再次,浙江最差。”
  “好的比如湖广,当初堵阁老当政之时,不仅坚决推行了朝廷新政,还结合地方状况,总结了不少经验,如今从反馈上来的东西看,湖广粮价只有之前战时短暂上涨了两个月,其余都维持稳定。民间卖田度荒、印子钱的现象减少很多,所调查七个县中,只有一个山区穷县,因为旱灾,闹了粮荒,官府赈灾也算即时,没有造成饿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最差的便是浙江了!”
  说到这里,谢颖都有些生气,放下了手中铁签
  “浙江离得近,一共看了八个县,除了杭州的两个县好一点,其余各地,不少阳奉阴违。”
  “浙江士绅不同于湖广、两广,不少人家,一踏入门去,就是两三座进士牌坊摆在那,有些家族和朝中官员本就有千丝万缕联系,有些则是在地方经营十几代,早在两宋之时,就是豪门大族了。地方知县别说查税、查田,到任第一件事,怕就是得准备礼物,登门造访!”
  “以嘉兴平湖为例,地方丈量土地、清理皇册根本就是走走形式,县中大族和县衙勾结,仗着本族人口多,直接把土地挂在族中佃户名上,但其实谁都知道,土地还是地主的,佃户还得按四六交租。”
  “四六?地主四成?虽然有点过分,但也不算违纪吧。”
  朱由榔饮了口葡萄酿道
  谢颖苦笑
  “地主六成!而且本来该地主承担的税务,也被强加到佃户身上。”
  朱由榔愣住,而后大怒,一掷杯盏
  “平湖知县找死吗?”
  谢颖连忙道
  “陛下息怒,臣还没说完呢,其实比起佃租,江浙之地,更严重的是蓄奴成风,仅平湖一县,四家大族,其下族人、家奴竟然占了人口的三成有余,这些奴籍丁口,挂在主家名下,过得比佃农还惨,随便打杀都不必报官,导致一县当中,泰半人口,或为豪族家奴,或为豪族佃户,受主家压迫,官府又与大族勾结,将税务转嫁给其余自耕农,导致自耕农反而过得还不如佃户,一旦受灾,便只得变卖土地,入豪族为奴,如此循环往复。”
  “不仅嘉兴,浙江各地,除了杭州周围稍微好些,其余大多如此,臣听说杭州知府顾炎武被参,就是因为带兵抄了一户钱塘县大族的家,结果人家在天启时就有人在朝中做过侍郎,凭借关系,竟是策动都察院那边上告顾炎武。”
  “杭州都算好的,起码顾炎武还敢抄家,其余诸多府县,按察使衙门巡查时,就装装门面,其余时间,与崇祯、天启时无有二异。”
  朱由榔听到这里,却是平静了下来,重新捡起杯子,用衣服擦了擦。
  “朕知道了。”


第10章 内外(下)
  除了农业改革外,朱由榔还让中书科派了三个调查组,去调查江南各省的商业发展状况,这是朱由榔除了搞农业改革外的第二大目标。
  要让社会进步,除了限制打击旧的阶级,还要扶持新的阶级,直到哪天,新兴的资产阶级能够有能力自己和地主集团扳手腕之时,朱由榔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早在肇庆时,朝廷就颁布了大量政策,鼓励海贸、鼓励集资、鼓励通商、鼓励投资实业生产,包括但不限于,减税、支持商业用地并购,以及洋务院以官方身份贷款融资。
  而且朱由榔废除了商人子弟不得参加科举的律法,甚至鼓励商人形成行会,和地方府县衙门对话博弈,尤其是面对那些搞纺织、锻铁、陶瓷、海贸等实业,以及可以被称为“资本家”的商人们。
  至于会不会害怕以后这些资本家干涉政治,垄断经济,最后架空政权?
  笑死,朱由榔只怕他们没出息,不敢做大!
  人家荷兰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玩股票了,大明士绅还搁着收地租呢。朱由榔做这么多努力,要灭清,要改革,不就是为了推动历史进步吗?否则,如果维持现状,那和满清有多大差距?论搞君主**、维护封建统治,那清朝绝对比大明强多了,还抗什么清?
  十七世纪的历史进步方向是什么?资本主义!什么叫垄断?伊里奇同志给垄断资本主义取得别名叫什么?叫帝国主义。
  他巴不得哪天一觉醒来,大明资产阶级的革命军直接杀进皇宫,夺了他“封建地主统治集团头子朱由榔”的鸟位!
  可问题就是,他们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和盘踞在地方、朝廷,依旧是统治阶级的地主士绅们相比,实在不堪一击,还需要朱由榔万般呵护,细心浇水、施肥。
  根据谢颖的汇报,克复江南后,张同敞迅速在浙江、福建开港,设立市舶司,杭州、温州、台州、宁波、福州、泉州相继设港开放,还好三年的海贸新政锻炼出一批精通经济工作的官员,虽然手忙脚乱,倒也能应付过来。
  这也是谢颖所要说的调查重点,结果发现,两广、福建等地沿海,农业新政反而推行更加顺畅一些,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当地许多大族,受到政策压力后,都已经开始逐渐转变,将自家财产投入更能盈利的商业和海贸之中,反而对于土地产出没那么执着。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湖广,湖广并不临海,但由于堵胤锡的新政做得相当好,地主们发现自己的利益受损后,与此同时,两广地区的海贸风却刮了过来,湖广地区位于天下之中,交通便利,本就有商业传统,看到南面的两广士绅赚了大钱,不少湖广士绅自发联合集资起来,跑到两广、福建投资。
  一度被粤闽商人们称为“潇湘帮”,后来干脆有人挑头,成立了一个潇湘商会,一度占据了不小的商业份额。
  尤其后来收复江西时,也不知道是受哪位商业天才指点,潇湘商会第一时间,凭借地理优势,跟着大军后面入赣,目的就是为了江西的陶瓷产业,这可是明朝出口的大头之一。
  军山湖对峙之时,除了双方文官武将,恐怕最紧张的就是这些商人了,许多甚至自掏腰包,从湖广收购粮草,转运到江西供应大军,生怕明军打了败仗,你朱由榔丢的只是江山,老子没的可是商品产地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9/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