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85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时隔快一个时辰,天已近黄昏,又是一声爆炸,金声桓骇然的表情就此戛然而止。


第55章 混战
  象征主将的红色大旗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四处飞溅的碎石中,轰然变为齑粉,所有双方将士目瞪口呆,一时间嘈杂的厮杀声都哑然。
  紧张的呼吸之后,金声桓部下将士才发现——自己的主将死了。
  三百多斤的火药被用绳索悬绑在桥墩下,足以将金声桓和他身边数十名亲卫全部杀伤,或是落入水中,入城金部大军瞬时间失去了指挥中心。
  对于封建时代的军队,尤其是金声桓这种军头式将领的军队而言,一旦主将身亡,而又没有其他威望重大的将领出面统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章于天大喜过望,叫嚣着指挥左右清兵,迅速转入反攻!
  由于桥已经被炸断,两边人手无法直接接触,唯一可能交战的战场只有最南面的最后一座石桥。
  随着金声桓身死的消息传开,混乱与恐慌犹如瘟疫,在金部士卒之间迅速传染,正在此时,正在势头上的清兵发动反攻,前列军士只是抵挡了不到两刻钟,就迅速溃败,四散奔逃。
  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章于天如打了鸡血般,亲领精锐,突入东城,企图彻底将金军残部赶出南昌。
  近万士卒在城中四散崩溃,很快酿成巨大混乱,四处火起,厮杀声、哀嚎声,还有溃兵趁机在城内劫掠的声音此起彼伏,火光把即将进入夜色的南昌城映得血红。
  而在西城,另一场行动正在悄悄进行。
  锦衣卫的上下人员现在心中都慌极了,因为事情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和计划预期。他们之前不过是想让金声桓和姜曰广分别控制东城、西城,达到制衡的目的,结果现在金声桓那厮竟是直接死了,留下近万无头苍蝇般的士卒。
  必须要加快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姜阁老,事不宜迟,必须马上发动!一旦章于天从东城回来,我等必然事败!现今其人尚在东城,西城空虚,我们只要控制府衙,尚有一线生机!”
  姜曰广当初不过是个东林出身的文官,也没带过兵、打过仗,之前是见锦衣卫的安排问题不大,照章办事而已,如今情况转变,竟是六神无主。
  那锦衣卫千户直接提醒道
  “姜阁老莫不是忘了,你一家老小都在南昌!一旦事败,满清是何等行事,难道不知道吗?”
  这话终于把姜曰广从惶恐当中惊醒,迅速派出人手,通知各处。
  东城本就是士绅的聚集居所所在,虽说并非光彩的事,但不得不说,此时的明廷之所以能够得到江南地区广泛的支持,士绅地主占很大一部分作用。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说起来好笑,因为这些士绅地主们发现,自己投了清廷后,居然要交税!
  是的,这种支持大多并非出于对异族政权的厌恶,而是出于一种对于清廷财政方面强硬态度的恐惧。
  原因很简单,不同于明廷,汉人士绅在初期的清廷的影响力和利益勾连太过弱小,面对清廷的税收,他们没有反抗的力量。
  可明廷就不同了,即使他们知道朱由榔也会强令他们征税,但另一方面而言,朱由榔也不得不用他们,因为在这个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的年代,作为一个汉人政权,想要进行有效统治,就不得不和士绅地主们联手媾和。
  尤其是明廷这个已经三百年的王朝,只要明廷回来,他们那世代家族所积累的功名、官位、裙带关系就依旧有效,最多再活动一二十年,便可以过回万历年间的“好日子”。
  于是乎,南昌城中的士绅在姜曰广带头串联下,迅速集结起来,怀着对于满清这个“蔑视士绅”野蛮政权的刻骨仇恨,开始动员自己的力量。
  明末的江南地区,大家大户畜奴非常多(历史上的明末还爆发了多起家奴起义,一些进步的平等思想得到启蒙),各家士绅凑出近两千家仆、家丁,而后城内几处巡检司和守城兵马中也能动员出几百人。
  这些人马来源复杂,单论战斗力而言,恐怕难以和清兵正面相抗,但此时的章于天已经带着大部分人马进入东城,企图剿灭金部残余,西城防守空虚,锦衣卫带着一众“联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府衙。
  锦衣卫千户依旧紧张,他知道事情才刚刚开始,等不了多久,反应过来的章于天必然有所动作,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城中火光滔天,锦衣卫派人通知西城中百姓,说清军打算屠城,眼下东城恐怕已经遭受毒手,不愿意死的必须动员起来,以武力相抗。
  当然,这种言论在动员民众之前,首先让民众恐慌了起来,再加上东城的火光,更加渲染了危机气氛。
  大量民众打算出城避难,街道上人潮来往,但姜曰广他们还是又得到了一千五百多青壮。
  民众对于清军屠城的消息并不疑虑,一方面是因为清军在江西干过不少,百姓记忆犹新,另一方面,交战的章于天、金声桓双方都还穿着清军衣甲,刚刚割了辫子的金部士卒看起来也是个大秃头,和清军没什么两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联军迅速控制了最后一座石桥,此时城中也凑不出足够的火药来炸桥了,锦衣卫们只能指挥人手,将桥面全部撒满火油,一旦清军回援,就放火点燃,用于阻敌。
  章于天此时一路追杀,直到永和门前,金声桓部下四散逃窜,还能保持建制的实在不多,虽说无法威胁到章于天所部,但却也难以被剿灭。
  永和门南边的顺化门,最后一股成建制的金声桓余部在此聚集。
  参将冯勇申原本是顺军部将,后来被金声桓兼并,他手下大多也是顺军出身,相较于兵痞占大多数的其他部队,他麾下军纪更好些,所以在溃败当中还能聚集起大半部分。
  “现在还有多少人?”
  “将军,咱们周边还能控制八百多。”
  “够了”
  冯勇申带着八百多人一路往西,一路收拢溃兵,朝最后一座宝运桥而去,等到了桥边,人数已经有了一千三百多。
  他原本就是考虑到章于天人手不足,大军跑到东城来,西城必然空虚,结果一到西城,才发现居然还有义军,大喜过望,连忙派人联系。
  以为清军打过来的姜曰广和锦衣卫闻言大呼一口气,欣喜地将这股生力军接了过来。
  如此,就是仿佛和金声桓身死之前掉了个个,原本是金部基本控制东城,章于天控制西城,现在却是章于天跑到了东城,联军控制西城。
  时至午夜,城中却无人敢入睡。


第56章 决战阴云
  冲天火光中,对峙持续到了第二天拂晓,得到了生力军的联军,终于步步向前,重新夺取南昌城的每一片区域。
  在过去一天当中,南昌至少有近五分之一的房屋被焚毁,大量溃兵和流氓地痞趁机抢劫,再加上各种消息满天飞的恐慌,城中百姓大量外逃,剩下的也是紧闭门户,竟是显得有些空旷。
  宝运桥东侧空地上,拂晓后的第一场决战,也是最后一场战斗爆发了。
  经过一晚上的折腾,双方都已经重新认识了眼前局势,章于天这才发现,自己背后竟是被偷了家,大半个南昌已然落入乱民之手。
  他打算做最后一搏,两千多清军从宝运桥正面突破,确实被突发大火烧伤数十人,而后僵持了一个时辰后,两军碰撞在一块。
  “杀!”
  联军人员复杂,战斗力相当糟糕,除了冯勇申那一千多号比较能打外,其余皆是乌合之众。
  但蚁多咬死象,架不住人多啊!
  经过一晚动员乃至于直接抓壮丁的壮大,联军扩充到了五千人以上,但清兵虽然是正规军,但也不过就是绿营而已,并非八旗精锐,远远达不到那种几百人追着几千步卒砍的水平。
  冯勇申十分悍勇,带着百余贯甲亲兵突入敌阵,手中双刀挥舞狠辣,结果了七八员清兵,浑身染血,指向章于天中军而去。
  “拦住他!拦住他!”
  还没等章于天反应过来,本就胆小的董学成却已经慌了,连声唤左右清兵抵挡。
  冯勇申突入数十步,定眼瞧见这边,抽出一柄利刃,竟是隔着二十步飞掷而来。
  “嗖”
  的一声,董学成心中大骇,竟是连忙闪躲,最后身前一名清兵军佐被击中腹部,鲜血、肠子飞溅出来,董学成终于支撑不住,带着亲卫向后逃跑。
  董学成周围的崩溃犹如多米诺骨牌,迅速压倒清军士气,演变为全面溃败。
  章于天冲上前去,做了最后的挽救努力,但锦衣卫执行队瞅准机会,百十人趁机用掌雷袭击中军,章于天乱军之中被炸死。
  不同于之前章于天三千步卒就想追击近万金军余部,这回联军占据人数优势,很快就把清军包围,结束了最后的战斗。
  终于解决掉了最后一股清军之后,姜曰广和锦衣卫一众官兵松了口气,这次原本安排严谨的反正夺城计划没想到竟然演变成这个样子。
  好在虽然凶险万分,最后的结果还是成功控制了南昌,接下来的事便是分派部队,赶紧解决掉城中的溃兵、流氓地痞,重新恢复秩序,布置城防。
  姜曰广打出明廷旗帜,以假托“大明文华殿大学士,督抚江西”自居,这当然是出于扯大旗安抚人心的动作,但其中未尝没有姜曰广本人的小心思,锦衣卫出于安抚士绅人心的需要也不拆穿,默认了姜曰广的“逾制”。
  ……………………………………………………………………
  江西布政使司,饶州府,德兴县,银山
  这里往北不远,便与南直隶接壤,此时,一支三千多人的骑兵已经踏上了银山山下的土地,就着山坡高度差,远眺对面鄱阳湖方向。
  三千人俱是红边镶白重甲加身,一人双马,其中三角镶白绣龙旗帜迎风猎猎作响,军容肃然。
  为首将帅大约三十出头的样子,扎髯般浓须衬托下,一双虎目凶狠沉骛。
  正是满清辅政叔德豫亲王,总督江南军政,权力结构中排名前三的擎天一柱,后来被乾隆评价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多尔衮胞弟,爱新觉罗多铎。
  他淡淡对身旁将佐发问道
  “九江方面没问题吧?”
  “王爷放心,谭泰无论如何也不是那明廷小儿能打得动的,如今九江被围已有快二十日,但依旧没有破城迹象。”
  多铎颔首,而后吩咐道
  “让人通知谭泰,让他随时准备做好放弃九江的准备。”
  “王爷,这……”
  多铎虎目一横,直接打断
  “就这般传达!”
  那将佐连忙低头行礼
  “嗻!”
  多铎的目的很简单,在九江跟明军耗着有什么用?就在前日,南昌失陷的消息传来,九江作为江西北部门户,再坚守意义已经不大。
  而且这也绝非多铎能够接受的结果,如今满清动员超过四十万大军,明军满打满算不过二十万,难道还要被动防守?他多铎长得这么像缩头王八吗?
  虽说又大大加派的税饷,但随着各地抗清势力风起云涌,征收筹措工作相当困难,一直维持着四十万大军在江南和明军拼消耗也绝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与其如此,不如凭借眼下的兵力优势,直接逼迫明军和自己决战,一举功成!
  虽说此时距离《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的出生还有一百多年,但自古到今的军事家和杰出将领们早就发现了战争必须要由战略决战分判胜负的规律。
  在自身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拖延避免决战,在自身条件有利的情况下,迅速寻求双方决战,是古代乃至现代战争中不变的铁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眼下的情况是,清军的优势依然巨大,但会随着时间流逝,江南抗清势力的壮大而削弱,所以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多铎毫不犹豫的寻求双方决战。
  而明军这边,分兵多股,各自为战,而不将主力汇合,很明显就是在拖延决战,想等浙江、福建、江西各地的抗清运动进一步发酵。届时清廷在江南统治逐渐衰弱,补给财政困难,军队四处奔忙疲乏,明军大可以做最后一击,所谓“持久战”正是如此。
  但可惜,多铎不会给明军这个机会。
  让出九江就是一步明谋,面对九江重镇,明军肯定不可能放弃占领,可一旦占领九江、南昌两个烫手山芋后,一个必要而且很容易变成决战地点的区域就暴露了出来,使明军不得不为了保卫刚刚获得的江西重镇而和自己决战。
  这个地区就是——鄱阳湖。
  鄱阳湖水域是长江中段最重要的战略区域,向北可以直接控制切断长江,江西北部大多数富庶的重要府县都围绕在它周围,一旦控制鄱阳湖,就意味着控制了江西北部,控制切断了自南直西部到湖广之间的长江流域。
  三百年前,盘踞在集庆(南京)的朱元璋和湖广地区的陈友谅为了争夺这一战略要地展开决战,双方投入超过八十万人,一战抵定了江南归属,是朱元璋和大明创业史上最重要的一战,而如今,想要再次中兴的明廷,再一次以如此方式,在这个地点,和对手决一死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