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村里各家各户当家的听着!你们看的不错,就在刚才,我杀了县里派来咱们村征粮、征饷的衙役,估计锁拿的兵丁已经在路上了!”
  “我听那衙役说了,这次的四十斤只是第一征!以后还会越来越多,至少要交一石粮,拿不出来就要你卖儿卖女!”
  “每家每户都要征男丁去打仗!”
  “大家评评理,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吗?”
  男子涨红了脸,高声呼喝
  “过不下去了!”
  “这日子过不了!早晚得饿死”
  一众村民纷纷附和
  “那厮不仅抢走了我家种粮,还想欺辱我家内客(老婆的意思),该不该杀!”
  “该杀!该杀!”
  “乡亲们,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咱这不少乡亲和湖广那边也有亲戚,都在传,那湖广大明治下,税收只有江西这边的四成,而且还没有摊派,不用服徭役!失地流民还有机会分地!”
  “咱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下乡衙役和县城狗官,去湖广投光烈皇帝去!”
  这个叫下杨里的小村子所爆发的事情很快就点燃了整个万安县的**。
  江西地方本就没有江浙富庶,还要承担同样的税赋摊派,百姓苦不堪言,这下的加征又如同火上浇油,百姓心中早已有火焰迸发。
  再加上赣南地区山水交错,民风彪悍,老百姓对于揭竿而起这事本就没啥心理负担,如今被逼到了这个份上,只要一夫振臂,顿时星火燎原。
  先是万安县,下杨里村的村民们将前来捉拿的衙役兵丁给宰了,袭击官府筹粮的运输队,而后直接全员造反。
  很快,周边几个村子也纷纷效仿,杀掉衙役吏员,袭击征粮兵丁,拒捕纳粮纳银,结寨自保。
  那最先带头起事的男子名唤刘靖,被周边几个村子推为首领,这家伙当年当过军中伍长,有些见识,知道只如此结寨自保容易被清军剿灭,便干脆号召起事乡民,杀进县城,宰了鸟官,开仓放粮!
  在饥寒交迫和沉重负担下苦苦苟且的乡亲们当即响应,嗷嗷叫举着各式农具朝县城而去,一开始知县还想组织剿灭,可义军一路上越滚越大,无数百姓自发加入队伍,等到了距离县城几里外时,竟是有了数千人!
  知县二话不说,当场跑路……
  结果半路上却被一伙朝县城而去的乡民逮住,至于结果嘛,就不必多言了。
  万安事变犹如石破天惊,整个赣南乃至江西的百姓纷纷行动起来……


第37章 民变(下)
  愤怒的乡民攻陷万安县城后,打开粮仓,向饥寒交迫的饥民分发粮食,刘靖作为领袖,将参与起事的数千乡民粗浅的分为六个营,占领了万安全境。
  万安事变的消息在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内就传遍整个赣南地区, 相较于吉安府,赣州府和南安府的反应更大,兴国、宁都等地相继响应,如同当初在陕北的李、张等部农民起义军一样,蜂拥而起的义军五花八门,大大小小数十支,粗浅统计,也有三四万人。
  赣南民变的讯息,没过多久就传到南昌,谭泰大为光火,急令吉安府的刘一鹏、李士元等绿营将领围剿。
  除此之外,副将甲喇章京何洛会急忙调集兵力,准备迅速扑灭。
  江西今年的征调任务还没完成,就出了大乱子,主政江南的多铎还为此给谭泰下了申饬。
  但到此为止,所有人都只不过将此事看作一场普通的民变罢了。唯独参与起事的百姓恐怕没这么想……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面对何洛会、刘一鹏等部共计三万多大军的围剿,赣南的民变趋势不仅没有被压下,而且愈演愈烈。
  先是规模迅速扩大,本来清军未曾围剿之前,百姓只是出于对暴政的反抗才揭竿而起,但何洛会等人一入赣南,清军血腥残暴的屠杀和劫掠 ,却是直接激起赣南百姓的刻骨仇恨。
  这下不止万安、兴国、宁都三县,赣州府的会昌、瑞金、 信丰,南安府的上犹、南康等县相继活跃起来。
  那位万安首义的刘靖倒是很有眼光和手段,带着饥民武装和刘一鹏的绿营兜兜转转,让出县城,又南下袭击龙泉。
  在缴获大量物资、装备后,准备沿遂水西进,进入湖广投奔明廷。
  这些义军听取了一名之前快要饿死的乡野老秀才的称呼。
  “乞活”
  乞活军的旗帜在整个赣南地区乃至于部分赣北、闽北地区打了出来,连接十数县,烽火遍地燃烧。
  等朱由榔接到消息,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
  …………………………………………………………………………………………
  “都说说吧,坐视不管肯定不行,但如今才刚刚三月,直接开战时机也不成熟,该如何决断?”
  朱由榔坐在龙椅上,面对下面十几个阁部大臣道
  随着时间流逝,大量的工作经验积累下,新兴的光烈朝廷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政治规矩”。
  比如,朱由榔取消了之前自己刚穿越时那种“三日一朝”、乃至于“一日一朝”的勤政,而是改为十日乃至十五日一朝。
  这是因为朱由榔刚穿越时,对于明清的政治生态一无所知,只是觉得朝会这事,也应该是越勤越好。但经过一年半的实践,他终于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是越勤越好,明朝的皇帝们之所以这么“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一次朝会,在京文武几百号人,其实真正有发言权,可以处理中枢事宜的也就那十几二十个,其他大部分都是陪衬。
  故而,咨询了瞿式耜和吕大器几位大臣后,他将原有的三日朝会改为十日一朝。但就在丽谯楼周边办公的内阁和六部却几乎每天都要开会,如此一来,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中低层官员没必要参加这些个自己根本没发言权的会议。
  所谓大权集中,小权分散就是这个道理。
  瞿式耜斟酌道
  “无论如何,大规模出兵还不是时候,但万安来的那股义民可以先让堵胤锡接收安置,那刘靖倒是个有本事的,可以给个军职安置下来。”
  吕大器却是在一旁道
  “陛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如今江西四处起火,州县沸腾,谭泰、何洛会等人无暇他顾,正是用武之际啊,若趁机提一偏师北上赣州,赣南百姓必然响应,内外齐攻,焉有不克之理?”
  朱由榔有些左右为难,打吧,一旦全面开战,扩军和粮食、装备都没有准备完成的明军恐怕占不了太大优势。
  可是如果不出兵干预,坐视赣南百姓被对面剿灭,自己良心那一关过得去过不去另说,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就这样白白浪费,满朝上下的士气也会受到影响。
  王夫之此时谏言道
  “陛下,以臣言,此事不是做还是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坐视赣南百姓被清虏残害,否则,将来就算打回江南,百姓又当如何看朝廷?”
  “只要能遣一偏师,就算败了,也要两江百姓一个交代。”
  王夫之的话说到了点子上
  民心才是最大的本钱,朱由榔一无雄才大略,二没有外挂系统,能够统合各方势力,靠的便是头上这杆“明“字大旗。
  说实话,老百姓对于大明朝恐怕也没什么好印象,但凡事最怕对比,如果明廷在百姓危难之时,伸手相助,只以政治宣传效果而言,就算打了一场不输桂北的大胜仗。
  “通知高一功,无论如何,都要成功掩护接应西迁百姓,必要时,可以派军主动进入清军控制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闽南的张家玉,派出兵马北上袭扰江西、福建,帮助牵制清虏。”
  “李过的中军也要动起来,先进入赣州府袭扰,随时准备进攻赣州。”
  做完这些部署后,朱由榔又想了想,补充道
  “锦衣卫那边,也要派人和义军取得联系,最好能给予一些情报和物资上的援助。”
  专门被叫过来参加会议的锦衣卫指挥同知赵纪连声称诺后,又接着道
  “陛下,浙南几个县的游击营已经整顿得差不多了,应该也可堪一用。”
  所谓游击营,正是被派遣往浙南的张煌言、王翊等部,朱由榔将这股部队整编命名为四个游击营,主将为游击将军衔,大明本来就有游击将军这个官职,所以倒也不突兀。
  命令下达后,已经休整了半年的明军大部又开始迅速行动起来,李过自广东率军北上,直逼赣州,张家玉、高一功等人也在旁策应,整个江西的清军迅速就陷入空前恐慌、紧张当中。
  这才三月份,春耕时节啊,明军不过啦?
  不得已,谭泰亲自率军屯住九江,并且分出一万五千人马,驻守萍乡,把住明军东进大门,而后快马加鞭,朝江宁传信。
  正在江南的多铎、洪承畴也是大为惊恐,这南方小皇帝疯了?
  但也不敢含糊,博洛亲率数千八旗精锐从浙江南下福建,应对闽南明军。
  刚刚才赶到河南没多久的济尔哈朗也将上万镶蓝旗大军进驻襄阳、郧阳二府,隔江南望湖广。
  川东方面的豪格、吴三桂也开始重新动作,进剿重庆、夔州等地。
  一时间整个局势顿时剑拔弩张,仿佛明日就会全面开战,双方领导层都屏气凝神,仔细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
  不过江西的起义军们却是仿佛被打了强心针一般,愈加活跃,仿佛明军大军将至,他们的腰杆都硬了几分,更加肆无忌惮的开始与围剿的清军撕咬起来。
  与此同时,两万多衣衫褴褛、携老扶幼的西逃“乞活军”终于从湖广东部的桂东县进入明廷辖地……


第38章 激化
  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南部
  这里与温州北部乐清县的北雁荡山相对,被称为南雁荡山,山水交汇,乃是形胜之地。
  张煌言等人登陆以后,在北雁荡山集结后,也被浙南清军发现了。
  满清温州总兵田雄刚开始只以为是聚集反抗的士绅、乡民武装,聚集四千多绿营兵马围剿,结果不出所料,被张煌言、王翊等人不出三日便击溃了。
  能够被选入参与登陆和敌后作战的都是三万浙东武装中的精锐,再加上肇庆方面援助的新式武器,很快就将清军绿营打得屁滚尿流。
  清军这才发现,这股两千多人,新出现的反抗力量来历恐怕没这么简单。
  浙江巡抚张存仁立即部属临近温州的张杰、肖起元等部参与围剿。
  张存仁原是明朝副将,后随祖大寿降清,清军入关后,张存仁从征山西、河南、江南,在镇压抗清义军方面,当得上经验丰富。
  与此同时,留守浙江的满清靖南将军朱马喇也注意到了此事,率军移驻温州。
  张煌言并不傻,没有留在北雁荡山和清军硬碰硬的意思,正好此时肇庆方面策应配合江西民变的旨意传达过来,张煌言和王翊干脆向南面福建方向转移。
  “流寇恐怕已经流窜到了福建地带,须赶快通知博洛王爷才是。”
  追击的总兵张杰和田雄很快做出了判断,派人通知正在南边领军屯驻的郡王博洛。
  只可惜这会他们的判断恐怕出了问题,事实上,张煌言等人南下至南雁荡山后就停了下来,只有部分轻装士绅武装继续快速南下。
  等田雄、张杰追兵跟着南下后,潜伏在南雁荡山的明军立马又跳了出来,向东袭击空虚的温州腹地。
  温州自古就是海贸繁华之地,满清执行禁海政策后,当然得罪了当地的走私商们,再加上南边明廷在广东和闽南不断开港的消息传来,所有人简直望眼欲穿,只盼着王师能早点打来。
  张煌言大军一到温州腹地,不少商户捐钱捐物,甚至于举家投效。再加上上万因为禁海政策而衣食无着、饥寒交迫的沿海渔民,**、一点就着。
  两千多人马在温州转了一圈,立马如同滚雪球般,扩充到了五千多人手,郑成功的海军也趁机袭击温州沿海,运送武器装备补给。
  “必须要提前动手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