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523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因此从赵泗成为太孙那一刻开始,其实诸子百家都对赵泗有所期待。
  毕竟在始皇帝的统治期间,诸子百家几乎是夹缝求生,更不用说始皇帝崇尚五蠹显学,视百家为蛀虫严防死守。
  所有人都期待着,或许赵泗登基以后政治环境会轻松一些。
  当然,这只是揣测和期待,毕竟很多人也知道,赵泗和李斯的私交很好。
  严格意义上来说,监国以后的大朝会,是赵泗第一次公开亮相自己的政治主张。
  出手就是王炸!
  开放学室!福及百家!
  当赵泗公开表示出自己的政治立场,当李斯跳反的那一刻,期待变成了野心,揣测变成了疯狂的猜想。
  在这一刻,所有人恨不得破译赵泗的一言一行,弄清楚他的每一句话所代表的意义和信号。
  而百家之表率,显学之代表,儒家……亦是如此。
  齐鲁之地……
  孔子世家……
  叔孙通之师,孔子之八世孙,孔鲋跪于草团之上,周遭数百弟子,正为赵泗之言行而激烈讨论。
  “太孙曾力言降徭降税,因此百姓得以生息,尔后开招贤令,不论百家。由此可见,太孙心胸之宽广,后召开朝会,广开学室,福泽天下,打破一家之言,其势恶法家久也……”
  “法吏者……爪牙也!”
  “秦王,虎狼也!”
  “李斯,鹰犬也……”
  “太孙仁人,心胸宽广,有圣君之风,唯其身侧,而无贤人,遍为奸佞,难有依仗……”
  “是啊老师,您不愿出仕于秦国是因为秦王是虎狼之君,可是太孙殿下他难道不是您所说的圣王么?关内法吏良多,阻力极大,老师若是愿意出仕辅佐太孙殿下,未尝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是啊,李斯何德何能,如此小人……”
  “拨的云雾一线开,值此之机……正应该……”
  “太孙殿下广招贤人,以老师您的名望,以太孙殿下的仁德,只要您愿意出仕,太孙殿下定然欣然受之……”
  孔鲋闻听弟子之间交口之声,眉眼微微抬起,目光缓缓落于西方。
  是……机会么?
  他的心中,何尝没有一番大梦?
  是啊……太孙殿下深恶法家……可是关中积重难返。
  孔鲋觉得自己有必要为年轻的太孙殿下遮风挡雨冲锋陷阵!



第一百九十七章 我说陛下,您嘴角都压不住了!
  孔鲋低垂的脑袋缓缓抬起,黯淡的目光缓缓亮了起来。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似是来了精神头一般。
  “秦有太孙殿下,天下清也,百家得活,而书得存!”
  孔鲋摸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笑着摆了摆手:“吾书可取也!”
  孔鲋话音落下,一众弟子闻声惊诧起身。
  “老师!!!”
  “秦王恶百家,法家当道,李斯主政,行恶逆之事,禁绝百家之言,吾藏书于壁,唯恐不传也!
  秦非我友,我即藏之!
  太孙我友也,今取之,待其求!”孔鲋脸上的消沉和黯淡已然消散。
  始皇帝禁绝百家之言,孔鲋作为孔子的八世孙,在儒家地位颇为超然,论学术地位乃是当世大儒,因家传原因,还掌握了许多孤本典籍。
  因始皇帝收百家之书,孔鲋心忧典籍失传,是故将家传之书藏于墙壁之内尔后隐居。
  按照原本的历史,孔鲋后来选择了追随陈胜为之出谋划策,可惜陈胜功败垂成,因此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而儒家的典籍,诸如《论语》、《尚书》、《孝经》、《逸礼》等书,在秦朝末皆失传也。
  至景帝时期,破孔宅旧壁,遂得见其所藏之书,皆古文,被称为“壁经”或“古文经”。
  这也是汉朝古文经学派的由来……至于古文经于今文经之争,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孔鲋藏书之事,只有几个亲近弟子知道,今日闻听心惊。
  孔鲋却不以为意,他之所以封存古籍,一是为了保护经书不至于失传绝迹,另一个原因则是经书于秦无人可用,所以封存,至有用之日方可重见天日。
  而现在,在孔鲋看来,就是这些经书重见天日的时候。
  诸子百家,任何一个学派,都有政治抱负,不论哪一个学派都想治学于庙堂之上,实现自己学派的政治理想。
  儒家自然也不例外。
  只可惜以前的大秦不容于诸子百家,除法家之外,一切皆是歪理邪说。
  倘若不是秦朝国运太短,那恐怕就是罢黜百家独尊法术了。
  事实上不管是始皇帝还是李斯也确实在朝着罢黜百家这一个方向而努力,致力于一统学术思想。
  而且成效,还颇为显著。
  儒家大量经书因此失传,最大的显学墨家经过秦朝一统以后直接绝了道统,曾烜赫一时的墨家到汉朝,竟然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来。
  诸如阴阳家,纵横家,等等至于汉朝同样是元气大伤。
  因为最先针对的是儒墨两家,道家反而损失不大,因此汉朝初期,道家一家独大。
  而道家又崇尚无为而治,获得老大地位以后对于统一学术思想并没有太大兴趣,因此才给了儒家休养生息的空间,儒家走基层路线,最终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在汉武帝时期成功翻盘,并且吸纳了法家的优秀战术,直接罢黜百家,从此学术思想彻底形成了大一统。
  所以孔鲋藏书的行为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当下的局面确实已经危急到了如此的地步。
  是故,一个迁王陵令,才会掀起波及全天下的叛乱。
  要知道迁王陵令并非汉武帝首创,实际上刘邦在立国以后就开始频繁迁移世家贵胄去往关中,实际上并没有掀起来大规模叛乱。
  秦朝之天下云动,并不仅仅是因为世家贵胄,而是所有的矛盾都因为迁王陵令这个导火索而同时爆发。
  可惜……因为赵泗的缘故。
  矛盾的大爆发并没有击垮秦国,秦国占据了最底层的生产资料,粮食产量是实打实的,因此动静虽然很大,但是大秦的江山却非常稳固。
  最后一场大的动乱平定,像孔鲋这样的聪明人可以看出来。
  接下来,不会再有任何动摇秦国的机会了。
  那么诸子百家的生存环境就更加尴尬了。
  彻头彻尾的失败让诸子百家连最后的暴力抗争的希望都消失了,接下家他们只是鱼肉。
  现在的秦国,只要愿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罢黜百家,覆灭百家之道统。
  没有人会为他们摇旗呐喊也没有人会为他们冲锋陷阵。
  他们是学者,不是将军……他们甚至不如世家贵胄,世家贵胄起码还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他们掌握的仅仅是知识罢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秦覆灭天下叛乱的大喜日子,对于孔鲋这等人来说,是他们黑暗降临前的预兆,是看不到光明的开始。
  天下人,诸子百家,乃至于孔鲋个人都不介意用最坏的想法来揣测始皇帝和李斯。
  毕竟始皇帝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目的,他的手段总是那样的直接那样的不容反抗。
  他已经为了统一思想致力了十几年的时间,接下来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大秦会顺理成章的消灭他们。
  对于孔鲋,对于儒家,对于诸子百家而言,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然而,伴随着赵泗监国,转机出现了……
  黑暗的天空被撕开一道缝隙,露出了曙光!
  赵泗,大秦的太孙殿下,刻意的给了百家一条活路。
  他亲手把曾经被扫进垃圾堆的新吏拉起来和旧吏打擂台,李斯这个头号反派也因此公开反水,关中旧吏,法家,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背叛。
  学室的意义太重大了!
  赵泗的仁慈不足以让孔鲋下定决心。
  赵泗不分出身不论诸子百家的招贤令也不足以让孔鲋下定决心。
  但是当赵泗开放学室地那一刻,孔鲋愿意赌一把!
  太孙殿下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
  是的,在孔鲋看来,赵泗一定是深恶法家深恶法吏鹰犬的。
  像这样仁慈圣明的君主怎么会喜欢这样一个群体以及这样的歪理邪说呢?
  “备车!取书!”孔鲋意气风发!
  门下弟子闻声惊喜莫名,纷纷上手,推墙倒柱!
  墙壁因此断裂而崩塌,露出埋藏于其中的竹简。
  “老师,是要去咸阳么?”
  “老师,您下定决心了?”
  “关中,法吏深耕数百年,群狼环饲,太孙殿下圣明,然于此地,却无臂住,合该入关,为殿下遮风也!”
  孔鲋怀揣着莫大的理想和骄傲发表了自己的宣言。
  李斯这样蛇鼠两端的人怎么能值得太孙殿下信任呢?像他这样的人,是不能好好辅佐太孙殿下的。
  同样的,关中都是歪理邪说鹰犬之辈,唯有我等,才可以为太孙殿下出谋划策,以避免太孙殿下走上歧途,把事情搞砸。
  “入关!”
  “入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5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3/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