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调国的国人恐怕都没有百万吧!”随行的官员操着鸟语发出一声惊叹。
抛开数量庞大的野人和奴隶,叶调国拥有合法地位的公民确实不足百万。
“像这样精锐的能够全副武装一人一骑的士卒,整个叶调国恐怕也不足万人,我实在难以想出和这样的国家为敌的办法。”
马哈本来是来探查虚实的,大秦很大方,一点都没有藏着掖着,也正因为大方的展示让马哈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要不是隔着广袤的大海,马哈有理由相信,秦国轻而易举就能够覆灭叶调。
不,大海也不能给马哈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事实证明让整个叶调国都头疼无比的海战,恐怕对于大秦来说只是顺带腾出来了一只手折腾了一会?
“回去以后,我会劝说我的兄长!惹怒这样一个统领百万雄师的君王并非明智之举。”
“只是大秦和我国交战许久,又是突纳木擅启边衅,如今叶调已经和大秦交恶,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平息这位君王的怒火。”马哈揉了揉眉心颇感头疼。
秦国船只进入叶调国海域以后,一位封疆贵族产生了贪婪之心……
实事求是的说,这次海战是叶调国先挑衅在先,叶调国实在是不占任何道理。
现在,摆在马哈面前的就是。
他应该如何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惹怒这样强盛的国家,对叶调国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马哈恨透了擅启边衅的突纳木。
叶调国建立在爪哇岛一带,是印尼一带第一个国家。
因为岛屿群的地貌,叶调国真是脚踢北海幼儿园难逢敌手。
这里的地理条件相当优越,没有什么强大的外敌,对于叶调国来说就是不停的兼并,扩张,兼并,扩张。
而原本的历史上,也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叶调国建国七百年才最终亡于内乱彻底落下帷幕。
而现在,叶调国招惹到了一个上劲的对手。
强度直接拉满,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希望大秦的国王是一个宽宏的君主,能够原谅我们无礼的冒犯……”
马哈几人略显惆怅的在士卒得护卫之下扯着鸟语交谈,大声密谋如何平息秦国君王的怒火。
不消片刻,叶调国使者就来到了蓬莱城门之前,即将踏上官道。
出城以后,回望蓬莱,高大的城墙和厚重的城门给马哈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仅仅是一座相对普通的城池,其庞大繁华厚实的程度,就已经堪比叶调国的国都。
而出城以后,震撼却仍未停止。
宽阔平整到难以想象的官道吸引了马哈的注意。
“天呐,这么宽!”
马哈张着手比划,大秦的官道,恐怕能够同时容纳十几匹马并行了,最关键的是,地上的砖是整齐排列,仿佛修建这条路的人是有什么强迫症一样,就连每一块砖的大小都近乎等同。
不仅如此,马哈敏锐的发现,就连道路两侧的树木都是如出一辙的整齐。
同一种树木,甚至就连树和树之间的间距都近乎一致,放眼望去,就是一条整齐的直线,宛若复制粘贴一般。
“难以置信!”
马哈下意识的握紧拳头……
叶调国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闭关锁国,得益于群岛地貌,叶调国的航海科技树发展的还算比较快,虽然暂时做不到远洋航行,但是已经和印度大陆建立了一定的交流。
历史上印尼一带本就是印度次大陆文化的倾销地。
因此,马哈是知道大国的概念的。
譬如和印尼隔海相望的大国,孔雀王朝!
他听过旁人对孔雀王朝的描述,也曾经和来自于那一带的商人亲自交谈,但不管是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和典籍之上的记载,都远不如大秦带来的震撼更加剧烈。
这是比孔雀王朝更加伟大的国度!
孔雀王朝在已故啊育王的带领之下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巅峰,和秦国大一统对比,现在的孔雀王朝也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印度全境得到统一。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宗教,政治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印度长达41年的时间。
在啊育王的大力推广之下,佛教席卷了整个印度次大陆,而印尼一带自然也泊来了佛教。
如果论年龄来看,啊育王比始皇帝大一些,他是公元前303年到公元前232年,而始皇帝则是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10年。
啊育王死的比始皇帝更早,现在啊育王已经去世,去世以后由他的儿子萨德塔梵继位,也就是孔雀二世,这哥们继位了八年孔雀王朝就快进到了孔雀三世。
也噶了,现在的时间点,孔雀王朝的统治者是啊育王的孙子巨车王。
客观来说,啊育王和始皇帝两个分别统一了周边疆域的雄主遇到了同一个问题。
因为没有过大一统的历史前提,因此社会矛盾空前剧烈,而二者的继承人都不咋样。
啊育王死后孔雀王朝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情况,孔雀二世时期经历了一系列骚操作之后,孔雀王朝对于王朝内部地区的控制就已经略显下降。
孔雀三世继位以后继续骚操作不断,中央权威丧失,最后彻底打出了gg。
现在正是孔雀三世时期,孔雀王朝内部矛盾重重,社会矛盾正在积蓄,没有外力影响,二十年后孔雀王朝就会陷入战争,最后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对于马哈而言,哪怕已经明显衰弱,孔雀王朝也不是叶调国能够碰瓷的。
如果非要对比,那叶调国之于孔雀王朝大概类似于南越一带集合体政权之于大秦。
有人口,也耕种,但是和主文明对比落后了一个版本。
唯一区别是南越和大秦接壤,得挨揍。
孔雀王朝和大秦帝国仿佛背负着什么任务将各自所在的地方统一,然后遭遇了大致相同的命运,社会矛盾空前高涨,最后一个二世而亡一个三世而亡。
但是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向了一条新路。
因为赵泗这个穿越者的原因,始皇帝成功续命,活出第二世,大秦的命运走向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但是孔雀王朝却依旧维持原状,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境况。
很显然,哪怕是天朝上国的孔雀王朝在马哈心中也不能和如今的大秦帝国相比,从马哈一行人一路上的震惊都能够看出一二。
每到一处城池,每经过一个地方,马哈等人都会感慨大秦的伟大,敬畏大秦的一切。
相比较于庞大的孔雀王朝,马哈认为,这里的一切更加井然有序,这说明秦国的君王必然是一个统治极为深入的君主。
“这是一个和孔雀王朝一般庞大的帝国!”马哈眼里带着浓浓的敬畏沉声开口。
“不,孔雀帝国可没有那样的战船,也不会耗费那么多粮草和叶调国纠缠那么久!”一个官员摇头。
“倘若叶调国有大秦这个后勤和海船,恐怕在黑啊育王时期,叶调国就已经被孔雀王朝统治了。”
“孔雀王朝可比大秦离我们更近!”马哈也下意识的表示赞同。
尔后,好像敏锐的意识到了什么。
这样说来,似乎被大秦揍一顿并且被迫和大秦建立交流,并不是什么坏事?
就像身边的署官说的一样,大秦这个比孔雀王朝还要强大的国家,离叶调国,可远了太多了。
远到哪怕是这么伟大的国家,也只能在海上和叶调国交战,只能比质量不能比数量,甚至不能登陆作战。
马哈并非碌碌无能之辈,他很清楚兴兵远征的靡费有多么巨大,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清楚能够跨海兴兵的大秦的强大。
那么,面对这么远一个对自己动武明显弊大于利的国家……是不是有利可图呢?
不管怎么说,只要不再出现主动挑衅的事情,最起码大秦是犯不着对叶调国兴兵的。
诚然,他或许从这里带不走财富。
但是技术呢?制度呢?文化呢?
马哈是国王的亲弟弟,从小就接受了相当优秀的教育。
这样一个和自己井水不犯河水的国家,能过获取的东西可太多了。
譬如,大秦这样强大的帝国,是如何统治他那数量庞大的子民的。
第五十七章 邹奉,我走了,但没完全走。
都是千年狐狸玩什么聊斋,叶调国毕竟是一个有文明有制度的国家,马哈也接受了叶调国的精英教育,出使秦国,亲眼目睹了秦国的强大以后,第一时间就开始寻思能够从秦国这里获取到一些什么。
而赵泗,同样也在琢磨着能够在叶调国获取一些什么东西。
“如今近海一带被大秦囊括,但是近海岛屿土著尚未开化,土地大多荒蛮,开荒耕种之事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粮草由大秦本土供应相对来说远了一些。”
大秦近海一带全是土著互殴,勉强能够让大秦高看一眼的也就是大约有百万之众的秽人群体。
秽人本质上是渔猎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一带。
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除了匈奴和南越以外,往东其实也征战过,只不过秽人生存条件恶劣,属于部落形式,生存环境广袤而又苦寒,难以像南越以及匈奴一般对大秦作出反击就被直接干出了中原地带。
于是秽人分为两批,一批退往更加苦寒的东北一带。
一批则直接出海润了,跑到朝鲜岛附近去欺负原始人。
“所以我一方面打算清剿海外秽人,编户齐民,广发劳役,在近海一带岛屿开荒种田,另外则打算租借叶调国几处港口,趁着叶调国出使大秦,签订互贸条约。”赵泗兴致冲冲的对着面前的老人开口。
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打算落叶归根的邹奉。
邹奉走了,但没有完全走。
邹奉毕竟是阴阳家当代领袖,而且还是阴阳家创始人邹子的嫡系子孙,所以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邹奉都必然满足迁王陵令的标准。
邹奉是个聪明人,虽然第一份迁王陵令的名单并没有他,但是现在没有,以后总归也是会有,于是邹奉在深思熟虑以后举家从齐国直接迁移。
现在不用等迁王陵令了……
这次还是带着家人来……
邹奉就是这两天才来的咸阳,出发的时候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到了地方才通知了一下赵泗,赵泗大喜过望,第一时间就把退休的邹奉给再次请到了航贸军府帮自己参谋一下对叶调国的手段。
“打算通过港口租借以及贸易钳制叶调?”邹奉沉吟片刻开口问道。
“正是如此,我打算和叶调国贸易丝绸,瓷器,以及茶叶这样的硬通货,这里岛屿林立,还可以通过贩卖武器扶持代言人来让他们掀起战争,大秦坐收渔翁之利。”赵泗脸上全是兴奋。
殖民掠夺什么的,压根不用动脑子,带英的骚操作一套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