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没有被长达几百年积累的军功贵族裹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武德充沛的有点太过头了,赵泗惊讶的意识到,自己以为的武德充沛的大秦,已经是被始皇帝亲手束上铁链的形状,倘若完完全全的把他们放出来,倘若换一个软弱无能的君王……
大秦早已经被裹挟着进入了战争的深渊。
“不过,事情也确实顺利的奏折超乎我的想象,所以其实根正苗红老秦人也并不认可六国人的身份……”
“关中和关外,其实就是两个世界,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上来看。放在六国来看是一等一的恶政,放在关内出奇的顺利。”
想想也对,真正能站在朝堂上的绝大多数位高权重的大佬,都已经安家在关内了。
而军功爵受益最大的群体,也正是老秦人,六国只是被征服的对象。
迁六国贵胄入关这样的政令,其实恶心不到老秦人一点。
诸如蒙武王翦这样的大佬,人家早就举家搬到关中扎根了,军功贵族的主体关中老秦人更不用说,人家本来就是秦人。
关内,自然是支持声大于反对声。
这个政令,想再朝堂上通过也分外简单。
落实到地方,才是真正刺刀见红的时候。
王翦裹挟全体军方鼎力支持,再加上这里是关内,因此上半场已经敲定了既定的事实。
剩余并不怎么响亮的反对之声无外乎也就是担心六国复辟地方生乱,可是在战意高昂的军方群体面前这种意见根本不够看。
军方一个一个腰板挺得笔直。
别问,问就是大不了再灭六国一次。
战绩在这里摆着,说话就是硬气。
担心六国复辟?军方还担心六国不复辟呢。
真要是六国贵族个顶个恭顺的依照律令行事,恐怕他们心中才会大失所望。
地方败坏那是地方的事,无所谓啦,自有我军方力挽狂澜。
上半场的朝会终于达成了一致……
休息时间,王翦,李斯,蒙武,赵泗等人在群臣众目睽睽之下,被依次私下召见。
所有人都清楚始皇帝的举措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下半场的朝会,始皇帝就会正式发诏,晓喻天下!
而事实,也果然如此!
王翦,李斯,赵泗,蒙武等人依次返回大殿。
中场休息结束,始皇帝带着冠冕入场,群臣束声,齐刷刷的行礼。
始皇帝目光扫过群臣!
有人心有优优之色,有人精神振奋,目露精光!
众生百态,云集于此!
但总体来说,关内,依旧是始皇帝的自留地,也是最容易执行始皇帝意志的地方。
通过大朝会群臣议定只是拉开了序幕。
而现在,真正的战争,要开始了!
第三十九章 迁王陵令颁布!
始皇帝看向诸臣,沉声开口。
“朕,天子,及陛下之宗正,深明于正朔,谨明于天命,百姓之情,宜以礼仪整饬;昭事于上下,宜以乐官兴族。
今有王陵之位,临我中枢,关系礼法,归至陛下宫苑,树尊贵德行推选奉行,庶可以为教也。
……
……
若有敢于违背朕之令者宜处以重罚令其知我之慈爱所以陵此令也。”
始皇帝沉声宣读诏书,群臣肃然。
赵泗眼珠转动,看向衮衮诸公。
时空流转,形式异行!
在自己的推动之下,大秦终究是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不是迁茂陵令,而是迁王陵令。
不再是简单以家财三百万钱来计算,而是以爵位俸禄名声来计算。
凡家有两千石者……
凡财有三百万者……
凡声名显赫于地方者……
不是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而是满足这三个任意一个条件就要迁移至王陵附近。
至于理由嘛,也很简单,始皇帝问说的很清楚了。
我是大秦的天子,负责教导天下。
而王陵这边呢,有一片空地,就在大秦中枢附近,关系到礼法,属于朕的宫苑,所以朕打算让你们这群尊贵有名望的人搬家到这里,天下庶人可以以你们为榜样接受教化。
这件事则是有李斯进行负责甄选……
同时呢,对于举家迁移过来的呢,会给予等同于二十万秦半两价值的金银用作安家赏赐之费。
过来以后该种地种地该放牧放牧,不准闲着,也不准大肆侵占土地……
要是有人敢违背这道政令,就从重处罚,让你们知道朕的慈爱……
话音落下,群臣束声。
主要还是这个时间节点太过于敏感,聪明人都知道这不亚于宣战。
这可不是送质子,这是举家迁移。
从地方上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被迁移到关内,成为始皇帝案板上的鱼肉。
那可真就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了!
至于二十万秦半两的安家费?
先不说始皇帝会让他们吐出来多少,光是举家搬迁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家中宅院田地商铺产业的变卖折损价值都不止这些了。
是举家搬迁!
举家!
天高皇帝远,原本家中的田地产业,远隔千里之外,如何还能掌握?王令仓促,这些产业突然大规模贩卖,又如何能够全价出售?
切肤之痛,刀要砍下来的时候,注定会产生抵抗。
当然,相比较于一些人心中的惴惴不安,大秦军方的态度就十分明了了。
在这群渴望战争的疯子看来,始皇帝没有宣布这群人是蓄意谋反简直是太过于保守了一些。
诏书颁布的那一刻,一切已成定局!
上半场讨论,下半场决定!
诏书下发之前已经给足了讨论的空间,下发之后,就算不同意也只能保留意见。
从始皇帝下令颁布的那一刻,一切就已经失去了回转的余地。
因为下半场开局就放出了重磅炸弹,以至于接下来朝会的时间就成了垃圾时间。
因为降徭降税的原因,今年秋收虽然收上来的赋税严重减少,但是天下各地的治安情况以及粮食产量都喜提新高,一切都欣欣向荣,大秦也一片向好。
可惜,所有人都清楚,随着迁王陵令的颁布,目前一切向好的局面都将化为浮云。
接下来的大秦,将会面临严重的社会动荡,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点上颁布这样的政令……
各地贵胄,登上迁王陵令大名单的贵胄,将会想尽办法抵抗这道政令。
软性抗拒,硬性抗拒,各有不同。
甚至掀起来叛乱也未尝可知!
稍有不慎,这场叛乱甚至能够席卷天下。
大秦的国库,可没有太多结余……
伴随着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始皇帝宣布大朝会结束,一切落下了帷幕。
朝会结束了,但是朝会掀起来的轩然大波才刚刚开始。
车架之内,王翦和赵泗相对而坐。
“这道政令是你小子提的吧?”王翦接过乖孙王离奉上的酪浆眼中带着审视看向赵泗。
“愣着做甚?”王翦又瞄了一眼准备吃瓜的孙子王离拍了拍王离的脑袋。
王离挠了挠头复又不情不愿的将酪浆给赵泗满上。
赵泗见状嘿嘿一笑,知道王翦现在已经把自己放在和他同等的地位交流,接过来酪浆放在一边。
“这分明是李相提出来的妙计……”
“李斯没这个胆子招惹天下贵胄。”王翦嗤笑了一声。
“他若有这个胆子,儒墨两家,早已经不显于世。”
王翦自然看得清楚赵泗这小子自然就是在敷衍自己。
王翦和李斯共事过,自然清楚李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斯倘若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么李斯就绝对不会是始皇帝的应声虫,坐着大秦左相的位置,权倾天下,却干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
自始皇帝一统以后,从始皇帝,乃至于文武百官,都陷入了一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