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229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种是种出来了,产量也是真的很高,亩产千斤甚至都说的保守了。
  红薯和土豆在项家的精心伺弄之下甚至亩产达到了将近两千斤。
  丰收之时的喜悦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项梁很快就发现了三种仙粮的问题。
  三种仙粮,其中红薯和土豆,都是湿粮,这不是一件好事。
  其次,红薯吃多了烧心,土豆制粉保存不易。
  而玉米……
  磨成精粉以后,口感并不如面粉和稻米。
  黎庶没有资格考虑口感问题,但是作为顶级贵族的项家自然有这个资格。
  项家是拥有精加工麦稻的能力的。
  大部分顶级贵族都拥有精加工的能力。
  “仙粮?贱粮也!”项梁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对于贵族阶级而言,红薯土豆玉米,是不折不扣的贱粮。
  利润空间也没有项梁想象中的那么高,红薯土豆产量那么大,却又不适合囤积流通,价格上不去是可以肯定的。
  玉米倒是方便囤积流通,可是对于贵族来说是不折不扣的贱粮,精加工也就是磨粉了,玉米粉和白面粉的口感相差太多了,更是比不上稻米一星半点。
  价格,肯定也比不上稻米和麦子。
  综上所述,这三种仙粮对项家意义真的不大。
  “官府如今下令平价推种,既然不值什么价,便不妨给殷通做个顺水人情。”一旁的项庄开口说道。
  “秦王打了个好算计,却白叫咱们为他们育了粮种。”项梁皱眉。
  贵族的耕种技术和工具和黔首相比那是天壤之别,平均亩产更是能够相差一倍以上。
  “不急……”
  “且先放出新粮产量,再观望一些时间。”项梁开口。
  雁过拔毛是贵族阶级的特色。
  三种新粮虽然价值不是很大,但是粮种的价值还是有的。
  别的不说,红薯土豆玉米的亩产还是够高的,只需要放出三种仙粮的亩产,就足够万千黔首趋之若鹜的求取种子。
  项家囤货居奇,自然有了牟利的空间。
  至于官府下达的平价推种的政令?
  不需要在意,反正黔首是没有任何资格和渠道来得知这种政令的。
  价格高昂,黔首生怨?
  无所谓,罪恶的秦国和秦始皇会自然而然的背负一切骂名。
  秦国哪有那么多吏员深入地方宣读政令?
  黔首哪有那么多渠道了解政令?
  官府不能够下到地方宣读政令,没有官府背书,就算偶尔得知这道政令,百姓大概率也不会相信。
  而项梁的选择,是天底下大部分贵族的选择。
  在存留了一部分种子以后,他们开始不约而同的宣传三种仙粮高昂的亩产,没有多久,就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去年推广种植的时候,三种仙粮的亩产量是官方公布,在咸阳种植的。
  离得太远,种子又被贵族官吏瓜分,百姓大多心中存疑,毕竟高达几千斤的产量确实超出了认知。
  而如今却不同了,得到仙粮并且种植收获的人亲自现身说法,冷了半年的仙粮又被炒热了起来。
  一时之间,民间百姓趋之若鹜,纷纷想方设法求购仙粮种子。
  百姓压根没资格追求粮食的商业价格,他们追求的就是填饱自己的肚子。
  至于官府的政令,大部分被视为一条空文。
  没办法,下到基层,权力大多数还在地头蛇手里。
  贪官污吏和地方贵族早就分不清楚你我。
  而另一边……
  始皇帝大巡天下的车队之中。
  赵泗正在和李斯侃侃而谈。
  “欲行法,必行公,如何行公?”李斯开口问道。
  “广而告之即可!”赵泗笑了一下。
  “天下黔首畏秦久矣,故而不管推行什么样的政令,到了地方总会变的和本意不符。而百姓却只会把源头一味的归结给陛下和朝堂,这又是何故呢?”李斯开口问道。
  “因为没有公之于众。”赵泗笑了一下。
  “商君涉木立信,是为让庶民信服他说的话,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李斯点了点头。
  “好的政令被隐藏,坏的政令被不断的传颂,大秦,难以立住这块木头,总不能派遣吏员下到地方为他们日夜宣讲,告诉他们陛下用心良苦。”李斯摊手。
  “现在不就有办法了?只需要通晓各地官府,将平价推粮的政令以纸张书写盖章以后于各乡里县丞郡府城门张贴,人流来往,自然知道官府政令。”赵泗笑了一下。
  纸张的诞生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了消息传递的便捷性。
  一张大大的告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这告示要大,字也要大,用词用句,要言简意赅,最好是那种稍微认识几个字也能够读懂的。”赵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告示和广告的原理是相通的,毕竟面向的是平均知识水平低下的普罗大众。
  尤其是普罗大众的识字率十分感人的秦朝。
  这告示说白了也不是为了给不识字的百姓看的,给的是那群贫寒的识字阶级看的,百姓们只需要知道那里有张官府公文,上面还盖着章,产生对内容的信服即可。
  说白了就是让舆论完全处于劣势的大秦,有一个能够向下传递消息的窗口。
  其实报纸才是大杀器,可惜……活字印刷还在攻克,墨水技术还在改进,纸张产能还没有完全扩大,纸张还没有完全完成对竹简的取缔,报纸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最起码得把该印的秦律印完了,才能够考虑报纸的问题。
  “你倒是替我省了许多麻烦!”李斯闻声感慨。
  他第一时间就领会了告示的妙用之处。
  以往一些政令的推行,就算是善政也会被歪曲,然后屎盆子被扣在始皇帝头上。
  哪怕是出于善意,百姓都难以通过任何渠道了解到始皇帝的良苦用心。
  始皇帝永远在扮演一个负面角色。
  被污名化不仅仅存在于后世,也存在于当代。
  关键问题还是缺乏和真正的黎庶传递消息的渠道,秦朝没有那么多吏员,而官吏到了地方也会不可避免的腐化掉一部分。
  所谓告示,就是告诉黎庶,我是为你们好的,命令我已经下了,谁歪曲了我的命令,你们自己看。
  将集结于始皇帝身上的怒火,分摊到地方官吏和贵族头上,让他们生气怨恨也能够找对人,这很有利于大秦未来的政令推广和宣扬。
  “其实囤货居奇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我提出的方法不过是让百姓意识到,粮种的价格这么贵的错不在于始皇帝和大秦,而在于地方贵族,最多,也只是揭开了贵族们的遮羞布。”赵泗笑了一下。
  “至于如何强制平价推广粮种,如何审查各地,还是需要李相的。”赵泗笑了一下。
  舆论,终究只是侧面斗争。
  要重视,但是真正见真章的地方,还是要落到实处。
  “不急……”李斯笑了笑。
  等到黔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大多数压迫来源并不在于始皇帝的时候,就是迁贵令可以开始执行的时候了。



第七十五章 刘邦:我的伯乐又在哪里呢?
  社会的矛盾永远不会消失。
  可是始皇帝,乃至于大秦,和万万千千的黔首乃至于底层士子,真的有那么大的矛盾么?
  其实并不见得。
  始皇帝和黎庶的根源矛盾在于赋税徭役过重,可是这种矛盾是可以消解减少的。
  之所以六国黔首视始皇帝为敌寇,弄出来水火不容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为的矛盾转移。
  反正始皇帝不是什么好东西,地方官吏想要腐败可以假借王命,地方贵族剥削百姓也可以甩锅给始皇帝。
  黔首无处发泄,所有的怒火都指向了始皇帝。
  以前是没有办法,大秦舆论战场天生处于劣势。
  现在,通过张贴告示广而告之,只是大秦发出宣言表明态度的第一步。
  不管能不能执行下去,最起码要告诉百姓,你们因此受到的剥削并非是来源于大秦来源于始皇帝。
  从此开始,将大秦在地方行政丧失的公信力给一步一步找回来。
  只不过,现在的赵泗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构想,一时半会倒也拿不出章程,还需要继续思索具体策略。
  而李斯在得到赵泗的建议以后行动十分迅速,毕竟事关民生,最重要的是大秦和始皇帝不能再帮那群六国余孽背锅了。
  也不能再容忍六国余孽和地方官吏一边囤货居奇,一边引导舆论。
  很快,自咸阳印刷好的大量告示直发天下各处郡县乡里。
  需要大量纸张?那就先停了官员纸张供应和秦律印刷。
  印刷速度不够?那就一边印刷一边人力抄写。
  总之,务必尽快将告示张贴四方!
  尔后,李斯也开始动用自己三公之首的权利,驾撵每至一地,必勒令当地官吏宣传平价推种仙粮事宜,同时派遣官员监督执行。
  始皇帝的驾撵行动速度再次因此而放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2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9/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