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奔走,有人喝彩,有人引吭高歌,有人击掌赞叹。
始皇帝的手指微动,审视着赵泗一如既往难看的字眼的目光停滞,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该说不说,就算扶苏再怎么让始皇帝头疼,可那也毕竟是他最出色的大儿子。
扶苏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扶苏的思维还僵化在上一个时代,扶苏本能的把宗室看成自家人,尚未完成从战国纷争到一国独主的心态转变。
但是,就算如此,他依然足够优秀,蒙恬能够驱赶匈奴出河套,离不开扶苏在背后的鼎力支持。
如今,大秦铁骑跨过祁连山,将阴山一带彻底纳入大秦的疆土之内,除了蒙恬,扶苏一样居功甚伟。
扶苏距离真正的储君,也只差一个名分了。
哪怕父子俩的隔阂已经深到很难对话,但是这一刻,老父亲心中还是倍感欣慰的。
“恭喜陛下!”赵泗脸上带着笑容长吁一口气,在这一刻,历史彻头彻尾的走向了模糊的未来。
匈奴和中原的爱恨情仇绵延了几百年。
而一切,都得从秦朝的骤然崩塌而说起。
秦朝二世而亡,边疆无人能顾及之时,恰逢冒顿这个雄主上位,因为战乱,大量中原人口北逃,给了匈奴稀缺的生产资料。
匈奴不费吹灰之力夺回了河套地区,在秦末乱世之时,得到了中原的注血,一举兼并东胡月氏,让北方草原形成了政权统一的局面,从此凡骑马弯弓游牧者,皆称匈奴。
中原最大的敌人也因此而诞生。
白登之围,戏谑国后……
大一统的中原,对战大一统的草原,这场仗打了几百年。
直到汉武帝横空出世,帝国双璧应运而生,有文景之治打好的底子,匈奴和汉朝的国运之争因此而开始。
这不是王朝末期两边菜鸡互啄,这是两者都处于最巅峰形态的顶尖较量。
可是一切,因此而改变。
中原最大的敌人,就这么被秦国击溃了。
所有人都很开心,但是他们也很平静,因为大秦从来都是这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在所有人的认知之中,只要大秦想,就可以赢。
在大秦一统天下之时,对于北方边境的疏忽,以及抽身乏术,才给了头曼带领挛鞮氏趁势而起缔造匈奴的机会。
大秦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之中,匈奴不止一次南下叩边,给大秦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然而对于大秦的意义也就这么多了,不过是击溃了曾经的跳梁小丑,不过是又一次胜利罢了。
唯有赵泗,开心的有些难以自处。
赵泗张了几次嘴,都没能再说出来什么话,最后索性从车里爬出来,跳下去。
人们都在欢呼赞叹,赵泗也在其中。
“赢了!赢了!”
赵泗是个穿越客,客观来说很少有东西能够这样完完全全的击中他的心弦。
赵泗跑了一圈,最后恶狠狠的给一脸懵逼的王离来了一个熊抱,然后将王离高高举起。
“干嘛呢,干嘛呢!”
王离挣扎下跳了下来,挣脱赵泗把自己箍的生疼的臂膀。
“不就是赢过了匈奴嘛?草原之上还有东胡月氏呢……”王离看着兴奋过头的赵泗一脸迷惑。
打赢一个匈奴,开心归开心,真的有必要这么兴奋么?
“你不懂啊!”赵泗长吁一声。
对于赵泗的意义,又岂是战胜了还在发育的匈奴?
王离永远都不懂这段历史包含了什么……
白登之围,一国之后被他国君主写信调戏!
屡次叩边,多少汉儿鲜血淋漓。
苏武牧羊,不改其节!
张骞出使,不忘归途!
几百年的屈辱,和帝国双璧的横空出世。
汉帝国和匈奴的战争就像一本先抑后扬的爽文,那种九世之仇犹可复的心气和信念让赵泗为之心折。
那是打不断的脊梁和跪不下去的膝盖。
王离当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赵泗自己也知道秦汉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的匈奴就是一个臭弟弟。
可是,他就是开心!
“同我饮胜,同我饮胜!诸君同我饮胜!”
赵泗一手拉着王离飞奔,又唤上自己的五个门客。
脸上的喜悦都快飞了出来。
第六十章 赵泗和群臣,在始皇帝心中已然区分!
虽然不清楚赵泗为何那么开心,甚至开心到了难以自持。
但是作为赵泗的小伙伴,王离也只能迁就笑道:“去也,去也!”
张苍眉头微挑笑了一下,看向陈平,郦食其却当先开口:“可畅饮否?”
“当然可以,酒水管够!”
实际上除非始皇帝特别允许,否则随行驾撵的人员是不能醉酒酗酒的,但是谁让想要饮胜的是赵泗呢?况且还赶上了捷奏传来的大好日子。
陈胜,吴广,张苍,陈平,郦食其,王离,赵泗,一行七人,一同饮胜,有侍者送来佳酿点心瓜果……
赵泗举杯!
“为大秦贺!为陇西贺!”
……
而另一边,被赵泗抛弃的始皇帝正和蒙毅相对而坐。
始皇帝正在仔细阅读这次大捷的具体斩获。
如今大秦的实控疆域,囊括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直接跨过阴山,占据了阴山阳山,已经抵达阴山以北。
草原三大政权之一的匈奴被直接打废。
接下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元气大伤的匈奴将会被东胡和月氏侵吞,再接下来,大秦想要继续掌握阴山乃至于河套一带,就得和东胡月氏继续火并。
“陛下,现在并不是彻底覆灭匈奴的时候。”蒙毅认真的开口道。
大秦不是没有彻底覆灭匈奴的能力,如今的匈奴缺乏领导,四分五裂,又元气大伤,大秦只要稍微用点劲,匈奴就能够被赶到荒无人烟的大漠之中去。
然而,这样一来,大秦就将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
始皇帝点了点头,打垮匈奴,勾连长城,继而通过匈奴影响草原局势,让东胡月氏匈奴三家争斗,大秦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现在的问题是,大秦该如何插手匈奴的内部政治。
“我兄长俘获了匈奴头领的大儿子,他在匈奴是有威望的,如果能够得到我们的支持,他可以统帅匈奴残部,为我们抵御东胡和月氏。”蒙毅开口道。
如果可以的话,蒙毅当然希望可以扶持一个不学无术的傀儡,可惜现实不允许。
匈奴元气大伤,四分五裂,东胡月氏必然会趁虚而入,这种时候再推一个傀儡上位,那就不是坐收渔翁之利了,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家东胡和月氏离得近,肯定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
眼下值得大秦占领,有一定开发价值的土地已经占领完毕,再往西北去,种地就够呛了,大秦也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战来消化胜利的果食。
这种情况下让冒顿去整合匈奴残部,通过互贸和后勤掌控匈奴为大秦所驱使是最合理的解法。
也不需要担心匈奴做大,大秦又不是傻子,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匈奴吞并东胡和月氏。
说白了就是谁强打谁,谁弱帮谁,突出一个拱火,让东胡月氏匈奴三家狗脑子打出来,而又不让他们任何一家获得胜利和安宁。
让他们陷入永无止境的战争泥潭不可自拔,这样大秦才能抽出来手来干更多事情。
始皇帝点了点头,赞同了蒙毅的提议。
至于蒙毅所说的有威望的冒顿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头曼单于?始皇帝并不担心。
因为上一个头曼单于的脑袋都已经送到了他的面前,有威望是好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元气大伤的匈奴只能给大秦当狗,而始皇帝,从来只会担心自己的猎犬跑的不够快,牙齿不够锋利,却不会担心猎犬会反噬自己。
再怎么雄主,也只不过是草原那旮瘩里面矮个子里面拔高个罢了。
“拟旨吧……”
始皇帝下意识的举起胳膊,第一时间却没有人研墨,也没有人眼疾手快的递上毛笔,这才反应过来赵泗已经乐的找不着北跑了出去,现在坐在自己面前的是给自己汇报分析情况的蒙毅。
好在,蒙毅终究是有眼力见的,见状当即为之研墨。
始皇帝提笔沉吟。
“陛下可要召冒顿觐见受降?”蒙毅开口发问。
始皇帝沉吟片刻摆了摆手:“不必了,递交降表即可,传讯蒙恬,尽快让冒顿重回草原,收拢残部。”
东胡和月氏又不是傻子,现在匈奴正处于四分五裂元气大伤的时候,真等到冒顿进咸阳溜达一圈追上始皇帝的驾撵,东胡和月氏早就把匈奴吃的一干二净了。
事急从权,只能让蒙恬接受匈奴的投降,等到稳定以后,再让冒顿进咸阳接受始皇帝的册封。
现在草原上的局势必须稳定住,大秦再打下去获得收益就少得可怜,投入的成本就太多了。
匈奴不能死……
赵泗提出的迁贵令最终是绕不开减免徭役赋税的。
匈奴的存在能够为大秦省下很多边防力量。
接下来北地军团只需要帮助匈奴站稳脚跟,然后将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修建完成,再把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全长一千八百多里的秦直道修建完成,大秦的北疆就再也不需要陈兵三十万,边疆也再无外患。
蛮夷叩边?首先你得跨过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