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仙粮产量不凡,萧何说了,最多三两年,生出来的种子就够种了,到时候兄可得分我一些种子。”樊哙搓了搓手笑眯眯的说道。
“老子还会少了你们的,到收成的时候,结出来的种子大家一块均分了罢……他娘的,这玩意该怎么种?”刘邦小心翼翼的将三种仙粮收好骂骂咧咧的问道。
“萧何说了,晚些他会抄录一份,眼下耕种之策也都被大户借了去了。”樊哙开口回答道。
“他娘的!甚好处都让他们先轮了,乃公又要纳粮,又要服役,偏生他们坐在家中安稳生财,使乃公一朝得势,非得把他们全抓了去服徭役,把他们的田地尽分了去!”
“一个个狗一样的东西!”
“谁说不是呢?”樊哙在一旁一脸认同。
骂秦虽然是政治正确,但是最近大秦确实难得干了两样好事。
一是盐价下降,二是分仙种于地方。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事总不好再骂那婢女生的赵政,反倒是好处都被大户抢了占了,刘邦自然而然就把怒火倾斜到那群狗大户身上。
他还指望着这仙粮种子分家自力更生呢。
眼下刘家一共一百多亩地,根本支撑不了兄弟三个成家立业。
有了仙粮以后,小麦和玉米轮种,在配上红薯土豆的高产量,兄弟三个分家以后倒是能够勉强过活,刘邦可就全指望这三种新粮成家立业了。
屋里的美妇人又生气了,今天才找他闹腾过,问刘邦是不是因为他寡妇的身份不愿意娶他,刘邦哪里不愿,只是实在没办法成家立业罢了。
“狗娘养的赵政,我的好秦王,可别他娘的粮食种出来了,再加徭役赋税了!”
好处得手,刘邦一脚踹走樊哙,将三种新粮收好,急匆匆的去哄美妇人去。
……
而另一边,咸阳,大秦的皇宫之内。
“眼下新粮已经发于地方,航海也已经出海,盐价降了一倍,可谓于民为善?”李斯开口问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日子,李斯因为正处于悟道的关键阶段,正在尝试修订出来一条全新的道路,时常召见赵泗。
以至于赵泗可以说是两头跑,不过赵泗体力好,也不觉得麻烦,始皇帝最先接受不了了。
李斯没个轻重,和赵泗一交谈起来都是成半天甚至是一整天,始皇帝的贴身秘书都快成了李斯的贴身秘书了。
偏偏李斯又用赵泗用的名正言顺。
迁贵令可是李斯的活,这毕竟是杀头的勾当,赵泗作为意见提出人又是绕不开的,李斯肯定要和赵泗做出充分的沟通,更不用说李斯现在还处于悟道的关键阶段。
李斯不止一次给始皇帝表示自己正在探索一条新路,祛除贵族,使大秦深入地方的新路,这也是国事。
但是偏偏始皇帝又需要赵泗这个贴身秘书,最终只能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让李斯暂时把办公场所搬到皇宫,和始皇帝一起办公。
赵泗则继续随侍左右,充当始皇帝贴身秘书的同时,还要负责和李斯沟通交谈。
这样一来,李斯也理所当然的在皇宫混上了饭,始皇帝御用的减肥餐。
开玩笑,始皇帝必然不能接受他在那吭哧吭哧吃草李斯在那吃山珍海味。
虽然饭菜换成了难以下咽的减肥餐,但是李斯还是很开心。
他确实很开心!
很早之前,他就跟随在始皇帝左右了。
他出师以后,孤身入秦,一篇谏逐客书,被始皇帝发掘,并且成为了始皇帝的心腹兼培养对象。
那个时候的李斯意气风发,满身锐气,那个时候的始皇帝,初掌大权,雄心勃勃。
那个时候的李斯和始皇帝也是真正的君臣相得,李斯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随侍左右,常常被召入宫中对奏,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又倍受君上信任,一时间可谓风头无两。
始皇帝更是对李斯委以重任,让年纪轻轻的李斯主持律法革新,参与用兵讨论。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就如同商君和秦孝公一般,是那般的亲密无间。
后来啊……
韩非的《五蠹》和《显学》流传到了始皇帝手中,是李斯亲手奉上的。
始皇帝初得《五蠹》和《显学》爱不释手。
同时对韩非产生了爱才之心,让李斯相召韩非入秦。
韩非入秦之时,始皇帝更是亲自迎接,以示珍重。
这个时候,李斯心中还并没有太多波澜,他为自己的小师弟感到开心。
后来……他发现,日常入宫对奏的人,成了韩非,始皇帝对韩非的喜爱肉眼可见……
那一刻,他确实慌乱了。
而压垮他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是,每一项国策,韩非做的都比他更加出色,始皇帝对他的夸奖越来越少,对韩非的夸奖越来越多。
初入大秦的韩非,就肉眼可见的成为了朝堂新贵。
可惜啊……
韩非,是韩国公子。
韩非,又是一个极度执拗的人,他对韩国是很有感情的。
这恰恰是韩非的致命缺陷,也是韩非无法退缩的底线。
哪怕,是因此惹怒始皇帝。
始皇帝,确实是爱才之人,但他也无法容忍韩非对他的冒犯,韩非被始皇帝关入大狱。
韩非性情刚烈,一丝不让,始皇帝也是犟驴脾气,就在始皇帝在杀于不杀之间犹豫的时候。
李斯……出手了……
他亲眼看着小师弟饮下那一杯鸩酒……
他太了解韩非性格有多么刚烈了……
于是,韩非死了……
他和始皇帝之间,也因此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隔阂。
李斯,私自为始皇帝做出了决定。
或许韩非的死是一种必然,韩非已经无数次表明过自己的态度,韩国灭则韩非死,想要以死来阻止秦国灭韩。
李斯相信,韩非也是真的能够做到以死明志。
可是,他私底下替始皇帝做出了决定。
于是啊,那对亲密无间的君臣,再也不能真正的戮力同心了。
从那以后,他就变成了始皇帝的工具人……
李斯甚至都不知道上一次和始皇帝同案而食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
以前啊……他可是经常跟在始皇帝身边办公呢,他甚至和始皇帝畅聊一天一夜都不曾合眼……
那个时候,始皇帝还曾经带着他游猎,他还亲自为始皇帝驾车。
一切,都源于一个错误的举动。
李斯虽然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可是也失去了至关重要的东西。
但是现在……他好像又坐回了这里,面前就是始皇帝,他们的位置和十几年前仿佛一模一样,这个场景也似曾相识。
只不过自己的对面,多了一个名叫赵泗的小家伙。
第一百五十章 李斯赵泗始皇帝三人组
当李斯接过迁贵令的重任以后,当始皇帝身边多了一个名为赵泗的小家伙以后,他和始皇帝的关系似乎得到了一些缓和。
李斯看了一眼正在低头处理政务的始皇帝,脸上微微挂起来笑容看向赵泗。
“这当然算于民为善。”赵泗面对李斯的询问点了点头。
发新粮于地方,降低盐价,是实打实的于民为善。
“但是还远远不够。”赵泗认真的开口道。
“道阻且长,匈奴东胡月氏那里碰了壁,总要做过一场,百越那边也难抽调人手。”李斯摇了摇头。
“之前提起吏治的问题,我倒是担心一件事情。”李斯摸了摸自己的美髯开口。
“三种仙粮亩产千斤,闹的风风雨雨,大秦拨粮于地方,恐怕这种子多半是极难落在黎庶手中。”李斯沉吟开口。
“道理是这个道理,眼下对于各地只有粮种推广考核,可是贵族种也是种,黎庶种也是种,这种子确实难落到黔首手里,第一茬粮种肯定轮不到黔首,不过李相无需担心。”赵泗摇头笑了笑。
“何解?”李斯开口问道。
“贵族重利,只是风闻仙粮亩产高达千斤,故而一窝蜂的扎堆涌进来,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先种上仙粮,只是这三种粮食李相应该也知道,红薯久食胀气,土豆发芽有毒,也只有玉米能够勉强当主粮,但是倘若以硙细碾,口感还是不如麦稻栗,这三种粮,是黔首的救命粮,却未必是贵族的心头爱,种了虽能活命,却不好卖出来什么价格。
贵族抢了第一批粮种也好,他们面对三种仙粮,必然会仔细照料,耕种更加细致,照顾也更加妥当,灌溉浇水也更加方便,黔首忙于生计,这些是黎庶暂时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样一来,第一批粮种普及地方以后产量才会更高。”
“等他们种出来以后,就会发现他们追逐的仙粮并没有那么神奇,也卖不上来什么价格,最后还是要落在黔首手上,各地官府只需要在粮种收成之时,做好监督,不准贵族囤货居奇,不准他们高价贩卖粮种即可。”
“至于说有人借机将三种新粮走私给戎狄蛮夷,这也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大秦的军力毋庸置疑,苦就苦在到处都是生地,无人开发耕种,这三种新粮能够适应很多气候生长,等他们将生地种成熟地,大秦抽出来手再料理他们不迟。”赵泗笑了笑。
李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大秦固然有种种问题,但是大秦军队的战斗力绝对是不可否认的。
大秦覆灭六国,面对四方的蛮夷戎狄,已经遇不上对手了,匈奴也好,百越也罢,连带着东夷秽人,基本上都是碾压式的。
问题就是在往外扩张,气候严峻,土地没有开发,地形复杂,全部都是生地。
南边的九江象郡,北边的河套地区,还是大秦经过多次深思熟虑和探讨以后才做出决定,认为值得花费一番功夫拿下来的土地。
拿下来,得开发啊,得移民啊,得种地,得修路,得建城,现在可不是七国混战,拿下来一块土地都有现成的城池和开发好了的耕地,甚至还有道路和沟渠。
以前打下来一座城池一片疆域,只要战损不是太多,总归是赚的,现在每往外扩张一步,都是在贴钱。
军费,人吃马嚼的粮草,基础建设,移民……
真要是红薯土豆玉米落在那群蛮夷戎狄手里,他们能够发挥一下主观能动力种种地,从渔猎游牧稍微向农耕靠拢那么一点,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定居模式,如果没有外部危机的话,定居以后他们就会开始修筑城池,铺设道路,形成农耕文明,并且形成统一政权。
但是这是在没有外部危机的情况下,大秦还能等着他们安稳形成农耕文明和统一政权?
等他们开始定居,生地转熟地,修建了道路和聚集地以后就是大秦摘果子的时候了,反而能够平白省了大秦的力气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