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121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大秦!来兴师问罪了!”
  “兄!”
  荆最后看了一眼陆地,岸边港口守卫的大秦士卒随着距离越来越远,逐渐变成了黑点,海岸也不断的拉长拉长,最后成了一条线,再到最后消失在海于天交接的幕布之中。
  “我一定会回来的!”荆攥紧了拳头,让自己不那么紧张。
  他啊……明明只是一个小小的童子。
  却能蒙幸拜入驺奉门下,成为驺奉的关门弟子,甚至能够成为这次远洋的副将,大权在握。
  他虽是副将,但是海上航行,由他全权负责,在海上,所有人都得听从他发号施令。
  荆很紧张,他从未背负如此大任,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穷人乍富,骤然得权,荆才发现自己真的很差劲,他不知道该如何统帅这一切,而赵泗,早在很多年前,就带领人手夺船出海,率领船员们跨海归秦。
  “那么这个时候,不妨想一想兄会如何做!”
  荆深吸了一口气。
  ……
  而另一边
  沿海各地……
  大秦如今正在疯狂的扩建晒盐场所,加大食盐产能。
  毕竟只有吃不上盐,吃不起盐,哪有吃不完的盐?
  更何况盐一直都是大秦的主项经济来源之一,有利可图,怎么可能不加大产量?
  你可以怀疑大秦的各种东西,但是千万不要怀疑大秦的执行力,这可是将驰道修遍天下,将长城勾连一起,甚至为了攻打匈奴专门修了一条从咸阳直达上郡的驰道。
  自从晒盐法被判定可行以后,这事就落在了将作少府的手里。
  将作少府这个部门本来就是帝国的钱袋子和生产中心,有利可图的情况下疯狂出钱出工,眼下沿海地区开辟出来的盐场都已经不能按亩来算了,得他娘的按顷。
  源源不绝的食盐开始逐渐产出。
  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朝堂上的争端,始皇帝决定降低盐价,利润下降了不少。
  原本一升盐的官方价格大概在两百钱上下浮动,各地都略有不同,视运输成本上下浮动在一百左右。
  如沿海地区,盐价普遍在一百三十钱左右。
  当然,这是官盐。
  私盐的价格会更低,沿海地区的私盐价格大概在一百钱左右。
  至于这个钱当然是秦半两。
  秦半两的购买力不是后世铜钱可比,这主要源于这个时代是青铜器时代,大量武器铠甲以及各种需要用到金属的地方都需要铜,故而能拿出来造钱的铜很少,因为货币严重不足,故而铜钱货币的购买力非后世可比。
  看似一百钱秦半两买一升盐看似很便宜,但是这个时代一石粟才五十多钱,1斗粟只要3枚铜钱就够了。
  刘邦生活落魄之时,全靠朋友接济过日子,大多数朋友给的也不过是三枚秦半两,唯有萧何,给了五枚秦半两,让刘邦记了一辈子。
  可想而知,这个时代货币稀缺到了什么程度,这个时代铜不比银便宜多少,一把几斤重的青铜秦剑,就按照铜来算价格,都能买上好几石上好的精粮。
  眼下有了晒盐术以后,食盐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产量大大提高,在经历了激烈的商讨以后,确定降价幅度大约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原本官方各地均价在两百钱,现在官方均价是一百钱。
  没办法,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实打实的在的,再降也降不下去太多了,将作少府那边都准备撞柱玩命了,蒙毅也不敢再往下说了。
  当然,一百钱只是均价,像齐地沿海地区的出货价格会更低,大概在六十钱一斗,也就是买一石栗的价格。
  平均盐价直接降低了一半还多,比不纳税的私盐价格还要低廉。
  最关键的是,质量也更好!
  如今……有了晒盐术以后,大量廉价且质量好的盐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质量比之前更优,价格比私盐还更加廉价,第一批食盐已经开始面相沿海地区投入市场,还有大量的海盐正走着驰道进入中央。
  一般来说,百姓的反应往往是迟钝的。
  故而,最先得知盐价大规模下降的,反而是大贵族。
  没办法,官府压根没有宣传,沿海地区的百姓习惯了购买私盐。
  “父亲!大事不好!”
  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的闯进屋子。
  内里一个胡子略微发白的中年男人正在案几之前于缣帛之上挥洒墨水。
  儿子冒失的举动打乱了崔敏的心境,以至于他毛笔微微一抖,一副画作已然完全浪费。
  崔敏眉头一皱,看向自己的倒霉儿子崔景。
  “尔也年纪不轻,当应该懂得养气,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遇事不要慌乱不要慌乱,要凝气!你知不知道……”
  “爹!不是,这次是真的大事不好了!”崔景苦笑了一下抬起来头。
  “盐价降了!”
  崔敏皱了皱眉毛:“官盐降了还是私盐降了?”
  “是官盐,现在附近地区,官盐一斗只卖六十三钱!”
  崔景的声音虽然缓和了下来,但是每一个字眼都是那么的扎实有力。
  崔敏手中的毛笔落在了案几之上,虚握的手指微微颤抖。
  “六十钱一斗?赵政疯了?”
  他崔家,在齐国是货真价实的大贵族,身上有王室血脉的那种,崔、田、吕、高、国、庆,他崔家也是排的上号的。
  崔家世居琅琊一带,打从很早之前就掌握了食盐贩卖的生意,迄今为止,已经不知道积累了多少的财富。
  后来秦灭六国,行官山海之策,进行了盐业管控,崔家的盐田被强行购买收走了许多。
  不过崔家毕竟家大业大,有无数代积累的财富,又有技术和生产工人,故而很快就偷偷摸摸的弄出来了私盐场,和本地贵族相互勾结,再贿赂一下当地官员,继续开始贩卖食盐。
  秦国是寓价于税,也就是把税的价格直接放进了盐价里面,故而盐价会高出来很多,他崔家产出来的私盐可不用交税,再加上又是几百年的贵族之家,几百年的制盐手艺,于地方又广有名望。
  所以秦国在夺走了崔家大量的盐场以后,其实崔家的收入也并没有下降多少。
  私盐嘛,从来都不愁卖,谁不想吃上便宜盐?
  可是倘若……官盐反而成了便宜盐呢?
  “六十钱?这盐,能吃么?这一批官盐的成色如何?你可有打探?”崔敏看向儿子崔景。
  “爹,我带回来了……”说罢,崔景从怀里取出来一个包袱。
  “比咱们家的好……”崔景小心翼翼的开口。
  崔敏碾着手里略显粗糙的盐粒,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化。
  许久之后,抬头望天,一瞬之间,仿佛衰老了许多。
  “赵政这个婢女生的,这是要绝咱崔家的根啊!”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天下大变的前奏
  “六十三钱!六十三钱!”崔敏在房内不断踱步,嘴里念念叨叨。
  如今崔家的私盐生产使用的依旧是煮海成盐的法子,产量低不说,还有额外的柴火成本。
  秦国目前官盐售卖六十三钱,他们要是按着这个价格卖,不仅一分钱赚不到还得倒贴钱。
  打价格战的想法只是在崔景脑海之中稍纵即逝,开玩笑,价格战欺负欺负外来盐商没甚么问题,对方可是秦国。
  秦国家大业大,恐怕把他崔家拼空了,秦国都不损毫毛。
  “这样……我先派人联系一下吕家和高家,看看究竟是咱们这一地官盐价格低廉,还是都降了。
  至于现在的官盐,去买,卖多少买多少,尽量延缓官盐降价的消息传递四方。”
  “秦国寓价于税,卖六十三钱,成本肯定更低,成本低到这个地步,要么是发现了大盐矿,要么就是有了新的制盐的路子。”崔敏在屋内踱步,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
  和秦国,玩硬的是指定行不通。
  别说一个崔家,就是整个齐国有名有姓的贵族加起来都未必够秦国打,人家是真有掀桌子的能力的。
  “父亲,秦国最近于琅琊,邯郸一带广征徭役,发于盐田,会不会和这次官盐降价有关?”崔景开口问道。
  “这样,再派人想办法打探,看看秦国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制盐法子。”崔敏皱眉开口。
  秦国在沿海地区广征徭役发于盐田这件事崔家早就有所耳闻,毕竟崔家是这里的坐地虎,只是秦国征徭役已经成了常态,哪年不大征徭役的?故而各家也都没放在心上。
  可是现在看来,其中必有蹊跷。
  “倘若是新的制盐法子……那崔家不至于断了根基。”崔敏叹了一口气。
  “婢女养的!”崔敏又骂了一句。
  “父亲放心,倘若只是有了新的制盐法子,就算秦国再怎么严防死守,最多花个一年半载,咱们就能得到消息。”崔景安慰了一句。
  这话说的不假,崔家是齐国的顶级豪强,上下都有人,而且制盐免不了大量征发徭役,不可能密不透风,毕竟崔家才是这里的坐地虎。
  “况且就算失了制盐之事,家中积财甚广,良田万顷……”
  “光是降了官盐价格,可拿捏不住咱们。”
  虽然私盐一直是崔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作为顶级贵族,崔家的经济来源又怎么可能如此单一?
  这么多年的累积,他们的田产是按顷计算,他们的商铺商品遍布琅琊一带,他们几乎把握了这一代所有的商品倾销,崔家的奴隶高达几千人,佃农奴隶手工业者,服务于崔家的人手加起来超过几万人。
  而被崔家名望笼罩的人口,高达数十万人。
  崔家,可是打从齐国建立就存在的顶级贵族,虽然田氏代齐之时遭受重创,但是屹立至今,依旧不容小觑。
  和崔家有姻亲的贵族遍布整个齐国地区乃至于天下,崔家的政治人脉甚至可以上达九卿,在琅琊一带,大量的吏员都是崔家的门客出身。
  崔家光是供养的死士门客都有几百人之多,更不用说已经从崔家走出去的人。
  他们下至地方,上至官衙……
  哪怕私盐生意没了,也依旧可以活的很好,更何况,秦国也防不住崔家窃取机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1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