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117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李相想必也已经看过迁贵令了,陛下委命于我,我便明人不说暗话,欲行此策,少不了李相臂助,敢问李相,对迁贵令如何看待?”赵泗开门见山,直接发问。
  这种事情没什么好打机锋藏着掖着的,这是国策,若欲成事,必要戮力同心。
  “不错的提议。”李斯见赵泗开门见山,也没有故弄玄虚。
  “以势,名,财,三者迁之,再以算缗告缗夺其财,酬金夺爵夺其爵,尔后分而化之,大秦律法推行天下,会轻松很多。”李斯笑着点了点头。
  赵泗见李斯观感不错,正欲接下问,不料李斯再次开口。
  “不过大秦如今以法治国,我便不说暗话,不管是以赐恩守护先王陵寝也好,算缗告缗也罢,酬金夺爵,分家令,皆师出无名,法出无度,大秦依法治国,商君有徙木立信之举,律法森严,不容有篡,迁移各地贵族以后,他们势必畏首畏尾,勒令族人,不敢触犯秦律秦法,又该以什么理由才能师出有名,来问罪于他们呢?”李斯开口。
  这是昨天李由提出来的疑问。
  师出无名,法出无度,就是迁贵令最大的问题,也是和李斯最相互违背的地方。
  这些东西李斯不是看不到,只是再进一步,有生之年超越商鞅的诱惑太大。
  可是李斯内心未尝没有隐忧。
  在对方没有触犯秦法,最起码是你拿不出来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问罪,难道真的就凭借这么离谱的借口和理由么?
  不能明正典刑,真的不会祸乱法制么?
  一边推行秦法秦律,一边主动祸乱法制,真的可以么?真的不会有影响么?
  这就是李斯的疑问,除了所谓的酬金夺爵,算缗告缗,守护先王陵寝这样略显强行的理由以外,还有没有真正的师出有名的借口,和堂堂正正的理由呢?
  “莫须有……”
  赵泗笑了一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找不到罪责,或者他们有没有犯罪,真的重要么?
  “莫须有?”李斯重复了一遍,略显诧异的看着赵泗。
  不知道为何,他总觉得这三个字,有些过于无耻了一点。
  “莫须有!”赵泗肯定的点了点头。
  “他们究竟有没有触犯秦法秦律,大秦普及秦法秦律,推行各种政策,阻力究竟来源于何处,李相比我更清楚。”赵泗笑着开口。
  “要么按部就班,如同李相现在所做的一般,无非就是继续培养秦吏,继续按照秦律秦法打击各地贵族,针对性的出台各种律法。要么就是把他们集中在关中,将刀剑悬在他们的头顶,彻底解决秦法普及地方的障碍。”赵泗笑了一下。
  “不过一者嘛,是几百年之功,有人亡政息之危,改朝换代之患,君主不能之忧。一者,即在有生之年,能够彻底奠定依法而制的基础,李相觉得呢?”赵泗笑了一下。
  “战国伐交频频,各自变法,或者酷利,或者温和,但是从没有听过变法时不流血的,这一点李相比我更清楚。
  况且,现在的大秦,也并非商君变法之时的大秦。
  商君变法之时,秦国之忧在外,困居关中,不能东出,列国环绕在侧,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就有国家覆灭的危险。
  而如今大秦,外敌不过匈奴百越,至于所谓的匈奴百越,李相应该比我更清楚是什么情况,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九江象郡如今已为秦地,如今大秦,患在内而不在外。
  地方贵族,歪曲秦法,借以谋私,法不至地方,律不传百姓。合格的秦吏严重不足,李相只能借他们的手来宣扬秦法秦律。
  他们作为大秦政策的代行者,当然会避免对自己有害的,推行对自己有利的,只食利而不食害,长此以往,秦律秦法只会成为他们谋私的工具。
  他们不会让黔首和百姓读懂秦法和秦律的,他们只会让百姓知道他们想让百姓知道的秦法和秦律,这一点,李相应该也比我清楚。
  想要解决这一点,要么李相培养出足够的秦吏和他们抗衡,要么就是把他们全部杀掉。
  可是就算培养出来了足够的秦吏,他们孤身一人,来到地方,咸阳遥远,王令漫长,得罪六国旧贵,稍有不慎就是毁身之危,就算不会身死,政策也难以推行,也会因为难以做出政绩而受到苛责,而他们只需要和六国旧贵媾和,又能够推行政令,获得政绩,又能够获取权势和财富,李相认为这些秦吏会如何选择呢?”赵泗开口问道。
  李斯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这也是他看到迁贵令就爱不释手的主要原因。
  因为赵泗说的情况并非臆测。
  眼下大秦合格的秦吏太少太少,根本比不上地方上自成一脉的大贵族,合格的秦吏孤身一人到了地方,又能够做出来什么政绩?
  近年来李斯抓出来的和地方贵族媾和的秦吏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大问题。
  更不用说,还有大量官员和吏员本就出身于六国旧贵。
  “况且,现今大秦和商君之时的大秦还有一个不同。”赵泗笑道。
  “商君变法之时的大秦,外有强敌环绕,一旦国灭,秦国贵族恐怕个个都有毁家之难,而如今……大秦灭亡呢?”赵泗饶有兴趣的看着李斯。
  “我猜,他们更希望恢复到七国之势,重现分封盛景吧。”
  “所以,关中贵族虽然也受到了商君的打击,但是他们也是商君争取的对象,因为彼时大秦,忧在外,而如今大秦,患在内,这群地方贵族,本就应该是大秦打击的对象。”
  “李相,如今之世,并非商君变法之世了。”
  “为大秦开疆扩土,为大秦纳粮赋税,诚服徭役的,不再是贵族了,而是成千上万的黎庶。
  他们和大秦也不再是休戚与共,他们不再是大秦的栋梁,而是国家的蛀虫。”
  “以前的商君,重贵族而轻黎庶,故有驭民五术。
  而如今之世,应该是重黎庶而轻贵族。
  商君强令黎庶分家,陡然增加大量劳役,增加高昂的赋税,彼时的商君真的师出有名么?
  商君对老氏族和贵族师出有名,唯独对黎庶没有师出有名。
  如今之世,这群六国旧贵,本就是大秦之患,就是直接杀掉都不为过,难道非要找到他们的罪证么?倘若找不到呢?难道就真的继续因此而容忍他们败坏律令么?
  我认为不需要有!”
  赵泗在尝试偷换概念。
  虽然脸上风轻云淡,淡定自若,但是说实话,在李斯面前偷换概念,赵泗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



第一百四十四章 印刷术和造纸术的作用!
  “重黎庶而轻贵族?”李斯重复了一遍尔后看向赵泗。
  “这便是赵侍郎当日力争降低盐价的原因么?”
  赵泗坦然的点了点头尔后开口说道:“是!”
  “敢问李相,何为本?”赵泗开口发问。
  “君为本!”李斯不假思索的开口。
  君本制是法家思想的内核,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不容更改的,更是不容动摇的。
  赵泗点了点头,并没有否认李斯的说法。
  虽然赵泗作为一个现代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民才是天下之本,正如孟子所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般,但是这不过是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然而事实上历朝历代不管是任何一个君王都做不到这句话,君王,永远都是以己为先。
  李斯的回答本就在赵泗的预料之中,同样,这也是赵泗想要李斯回答的答案。
  “贵族于庶民,又孰轻孰重?”赵泗开口发问。
  “贵族,和庶民?”这个比较让李斯陷入了沉思。
  如果放眼春秋时期,自然是贵族更重要,天子封王侯,王侯封贵族,贵族牧黎庶。
  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有点类似西方的封建社会,即我的奴隶的奴隶,不是我的奴隶,我的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
  贵族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要给君王纳税,服役,但是在领地之内,是享有自治权的。
  而随着礼乐崩溃,世无伦常道法,各国相继变法,本质上就是打破了这种君治贵,贵治民的生态结构。
  以秦国变法为例子,取消了世袭世禄制,取消了井田制,推行郡县制,本质上就是在和贵族抢夺地方治理权。
  到这个时候,社会结构就发生了严重改变。
  事实上,李斯下意识的回答是贵族更重要。
  以往变法,不管再怎么变,再怎么削弱贵族的权利,但是本质上变法者依旧认为贵族比庶民更加重要。
  因为庶民不懂反抗,而君主也需要贵族来治理四方天下。
  但是这一刻,李斯犹豫了……
  事实上,李斯改革秦法,推行秦制,走的还是老路子,剥削庶民,限制贵族,加强皇权。
  “黔首,只要能让他们活着,能够吃饱饭就够了。”赵泗笑了一下。
  “李相信不信,倘若能够保证黔首不至于因为徭役累死饿死,黔首就甘愿服从徭役,别说于上郡修筑长城,他们甚至愿意把整个大秦都给圈起来。”
  “黔首需要什么?贵族需要什么?”赵泗再次发出了灵魂拷问。
  李斯不是个傻子,只不过他置身其中,而此刻正是华夏千百年亘古未有的大变局。
  也是天子和贵族共制即将消亡落幕的时代。
  君主贵族共治制度,在历史书上被称为封建时代。
  西方人从封建时代,直接跃入了现代社会,笼统的将人类社会分为了封建社会和现代文明。
  而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秦朝一统天下,广开郡县,汉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贵族时代早在将近两千年前就已经消亡。
  秦汉以后的诸夏,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用封建时代来形容,这是独立于封建社会和文明社会的时代,是西方世界未曾涉足过的时代。
  相比于现代文明虽然较为落后,但是相较于封建时代,毫无疑问是极其先进的。
  奴隶制在诸夏很早就被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关键性特征在很久之前的诸夏身上就已经找不到半点影子了,而西方,直至即将迈入现代社会的时候,奴隶制还广泛存在,如果不是工业化的蓬勃发展,恐怕西方文明永远不会废除奴隶制度。
  现在,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秦汉正是承上启下的时代,李斯往前看,只能看到旧有的条例。君王,贵族,黔首无人问津。
  往后看,也是一片迷茫。
  “我听说,法家讲究事不必效古,法不必祖宗。”赵泗脸上带着笑容。
  “黎庶为重,贵族次之……”李斯皱了皱眉头,缓缓开口,但是表情却游移不定。
  李斯脑子里有点乱,赵泗说的有理有据,但是有些问题也是真正存在的,譬如黎庶不知法,不懂法,墨守陈规,不懂变通,推行秦法普及秦法,都离不开贵族的帮助。
  他们确实要代天牧之,包括现在广泛存在的基层秦吏,所有认字识字的人,哪个不是贵族呢?
  大秦的吏员广泛是军功爵出身暂且不提,勉强可以说他们不是根正苗红的贵族。
  可是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广袤的领土和子民,以大秦目前的吏员规模根本无力维持,难道不需要贵族来治理地方么?
  “不对……”李斯摇了摇头看向赵泗,他敏锐的意识到,赵泗在偷换概念。
  “贵族……”李斯开始认真阐述血统论和贵族于天子分牧的历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1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7/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