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聊上一二便知船员们的困境,他本就对这群船员垂涎已久。阴阳家不出意外是要承担第二次海上探索的主要任务的。
合格的海上探索船队,需要有足够知识文化水平的人来为世界各地标注,记录,了解各地的政治,生态,环境,人口,习俗……这些都不是这群半吊子的船员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阴阳家也缺乏远洋航行的水手,二者互补,缺一不可,驺奉有心,船员有意,可谓双向奔赴。
驺奉只是稍微放下架子,令弟子取来随身携带的阴阳家书籍,主动开口讲解释义,船员们就欣喜若狂。
这个时代知识很重要,老师,也很重要!
驺奉弟子不在少数,教导这群人均学习不足两年半的船员们可以说是绰绰有余,随口几句对于船员们来说都是字字珠玑。
一个合格的老师是会引导讲课节奏和讲课内容的。
驺奉并未强迫船员们皆诵邹子,甚至有船员拿着法家书籍请求驺奉讲解驺奉也照常讲解。
只不过,伴随着驺奉的引导和毫无痕迹的穿插阴阳家的思想观念。
仅仅两个时辰,这群船员们就人人皆诵邹子,直捶胸顿足恨先前未能读懂圣人经义。
而全程下来,邹子从未说过一句法家的坏话,也从未批评过一句法家,他做的也仅仅只有引导而已。
当然,也不排除船员们潜意识的迎奉,法家再怎么显学和他们无关,驺奉这个顶级学术大佬现在可是坐在他们面前亲自教导他们,驺奉可以说是放下身段亲自指引,抓住眼前才是最实际的。
驺奉笑着看向船员,他能够感觉到船员们的兴奋。
但同样,这群船员对驺奉对阴阳家而言同样是稀世珍宝。
“儒墨之显,皆自此而始!”驺奉侧头,对着一旁的弟子语重心长的开口。
墨家之所以成为显学,盖因为墨家站在了手工业者和无恒产者的角度,在那个王公贵族的时代,墨家开辟下层市场,全盛时期,甚至能够主导天下形势。
儒家之所以成为显学,便是自此之后,吸收经验,不私藏家珍,抢夺墨家衰退以后的下层市场,同样于战国末期成为显学。
驺奉也在如此践行,退隐齐地以后,他也常开讲学,有教无类,他清楚教育资源的珍贵,这群船员的反应只不过是他经验再次的验证。
阴阳家想要成为显学,绝不能仅仅闭门造车。在为秦正天命风光一时尔后又遭遇打击以后驺奉就想明白了这一点。
天下已经一统,百家呢?驺奉不知道,他也看不清楚。
可是大争之世,不进则亡!
韩非明晃晃的提出罢百家,《显学》《五蠹》,法家的野心昭然若是,而可悲的是阴阳家在其中甚至没有被单独提及的资格。
海事,不是没有可能成为大秦下一个方向或者未来几百年的方向。
这群第一批的船员,还有赵泗,阴阳家都要重点争取。
言谈之间,驺奉抬手,看见赵泗站在门口,手捧竹简。
赵泗见状入内行礼尔后开口:“学生可否一同听讲?”
“自然!”驺奉颔首。
“其余书籍,若有疑惑,亦可询问?”赵泗跪坐在驺奉下首。
他可有太多疑惑了,这个时代的书籍不是一般的难啃,法家书籍已经算是比较清晰明了的了,但是赵泗依旧一堆疑难杂症,方才见营房内尽诵邹子,还以为驺奉有门户之见,故而赵泗特意询问。
如果能够请教自是极好,不能请教也无妨,听听驺奉讲课也可以触类旁通,涉及学术争端,还是要问清楚以免犯了忌讳。
“自无不可!”驺奉笑了一下。
之前船员们询问法家书籍的问题,驺奉可从没有拒绝。
如今的船员们,廖廖几个时辰已经尽诵邹子。
驺奉对自己的引导能力还是有自信的,毕竟,赵泗和这群船员一样,没有名师教导,全靠个人学习,短暂的时间之内,很难形成自己的思想。
赵泗闻言大喜!
“请先生稍待片刻!”赵泗一溜烟的跑到自己的床榻,床榻一侧,尽是竹简。
他这段时间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都会用笔点墨标注,如今攒下来的竹简,足足得有十几斤。
直接合手,报过来一捆,赵泗于驺奉面前坐定,举起竹简摊开。
“请问先生,此句何解?”
驺奉笑眯眯的为赵泗解迷答惑……不掺杂任何偏见。
驺奉的学术水平真的很高,最起码用来应付赵泗的问题轻轻松松。
但是赵泗的问题也是真的很多很多。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泗几乎不出营房,驺奉只要开讲,他必于左右询问,有如此学习的机会,赵泗自然不会放过。
几日下来,驺奉发现,自己用来对付船员的招式放在赵泗身上几乎无用。
从一开始,驺奉讲解法家问题全然不掺杂私货。
到后面,赵泗久久不为所动,驺奉开始用阴阳家的理论旁敲侧击的解释法家的书籍,同时相互印证。
但是赵泗,似乎没有对阴阳家的理论提起来任何兴趣,只是抱着一堆竹简一个劲询问,仿佛不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全部问清楚誓不罢休。
赵泗才不在乎驺奉有没有夹杂私货。能给自己讲清楚就行,学术理论本就是相互印证的过程,他学习古代的知识,本就是为了个现代的文化相互印证。
法家阴阳家于他而言并无区别,只是他法家书籍已经读过,自然不可能舍近求远,放下这些问题重读邹子。
几天下来,驺奉发现,赵泗和这些船员有本质上的不同。
赵泗的学习能力很强,几天下来甚至能够问出一些驺奉都出其不意的问题,偶有天马行空的想法,甚至让驺奉都眼前一亮,殊不知,这只不过是赵泗和自己现代知识的相互印证。
这是时代思想的碰撞,而非赵泗一人之功,以往这些知识只能僵硬的存在赵泗的脑海之中,但是在不断学习和碰撞的过程中,如今开始迸射出火花开来……
“读书并非要只读法经,不管学哪家学问,亦要触类旁通。”又是一日问询,驺奉终于开口。
“啊?我只有法经读!”赵泗张了张嘴。
“现在我一共读过的书籍,除了这些,就剩下《邹子》《大圣》,这些法书有人注解,读起来较为容易……”
而且不得不说,法家重实,算得上是最亲民的学问,容易读懂。
“你若想学,我亦可注解。”驺奉笑眯眯的开口。
赵泗当然想学,管你什么家,赵泗都没有任何偏见,尤其是当代学术大能的亲身讲解。
只不过……驺奉短时间内没有给赵泗讲课的机会了。
现在是第六天……
距离红薯土豆玉米三种新粮收割清算亩产的时间越来越近。
赵泗……被赵高从蓝田大营接走,前往宫中接受专门的礼仪培训去了。
嗯……而且是针对赵泗一个人的专门培训。
这一次丰收,要祷告山川天地,历代秦王,告谓天下。
涉及文武百官,甚至各家各派……
赵泗放在人堆里面,妥妥是不通礼仪的蛮子了。
第八十八章 丰收进行时!
因为有始皇亲赐玉佩的原因,赵泗理论上是可以不经等候查验直接出示玉佩进出宫禁的。
但是赵泗还是老老实实的等候,入宫进行礼仪培训又不是什么紧急事情。
赵泗这几日忙于向学,殊不知伴随着始皇帝的发号施令,整个咸阳都动了起来。
赵泗出海归来这件事不是什么隐秘事情,掌握一手消息渠道的大佬都知道蓝田大营种植着海外新粮,只不过产量如何一直没有定论。
直到六天前第一次试收预算,三种新粮远超常理的预计产量瞬间引发轰动。
这种事情始皇帝本来就没打算压着,而且在第一时间就命令蒙毅准备召集文武百官,准备祷告山川告祭天地通传各郡县事宜。
赵泗闭关向学这几天,整个咸阳城已经乱成一团,有人欢喜有人愁,大秦得此新粮,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自内心的露出笑容的。
对于心向大秦之人,这当然是大好事,天大的好事,三种新粮,便是天降祥瑞。
对于六国余孽来说,始皇帝丝毫不加掩饰的舆论攻势以及新粮恐怖的亩产,让他们如同武则天守寡一般——失去了李治。
始皇帝重拳出击,大势碾压,造势是必须的,新粮丰收,自然要场面越大越好,越轰动越好,传扬的越广越好。
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将三种新粮摆在天底下所有人面前告诉他们,天命在秦!
眼下不光文武百官,附近百家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在急匆匆的赶往咸阳,想要一睹丰收盛景。
毕竟声势已经拉的震天响,谁又不想过来凑凑热闹,一睹真正的祥瑞?
和以往什么白毛老虎三条腿的野鸡头上长包的蟒蛇这种乱七八糟的祥瑞不同,这可是粮食!
系民之本,系国之本!
若是产量属实,那就是货真价实不折不扣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够认可的祥瑞,白毛老虎也就秦始皇自己能看看,三种新粮推广开来可是所有人都能吃上,包括六国余孽。
赵泗,作为带回祥瑞的关键先生,自然也要出场。
尽管以赵泗的身份在这场盛大的场面之中只能作为陪衬,但拿到入场券就已经是身份的象征。
可惜,赵泗不通礼仪。
平日里的私交小礼还好,在蓝田大营赵泗有样学样,也都差不多熟悉。
但是如同这般盛大的场景,别说行礼,便是怎么走,走哪里,走路一步多大都有讲究,赵泗必须要经过培训,才能够避免闹出笑话。
赵泗被丢在了皇宫……
负责突击培训赵泗的是一名儒生。
很正常,儒家虽然输给了法家,但是作为显学,儒家也并未随着淳于越之死而衰落,相反,淳于越之死反而为儒家争取了更多的地位。
法家不过是在天下一统的动荡波折中取得了主导权罢了。
赵泗对儒家也没什么偏见,孔老夫子,孟子,荀子,这些先贤都是值得认可的,儒家显学的地位并不是嘴皮子吹出来的,那是实实在在和百家掐架打出来的。
看待儒家,要分开看待,每个时期的儒家,各个学派的儒家,都不能一概而论。
最起码培训赵泗礼仪的儒生,担得上君子二字,行事有度,不媚不傲,言谈之间,经义造诣颇深,同时也十分乐于和赵泗探讨书籍,甚至休息之余,主动和赵泗谈及《五蠹》,提起韩非子也并没有太多偏见。
反驳韩非子的观点也是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而非强词夺理。
“我?叔孙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