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接下来几日,赵泗都在忙着捯饬自己的数学公式。
  主要是这玩意太长时间没用,好多都已经记忆模糊。
  不过毕竟是学过一次,全神贯注的去回忆,也不是回忆不出来,只是很多回忆比较片段和模糊。
  赵泗想出来以后不确定对错,又得反过来照着公式验算好几次。
  验算一次根本不够,因为有的时候错误的公式机缘巧合之下也能够达成正确的结果。
  勾股定理
  三角不等式
  圆面积计算公式
  圆周长计算公式
  抛物线方程
  锥体积面积
  圆球体积
  赵泗想起来的东西很多,也很杂,甚至有些公式反复验证以后明明是对的,赵泗依旧觉得自己写出来的和当初学的不是一个东西。
  对于确定的,赵泗都打上了对号。
  一些验证过依旧觉得不对的,打上问号。
  以赵泗现在的水平肯定做不到逆推原理证公式对错。
  甚至很多公式的原理赵泗压根就完全想不起来的,单纯的只记得公式。
  没办法,赵泗的水平只能做到如此,至于原理什么的只能等这个时代的人学习以后继续填充了。
  连续十几日,赵泗除了和王离唠会嗑看看匠人们捯饬的工具,就是回忆和验算这些数学公式。
  毕竟学过一次的东西,而且赵泗当初数学成绩还不错,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很正常,全神贯注想个十来天,总能想起来一些。
  主要的体积面积计算公式赵泗基本上已经想的差不多了,这些都是日常能够用得上的东西,而且还十分实用。
  再深奥一些的有些是记得不清楚,有的则是不敢确定,不过赵泗也都记录了下来。
  “算是告一段落了!”赵泗看着面前案几乱七八糟写满的缣帛长叹一声。
  数学这玩意,学起来真的令人头疼,没料到,这都穿越大秦,还得再受一次折磨。
  “成了?”王离在一旁兴奋开口。
  “其他的也记不起来了。”赵泗点了点头看着王离高兴的面容有些疑惑。
  “你这么开心做甚?”
  “再不成我也没钱了……”王离翻了个白眼。
  赵泗来是种地的,不是来搞文学创作的,若是使用竹简走军中经费报销倒也无可厚非,但是赵泗用的是缣帛,这玩意可比竹简贵多了。
  “这么贵?”赵泗听王离开口哭穷有些呆住。
  “这些时日你用的缣帛够在咸阳城上等地段买一处大宅子了!”王离开口。
  赵泗因为需要不断验算试错,在竹简上写实在不够爽利,故而询问王离又没有更方便的书写材料,王离二话不说弄来了缣帛。
  那是没想到赵泗是一个劲的用,压根不心疼,这玩意是奢侈品,昂贵的很,没办法报销,全是王离给赵泗自掏腰包。
  赵泗自己则是只知道缣帛会贵一些,但是压根没想到会像王离说的那么贵。他确实不太了解这个时代的物价,来到大秦以后,除了漂洋过海,登陆以后赵泗甚至连集市都没去过,不可能清楚缣帛的具体价格。
  如今听完王离的话,赵泗只觉心疼不已。
  “这玩意……洗洗还能卖不?”



第三十四章 赵泗这小子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
  “这就是没有纸的缺陷啊!”赵泗颇为心疼的看了一眼面前的缣帛开口感慨。
  “这不就是纸么?”王离指着缣帛疑惑发问。
  值得一提的是,纸这个字并不是在纸发明以后才诞生的。
  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纸指的就是缣帛。
  纸这个字本身就是从缣帛之中提取融合而出。
  “我说的不是这个纸……”赵泗摆了摆手。
  “话说怎么造纸来着?”赵泗挠了挠头,赵泗看过不少小说,有些小说还是考究党,写的造纸工艺十分详细,问题是赵泗看的时候就把这段剧情当装逼剧情看了。
  就记得主角造纸,纸出来了,震惊,发财……
  对于造纸的工艺的了解,也就仅限于知道纸这玩意是用植物纤维造出来。
  “不管,知道原理就行。”赵泗一拍脑子再次给军匠安排了一个任务。
  造纸!
  至于怎么造纸?
  赵泗给出的帮助就是告诉军匠们,是用植物纤维制作。
  军匠们不知就里,不过好在这也不是什么大工程,先研究着呗,说不定赵泗看到匠人们某些步骤就联想起来了呢。
  只要不涉及大规模生产,其实耗费不了多少人力物力,再说赵泗造纸也不是为了自己赚钱,就更不用自己出资了。
  “你之前不是一直问我写的是甚?”赵泗看向王离脸上露出揶揄的笑容。
  之前赵泗忙着回忆验算,王离询问大多也就是含糊不清的糊弄过去。
  现在空了下来,也总结的差不多了,总算有时间教给其他人了。
  作为自己的小伙伴,王离自然当仁不让的要第一个承受数学的折磨。
  “这是我在海外看到的数算之书,习之简单实用。”
  王离信以为真的点了点头,赵泗对王离展开了数学辅导。
  而另一边……
  驰道之上,始皇帝驾撵之中。
  蒙毅将来自咸阳由王贲发出的急奏呈上。
  “将卤盐制成青盐?成本和煮盐法相仿?还有可能降低?”虽然心中讶异,但始皇帝仍不动声色的看完整份急奏。
  因为晒盐法还没有实验成功,故而这次上面的急报汇报的是赵泗煮盐之事。
  通过种种手段,将卤盐,制成上等的青盐。
  其中耗费的无非也就是人力和柴薪。
  “盐多出于齐地,除却成本,沿途运输亦是成本高昂,关中各地,除了采买齐盐,只能开采井盐盐矿,却仍不能自给自足。若有此法,天下盐价都能下来许多!”蒙毅开口说道。
  内陆地区的盐矿大多质量良萎不齐,除了上等的青盐,质量比不上齐地的海盐。
  齐地打从春秋战国乃至于更久远的时期,就已经是天底下最大的产盐地,天下盐半出齐不是一句空话。
  始皇帝一统天下以后,虽然并未实行盐铁专政,但是也第一时间把控了大量齐地盐产地扩大生产。
  甚至特意多修了一段驰道至盐产地,以降低运输成本。
  但也仅限于此了,煮盐本就成本很高,再加上发送天下的运输成本,导致盐价一直居高不下。
  盐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
  赵泗制盐之术,一方面可以缓解天下盐半出齐的现状,按照此法,各地之盐矿皆可使用,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可以节省大量钱财。
  最关键的是,大秦也可以大幅度缓解盐不够吃的困境。
  事实上,哪怕齐地是产盐大地。
  但是使用煮盐法这种较为原始的手段下,产量也一直不算太高,供应齐地绰绰有余,供应天下却也是力不从心。
  除了齐地,其他地方的能吃的盐矿根本不够,而齐地哪怕在始皇帝征服以后已经扩大过生产,也依旧远远不足供养天下。
  更不用说,急奏里还提到,赵泗正在实验晒盐法,有望进一步压低成本。
  “不错!”
  始皇帝按下奏折,难得的露出几分笑容。
  这次旅途的归程对于始皇帝来说并不愉快。
  他是因为身体不适选择提前归咸阳,但是一路上依旧车马劳顿,身体的不适感越来越强。
  最开始只是偶有胸闷气短,现在随着车马劳顿和时间的推移,每次睡醒总是会大汗淋漓,走几步路也气喘吁吁。
  甚至连“仙丹”的效果都越来越差,人也时常处于提不上劲的情况。
  一路上,除了赵泗归来这件事以外,也都是一些不太好的消息。
  蒙恬北疆扫荡河套,如今进无可进,却又不能轻易退出。
  修筑长城的劳役最近又发生了聚众哗变,不过被轻易镇压。
  百越那边,赵佗进展也不大,按照赵佗的做法,大秦恐怕还要耗费十年乃至于更多的时间才能在百越站稳脚跟。
  扶苏再次上书进言分封制。
  归途中又遇到了刺客,虽然连自己的驾撵都没有靠近就已经伏诛。
  “半两钱于各地推广如何?”始皇帝开口问道。
  “恐还需数十年之功。”蒙毅开口回答。
  秦朝商品经济极度不发达,故而
  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的四步走的战略当中,统一货币被始皇帝放到最后。
  倒不是说统一货币不重要,而是相比较于其他三个,统一货币得往后排排。
  而且!
  书同文车同轨可以同步进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