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21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之后再引入下一个池子进行草木灰过滤提纯。
  然后再筛一次引入下一个池子准备晾晒干出盐即可。
  差不多找个日照丰富的地区,弄个五六个大池子,多找些人,人工过滤晾晒,只要天气好,食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
  当然,十分费人!
  “那岂不是近乎没有成本!”王离直接忽略了人力成本这么一说。
  越原始的时代,劳动力价值越低,人力成本越为廉价,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只需要耗费人手,就可以把卤盐变成源源不断的食盐,还是一等一的青盐,这是何等神技?
  “关中卤盐矿也不少,这样一来齐地的盐未必能够卖的动。”王离显得比较兴奋。
  “这次的卤盐还是杂质太多,出盐率有点低,可以先在各处盐矿一一取盐来尝试,先紧着出盐率高的卤盐来。”赵泗开口说道。
  这样过滤提纯,就算造成一定损耗也不至于一斤卤盐出三两,说白了还是王离带来的卤盐含盐量太低。
  “这还低?”王离反问一句。
  “不能吃的卤盐变成上等的青盐,岂止百倍利润!”王离虽然单纯,但是并不傻。
  “这哪里是利润的事情?”赵泗拍了拍王离的肩膀。
  “你不会打算自家用让我入股吧?”赵泗笑着问道。
  王离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道:“你我亲近,我家自有盐矿,我绝不会贪墨……”
  赵泗摆了摆手笑道:“回去问问你大父!”
  盐铁!
  国之重器也!
  这可是一种新式产盐手段!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需要大规模生产,不管是从质量还是产量,都能对各地产盐地造成近乎毁灭性打击,重塑食盐的划分格局和生态环境。
  以始皇帝的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赵泗甚至已经能够想出来始皇帝会怎么做了。
  集合关中人力物力,寻找出盐率高的卤盐矿。
  然后集中生产,直接对齐地的产盐大户来一个毁灭性打击,将食盐生态牢牢抓到自己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谁碰谁死。
  猜到始皇帝的心思并不难,事实上真正优秀的上位者从不避讳让别人猜到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他们往往是开诚布公的。
  优秀的上位者一般有自己固定的行事逻辑,而且轻易不会改弦易辙。
  政治落入权谋本就极为下乘。
  这涉及到对食盐生态的重塑,涉及到始皇帝将抓住帝国的命脉。
  这种事情上始皇帝怎么可能有任何的摇摆?
  王家是大秦最大的勋功贵族不假,可是王家在这件事上也没有任何资格插手。
  但凡有能力的帝王和盛世的王朝,盐铁管控都是一管到底。
  封建王朝这就是毋庸置疑的命脉。
  别说王家了,就是关中顶层的勋功贵族加起来也别想让始皇帝让步。
  王离只意识到了其中的利润,却忽略了这利润背后是什么。
  赵泗也压根没有制盐炼钢卖钱的想法,除非是乱世或者王朝末期……否则在封建时代,不管是哪个朝代都风险极大。
  王离有些不明就里,赵泗也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准备用饱和结晶法进一步提纯食盐质量。
  这个就很简单,盐溶于水是有限度的,多了就要析出结晶。
  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并不是很大。
  其余可溶于水的元素要么是根本达不到溶解度,要么是溶解度随温度有所变化,哪怕是在饱和状态下,也可以保证盐是最先析出的纯净晶体。
  当然,对于盐这种溶解度比较稳定的液体来说,想要析出纯净的盐结晶通过简单的升温降温并不能做到。
  只能使用蒸发法。
  也就是通过人为加热亦或者水分自然蒸使水容量变少,突破饱和度,自然而然就会析出盐结晶体。
  看起来和把水烧干晒干出盐是一个原理,实则不然。
  把盐晒出来利用的是盐不会挥发的特性。
  而通过降低水分析出晶体利用的是盐突破饱和度极限自然析出结晶。
  “等等!我这不是傻了嘛!”赵泗一拍大腿,王离呲牙咧嘴看向赵泗。
  “你拍错了!”
  “没拍错!这不是重点!”
  赵泗悟了!
  假如使用晒盐法,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盐水晒干。
  而是水分不断降低,盐结晶体不断析出的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盐水池子里最先析出的结晶体,就是最干净的盐。
  至少是这个时代,最干净的盐了!



第二十九章 咱们家不缺钱!
  至于完全纯净的食盐,那压根不用想了,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做到。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一来其实可以将食盐分级。
  譬如第一批通过日晒,没有完全晒干前自然析出的第一批盐结晶,就是质量最高的。
  越往后越次。
  第一批析出的盐结晶,完全可以当成奢侈品去卖嘛。
  盐是国之重器,但高质量的盐也是奢侈品。
  譬如王离宴请赵泗所用的形盐。
  形如虎蹲,甚至还有工匠仔细雕琢,每一块都可以说是价值不菲,摆在案几之上颜值颇高。
  按照常理来说,第一批自然析出的盐结晶,应该是不含太多杂质,颜色应该是最为接近纯白色的雪花盐,而不是最后完全晒干后各种杂质混合形成的青灰色。
  “弄些大池子!”
  想到就干,反正身在蓝田大营,不可能缺少人口。
  王离兴致冲冲热火朝天的派遣人手帮助赵泗开池子。
  “还要筛子,越细越好!”
  大规模量产和实验肯定不同,所有想到的东西赵泗都提出来了。
  光是池子都直接开出了六个十丈的方形池子。
  关中虽然不是重要盐产地,但是你早说这种人不能吃的卤盐矿,也不在少数。
  王离又派遣人手去开凿卤盐运回来……
  待池子开好,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赵泗白天的时候看过天色,近些日子如无意外应该皆是晴朗。
  晒盐法得天气好,不然下了雨可就坏大事。
  至于煮盐之法,早在战国时期齐地就已经盛行。
  东临大海的齐人很早就知道煮海成盐的道理。
  不过赵泗需要水分缓慢蒸发自然析出的结晶,而且晒盐法也更加节省,无非是比较看天罢了。
  “不过大规模制盐恐怕不管是晒盐法和煮盐法都得齐头并进,否则太靠天吃饭,至于煮盐,蜂窝煤好像可以代替木柴木炭!”赵泗心中暗想。
  古代对于煤炭利用率极低,偏偏古代对于煤炭开采不多,尤其是先秦时代,露天富矿更是不在少数,制成蜂窝煤煮盐远比使用木柴木炭成本更低。
  现代知识产生了微妙的联动!
  “看样子蜂窝煤也得提上日程。”赵泗开口讲到。
  这个时代露天富矿海了去了,煤炭成本十分廉价,蜂窝煤以及煤炭使用普及以后,势必会取代木柴木炭。
  至于空气污染?我都穿越了你还跟我讲环境保护?
  因为制造饮水池并不是一个小工程,而且还要夯土,故而短时间内不能完成。
  夯土一次都未必够,估计得来回夯好几次,再用水浸润,然后继续夯。
  不夯土水倒进去一会就变成烂泥坑了,还晒个锤子的盐。
  池子要大,还要浅,尽量保证最大的日照面积,这样晒盐才快。
  转眼天色已经黑了,几个水池子才刚刚挖好夯了一遍土。
  后面还得来回夯几次,这玩意急不来,晒干,浸水,夯土,再晒干,再浸水,再接着夯。
  没办法,不夯土盐水全浸下去了。
  “要不说沿海地区适合晒盐法……”赵泗挠了挠头。
  他忽略掉了一个问题,沿海地区经过千百年海水浸润,本来盐碱地都很多。
  有些地方太阳一晒地一干上面结出来板盐都是正常情况。
  关中地区的土地还是比较肥沃的,这盐水浸下去上不来,过程中损耗就会变得非常多。
  不过好在是做实验,损耗多一点无所谓。
  夜色渐晚,也没办法继续施工,赵泗也困的早,早早打道回府睡觉。
  倒是王离心中对于赵泗制盐有些思索,有心想要问问父亲王贲,又怕一句不合就挨骂,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连夜回去问一下大父王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