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俊低声道:“十万大军,加上从属的人,一年下来,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粮食,去年还好,朝廷各衙门在粮草上都是给够的,今年……”
他有些无奈的说道:“中丞您知道,裴某不是文官……”
沈毅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到现在为止,淮安军能够在战场上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甚至能够被沈毅一个人隔离在政治之外,只单纯承担作战任务。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沈毅是文官,而且跟各方面都有关系。
兵部是他的老单位,老上司的大孙子就在淮安军中,兵部自然不会为难他。
至于户部……那更是几乎跟他一个鼻孔出气。
而跟战事密切相关的,其实也就这两个衙门。
至于都督府的那些将领。
他们本就被文官压得死死地,从前只有安平侯赵禄能在文官面前硬气一些,如今连赵禄都被沈老爷给压在了身下,那些将领也不敢多说什么。
方方面面的关系,沈毅都走的通。
再加上跟皇帝关系不错,自己有钱有门路,淮安军才能够打成现在这个模样。
但是相同的作战任务,裴俊就远不如沈毅这么吃得开了。
毕竟这时代的那帮子文官老爷,天生在骨子里,就不太瞧得起武将,觉得他们粗鄙,还防备着他们造反。
沈老爷面对那些臭屁的文官,大可以两眼一翻,问上一句你是哪年的翰林,而裴俊……
有些时候,就只能咬牙受气。
这也是西路军成军一年半,纸面实力并不比淮安军差,甚至犹有过之,却一直没有战功的原因。
被条条框框,束缚太严重了。
偏偏这些针对武将的条条框框,在这个时代,又绝难被摘除掉。
沈毅想了想,问道:“大将军见我,有什么想法么?”
裴俊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中丞,裴某详细看过山东的战报,如果淮安军战事顺利,今年就能取下山东全省。”
“这是史无前例的功劳。”
他抬头看了看沈毅,低声道:“若中丞今年功成,明年裴某想请中丞,成为北伐主帅,统领东西两路大军!”
裴俊直接站了起来,低头道:“裴某,愿为中丞先锋!”
“只求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沈毅一怔,然后站了起来,搀扶住裴俊,苦笑道:“我还以为大将军喊我见面,是为了商议两军配合作战的事情……”
裴俊微微摇头。
“中丞,西路军在我手里,再打个三年,也难有战果。”
“中丞恐怕不知道,兵部以及都督府,都要求西路军一日两份军报。”
“并且……”
他苦笑道:“这两个衙门,都给西路军送过作战指示,而且不止一次。”
他抬头看向沈毅,声音里满是无奈:“中丞恐怕,一次都没有收到过罢。”
沈毅微微摇头。
他自然是没有收到过这些玩意的。
开玩笑,他连崔煜的面子都不给,当着大朝会,就去打崔煜的脸,要是这两个衙门敢给沈毅送这些东西,沈老爷立刻就能回建康去,薅姜老头的胡子,拍都督府的桌子!
毕竟,淮安军到现在,就已经可以说是战功累累了。
裴俊微微低头,继续说道:“河南战事不顺,朝廷里的大人们早就有所不满了,如果中丞明年不担起这个担子,恐怕西路军的北伐,将无以为继。”
沈毅摇了摇头:“大将军,现在跟我说这些,太不合时宜了。”
“而且,担不担这个担子,也不是你我说了算的。”
“裴某,已经密奏陛下了。”
裴俊沉声道:“北伐,必须要中丞您,来做这个主事之人。”
“也只有您,能替将士们,遮挡住来自朝廷的风风雨雨。”
沈毅还是摇头。
“这么重的担子,我哪里扛得起?”
裴俊伸手给沈毅倒茶,不慌不忙的说道:“只要今年能取下山东,中丞便什么都担得起了。”
沈老爷眨了眨眼睛,没有说话。
裴俊轻声道:“西路军在下半年,会全力配合中丞攻取山东。”
沈毅低头喝茶,然后长叹了一口气。
“要是明年陛下真如此打算,那裴将军可真是害苦我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都成了大人物
沈毅最强的,从来不是打仗。
这几年时间里,之所以他带领的军队,能够一路屡立战功,在其中起到关键原因的,也不是沈毅的军事指挥能力。
事实上,沈老爷真正强的,是人脉关系,资源整合能力,以及……
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能够让他在制定战略方向的时候,不会犯大错误。
甚至可以让他,大致方向正确。
而身为一个主帅,拥有这些能力,就已经足够了。
相比较来说,裴俊肯定是缺少这些能力的。
他原来是五军营的都帅,在大陈军方的人脉关系,没有什么问题,很多将领他都认识。
但是大陈七十年来,基本上就没有怎么打过胜仗,不仅这些将领没有地位,连带着六部之一的兵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了小透明,更不要说那些将领们了。
总之,在方方面面,裴俊的能量,都远不如沈毅。
甚至可以说一个暴论。
一个翰林的身份,压过了裴俊数十年的军旅生涯。
当然了,普通的翰林,也统不了兵。
因此,对于裴俊来说,如果沈毅能够替他,整合朝廷里的资源,或者说能够帮助西路军,也拥有淮安军一样的作战条件,哪怕让他投入沈毅麾下,他也是愿意的。
其一是因为,文官的地位本就要高过武将,以沈老爷现在山东巡抚的身份,再加上淮安军的战功,裴大将军还是比较认可的。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证明,同样是十万人的情况下,西路军并不能像淮安军那样,一路破城立功。
甚至一年多以来,西路军十万人马,连一座府城都没有拿下来。
再打下去,朝廷说不定连西路军的建制都会取消。
而他裴俊,到时候能不能再回禁军做都帅,都很难说。
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他离开之后,禁军已经有新的都帅增补上来了。
这个时候,如果想要立功,依靠这位年轻的山东巡抚,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沈毅说那句“害苦我了”,只是一句带着谦虚的玩笑。
事实上,他如果想要实现北伐的目标,或者说尽快完成这件事情,做北伐大元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因为……北境不止山东河南两省。
更西边,还有更北边,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收复。
等后续,战线会进一步铺开,到时候兵力会横跨数省。
只凭借淮安军,以及淮安军的兵力增长速度,肯定是不太行的。
但是这件事情能不能成,不在沈毅自己,也不在裴俊。
而在朝廷。
在朝廷的意思就是,这件事,洪德皇帝自己,也是说了不算的。
两位主帅说了会话之后,沈毅起身,开口道:“这东明县,是淮安军驻地,大将军到了这里,便是客人,只在这里喝茶总不是个事,我让人备了酒席,给大将军接风。”
裴俊也很爽快的站了起来,面带笑容。
“都听中丞安排。”
很快,两个人就在酒桌上坐下。
裴俊是禁军出身的武人,在禁军里待了二十多年,喝酒自然不会太差,两个人几轮推杯换盏之后,沈毅放下酒杯,吐出一口酒气。
“大将军应该知道,我手底下有一个邸报司,在建康,就写一些文章刊印,在战场上则负责刺探一些消息,既然河南战场打的不太顺畅,我准备派一些邸报司的人过去,帮助大将军探察消息。”
裴俊想了想,给沈毅倒酒:“中丞,北境内卫是不是也可以往河南派一些?”
沈毅微微摇头,无奈道:“大将军可能误会了,我现在虽然能看内卫的消息,但是调不动他们,而且与大将军说句实话。”
沈老爷跟他碰了碰酒杯,轻轻叹了口气:“北境内卫大部分精力,都在燕都。”
“暂时在战场上,并没有太大助益。”
裴俊点了点头,敬了沈毅一杯酒:“如此,裴某就多谢中丞了。”
沈毅笑了笑,说了句不客气。
其实邸报司在战场上的作用,也不是很大,真正在战场上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还是军中的斥候以及派出去的探子。
而且邸报司能够提前布到河南去,对于沈毅把握总体战局,是大有帮助的。
这天晚上,两个人密谈到很晚。
回到住处之后,两个人各自给皇帝陛下写了一封信,交待了一番二人谈话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