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369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陈靖一并请来。”
  陈靖,是中书省新近掌枢的宰相,也就是所谓的“首辅”“首相”,而这一次,皇帝陛下要看看这位中书首相,合不合自己的心思了。
  高太监再一次点头道:“是,奴婢遵命。”
  皇帝用手摸了摸下颌已经慢慢快要长成的胡须,沉吟了一番之后,开口道:“这样罢,你再去拟个旨,让沈毅回建康一趟,一来让他跟中书相公还有兵部的堂官们,汇报一下这两年剿倭的进程,二来,朕也有一些私事让他处理。”
  温州府距离建康,也就一千里出头,骑马的话,走快一些,来回七八天也就到了。
  并不是特别耽误沈毅的剿倭大业。
  高明躬身行礼:“是……”
  说罢,这位大太监恭恭敬敬的离开。
  接到了沈毅的奏书之后,皇帝陛下的心情显得更好了,他让一旁伺候的小太监重新钩上鱼饵,再一次把鱼钩抛进了水里。
  皇宫后花园的池子里,养了不知道多少观赏鱼,想要钓起来自然是非常容易的,这些鱼培育不易,钓起来也是图一个乐呵,不会真的下肚。
  没一会儿,皇帝便钓了七八条鱼上来,这才意兴阑珊的丢下了鱼竿,背着手离开,坐在了软轿上,朝着甘露殿而去。
  皇帝陛下坐在软轿上,目光瞥了一眼南方,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可惜啊……可惜是书院出身的进士,可惜什么师长前辈,盘根错节。
  要是个野路子出身就好了。
  皇帝陛下这样想。
  如果是个野路子出身,在朝廷里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依靠,皇帝陛下便可以随便使,随便用了,也不用顾忌其他的事情,想要提拔,随时可以把沈毅提拔到四品乃至于三品官。
  哪怕让沈毅背上一个“幸进”的名头,皇帝也不在乎。
  过几年真把文官得罪完了,该办的事也就办成了,到时候给个出路,让沈毅离开朝堂就是。
  可惜沈毅,在朝廷里还是有一些势力的。
  那就不能当成野路子来用了。
  想到这里,甘露殿已经近在眼前,皇帝下了软轿,背着手走进了甘露殿。
  此时,中书省的宰相陈靖,以及吏部的尚书侍郎和兵部的尚书侍郎,已经全到了。
  见皇帝走了进来,这些朝廷重臣立刻起身,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众人都没有下跪。
  确切来说,是不用下跪。
  按照陈国的规矩,皇帝私下里会见大臣的时候,一般就是作揖了事,用不着下跪行礼,不过听说北齐那边规矩要重一些,有些臣子见到皇帝,都要跪着奏事。
  皇帝打了个哈欠,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然后招呼了一下众臣,笑着说道:“不必拘礼,都坐下说话。”
  七个人这才依次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皇帝瞥了一眼他们,笑着说道:“抗倭军的公文,已经发往中书省,诸位也应当知道,朕为什么叫你们来了罢?”
  中书省宰相陈靖微微低头道:“回陛下,抗倭军大捷的事情,老臣方才,已经知会诸位堂官了,只是……”
  他微微低头道:“只是这公文,竟然是高公公送到中书省的,按规矩……”
  按规矩,应该是沈毅给中书省写公文,然后由中书省报告皇帝。
  再麻烦一些,应该是沈毅先报告兵部,兵部报告中书省,再由中书省递交皇帝。
  兵部尚书姜简,也咳嗽了一声,对着皇帝笑了笑:“陛下,沈主事是兵部的主事,按理说这一次浙东大捷,也是我们兵部的功劳,怎么兵部到现在,都没有见到沈主事的公文……”
  皇帝先是微微皱眉,然后淡淡的瞥了一眼众人,面色平静:“他沈毅,也不是刚中进士的新官了,该懂的规矩都是懂的,自然不会缺了兵部与中书省的公文,只是朕这份公文,是内卫从乐清六百里加急送来的。”
  皇帝瞥了一眼两个人,淡然道:“给兵部与中书省的公文,应当还在路上罢?”
  姜尚书与陈相对视了一眼,这才齐齐低头,应了声是。
  “好了。”
  皇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朕找诸位来,不是为了商量什么公文不公文的事情。”
  他咳嗽了一声,开口道:“两年前,朕要建立海防军的时候,诸位一口一个反对,可以说是群情激愤,如今又作何说?”
  说到这里,见众大臣不说话,皇帝脸上露出微笑:“如今,朕没有从户部拿一两银子,一样把这个海防军建起来了,还大败倭寇,诸位又作何说?”
  七个大臣都低着头,不说话了。
  皇帝心情爽利,笑着说道:“现如今看来,朕的法子毕竟是奏效的,既然奏效,那就要继续办下去,朕准备扩建抗倭军,在沿海建立抗倭都指挥使司……”
  皇帝这句话,话音刚落,兵部姜尚书如同弹簧一样站了起来,他抬头看向皇帝,低头拱手:“陛下,设立都司非同小可,臣请陛下三思!”
  两位兵部侍郎也站了起来,众口一词,大概是说设立新的都司,乃是朝廷大事,需要六部九卿坐在一起公议,更需要户部的支持。
  毕竟如果设立了都司,就不可能不从户部拿钱了。
  而且设立都司的话,沈毅这种品级,就不可能能够统军了。
  都指挥使的人员,也要仔细考量。
  见兵部的三个人反对,皇帝先是皱眉,然后看向陈靖,问道:“陈相以为呢?”
  陈靖先是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站了起来,对着天子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既然沈主事凭借五千抗倭军已经能够大败浙东倭寇,那是否有必要扩建都司,还有待商榷……”
  “老臣恳请陛下,再认真考量考量……”
  皇帝眉头皱的更深了。
  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看了一眼这些大臣,然后用很不耐烦的语气挥了挥手。
  “罢了罢了,都司不都司的,暂且搁置。”
  “都司立与不立,现在可以先不谈……”
  皇帝瞥了一眼众人,皱眉道。
  “那人家沈毅,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诸位总不能连官都不给他升罢?”



第五百六十二章 事功!
  听到皇帝这句话,在场的众多大臣,都是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宰相陈靖。
  陈相也是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现在在甘露殿里的这些人,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朝堂里的大佬,没有一个不是聪明人。
  既然是聪明人,自然能听出来皇帝陛下的意思。
  事实上,即便皇帝不说,他们也能猜出来一些了。
  因为吏部的堂官也到了。
  按理说,如果是议新建都司的事情,是没有吏部什么事的,因为吏部主管的是文官人事,而军队建制以及武将简拔,这是兵部的事情。
  真要商议新建都司,那应该是户部到场算账,跟吏部屁关系没有。
  可是给沈老爷升官,这就需要吏部点头了。
  当然了,沈毅现在一个正六品的小官,本来即便是讨论沈毅的人事问题,把吏部两个侍郎请过来一个也就是了,不至于让吏部三个堂官统统到场,而皇帝把吏部的三个人都请来,主要是跟吏部显摆显摆。
  显摆他的眼光不错,慧眼识珠。
  陈相沉吟了一番,抬头看向皇帝,问道:“陛下想给沈主事升什么官?”
  “给个郎中罢。”
  皇帝挥了挥手道:“沈毅这两年,在东南干的着实不错,近些年来,整个兵部,乃至于朝廷里面的所有文官,未见到如此功劳,他现在是正六品,凭借这份功劳,拔擢一品,没有什么问题罢?”
  陈靖没有说话,只是看向吏部的三个堂官,问道:“三位觉得呢?”
  吏部的三位老爷对视了一眼,然后主管吏部考功的吏部左侍郎站了起来,这位侍郎老爷先是看了一眼皇帝,然后面向陈靖,拱手低头道:“陈相可能有所不知,这位沈主事,乃是洪德七年的进士,中进士之后,先是被陛下恩擢入翰林院,后又兼掌邸报司,再后来跟随晋世子南下,再被拔擢为兵部主事。”
  这位吏部左侍郎姓萧,萧侍郎缓缓说道:“至今为止,已经是两年三迁了……”
  陈靖看了看这位吏部侍郎,问道:“萧侍郎的意思是?”
  萧侍郎默默低头道:“陛下说沈主事功绩斐然,这是人所共见的事情,但是沈主事乃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兵部才会考核武功,吏部就……”
  说到这里,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又挑了一个话头:“况且,按照陛下的圣旨,这抗倭军乃是晋世子南下花费一年时间所建,晋世子为此还被倭寇所伤,如今晋世子回京,沈主事代行王事不过两月有余,把如今抗倭军之功劳,统统算在沈主事头上……”
  萧侍郎扭头看向皇帝,躬身低头道:“陛下,按理说我等外廷臣子,不应当替宗室说话,但是臣以为,今番浙东大捷,晋世子的功劳,还是要大一些的……”
  萧侍郎毕竟是吏部分管考功司的官员,如果不站在沈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话,他这番话说的还是非常公允的。
  毕竟武功对于文官来说,帮助的确没有特别大。
  吏部考功,更看重的是政绩,是牧民有道,是守土安民。
  当然了,也更要看资历。
  吏部这三个堂官,跟沈毅无冤无仇,甚至这三个人都是认得赵昌平的,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拔擢沈毅,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沈毅的资历问题。
  这基本上是所有高位官员都比较在乎的因素,也是他们需要守住的规矩。
  因为一旦这个规矩破了,被那些年轻人爬上来,所有人都会看到,朝廷里没有他们这些“老人”,也一样能转。
  但是很可惜,皇帝陛下就是站在沈毅这一边的。
  天子脸色耷拉了下来,他看向吏部的三个堂官,面无表情:“还有别的理由嘛,一并说出来。”
  吏部的尚书本来坐在椅子上,听到了这句话之后,抬头看了一眼对面坐着的兵部姜尚书,姜尚书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站了起来,对着陛下拱手道:“陛下,本来官员拔擢,乃是吏部的事情,臣不应该置喙,但是陛下要拔擢沈主事为兵部郎中,臣想问一问……”
  “拔擢之后,沈主事是一直留京任事,还是继续出京办差……”
  听到了他的话之后,皇帝瞥了一眼这位兵部尚书,冷声道:“说话用不着拐弯抹角,姜卿的意思,无非是说郎中乃是司官主官,一旦离京,会导致兵部一司无首,影响兵部办差了,是不是?”
  姜尚书低头不语。
  “少要拿这些空话来套朕,以为朕不懂朝廷官制?给他沈毅挂个正五品文勋,领兵部郎中衔不就行了?不耽误你们兵部办差!”
  “再说,你们兵部……”
  皇帝闷声道:“几十年了,最好的消息,应该就是这一次浙东大捷了罢?”
  “吏部拦着朕拔擢沈毅,朕都可以理解,你们兵部也跳出来捣乱!”
  皇帝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那这样吧,朕干脆把沈毅调出兵部,让他以御史台督察御史的身份去巡抚地方,以后东南沿海也就没有你们兵部什么事了,这样可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3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