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就是站队不清不楚,跟赵家之间有暧昧,那样沈毅用不了多久,就会失去皇帝陛下的信任。
所以他连夜就来找高明报备了。
意思很简单,我搞到这部兵书之后,将来还是要为皇帝陛下效力的,请皇帝陛下放心。
不过让沈毅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仅在晚上见到了内廷的大太监高明,在跟高明说明情况之后,高太监立刻就报了上去,甚至带他到了甘露殿面圣。
要知道,这会儿宫门都已经关了。
如果是按照常理来说,能在这个时辰见到皇帝的外臣,要么是送紧急军报的兵部官员,要么就是在中书省值班的宰相了。
虽然有些意外,沈毅还是老老实实的站在皇帝面前,听候皇帝陛下训示。
皇帝眯了眯眼睛,随手翻了几页眼前的这卷旧书,然后就把这本书放在了一边,“啧”了一声:“看这卷书的成色,里边不是原本,也应该是五六十年前抄录的副本,安平侯爷还真是舍得。”
说完这句话,皇帝瞥了一眼高太监,淡淡的说道:“高明,去把朕给沈卿准备的送行礼取来。”
高明连忙点头,迈着小碎步走到了甘露殿后殿的架子上,然后取下了架子上的一个木盒子,两只手捧着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递在了沈毅面前。
皇帝打了个哈欠,淡淡的说道:“打开看看。”
沈毅恭敬应是,然后打开了这个木盒子,只见木盒上面放了一柄短剑,看剑鞘做工非常精良,只是当着皇帝的面,沈毅自然是不能拔出来的,免得被护卫皇帝的宫人用金瓜捶死。
而在这柄短剑下面,还压着一部书。
沈毅愣了愣,从中取出这本装订比较精美的书,只见书的封皮上,也赫然写着四个字。
“《水师总要》!”
沈毅若有所思的翻开了第一页。
第一页的内容,跟安平侯给他的那本一模一样。
那本旧书,沈毅虽然没有来得及看,但是随手翻过几页,他是进士出身,本身对于文字就相对敏感,虽然不可能背下来,但是第一页的内容,已经能够记下来五六成了。
两本书,内容是一样的。
最起码头几页是一样的。
见沈毅愣在原地,皇帝陛下淡淡一笑:“定国公与世宗皇帝几乎同岁,世宗皇帝六十岁圣寿的时候,听闻定国公著书有成,就跟定国公把这本书讨来当做贺礼了。”
沈毅听到这里,心里为之凛然。
皇帝这番话说的风轻云淡,但是当时的世宗皇帝,已经能够把握定国公著书的进度了……
帝王手段,可见一斑。
更让沈锡觉得脊背发凉的,是安平侯赵禄的手段。
他本来还在怀疑,那位安平侯爷为什么出手这么大方,直接把爷爷的兵书免费给自己看,没想到这东西宫里也有一份,根本不是独家了……
“后来,这部书就一直藏在宫里的秘库之中,历代先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人抄录一本,免得遗失了。”
说着,皇帝看向沈毅手里的木盒子,微笑道:“沈卿面前这本,就是本朝抄录的水师总要,本来朕准备过了上元节,等沈卿快要离京的时候,再让高明带给你的。”
说到这里,皇帝顿了顿,然后瞥了一眼高明,淡淡的说道:“可是安平侯似乎手段更高明一些,朕还没有来得及把这部兵书送出去,他就已经知道朕要送了。”
“还抢先送了原本出去。”
高太监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对着皇帝深深叩首,额头触碰在地上,发出了“砰”的一声:“奴婢失职,奴婢万死……”
“奴婢一定严查内侍省,奴婢……”
“好了,莫要磕坏了朕的地砖。”
皇帝微微皱眉,然后淡淡的说道:“不过你高公公自家的子子孙孙,可要管教好了,再有这种事发生,朕就要换个能藏得住事的人管事了。”
高太监惶恐至极,跪在地上叩首不止。
皇帝没有再看向他一眼,而是抬头看着沈毅,微微叹了口气:“沈卿这会儿心里大概是在起疑心,觉得朕是见安平侯送你这部兵书之后,才让高明事后准备的,是不是?”
沈毅连忙躬身行礼:“臣绝没有这种心思,臣微末之躯,陛下断不至于如此的……”
皇帝眯了眯眼睛,没有接话。
他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旧书,又看了看沈毅手里的新书,然后淡淡的挥了挥手:“既然有了两部一样的书,沈卿你就都带回去,也好对照一番,说不定定国公最后几年,增添了一些内容进去。”
“不过有句话,朕还是要跟沈卿说明的。”
皇帝瞥了一眼这两本书,开口道:“这部书……”
“不得外传。”
沈毅心中一凛,当即深深低头。
“臣明白了……”
第五百一十九章 北望之人
当天一直到深夜,沈毅才离开了甘露殿。
不过他并没有回家。
因为时间实在是太晚了,这会儿已经接近子夜,宫门不好开了,皇帝就让高明给沈毅在宫里安排了个住处。
这种在宫里露宿,一般是高级大臣才有的待遇,传闻到冬天的时候,有时候宫里还会安排宫女给暖床侍寝。
不过也不知道是沈毅级别不够,还是宫里没有这项服务,这天晚上,只有宫里的两个太监给沈毅送了炉子取暖,并没有什么侍寝的宫女。
因为这天沈毅经历了不少事情,这天晚上他在宫里睡得还算香甜,一直到天光大亮了,他才起床到德庆宫向陛下告辞。
这种告辞,不一定能见到皇帝,就是个态度问题,主要是告诉皇帝自己走了,不然的话自己悄摸摸溜了,不太合适。
到了德庆宫之后,沈毅果然没有见到皇帝,不过事物繁忙的高公公,却是抽空出来见了沈毅一面。
此时,这位高公公额头上还有肉眼可见的淤青,足见昨天晚上他在甘露殿里磕的那几下头,很是实在。
这会儿沈毅手里捧着一个木盒子,木盒子里装了两本书一把剑,见到高明之后,只能手捧着盒子对着高明微微低头道:“高公公。”
高太监穿着一身厚一些的紫衣,看了一眼抱着箱子的沈毅,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问道:“沈主事什么时候离京?”
“约莫十六七。”
沈毅咳嗽了一声,开口道:“今天来这里见陛下,也是要向陛下请辞,等下官离开建康的时候,就不来宫里打扰陛下了。”
高太监闻言,默默点头:“好,咱家会转告陛下的。”
“沈主事今年南下办事,可能没有去年那样顺风顺水了,不过咱家相信,以沈主事的本事,定然可以逢凶化吉,替陛下办好这趟差事。”
听到高明这么说,沈毅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他开口想问高明是不是知道了一些什么,高太监对着他微微摇头道:“好了,时辰不早了,咱家还有事情要处理,沈主事这就出宫去罢。”
说着,他瞥了一眼沈毅手里的盒子,默默说道:“陛下说了,安平侯府的那部书,你看完了之后,离开健康之前就给人家送回去,至于宫里的那部书,你可以随身带着南下。”
“只是记着不要外传了。”
高太监顿了顿,开口道:“历代皇爷都很重视这部书,沈主事如果传出去了,不仅给自己带来麻烦,更是给看过这部书的人招祸。”
听到这句话,沈毅抬头看了高明一眼,然后微微低头道:“下官知道了。”
高太监的话说的很明白,把昨天皇帝没有说明白的内容完全补充明白了。
皇帝不让外传。
而高太监的意思是,除了沈毅之外,看过这部书的人恐怕都会被内卫追查,一旦查到就会给这些人带来麻烦,甚至是灭门之祸。
想到这里,沈毅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高公公,抗倭军中有几个很有潜力的将领,可以着重培养,下官能不能……”
“兵法可以传……”
高明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问题,他看了沈毅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但是这部兵书里,有定国公当年写下的固守淮河之法,其中一些军阵,兵营的部署,现在还在用。”
他看着沈毅,问道:“明白了?”
沈毅咽了口口水,深呼吸了一口气:“下官明白了。”
高太监的意思是,现在的淮河水师,可能还在按照定国公那一套在守淮河,保证淮河防线固若金汤。
这种就跟布防图没有什么分别了,如果被齐人知道了,很有可能会对淮河防线产生威胁。
这就是这本书保密级别为什么这么高的原因。
他把盒子放在一边,对着高明拱了拱手之后,又弯腰捡起盒子,抱着盒子回家去了。
也许是因为昨天晚上睡的很好,也许是因为即将能看到定国公兵书的激动,沈老爷现在觉得自己元气满满,一路步行回到了家里之后,依旧没有感觉到疲倦,他先是跟家里人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就抱着盒子,钻进了自己的书房里,并且直接用锁反锁了房门,任何人都不能进去。
送饭都要从窗户送进去。
到了书房之后,沈毅把盒子打开,取出了那把短剑。
短剑长约一尺,剑鞘上镶嵌了几颗宝石,但是因为石头并没有磨的特别光亮,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华丽。
拔出剑身,寒光闪闪。
沈毅拿着这把短剑,尝试性的往自己的书桌边上扎了一下。
没有如切豆腐那样夸张,但是的确扎透了桌板,不是特别费力。
抽出匕首,桌子上只有一个窄窄的痕迹,却并没有透光。
足见这东西既锋利又轻薄。
带在身上用来防身很不错。
不过沈毅没有太多功夫去看这把刀,随便看了几眼之后,就把刀子放在了一边,然后走到盒子面前,把里面的两本书取了出来。
一本新一本旧。
旧书是安平侯府家传的,而新书则是内宫洪德朝新录的。
传闻抄录这种秘密文件,都是要用不识字的人去抄录,以做到严格保密。
沈毅把两本书拿了出来,并排放在了自己的书桌上,又把盒子取了下来,放在了一边。
然后他站在书桌面前,左右手同时翻开两本书的第一页。
这两本书,可以说是两个版本。
沈毅必须要尽快找出两本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他读书的天赋虽然不是特别逆天,但是能中进士,说明是极佳的,而且这会儿他不求速记,只是找两本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虽然这部兵书内容很多,沈毅从上午翻到下午,也把两本书都给翻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