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跟他说,晚上让他来咱们这里吃个饭,庆祝庆祝。”
  因为有很多同学在场,沈毅就没有提“晋王府”这三个字。
  不过沈章来过好几次,两个丫鬟都知道他在哪里做事。
  萍儿连忙点头:“知道了公子。”
  沈毅又嘱咐道:“父亲问起我去哪了,你便跟他说我与同科的同学喝酒去了。”
  萍儿连忙点头。
  沈毅这才扭头看向几位同乡,笑着说道:“诸位老爷,我们喝酒去也。”
  于是乎,沈毅就陪着几个同窗同科的同学们一起,在建康寻了个大一些的酒楼,聚在一起好好的喝了一顿。
  沈毅同批的这些人,能够先中秀才再中举人,说明潜力很大,即便明年春闱不中,三年之后或者六年之后,也有很大概率会中。
  不需要很多,这五个人里只要有三个人能中进士,对于沈毅来说就已经是很宝贵的人脉资源了,毕竟他是这一批同学之中,成绩最好的,而且早早的进入到了皇帝的视野当中,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影响力,他都妥妥的是这一批同学之中的老大。
  沈毅唯一的弱项,可能就是年龄了,他在这一批同窗之中年纪最小,即便是陈长明,也比他大了三岁近四岁。
  沈毅是上午跟这些同学们去喝酒,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喝的七七八八了,便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睡觉,到了家中才知道,有不少江都同乡的举人过来拜访他,但是因为他没在家,便没有见到面。
  沈毅也不怎么在意这些同乡,回到院子里之后,先是迷迷糊糊的跟老爹沈章说了几句话,然后就躺在自己的床上睡了一觉。
  到了下午醒酒了之后,他起来与沈章好好的说了一番,沈章颇为激动,拉着沈毅的手,说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江都过年,带着沈毅一起去拜拜祖宗之类的话。
  跟老爹说完话,沈毅就带着丫鬟萍儿一起,去东市街上买了两坛好酒,又买了不少礼物拎着,一起来到了大义坊,在大义坊的私塾里,见到了正在教授童生的顾先生。
  沈毅进了私塾之后,放下礼物,毕恭毕敬的对着顾先生深深作揖,开口道:“学生感谢先生来了。”
  顾老头看着沈毅放在地上的两坛酒,顿时眉开眼笑,然后他抬头看着沈毅,微笑道:“中了?”
  沈毅也笑着点头:“中了。”
  “第几名?”
  沈毅站在顾先生旁边,轻声笑道:“拖先生的福,第七名。”
  “第七啊……”
  顾老头捋了捋胡子,微笑道:“乡试之前,我看你的文章,心里估摸着能进前五十就很不错了,万万没想到能取一个亚元,看来要么是你乡试发挥的极好,要么是你写的东西,很合今科主考的胃口。”
  沈毅脸上露出笑容。
  “说来,还是先生的功劳,今科乡试第二场考题,几乎被先生完全押中。”
  听到沈毅这句话,顾老头微微摇头,面色严肃了起来:“噤声。”
  沈毅有些讶异。
  “先生,这种事情对您来说不是坏事,传出去之后,您立刻名声大噪,用不了多久,就桃李满建康了……”
  “老夫只教书,不卖学问。”
  顾老头指了指私塾里的那些童子们,说道:“教教这些孩子读书,所得束脩够老头子吃用,老头子已经很满足了,至于靠教人考学来牟利,那就是昧良心了。”
  他看向沈毅,开口道:“要不是赵治介绍你过来,老夫也不会搭理你。”
  提起赵侍郎,顾先生又看了沈毅一眼:“赵治那里,你去了没有?”
  沈毅摇头。
  “赵师伯这会儿,多半还在户部坐班,等一会儿傍晚了,我再去登门拜访致谢。”
  “嗯。”
  顾先生再一次捋了捋胡须,点头笑道:“多去他那里走一走,老夫一介私塾先生,说不定过两年就死在建康,无人问津了,你来老夫这里走动,全无用处。”
  沈毅摇头:“先生助我甚多,学生是要记一辈子的。”
  说完这句话,他看向顾先生,问道:“先生,您觉得明年春闱,学生能中否?”
  顾老头哑然一笑。
  “中应该是可以中,但是老夫建议你等个三年再考。”



第二百一十二章 赵侍郎的野心
  顾老头的话虽然没有说明白,但是沈毅已经听明白了。
  老先生的意思是,如果明年沈毅去考春闱,或许会中,但是即便中了,多半也就是个三甲同进士,名次不会很高。
  要知道,二甲进士都有机会进翰林院,成为翰林院里所谓的“储相”,但是三甲同进士是绝对不可能进入翰林院的。
  虽然不乏同进士出身的官员辛苦几十年爬到高位上的,但是毕竟有些“先天不足”,平白要比旁人多了许多辛苦。
  如果沈毅年纪已经到了三十岁乃至于四十岁了,届时不管是进士出身还是同进士出身,都必须要去搏一搏,但是现在沈毅还很年轻,甚至他等到三年之后,也就是弱冠之年而已,依旧年轻。
  一般少年中举,师长都会给出迟一科再考,或者是迟两科再考,一方面是多学几年考个好名次,另一方面也是少年人心智尚不成熟,过早进入朝廷做事情,容易做蠢事,容易“夭折”。
  可能一个错漏,职业生涯就结束了。
  沈毅认真考量了一番之后,才对着顾先生低头,正色道:“先生的话,学生都记下了,学生稍候去见赵师伯,然后回到江都之后,会认真考虑是明年考春闱,还是四年之后再考。”
  沈毅心里当然是想要明年考学的。
  因为他有生存上的压力,也有必须要向上爬的动力。
  他的动力就是他想弄死范东成,报去年的杀身之仇。
  压力是,范东成也看他不顺眼,而且两个人已经在建康碰面了,以那位范大公子的德行,说不定现在就在暗处憋什么坏呢。
  与顾先生道谢之后,沈毅又在私塾待了差不多近一个时辰,除了陪顾先生说话之外,沈毅还与私塾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坐下来听了一堂课,一堂课上完之后,顾老头很高兴的把沈毅拉了上去,告诉这些小朋友们,眼前的这个少年人,就是今科建康乡试第七名的亚元公。
  小朋友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建康长大,自然知道乡试第七名是什么水平,于是乎一齐围了上来,好好的稀罕了沈毅一回。
  沈毅也带着笑脸,跟这些小孩子们玩闹了好一阵子,等到天色快要到傍晚的时候,才告辞离开。
  离开了大义坊之后,沈毅又去青酥铺买了一些赵侍郎最爱吃的糕点,提着这些糕点,便去了赵侍郎府上。
  他掐着时间到的赵侍郎家里,很顺利的在书房见到了赵昌平。
  赵侍郎见到沈毅之后,也很高兴,他指着椅子,让沈毅坐下,然后对沈毅微笑道:“今天在户部,我特意让人找了一份建康乡试的榜单来。”
  他走到沈毅面前,拍了拍沈毅的肩膀,很是欣慰:“建康乡试第七,考的很好啊。”
  “侥幸而已。”
  赵昌平摇了摇头,笑道:“考得好就是考得好,不必谦虚,这一科乡试,书院的考生里,你的名次是最高的。”
  “我认真看了乡试举人的名单,今科咱们书院中试的举人,连同你在内,一共有十三个人。”
  赵侍郎很是满意,微笑道:“很不错了,记得上一科建康乡试,咱们书院的举人没有超过十个,连带着一些在外省考得,加在一起也才将将十个。”
  甘泉书院不止收江都府以及京畿的学子,一些外省的秀才到甘泉书院求学,山长考校了学问之后,也会酌情纳入门庭。
  这些外省的学生考学的时候,有些需要会原省省会去考,也就是说甘泉书院除了建康乡试考场这个主考场之外,还有一些“分考场”。
  “是师长们教的好。”
  沈毅笑着说道:“小侄能侥幸中举,师伯功莫大焉。”
  赵昌平罕见的没有谦虚,依旧面带笑容,显然很是开心。
  “我这个人很重感情,从书院里走出来之后,也依旧很惦念后辈,每年秋闱春闱,看到书院的后生们鱼跃龙门,我心里也会很高兴。”
  赵昌平这个人,的确有些热心肠,最起码对沈毅很热心肠。
  不过他又不是完全热心肠。
  这里面也有利益牵扯。
  虽然谁也没有明说,但是现在赵昌平与陆安世,就是甘泉书院的两个掌门人,不过一个人在朝,另一个人在野,两个人守望相助,携手同行。
  书院的后生越有出息,赵昌平在朝廷里的地位就会越稳固,有朝一日,朝廷里的甘泉派,甚至能够把他抬进中书省去!
  这就是赵侍郎的野心。
  每一个读书人都想要拜相,他赵治自然也不例外。
  要知道,虽然赵家的两个儿子都没出息,但是赵侍郎还有个女儿,有个女婿!
  儿子是不能选的,生下来是什么模样,大了就是什么模样,老天给的,没有办法决定,但是……女婿却可以选。
  赵家的女婿,便是某一科的二甲头名,现在已经是正五品的京官,正儿八经的前途无量。
  宰相的儿子拜相的不多,但是宰相的女婿拜相的却不少,就是这个道理。
  赵昌平现在是户部侍郎,如果能在这一次朝堂更新的时候,再进一步,他就能够顺利进入中书,最次也可以扶正户部堂官的位置,成为正儿八经的户部尚书。
  而他爬到高位上之后,提携女婿就更容易了。
  女婿将来爬的高了,自然也会反过来照拂赵家,照拂他那两个不怎么成器的儿子。
  因为这个原因,看到甘泉书院“人才辈出”,赵侍郎当然很高兴。
  沈毅与赵侍郎说了几句客气话之后,终于想起来正题,他微微低着头,开口问道:“师伯,下午的时候小侄去见过顾先生了,顾先生说我年纪太小,然后考虑下一科再考……”
  他抬头瞅了一眼赵侍郎,低声道:“师伯您怎么看?”
  “考与不考,决定权还是在你。”
  赵侍郎脸上的笑意收敛了一些,他微微皱了皱眉头,缓缓说道:“不过你既然称呼我一声师伯,做师伯的便给你一些意见。”
  沈毅低头:“请师伯赐教。”
  赵侍郎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抬头看着沈毅,淡淡的说道:“你不在朝堂,一些事情你可能不太清楚。”
  “按照陛下现在的心思,以及朝堂里的局势,快则明年年初,慢则明年年底,朝堂一定会迎来一次大更新,到时候朝廷里的萝卜坑,就会空出来一些。”
  他看向沈毅,淡淡的说道:“尤其是京官的坑位。”
  “七郎你聪明灵慧,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躬身拱手:“师伯的话,小侄明白了。”
  “小侄今年要回江都过年,回去之后,一定认真考虑这件事。”
  “嗯。”
  赵侍郎点头,笑道:“少年得意,如果不衣锦还乡,那边是暴殄天物,你是应当回一趟江都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