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站好之后,由县尊老爷开始点名。
  县尊老爷叫名字,然后考生应到。
  紧接着,一旁的王教谕取出名册,高声唱某廪生保,此时站在一旁作保的秀才公便会应一声,答廪生某某保。
  这个过程叫做唱保。
  江都是科考大县,应试的人自然不少,这会儿足有两三百人在场,等唱保的过程结束,天色已经大亮。
  沈毅因为起的太早,这会儿已经有些困了,站在人堆里,时不时打个哈欠,等到太阳落下来的时候,在考房门口的吏员才点到了他的名字。
  “甘泉书院沈毅。”
  沈毅打了个激灵,整个人清醒了不少,连忙提着考蓝上前,由县衙礼房的吏员检查他的考蓝,以及他的“准考证”,还有验明正身。
  确定是沈毅本人之后,这人才把沈毅放了进去,然后又有两个人拦住了沈毅,从上到下仔仔细细的把沈毅身上摸了一遍,甚至扒去了沈毅的外衣,确认他身上没有夹带“小抄”之后,才把他放了进去。
  对于这个“搜身”的环节,沈毅虽然有些不太舒服,但是还是皱着眉头忍了。
  因为他知道,这已经算是不错了。
  他上辈子在山里养身体的时候,看了不少杂书,知道有些时代科考的时候,为了防止作弊,甚至要求考生“裸检”。
  而现在大陈的科考只是让人搜身,已经很人性化了。
  经过“搜子”搜身之后,沈毅才终于踏入了江都县的考房,他按照县衙发放的考卷,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位置上写了几个字。
  月字第七号。
  这是沈毅的“考号”,也是他必须要记住的代号,县试考完之后“发案”的时候,会公布团案,团案上写的并不是考生的名字,而是这个“考号”。
  沈毅四下打量了一遍附近的环境,然后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因为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这会儿他有些困乏,但是却没有什么睡意。
  因为……这里是县试!
  虽然只是县试第一场,虽然只是科举的第一步,但是这是这个时代走向人生巅峰的唯一路径,也是沈毅这辈子迈向高处的第一步!
  有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学子,到了这种场合,甚至会因为过度紧张而昏厥过去,即便是沈毅这种两世为人的沉稳心性,也没有心大到在这种场合睡觉的地步。
  沈毅落座没多久之后,就有县衙礼房的吏员开始发放考题。
  县试第一场的难度很低,一般只要文字通畅就可以通过,因此发放的考题也不是什么难题,都是摘录的经书上的句子,只要填空上去就可以了。
  拿到了考题之后,沈毅只扫视了一眼,便松了口气。
  都看过,都会背。
  剩下的就是抄录的问题了。
  沈某人并没有急着答题,而是从考蓝里拿出一块嫂子给他准备好的糕点,重重的啃上了一口。
  填饱肚子,才有精力答题。
  ……
  就在沈毅等学子进入考场考试的时候,考场外的正堂里,县尊张简正与一个小老头面对面而坐。
  这位张县尊面带笑容,开口道:“听说往年乡试,邀请师叔去做考官,师叔都不去,今年江都的一个县试师叔竟然来了,真是不容易。”
  陆安世坐在张县尊对面,对着张县尊笑了笑,开口道:“闲来无事,就出来走动走动,自当年甘泉七子之后,近些年科考,每一科书院只有一两个进士了,略有些没落,这次正好过来看看,咱们江都的这些后生。”
  张县尊微微一笑,没有接话,而是弯身给陆夫子倒了杯茶,开口笑道:“师叔,我上一次跟您说的事情,您考虑好了没有?”
  那天沈毅等人来县衙报道的时候,张县尊兴冲冲的去了一趟书院,在书院里与陆夫子密谈了一个多时辰才告辞离开,两个人究竟说了什么,没有外人知道。
  听到这句话,陆夫子微微皱眉,然后开口道:“易安上次跟我说,杨相公上书告老了,但是这些天京城里的故友给我来信,说杨相公依旧在朝辅政,不曾离开京城。”
  “告老不一定离京嘛。”
  张县尊给自己也倒了杯茶水,笑着说道:“杨老头既然上书告老,就说明他不再攥着手里的权力不放,同时也就说明陛下亲政,已经没有任何阻碍了。”
  说到这里,张简顿了顿,抬头看向陆安世,低声道:“夏天那场大朝,陛下当着百官的面骂了杨老头一顿,这件事情师叔应该知道,陛下的态度已经很鲜明了!”
  “陛下也不愿意受北人的气,只要陛下亲政,大陈便会一扫颓气,不会像从前杨老头主事那样,一直扮乌龟了!”
  张简看着陆安世,低声道:“师叔您只要肯出仕,我师至少可以保您一个六部郎中的差事,等再过两年,杨老头那一边的人统统下来,朝堂上将会空出一大批位置,到时候师叔您执掌六部,乃至于拜相都不是没有可能!”
  朝堂上,现在分为两个派系。
  或者说,比较明显的两个派系。
  一个是宰相杨敬宗所代表的龟派,这一派的施政方略就是龟缩,尽量避免与北蛮交恶,从而维系住大陈现有的政权。
  而另一派,也并不能说是鹰派,只能说是相对鹰派。
  因为即便是这相对强硬的一派,也基本上很少有兴兵北伐的念头,大家心里所想的就是不能继续被北齐欺负,得找个机会跟北齐碰一碰,从而保持南北朝的“地位平等”。
  很明显,甘泉书院这一派,就是相对的鹰派。
  陆安世抬头看了看眼前的张简,微微叹息:“先帝当年,何尝不是此种态度?怕只怕陛下只是少年意气,一旦受到一些挫败,便会一蹶不振,到时候杨相那一边的人依旧会再起,朝堂又会恢复如今的模样。”
  “再说了……”
  陆安世低眉道:“老夫已经无心官场了,只想安心在故乡教书育人,尽量替朝廷,替大陈培育一些人才。”
  他看了看张简,叹息了一声。
  “大陈想要强盛起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戮力同心,而不是凭借陛下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批人起一批人落。”
  “如果朝堂像现在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个长久的主心骨,不要说兴盛起来,更不要说北伐,恐怕……”
  “恐怕将来,能不能保住这半壁江山,都是未知之数。”



第七十二章 见义勇为
  朝堂弊病,非是一朝两朝的事情了。
  先帝即位初年,也是现在这个模样,一心想要重振大陈,甚至想要打过淮北去,收回故都。
  那个时候,先帝重用的官员统统都是朝堂中的“鹰派”,整个朝堂上下都是嗷嗷叫想要跟北齐碰一碰。
  十三年前,陈军越过淮河,与北齐军在江淮之地迎面撞到,五万陈军精锐只打了一个月,便只剩下两万多残兵败将逃回淮南。
  而北齐军,只战损了一万多人。
  十一年前,先帝再一次兴兵北伐,又在彭城一带惨败,积攒了两年的家底被直接清空,这一次先帝恼火至极,直接夷了统兵主帅三族,数百人被连累,死在了这场大案之中。
  至此,建康京城再无一人敢领兵讨战,先帝也渐渐熄了北伐的念头,朝堂上的“鹰派”也渐渐没落,以杨敬宗为首的龟派重新在朝堂上崛起,到先帝去世的时候,更是任命杨敬宗为首辅,辅佐年幼的小皇帝。
  到现在一转眼五年多时间过去,杨相公一系在朝堂的势力已经到了极为庞大的地步,不过小皇帝即将亲政,再加上前段时间大朝上,皇帝与杨相公之间发生了直接冲突,这就给了朝野一个很明显的信息。
  当今天子,并不是“龟派”。
  也就意味着,蛰伏了七八年的强硬派,要重新崛起了。
  户部的赵昌平,以及赵昌平的学生张简,约莫还连带着整个甘泉书院一系,差不多都是强硬派,张县尊之所以这么兴奋,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个派系要重新登台了。
  不过现在,被陆夫子当头泼了盆冷水,张县尊原本兴奋的心情稍稍冷静下来一些,他坐在陆安世对面,看了看眼前的陆夫子,然后也跟着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朝武力孱弱,这是不得不认的事实,但是斯文在我,正统在我,如师叔所说,再这样下去大陈迟早要落入蛮夷之手,既然争亦死,不争亦死,不如奋力争一争。”
  “斯文”与“正统”,是陈国仅剩的两块招牌了。
  不过六十年时间过去,这仅剩的两块招牌也岌岌可危,北齐已经不止一次派出学子来到建康,与南陈学子论学,在以前,北齐学子的学问自然远不如南方,但是近些年,已经可以平分秋色了。
  至于正统……
  大陈太祖传下来的传国大宝,都在世宗南渡的时候丢失不见,北人已经不止一次的提起此事,甚至公然宣称说南陈是伪朝,北齐才是正统!
  “争亦死,不争亦死……”
  陆夫子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但愿朝野上下,都作如是想。”
  “不然,即便我们想去争,想去拼,也会有人在背后,替北齐去拉扯,近些年……”
  陆夫子冷哼一声:“建康城里,替齐人说话的人越来越多,不是还有人想要把建康定为国都,弃了北边的燕都?”
  张县尊低头喝了口茶水,闷声道:“不思旧都者,皆可杀!”
  听到张简这句话,陆夫子没有接话,而是默默的看了一眼眼前的张县尊,心里暗自叹息。
  他今年已经接近五十岁了。
  他出生的时候,大陈就已经失却故都了,更何况眼前这个才二十多岁的张县尊?
  ……
  今年的县试进行的很顺利。
  第一场是考帖经,沈毅无惊无险的通过,然后第二场是四书文,沈毅两三年前就可以通读四书五经,其中章句可以倒背如流,自然也不会有问题。
  第三场试帖诗,也没有什么问题,县试也不会要求你写出什么千古绝句,一般只要文词通顺,格律工整就可以通过,沈毅的诗才虽然不如陈清,但是写一首工整的诗不是什么大事。
  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写一首乃至于好几首千古绝句出来,直接少年成名,成为大陈的当代诗仙。
  不过没什么必要。
  真要人前显圣的话,也要去京城显圣,在江都县试考场里,老老实实答卷就是。
  县试每一场是一天,考完之后空两天考第二场,因此等到县试第四场的时候,已经是洪德五年的十月初七了。
  第四场第五场合在一起,因此这一天就是县试的最后一天了。
  月字第七号考房里,沈毅拿到了县试最后一场的考题。
  题目是“见义勇为”。
  见义不为,无勇也。
  语出论语。
  这还算是个常规题目,而且因为语出四书,都是先生们反复讲过的内容,并不算难,只要能坐在这里的,都能就着这个题目,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策论。
  不过具体怎么写,写的出不出彩,就要看考生个人了。
  沈毅这几个月时间,几乎都窝在书院里,除了偶尔出去指点一下许复等人,其他时间都在书院里,基本上三天一篇策论。
  见义勇为这个题目,沈毅虽然没有写过,但是在策论集上看过类似的,因此自己弄出一篇出来并不难。
  他坐在自己的桌子上,略一琢磨,便开始下笔。
  大约用了半个时辰时间,一篇六百字左右的策论便被他写了出来,当然,此时还是写在稿纸上,并没有写在试卷上,需要检查有没有犯圣讳,庙讳等等一系列忌讳,还要检查有没有错别字,确定无误之后,才会誊录在正式的试卷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