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
陈府尊微微一笑:“咱们同府为官,互相扶持就是。”
两个人说完话,张县令便告辞离开,陈府尊很给面子,亲自把张简送到了书房门口,等到张县令走远之后,陈裕才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默默取出那个名单又看了一遍。
这份名单上,大概写了七八个粮商的名字。
本来,这种事情没什么稀奇的,但是这份名单上,有两个人姓杨。
陈府尊盯着这个名单看了许久,然后伸手敲了敲桌子,沉声道:“老杜。”
书房门口,陈裕的家仆连忙跑了进来,对着陈裕恭敬低头:“老爷您吩咐。”
“把这份名单抄录一份。”
陈裕指了指这份名单,缓缓说道:“然后送到京城里去,让京城那边查一查,这些商人都是什么背景。”
第六十三章 浅走个后门
三天之后,陈府尊便很痛快的答应了张县尊的请求,并且同意按照张县令的名单引进粮商。
这些粮商大多都是京城的商人,实力雄厚而且不缺粮食,粮铺的事情办妥之后,这些粮商又跟江都县衙签立了约书,承诺按市价售粮,不管碰到什么事情,粮价在一个月之内涨幅不得超过五成,五成以上就要与官府商量,不得私行涨价。
这等于是从根子上解决了江都的粮价问题。
当然了,不得不说的是,这份约书虽然看起来很有用,但是真碰到什么大灾大难,或者是碰到大乱,到了卖方市场的时候,这份与官府签订的约书就会变得狗屁不是,一点作用也不会有。
但不管怎么说,这份约书很漂亮。
最起码当江都官府把这件事上禀朝廷的时候,不管是府衙还是县衙,面子上都是光烫的。
至于这份约书到底会有什么效果,将来会不会有什么隐患,陈府尊最多干四年就走了,张县尊说不定一任三年都干不满,最多也就是在江都干个三年,将来的事情,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反正现在,京城那边对于江都的利益分配满意,他们这两个江都城的地方官也能在江都粮商的事情上对朝廷有个交代,江都城有了新的粮商,粮价很快会降下来,民生稳定,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当然了,不管是朝廷的事情,还是府衙县衙的事情,都跟现在的沈某人没有什么关系,是他伸出头也够不到的事。
现在的沈毅能做的事情就是专心备考,迎接洪德五年的江都县试,府试,然后去建康京城,参加院试,拿到秀才功名。
拿到了秀才功名,就意味着有了身份,有了考举人,考进士的资格。
即便不继续考学,一个秀才的身份也能让他在江都好过许多,不用像现在这样,面对范东成都要缩头缩脑的。
说起范东成。
上一次沈毅送陆小姐回来的事情在甘泉书院传开之后,已经许久没有回书院的范东成,还特意回了一趟甘泉书院,想要寻沈毅的麻烦,不过沈某人现在不是在秦先生那里背书,就是在陆院长那里写策论,范东成也没有找对沈毅动手的机会。
因为范东成的威胁,沈毅又在书院里老实了一段时间,没有再去城里闲逛。
毕竟现在的他,无权无势,要是被范东成派人堵在什么地方打一顿,他还真没有什么应对的法门。
这天,沈毅刚完成了陆安世交代的作业,正在陆院长书房里规规矩矩的聆听陆夫子“训导”,对于陆安世的教导,沈毅还是很用心的。
要知道,这位陆夫子,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整个江都乃至于江左,都非常出名的大儒,江左名门之中,不知道多少豪贵之家想把自己家的后生拜入陆先生门下而不得其门,沈毅现在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是能常常“白嫖”陆安世的课程,十分难得。
一个进士老爷,手把手的教学啊!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这个时代几乎最顶级的教育资源,后世什么学区房都没办法比拟!
陆安世很有耐心的指出沈毅策论之中的一些错漏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一一用毛笔批注,批注完了之后,陆老头看向沈毅,缓缓说道:“你现在的策论,比起先前的要老练许多了,按照现在的水平,县试的时候只要不犯什么致命的错漏,不犯什么忌讳,过县试做个童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
陆安世看向沈毅,缓缓的说道:“但是考学这东西,没有人可以完全说得准,我也不能说你十成十可以通过县试。”
陆夫子把批注过的策论递在了沈毅面前,又说道:“你闲来无事,多写几篇策论,不管是县试还是后面的府试院试,都是用得着的。”
沈毅恭谨低头受教,对着陆老头诚心诚意的拱手道:“多谢先生教诲。”
他看了一眼陆安世,笑着说道:“现在学生无功无名,不好给先生丢脸,等哪天乡试中了,厚着脸皮也要拜入先生门下,做先生的弟子。”
陆安世看了看沈毅,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开口道:“等你中了举人,可以再来书院找我。”
沈毅把自己的策论“模拟卷”收在了袖子里,然后笑着看向陆安世,开口道:“先生,您先前交代学生的事情,学生已经替您办好了。”
陆夫子皱眉,问道:“什么事情啊?”
“先生您忘了?”
沈毅提醒道:“您先前担心陆师妹被范东成蒙骗,您让我想个法子,防止陆师妹与范东成亲近。”
沈毅挤了挤眼睛,开口道:“如今事情学生已经给您办好了,陆师妹无论如何都不会再看上范东成了。”
“范东成把整个江都的胭脂铺都搬来也没有用。”
这段时间里,沈毅虽然没有怎么再去江都城,也没有再跟陆小姐约会,但是他在自己的学舍里,偶尔也会弄出一些新鲜的吃食,或者说一些新奇的小玩意,送给陆姑娘。
如今两个人虽然没有到男欢女爱的地步,但是最起码已经算是知交好友的关系了。
在接触的过程中,沈毅会有意无意提起陈清的事情。
陈清一案,范东成是绝对的主谋,此时陆姑娘对范东成的厌恶感,已经快要拉满了。
陆夫子与女儿住在一个院子里,多多少少也能感觉到一些陆姑娘的变化,听到沈毅这番话,他也知道沈毅没有说谎,这位江左大儒合上了已经翻开的书卷,看向沈毅,淡淡的说道:“提起这件事,是有什么事情要老夫去办?”
“不敢不敢。”
沈毅连忙摇头,对陆安世陪了个笑脸,然后笑嘻嘻的说道:“先生,是这样的,学生家里有一个弟弟。”
沈七郎咳嗽了一声,小声说道:“学生与他自小一起相依为命,分开之后颇为不舍,正好他在私塾读书也有了不错的底子,因此学生想让他也到书院来读书……”
陆夫子皱眉,看向沈毅。
沈七郎满脸严肃,竖起三根手指,开口道:“舍弟聪慧远胜学生,自小立志于学,一定不会丢了书院的脸面!”
陆安世这才低眉,将目光放在了自己面前的书卷上。
“他叫什么名字,多大年岁?”
“沈恒,今年十二岁。”
沈毅小心翼翼的看向陆院长,心里有些忐忑,担心陆夫子不会给自己走这个后门。
“先生,您……”
陆夫子翻了翻书,缓缓开口。
“那过两天带到书院来看看吧,就带到你老师秦先生那里去。”
说到这里,陆安世抬头,看了沈毅一眼。
“不过书院的要求是通读书经,他想要入学,还要通过书院先生的考校才成。”
沈毅大喜,对着陆安世拱手行礼。
“这个自然,学生代舍弟多谢先生了!”
第六十四章 小神童
沈毅的父亲沈章,十来年前就离开了江都,去建康京城谋生去了,那个时候沈毅才五岁,小弟沈恒更是刚出生没有多久。
后来没几年,母亲便也染病逝世,只留下兄弟两个人在江都相依为命,至今兄弟二人在江都过活,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
好在父亲沈章很快在建康站稳脚跟,并且常常寄钱回来,兄弟二人又有兄长沈陵照应,日子并没有特别难过。
兄弟二人同父同母,又一起长大,感情自然极好,沈毅考入甘泉书院读书之后,小弟沈恒在家里闹了好几天才肯罢休。
在这种前提下,沈毅当然想带一带自己的这个兄弟。
沈恒自小聪慧,这一点肯定是没错的,他七岁入私塾蒙学,如今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早在两三年前他就可以通读四书五经了。
前段时间沈毅常常回江都城的家里,也会考校一下沈恒的学问,发现沈恒的文化程度,几乎与他这个当哥哥的不相上下了。
因此,沈毅就想着把这个兄弟也弄到甘泉书院来,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毕竟他虽然与原先的沈毅不分彼此了,考秀才应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后续能不能考中举人,考中进士,还真是个未知之数。
与其这样,不如双管齐下。
自己考学的同时,把兄弟沈恒也拉到甘泉书院,这样就能早几年考学,说不定……
说不定将来自己考不中,但是小弟却考中了呢?
培养个宰相兄弟出来,跟沈某人自己当宰相也没有什么分别了。
抱着这个念头,沈毅才冒险在陆夫子面前推荐了沈恒,好在向来古板的陆夫子,这一次居然默认了沈毅“走后门”的举动,同意沈恒来书院“试一试”。
这让沈毅心里颇为高兴。
因为甘泉书院很少有十四岁以下的学生。
虽然书院没有明文规定这件事情,但是因为苛刻的入学要求,除了一些有背景的神童之外,其他人绝难在十五岁之前进入书院。
如果沈恒能进书院读书,属于是“跳级”了,将来有书院的先生给他作保,让他去考秀才,一切顺利的话,老沈家说不定也会有一个神童出来!
陆山长点头答应之后,沈毅大喜过望,他当天下午便向秦先生告了假,然后绕了一点路,回到了江都的家中。
之所以绕路,是因为怕范东成找人堵他,毕竟陈清的教训不远,沈毅刚刚开启了一段新人生,可不像莫名其妙的被人给弄死了。
即便不被弄死,被人打一顿的滋味也不会好受。
回到了家中之后,还没有到傍晚,沈七郎在大街上买了只烧鸡,又打包了一点卤菜,拎回了家里。
买完东西之后,沈毅便来到了沈恒的私塾门口,等待着自家小弟放学。
之所以要来这里等候,是因为平日里沈恒放学之后,都是去兄长沈陵家里吃饭,吃完饭之后才会回家。
等到太阳西落到时候,沈恒有些瘦弱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沈毅面前,他远远的看到了沈毅之后,先是迟疑了一会儿,然后立刻奔了过来,伸手拉着沈毅的衣袖,很是高兴。
“兄长你回来了!”
沈毅微笑点头,开口道:“我在外面买了吃食,今天就不去三兄家里吃饭了,咱们兄弟回家吃。”
沈恒连忙点头,然后抬头看了看沈毅,问道:“兄长,是不是要去三兄家里打个招呼,不然有些不太好。”
“我刚才去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