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572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郑义指着舆图说道:“现在各地的驻防军集结起来需要时间,向朝廷上报、集结钱粮辎重也需要时间,这些时间就要靠国防军第十军的将士们来争取了!”
  副都护葛丛点头赞同,说道:“都护只管率部前去,集结驻防军、调集辎重的事情,就交给我好了。”
  随后葛丛说道:“只是咱们要立即向国防部禀报消息,此事不能耽误。”
  “好!”
  次日,郑义便率领国防军第十军四万八千余将士从刺鲁卫城出发北上,只留下驻防军第一营一部将士守城。
  同时一队精锐夜不收也策马向南,前往北京城报警。
  当刘衍接到国防部尚书田辉叙送来的战报时,已经是十几天之后了,此时刘衍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台湾岛方向,因为此时海军部和军情部都已经传来消息:荷兰人正在四处求援,甚至濠境澳的葡萄牙人还送来了提醒,这倒是刘衍没想到的。
  如今罗刹人,也就是俄国人又来插了一脚,顿时让刘衍有了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好像此时并不是崇祯年间,而是后世的清末列强纷争的时代。
  在历史上的16世纪初,俄罗斯由欧洲一个不大的公国,逐步对外侵略扩张。到了明崇祯五年(1632年)的时候,沙俄就已经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建立了亚库次克城,作为南下侵略大明的主要基地。
  从此,沙俄便不断地派遣武装人员入侵大明的黑龙江流域。而到了历史上的满清顺治三年(1646年),俄国人波雅科夫扬言,只要派兵300,修上3个堡寨,就能征服黑龙江。波雅科夫带回的有关黑龙江流域的情报和他提出的武力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打算,引起了沙俄当局的重视和赞许。
  而历史上麻子康熙所谓的雅克萨大捷,也是满清奴才们给主子贴金的,真实的雅克萨之战,其实是康麻子率领几万八旗精锐,动用大量火炮和战船,围攻只有几百个俄国武装分子,注意是武装分子,大部分都是囚徒、恶棍等类的人,并没有俄国的正规军。
  如此兵力对比悬殊的战斗,康麻子亲自坐镇指挥,竟然前前后后还打了几年时间,最终清军在付出了几千人伤亡的代价后,才占据了只有一个土寨子大小的雅克萨城,这就是所谓的大捷!
  此时刘衍看着田辉叙,思索了许久,说道:“看来我大明又要进入多事之秋了,而且还是千年未遇之巨变!”
  田辉叙闻言微微变色,的确是这样,像今日大明这般,同时与数个欧人国家发生冲突的情况,华夏历史上还真是没出现过,也许就像是刘衍所说的那样:如今的天下大势,已经变了,大明必须要奋起图强,才能在天下大势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八百三十二章 增兵北疆
  次日,内阁官署议事堂。
  随着罗刹国大举入侵岭北都护府,并且在北庭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北面也出现了罗刹国兵马的踪迹,刘衍随即召集内阁全体会议,商讨对罗刹国开战事宜。
  俄罗斯民族,也就是此时的罗刹人的祖先是成长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罗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广袤的东欧平原上。
  882年,诺夫格罗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取得基辅大公称号。13世纪初,基辅罗斯衰落,封建制度与诸侯分立。1453年,奥斯曼帝国皇帝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伊凡三世结婚,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瓦西里三世,从此以后便自称“第三罗马”。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规定了拜占廷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伊凡四世于1547年加冕称沙皇,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对外扩张政策。
  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到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然后使大诺盖汗国臣服于俄罗斯。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1572年粉碎克里木汗国。灭掉喀山汗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攻灭喀山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粉碎克里木意义重大,克里木汗国当时是奥斯曼土耳其之鞭,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前进侵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东欧大陆,而粉碎克里木汗国使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俄罗斯及东欧再也不可能;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道路。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为莫斯科,其国号称俄国。不过此时大明朝国内还是习惯称呼俄国为罗刹国。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罗刹国便开始不断向东扩张,最终在历史上明末清初时期,其疆域抵达了外兴安岭一带,并且开始向黑龙江流域渗透。
  此时在内阁官署的议事堂上,刘衍向众人介绍着罗刹国的扩张经历,在座的所有人都很是震惊,再结合着舆图的对比,众人这才只管的意识到,原来罗刹国是一个如此庞大,并且极具侵略性的国家。
  而最为震撼的,还是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因为关于罗刹国的这些情报,就连自己这个大明朝的情报头子都不清楚,而刘衍却可以款款而谈。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刘衍的手中,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情报来源,而且这个情报来源比军情部还要强悍?
  一时间吴国金的心中涌起了浓烈的危机感,心中暗暗打定主意,回去之后一定要大力整顿军情部上下,要不计成本的向大明之外扩张情报网。
  此时吴国金心中所想不足为外人道也,刘衍的注意力也放在出兵的事情上。
  “诸位可以看出,罗刹国是一个极具扩张野心的帝国,与蒙元如出一辙!”
  “面对这样一个强敌,此番岭北都护府的战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劫掠和袭扰,而是有预谋、有准备、有计划的正式入侵!”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当即说道:“阁老所言甚是!朝廷要立即确定出兵方略,坚决抗击罗刹国的入侵!”
  参谋部尚书陈新甲说道:“如今我大明国库充盈,各地武库也是足备,即便与罗刹国全面开战也不怕。以我之见,开战之议不存在问题,现在需要讨论的,应该是出兵的规模。”
  众人纷纷鼓掌赞同。
  刘衍说道:“两位尚书说得对,此战,我大明要打出态度来,要让罗刹国知道,我大明绝不是软柿子,而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强大对手!”
  众人纷纷抱拳说道:“请阁老授以方略!”
  刘衍说道:“此番开战,我大明将三路出击,不但要以主力大军支援岭北都护府,与罗刹国兵马在木河卫一带展开会战,同时瀚海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也要一同出兵,这两路为策应,直接进攻罗刹国腹地,消耗罗刹国的国力,牵制罗刹国的兵力!”
  陈新甲说道:“阁老所议非常正确,如此可让罗刹国收尾不能相顾。”
  田辉叙说道:“只是不知道罗刹国的军力如何,目前我大明对罗刹国的情报很是匮乏啊。”
  刘衍思索了一下,说道:“罗刹国虽然很强,但却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庞大国家,罗刹国的军力绝不会超过五十万。这五十万军队,还要分兵驻守各地,西方疆土更是罗刹国的核心部位,大部分兵马都要驻守在西面。所以罗刹国能调到东面与我大明开战的兵力,绝不会超过二十万!”
  听到这个数字,田辉叙也松了一口气,迎战二十万罗刹大军,以目前大明的军力和国力,还不成问题。
  随后在刘衍的主持下,内阁很快就通过了出兵的方略,甚至参谋部尚书陈新甲直接在会议中拟定了大军调动的命令。
  此番大明对罗刹国开战,将三路出兵,同时北上抗击罗刹国大军。
  西路:由北庭都护府都护田镇北统帅,调动国防军第十四军、驻防军第一营及第二营,从亦力把里城出发北上,向西北方向攻击前进。副都护蒋云端留守亦力把里城,负责为大军转运钱粮和后备兵员。
  同时,安西都护府、西北都督府也一并进入战备状态,根据战事进展情况,随时听侯参谋部的调令。
  中路:由瀚海都护府都护许铭统帅,调动国防军第七军、驻防军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从广武州出发北上,向北一路攻击前进,从不里牙惕(后世贝加尔湖)向北进入罗刹国境内,视战事进展,或是捣乱罗刹国腹地,或是配合岭北都护府作战。
  副都护杜仲明坐镇广武州,为前线大军料理后勤。
  东路:由岭北都护府都护郑义率领岭北都护府全部兵力参战,副都护葛丛坐镇刺鲁卫城,为大军转运钱粮兵备。
  朝廷调动国防军第九军,北上岭北都护府支援,由都护郑义一并指挥作战。
  同时,东北都督府也进入战备状态,根据战事进展情况,随时听侯参谋部的调令。
  随后吏部尚书王文镇犹豫了一下,说道:“阁老,国防军第九军原本是都督贾洪雨、副都督陈默成的老部下,此番是不是让他们二人也领军北上参战?”
  刘衍说道:“贾都督、陈副都督就暂时留在京城待命,一个战场有两位都督,势必会造成指挥不便,还是算了。另外如今欧人其余各国也是蠢蠢欲动,台湾方面的战事正酣,极有可能会扩大化,到时候东南、西南、正南几个方向,难保不会燃起战火,到时候也许会让贾都督、陈副都督再领兵出征的。”
  王文镇当即领命不提。
  而众人听了刘衍的话,心中也不觉得有些沉甸甸的,如今还真是一个多事之秋啊,大明刚太平了几年光景,如今就有事烽烟四起的架势了。
  不过众人却并没有太多的担忧,更没有像多年前那样心急如焚,以为此时大明面对的战火,全部都是在边疆地区,甚至在海上,腹地依旧是一片承平景象。这些战事并没有动摇大明的国力和根基,相反,大明的国力依旧在稳步提升中,这便是差距所在了。
  当日,内阁的这份开战决议呈报给崇祯帝批红。
  虽然如今大明已经如同一位脱胎换骨的猛士,可是崇祯帝对于与罗刹国这个欧人国度开战,还是有一丝怪异的感觉,仿佛如今的大明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已经超脱自己以往视野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新奇和怪异了。
  不过崇祯帝明白自己如今的“身份”,并没有迟疑什么,直接在内阁的开战决议上批红了。
  待到批复的决议返回内阁之后,太子朱慈烺站在御书房内激动的看着舆图,畅想着数十万大明将士在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绵延几千、上万里的边境线上同时北伐出击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攥紧了拳头。
  “恨不能身临其境!”
  崇祯帝看着太子朱慈烺的样子,不禁叹息一声:“刘衍啊刘衍,你当真将朕的太子塑造成了一个武人模样!”
  只是此时的崇祯帝不清楚,已经经历了太多战火的大明帝国,还能够承受得住一个尚武的皇帝?哪怕这个皇帝的权柄大部分都被内阁掌控,崇祯帝的心中依然充满了担忧。
  “太子就不担心此战战败,或者迁延时日,将我大明拖垮吗?”
  崇祯帝忍不住发问,太子朱慈烺这才回过头来行礼,说道:“父皇勿忧!如今我大明拥有精锐战兵上百万,兵精粮足、国库充盈,国势如同朝阳一般蒸蒸日上。就算罗刹国强悍,也定然不是我大明的敌手,罗刹国败退是迟早的事情。”
  “太子就真的如此有信心?”
  朱慈烺肯定的说道:“是的!”
  “为何如此肯定?”
  “因为儿臣去过军中,亲眼见过我大明将士在沈阳城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亲眼见过我大明将士平日里的艰苦训练,这样的大明将士,是不可能战败的!”
  崇祯帝闻言肃穆起来,点了点头,心中暗道:“是啊,看来朕真的是老了,太子的这番见识,已经比朕这个父皇要强上许多!”
  想到这里,崇祯帝的心中满是欣慰,随即大笑起来,笑声异常畅快,就如同当初听闻李自成败亡、满清覆灭那般畅快。


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边警戒
  北庭都护府,亦力把里城。
  在接到参谋部调令,以及国防部的军令后,都护田镇北便和副都护蒋云端紧急商议,二人分工合作,很快就完成了大军动员集结的准备。
  崇祯二十五年八月底,都护田镇北率领国防军第十四军、驻防军第一营及第二营将近十万将士,从亦力把里城向北出发。
  此时由于时间太紧,副都护蒋云端只能从亦力把里城周边临时征召了三万多民夫,并且雇佣了一万多匹驮马、四千多匹骆驼,以及一千四百多辆马车,为将近十万大军转运钱粮兵备。
  虽然看上去这些牲畜和车马的数量很多,但是相比于近十万将士所需的庞大物资数额,还是差了不少。
  所以面对朝廷限定的出兵日期,都护田镇北只能先率领各部将士从亦力把里城出发,后续副都护蒋云端再全力征召民夫和驮马、大车。
  “都护放心出征,我已经调集驻防军第三营进驻亦力把里城,两天之内就能抵达城内驻守。同时驻防军其余各营也全部进入临战状态,咱们北庭都护府无忧,都护只管放开手脚,好好教训那些罗刹鬼!”
  此时出征大军正在浩浩荡荡的出城向北进发,田镇北身披铠甲,策马在北门外大笑着,对前来送行的副都护蒋云端说道:“有副都护在后方坐镇,我这心里就踏实了,此战我军必胜!”
  “那我就在这里恭祝都护旗开得胜,早日凯旋而回!”
  “走了!”
  说完,田镇北便策马向北而去,身后数十亲卫骑兵紧紧跟随。
  当日,都护田镇北率领大军从亦力把里城出发,大军随军携带了大量的钱粮、军备,足够大军消耗一月有余。
  北庭都护府的大军一路快速向北推进,此时已经是八月底,西域以北的气候已经开始变凉,将士们一路风餐露宿,用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行进了两千多里,跨过了鄂木河,进入了罗刹国境内。
  此时已经是九月中旬,田镇北率部进入罗刹国境内后,立即广派夜不收在四周探查,大军的行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开始步步为营的继续向西北方向推进。
  如此在大军行进了三天之后,田镇北下令大军就地停下,在一处不知名的小河流岸边扎下大营。
  这倒不是田镇北不想走了,而是军中的粮草即将耗尽,而后方由于民夫数量不足,运上来的补给数量也有限,所以田镇北只能暂时停下,等待后方的补给大量运到,然后再继续向北进发。
  当然田镇北也想过出兵劫掠罗刹国各处的城池、村镇,反正此番出兵的目的也是如此,要尽最大可能削弱罗刹国的实力。
  只是一连几天派出去的夜不收都回报,方圆数十里都没有发现人烟,甚至连荒废的村子都没有,让田镇北很是苦恼,自己总不能像西汉的李广一样,率军出来溜达一圈,最后连敌人的影子都见不到吧?
  于是田镇北下令加大搜索范围,并且增派夜不收,甚至还出动了军中的部分骑兵四处探查,终于在四天之后,在大军西北方向六十多里外发现了几个罗刹国的村子。
  田镇北随即下令出兵部分驻防军兵马前往劫掠,暂时弥补了军中粮草不足的状况。
  只是明军将士从这几个村子获得的补给数量很是有限,稳定军心、提升士气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田镇北依旧没有下令大军继续向西北方向推进,而是继续留在原地等待后方补给源源不断的运来。
  几乎是在田镇北率军从亦力把里城出发的同一时间,瀚海都护府治所广武州城内,都护许铭也与副都护杜仲明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国防军第七军、驻防军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十余万将士在短短几天之内就集结完毕,在广武州城外扎下大营,各种物资也开始大量向广武州运送集结。
  此时在广武州城外的军营内,驻防军第二营下辖一哨的百总李富贵正在准备出征事宜,召集手下的几个旗长部署完军令后,便散去众人,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
  这时,李富贵手下的队长大头禀报了一声走进营帐内,拿出一个小包裹,说道:“百总,刚才辕门外值守的兄弟找到我,说是百总老父送来了一些东西,托我转交给百总。”
  李富贵笑着接过来,说道:“谢了,大军随时都会开拔,你也去准备准备吧。”
  “是。”
  随后李富贵打开了包裹,只见里面是一些酱肉,还有两件贴身的衣服,另外还有一封书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5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2/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