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42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启禀督师,据夜不收的禀报,军中有满州两黄旗、满州正红旗、满州两蓝旗的战旗,还有蒙古各旗、汉军各旗、朝鲜各旗的战旗!”
  “此外还有一杆金龙大纛,应该是奴酋多尔衮的大纛,只是现在多尔衮应该在广宁前屯卫一带,就算是撤军了,也不可能越过海路军的防线,不可能出现在沈阳城南面,所以属下以为这份情况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李定国则已经坐不住了,旗号可以造假,可是兵力却是实打实的,如今满清内部除了多尔衮手中的主力大军,哪里还能集结起几十万大军?
  于是李定国当即说道:“命令:西路军各部立即从沈阳城撤退,全军向沈阳城以西,撤往沙岭墩布防。同时多派夜不收,向南面搜索探查!”


第六百三十八章 陆续抵达
  在沈阳城以南二十多里外,一支庞大的军队正在向北进发,这便是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主力大军。
  只不过现在的清军主力早已经没有当初南下时候的锐气,不但兵力只剩下三十七、八万人,而且士气低落,全军的大部分战马,以及所有的火炮全部被丢弃。
  可以说,现在这支大军就是一支还维持着军纪的败兵!
  大军向北行进的途中,多尔衮不断派出斥候向北面探查,陆续得知了沈阳方向的战况。
  “哈哈!”
  此时多尔衮在战马上大笑着,代善策马跟在旁边,微微皱眉的看过去,说道:“陛下如此高兴,是豫亲王那边取得什么战果了?”
  多尔衮效果之后说道:“豫亲王率军顶住了明军二十万大军的猛攻,这还不算是好消息吗?”
  代善说道:“陛下还是要谨慎一些,就不知那支明军的统帅是何人?”
  “是李定国!”
  多尔衮说道:“豫亲王派出的斥候已经发现了我军踪迹,并且送来了豫亲王整理的战报。”
  “李定国?”
  虽然代善和多尔衮并没有与流贼大军有过接触,但是以满清对细作和情报的重视,二人对流贼军中的主要将领都是知道的。
  “如果是此人的话,刘衍敢用他,还真是很有魄力!”
  代善赞叹了一番,然后说道:“陛下,只是明军众将对于这个李定国就不一定服从了,不如我军集结精锐对其部展开突袭,也许可以重创李定国部!”
  多尔衮却是摇了摇头,说道:“晚了,斥候来报,李定国已经率部撤围,现在沙岭墩一带布防。”
  代善摇头感叹:“太可惜了!”
  随后代善说道:“明军夜不收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几乎人人装备千里镜,装备精良、战力强悍,如此明军各部耳目之强,已经超过我大清各旗勇士,这对于我军来说,是一大劣势。”
  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此番我大清能够渡过眼下的难关,日后朕一定大力训练细作和斥候,抵消明军的这一个优势。”
  二人说话间,三十多万清军浩浩荡荡的向北行进,当天黄昏时分抵达了沈阳城南。
  当多尔衮的金龙大纛出现在军中,跟随三十多万大军陆续穿过四道防线,开始进入沈阳城内休整的时候,驻守在各处的清军兵马顿时爆发出响彻天际的欢呼声,甚至不少的满人乡兵、蒙古部落兵都是激动得泪流满面,似乎看到了战胜明军的希望。
  随后多尔衮也立即发布消息,声称自己率领主力大军在广宁前屯卫一带重创了明军主力,然后用计将明军各部甩在后面,成功回援盛京,逼退了明军的突袭兵力。
  这番说辞完全是将败仗说成了胜仗,就连撤回来的各旗兵马知道了这些说法,也不能说是多尔衮说谎了,毕竟每一句话单独拿出来,都能说得通,但是组合在一起,却怎么看都像是在骗人。
  当晚,多尔衮在崇政殿内召集了各旗旗主和各部将领,此时大殿内参会的人已经少了许多。
  怡亲王巴布泰、蒙古镶红旗固山额真布颜代、汉军镶蓝旗固山额真李国翰、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祖可法、汉军正蓝旗固山额真祖大寿、朝鲜镶黄旗固山额真鳌拜、朝鲜正白旗固山额真遏必隆、朝鲜镶白旗固山额真苏克萨哈、朝鲜镶红旗固山额真劳萨已经在各处战场上战死。
  大殿中,只剩下豫亲王多铎、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坐在两侧,满州正黄旗固山额真聂克塞、满州镶黄旗固山额真穆尔察则站在多尔衮的两旁。
  其余蒙古有正黄旗固山额真噶布喇、蒙古镶黄旗固山额真阿济拜、蒙古正红旗固山额真恩格图、蒙古正白旗固山额真伊拜、蒙古镶白旗固山额真苏纳、蒙古正蓝旗固山额真俄莫图克、蒙古镶蓝旗固山额真阿玉石几人,还有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金砺、汉军镶黄旗固山额真佟图赖、汉军正红旗固山额真巴颜、汉军正白旗固山额真叶克书、汉军镶白旗固山额真祖大乐,朝鲜正黄旗固山额真索尼、朝鲜正红旗固山额真班布尔善、朝鲜正蓝旗固山额真马福塔、朝鲜镶蓝旗固山额真鄂硕都坐在后方,众人的脸色都是非常的凝重,目光几乎都交织在多尔衮的身上。
  特别是祖大乐,此时已经得知祖大寿、祖可法父子已经接连战死,可以说祖家已经算是彻底衰败了,祖大乐的心中此时充满了悲怆,对于自己的前途和祖家的未来,都充满了悲观和绝望。
  此时多尔衮看着在座的众人,脸色也很不好看,调整了一下心情之后,便说道:“目前各旗斥候已经查明,明军李定国部将近二十万精锐就在西面的沙岭墩驻守,朕以为我军应先集中兵力击溃李定国部,然后再全力守卫盛京防线,与尾追而来的明军刘衍部、郑芝龙部展开决战!”
  目前郑芝龙率领海路军十几万将士正在全速北上,多尔衮部署在南面的斥候也打探到一些消息,至少得知了这支大军的统帅是郑芝龙。
  众人听闻多尔衮想要主动出击打李定国部,脸色都是大变,代善此时更是坐不住了,直接站起来说道:“陛下!李定国部实力雄厚,将近二十万精锐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战胜的,我军屡遭重创、士气低落,仓促进攻的时候,甚至还有战败的可能,此时绝不可主动出击,应该集结所有兵力防守盛京城内外防线!”
  豫亲王多铎也是眉头紧锁,虽然自己率军击退了李定国部,可是却也从这次攻防战中看得出来,李定国部的战力很强悍,只要再用力一些,就绝对可以拿下第一道防线。甚至如果李定国不惜代价进攻的话,一天之内拿下两到三条防线是没有问题的。
  面对这样的强军,如果大清主力还是没有任何损失的全盛之时,当然可以主动进攻,可是如今却不是这样,大清的主力大军已经是屡遭败绩,如今已经是强弩之末,再强行进攻李定国部,那就是自取败绩了。
  于是多铎也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奴才以为礼亲王所言甚是,如今战事,我军已经处于劣势,理应固守坚城防线,以此来消耗明军的兵力,以图逐渐扭转战局。”
  一开始代善站出来反对,多尔衮还不放在心上,可是当多铎也站出来的时候,多尔衮便意识到严重性了,这就意味着眼下满朝大臣,大多数人已经不愿意主动进攻了!
  随后英俄尔代也站出来,行礼说道:“陛下,如今盛京城内聚集了我满人和蒙古各旗的所有精血,盛京城绝不容有失,一旦盛京城陷落,则我大清必将亡国灭种,还请陛下三思!”
  多尔衮见状也沉默了下来,开始权衡利弊起来。
  许久之后,多尔衮沉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很有道理,只是朕担心不先一步击败李定国部的话,等到刘衍、郑芝龙部赶到,那数十万明军就会在盛京城下合兵一处,届时明军在兵力上也会占据优势,我大清面临的局势将更加严峻。”
  多铎傲然说道:“请陛下放心,奴才部署的四道防线非常坚固,只是防守的兵马人数不足、战力不足。如今陛下率领主力撤回,我军便有了足够的兵力驻守各处防线和盛京城,足以抵挡任何敌人,哪怕明军有百万之众,又有何惧哉!”
  多铎说完之后,蒙古各旗、汉军各旗、朝鲜各旗的固山额真纷纷赞同,表示一定与盛京城共存亡。
  多尔衮见状心中恼怒,自己这个大清皇帝竟然已经开始调动不了各旗兵马了!
  就在多尔衮即将动怒的时候,一名满州正黄旗的甲喇额真惊慌的快步冲进崇政殿,跪在地上说道:“启禀陛下!刚刚收到斥候的急报,明将郑芝龙率领十几万明军精锐正在渡过浑河,预计两天之内就能抵达盛京城下!”
  众人闻言都是大惊失色,代善和多铎、赖慕布、费扬果几人也是骇然变色,明军推进的速度远远超过众人的预计,原本还以为郑芝龙部都是以步兵为主,还需要从海州卫、复州卫、盖州卫等地重新集结兵马,竟然还能如此迅速的推进到了浑河一带,可见明军的精悍程度。
  此时多尔衮也不得不感叹明军行动之迅速,不管是李定国、郑芝龙还是刘衍,都没打算给自己扭转战局的机会,如今先一步击败李定国部的战机已经丧失,也只能听从代善、多铎的意见,先集中兵力固守盛京城和周边防线了。
  于是多尔衮叹息一声说道:“明军来势汹汹,郑芝龙部即将杀到,刘衍部估计也不会太久,如此先一步进攻李定国部的方略就此作废,现在诸位爱卿还是与朕商议固守盛京城之事吧。”
  代善和多铎等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至少以数十万兵马固守盛京城的话,大清也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于是众人便打起精神,开始向多尔衮献言献策,开始部署防御盛京城和周边防线的方略。


第六百三十九章 重兵防御
  此时多尔衮的手中还有满州两黄旗五万两千余人、满州两白旗五万余人、满州正红旗两万一千余人、满州两蓝旗三万五千多人;
  蒙古两黄旗四万五千余人、蒙古正红旗一万八千余人、蒙古两白旗四万七千余人、蒙古两蓝旗三万余人;
  汉军两黄旗五万余人、汉军正红旗两万三千余人、汉军两白旗四万七千余人;
  朝鲜两黄旗六万人、朝鲜正红旗两万八千余人、朝鲜两蓝旗兵马四万一千余人,以及十七万满人乡兵、十八万多蒙古部落兵、五万多汉人民壮。
  各旗兵马九十五万余人,这便是整个满清的所有兵力了。
  如此众多的兵力可以说是兵力充足了,可是多尔衮、多铎、代善等人心中都非常明白,这九十五万多人马之中,光是临时征召的乡兵、部落兵和民壮,就占了四十万,剩下的五十多万人马大部分也都是从南面撤下来的溃兵。
  这样的兵马就算是有几百万,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此外兵力大幅增加,还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粮草不足了!
  原本沈阳城内的粮草可以供应满州两白旗、蒙古两白旗和四十万临时征召人马一个多月的消耗。如今随着多尔衮率军撤回,沈阳城内外的兵力翻了一倍,就算加上多尔衮带回来的些许粮草,目前城中的粮草也只能支撑清军十五到二十天的消耗。
  也就是说,如果刘衍铁下心来,跟清军比拼消耗,围住沈阳城不打,那一个月之后城池内外的九十五万大军就会分崩离析!
  “唉!”
  此时多尔衮重重的叹息一声,随后说道:“立即将城中的汉人赶出去,连同那五万民壮一起,全都赶出去!如此可以节省不少的粮食。”
  代善急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那些民壮和汉人百姓难保不会知晓我军的虚实,应立即将盛京城内外的所有汉人全部杀光,以绝后患!”
  此时在座的众人只剩下镶白旗固山额真祖大乐一个汉人出身的旗人了,听了多尔衮和代善的话,祖大乐露出了好像是吃了屎一般的纠结表情,低着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这时多铎却用一种非常阴森的声音说道:“就算将所有的汉人全都杀了,城中粮草也只能支撑一到两个月而已,改变不了什么大局。以奴才之见,应将盛京内外的所有汉人全部杀了,然后用盐腌起来,充作军粮!”
  此言一出,祖大乐顿时吓得脸色一白,差一点就出溜到地上,就连汉军有正黄旗固山额真金砺、镶黄旗固山额真佟图赖、正红旗固山额真巴颜以及朝鲜各旗固山额真都是瞠目结舌。
  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更是怒视多铎,认为此时的多铎已经失去了理智。
  代善意味深长的看了多铎一眼,没想到多铎竟然比自己还狠辣,为了坚守下去,竟然要将所有的汉人都当成军粮!
  幸好多尔衮看了祖大乐一眼,想到了军中还有大批的汉军旗兵马,于是说道:“我大清勇士不是五胡乱华时候的羯族,杀人可以,但是吃人的事情还是免谈!”
  多铎冷冷的看了祖大乐一眼,顿时让祖大乐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战战兢兢的不敢说话。
  “臣,领旨!”
  随后多尔衮便看着舆图,说道:“至于城中的汉人百姓,从今日起实行粮食供给制,不管男女老幼,每人每天只给二两粮食,汉人民壮每人每天给五两。”
  众人闻言不再说话,这样总比杀了吃肉要好上许多,就连祖大乐也是大声喊着陛下圣明。
  “至于各旗勇士的布防,朕以为各旗大军要分段驻守、层层抵抗。”
  多尔衮直接定下了清军各旗的布防情况。
  以满州两黄旗、两白旗十万数千兵马驻守沈阳城;城池北面,从最外面的第一道防线到第四道防线,驻守的兵力依次是朝鲜正红旗两万八千余人、汉军正红旗两万三千余人、蒙古正红旗一万八千余人、满州正红旗两万一千余人。
  城池西面,从最外面的第一道防线到第四道防线,驻守的兵力依次是朝鲜两蓝旗兵马四万一千余人、汉军两白旗四万七千余人、蒙古两蓝旗三万余人、满州正蓝旗两万一千余人。
  城池南面,从最外面的第一道防线到第四道防线,驻守的兵力依次是朝鲜正黄旗三万人、汉军正黄旗两万八千余人、蒙古两黄旗四万五千余人、满州正蓝旗一万五千余人。
  城池东面,从最外面的第一道防线到第四道防线,驻守的兵力依次是朝鲜镶黄旗三万人、汉军镶黄旗两万两千余人、蒙古两白旗四万七千余人、满州镶蓝旗两万余人。
  此外,多尔衮将十七万满人乡兵、十八万多蒙古部落兵、五万多汉人民壮也全部配属到各处防线之内。
  这三支人马中,五万多汉人民壮全部部署到城池四面的第一道防线协防,十八万多蒙古部落兵全部部署到城池四面的第二、第三、第四道防线内协防。
  同时多尔衮还调集十二万满人乡兵,也部署到城池四面的第二、第三、第四道防线内协防。剩下的五万满人乡兵则被留在沈阳城内驻守。
  此时崇政殿内鸦雀无声,多尔衮的部署向众人传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各旗兵马要与阵地共存亡,任何人不得退后一步。
  “朝鲜兵后撤,汉军旗兵马杀之,汉军旗兵马后撤,蒙古各旗杀之,蒙古兵后撤,满州各旗杀之!”
  “明日中午之前,各旗兵马必须部署到位,随后盛京各门重新封闭,各部的补给从城墙上用绳索下方,此战结束之前,任何人不得再踏入盛京城一步!”
  众人听着多尔衮的话,心中都是沉甸甸的,甚至有一种喘不上来气的感觉,大清究竟能不能渡过这一劫?
  次日一早在浑河北岸,郑芝龙率领的海路军十几万将士已经陆续渡过完毕,经过整顿之后,十几万将士开始朝着沈阳城的方向挺进。
  郑成功策马跟在郑芝龙的身边,指着浩荡的浑河水,感慨的说道:“当年浑河之战,戚家军以全军覆没的结局,谱写了悲壮的一幕!如今我军从浑河北上沈阳城,也算是为当年的戚家军将士报仇雪恨了!”
  郑芝龙点头说道:“其实当年的浑河之战,数千戚家军面对六万鞑子兵死战不退,打死打伤鞑子兵上万人,野猪皮努尔哈赤几乎吐血坠马,如果当时徘徊在周围的明军各部能够不惜代价赶来参战,也许浑河一战就能击溃鞑子主力,也就没有后续的种种惨状了!”
  郑成功也是感慨,对于作壁上观的那些明军各部,更是唾弃不已:“幸好老天开眼,如今鞑子穷途末路,也算是一报还一报!”
  海路军将士行进迅速,两个时辰之后,就抵达沈阳城南,距离清军的四道防线只有不到十里的距离,海路军各部的夜不收甚至已经策马冲到了清军第一道防线的外围,用千里镜近距离观察清军的布防情况。
  对此,刚刚调集到防线之内,正在具体部署的清军各部都是徒呼奈何。眼下清军的四道防线内根本没有火炮,多尔衮率军撤回来,也放弃了大部分的战马,以至于现在清军各部竟然组织不起大规模的骑兵队伍,面对明军大批夜不收的侦查,已经没有了驱离的能力。
  说起来满清一直自吹是骑射无敌,到了如今的地步,也是极具嘲讽意味,让人唏嘘不已。
  而当郑芝龙接到各部夜不收的情报之后,也是不禁眉头紧锁,万万想不到清军竟然将沈阳城打造成了铜墙铁壁一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4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2/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