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15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而后面四川副总兵马祥麟则率领大军紧追不舍,驻防军各营的夜不收和骑兵也冲锋在前,不断蚕食叛军的兵力,将叛军的撤退直接驱赶成了溃败。
  罗次县城下,此时李国志正要派人叫门,却惊恐地看到城门竟然敞开着,率部进入城中之后才知道,留守在城内的四万土司兵提前得到了溃兵传来的消息,此时已经全部四散逃走了,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罗次县城。
  李国志此时手中只有数百人,站在城头上都站不满一圈,如何守城?
  “撤!赶往昆明城下,先与李伟部汇合再说!”
  此时李国志的唯一希望,就是留守在昆明城下的参将李伟部,他那里还有六万多兵马,只要赶回去,自己还有翻盘的机会,于是李国志直接弃城逃走。
  当秦良玉、马祥麟率军占据罗次县之后,先是留下一营兵马收拾这边的残局,马祥麟以母亲年事已高为由,想让秦良玉坐镇罗次县。
  可是秦良玉却说道:“平叛乃是国事,岂可因我而废!”
  于是秦良玉依旧乘坐马车南下进击,马祥麟见劝阻不住,也只好一同率军南下,大军直接杀向了昆明城。
  此时的昆明城已经战火纷飞,六万多叛军围住城池猛打,虽然沐天波率军死战,可是麾下兵马依旧死伤惨重,叛军甚至已经数次登上城墙,虽然都被击溃,可是黔国公府的兵马也是伤亡巨大。
  当日下午时分,李国志率领数百残兵赶到了昆明城下,李伟见到了狼狈的李国志之后,脸色非常难看,直接屏退了左右部将,然后在中军大帐内询问起来。
  李国志一路上水米未进,早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此时一边狼吞虎咽的吃喝着,一边简单的说了一下战败的经过。
  李伟听闻四川兵马竟然如此强悍,其兵力又有数万之中,更有名将秦良玉亲自挂帅,看来此战是难以取胜了。
  于是李伟便找了个借口出了中军大帐,急忙在一处偏僻的军帐内找来几名心腹部将:“立即停止攻城,派人进城向黔国公投降!”
  几名部将闻言都是傻了眼,刚才还猛攻城池,现在却又向人家投降,谁会同意?
  李伟冷声说道:“现在贼首李国志在咱们手上,这就是投名状!此事绝不会错,你们快些去办,我这就去拿下李国志!”
  “是。”
  众人商议已定,随后便去准备了,而李伟则是带着几名家丁返回了中军大帐内。
  此时李国志已经吃饱喝足,长处一口气后,向后靠在软榻上,脸上挂着一丝说不出的舒坦。
  看到李伟带人进入大帐内,李国志却猛地起身,警惕的说道:“有何事?”
  李伟一改之前的谄媚态度,而是冷声说道:“叛将李国志!你亡故国恩率军反叛,我等忍辱负重,今日终于可以将你拿下,还不束手就擒!”
  李国志当场懵逼,片刻之后双眼露出了阴狠的目光,大声怒吼道:“李伟!你竟然背叛我!”
  “你叛国在先,我为何不能反你!”
  随即李伟命人将李国志拿下,不管李国志如何反抗,几个家丁直接将其捆绑起来,然后便押解出去。
  而李国志的数百中军家丁亲卫,此时也被李伟的部下团团围住,双方还发生了冲突,最终以两百多人的伤亡结束。
  次日一早,秦良玉、马祥麟率军抵达昆明城下,而此时黔国公沐天率众将出迎。
  沐天波自居后辈,向秦良玉行礼,秦良玉大惊,说道:“黔国公不可如此,末将应行礼才是!”
  双方推让了一番,便一同进入了昆明城内。
  此时数万叛军已经被沐天波部缴械,全部关押在城外大营中,李国志和李伟则被分开关押。
  秦良玉询问了一番,沐天波说道:“本公准备将此二贼押解京城,至于那数万俘虏,则进行甄别、整编,尽快在云南各地落实军改之策。只是......”
  秦良玉自然明白这个“只是”是什么意思,于是笑着说道:“如今云南总兵的位置空缺,老朽会上书朝廷,举荐黔国公为新任云南总兵官。”
  沐天波大喜,只是说道:“我年纪轻,又没有功勋在身,只怕朝廷不会答应的。”
  “呵呵,有黔国公率军死守昆明城的功劳在,朝廷不会视而不见的!”
  由此沐天波心中大定。
  随即秦良玉向朝廷报捷,随即与马祥麟一起率军返回四川。
  只是大军北上经过会川卫的时候,连番的长途跋涉让秦良玉疲惫不堪,此时支撑不住病倒了。
  马祥麟大惊失色,当即下令全军暂时驻扎在会川卫城,并且遍寻名医。


第五百九十七章 岭南血尤腥
  九月中旬,北京城。
  随着两广、云贵的叛乱尽数平定,而福建的郑芝龙也在郑成功的劝说下,上奏朝廷主动请求巡视组进驻福建,落实新政、军改之策,刘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随即召集各部尚书议事,准备料理平乱后的各种首尾。
  内阁官署内,各部尚书齐聚一堂,南方的叛乱看上去声势浩大,一开始朝野上下也是震动不已,可是却想不到如此快速的就平定了下去,两广、云贵四省叛军几十万,甚至连一个月都没坚持到,便被调集的驻防军平定,可见朝廷的军改之策是非常有效果的。
  刘衍对众人说道:“今日的第一个议题,便是处置各路叛军俘虏。”
  随后刘衍对督察部米蒿、公诉部尚书白文议说道:“贼首丁魁楚、李国志、李伟等人均已押解到京,以本公之见,这些贼首全部处以死刑,各部抓捕的俘虏要仔细甄别,凡是主动举兵的,以及各级将领,都要按照大明律重判!”
  “是!”
  随即刘衍对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说道:“两广和云贵的军改事宜要立即提上日程。国防部可有具体的方略?”
  田辉叙说道:“启禀阁老,国防部准备以湖广总兵官李定国部主持贵州道的军改事宜,以浙江总兵官吕大器部进驻两广,主持两广军改事宜,调山东巡抚颜继祖率部返回山东各地驻防。”
  “同时国防部收到了四川总兵官秦良玉的举荐书,请求朝廷任命黔国公沐天波为云南总兵官,此事不知阁老以为如何?”
  刘衍思索了一下,说道:“如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一下子就空缺了四个总兵官的位子,朝廷也的确需要提拔将领充任。”
  “此番平乱,沐天波率部死守昆明城,成功将叛军调回了云南府,没有让叛军杀入四川,立下了大功,因功晋升云南总兵官也是可以的。以本公之见,就这样安排吧。”
  “是。”
  刘衍随后说道:“另外提拔浙江道副总兵李岩为广西总兵官,调红娘子一同为广西总兵府参谋。”
  对于这个提拔,田辉叙有不同的意见:“阁老,这李岩的提拔速度是不是快了一些?”
  刘衍说道:“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先让李岩干一段时间,以观后效吧。”
  “是。”
  随即刘衍又提拔了两人:“提拔黄得功为广东总兵官,艾能奇为贵州总兵官。”
  “湖广总兵官李定国、参将高杰、刘良佐,浙江总兵官吕大器、四川总兵官秦良玉、副总兵马祥麟等平乱有功,暂时官职不变,国防部以功勋进行封赏。”
  “是。”
  随即田辉叙说道:“还有一事:四川副总兵马祥麟上报,四川总兵官秦良玉在此番平乱之时积劳成疾,如今病体沉重,怕是不行了。”
  刘衍闻讯大惊,脸上不由泛起了一丝悲怆,对众人说道:“本公不应该让秦老将军率军南下的,是本公害了老将军!”
  众人纷纷劝解,心中也是很不好受。
  秦良玉为维护国家统一、护国安民屡建战功,为大明的发展与巩固作出贡献,是历史上被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也是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
  后世女侠秋瑾曾以诗追吊秦良玉:“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洲”。
  在历史上,秦良玉活到了1648年才去世,可是因为这场叛乱,秦良玉刚满七十岁便倒下了,让刘衍心中如何不自责?
  “国防部立即派人前往探视,朝廷也要对秦老将军进行封赏。如果秦老将军过世,朝廷要予以国葬,并以其子副总兵马祥麟继任四川总兵官。”
  “是。”
  随后众人便开始商议福建的事情。
  刘衍说道:“郑芝龙上奏朝廷,请求朝廷派驻巡视组到福建,指导落实新政、军改之策。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商议了一会儿,财政部尚书岳明、民政部尚书赵民等人都认为,这是郑芝龙的缓兵之计,坐拥一省,拥兵二十多万、战船数千艘,郑芝龙会将这些拱手让给朝廷?
  当然,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等则认为,在朝廷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叛乱之后,郑芝龙肯定已经正视了郑军与朝廷之见的差距,在朝廷强大的实力面前,主动投降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刘衍听取了双方的观点之后,思索了许久,说道:“先让南方巡视组进驻福建,在福建各地落实新政之策。至于军改之策的落实,暂缓!”
  “郑芝龙依然为福建都督,任命其子郑成功为福建总兵官。”
  田辉叙说道:“阁老,军改之策暂缓,那郑军的二十多万大军怎么办?”
  刘衍笑着说道:“都说福州城花团锦簇,本公很想亲眼见识一下,等到两广、云贵的善后事宜做完,本公将率部前往福建,亲自在福建各地落实军改之策!”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纷纷站出来反对。
  刘衍却说道:“郑芝龙不同于其他人,在本公看来,郑芝龙是与李自成一般的一方枭雄,对于这样的人,必须要给出足够的尊重,不可遥控指挥,否则必然无法收其心。”
  “另外,福建本公是必须要去一趟的,不光的为了郑芝龙,还因为本公要巡视那数千艘战船,这关系到我大明新式水师的筹建大事!”
  众人见刘衍心意已决,虽然心中不同意,但是也无法继续坚持反对。
  只有田辉叙说道:“既然阁老心意已决,也要带足兵马才是。”
  刘衍点头答应,自己也不是胡乱逞强,必要的防备还是要有的,毕竟郑芝龙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此番低头,也只是迫于朝廷的强大实力而已。
  最后,刘衍便与众人开始商议两广和云贵文官武将的处置事宜。
  “两广和云贵各地的文官武将也全部进行甄别,西南巡视组立即进驻贵州、云南两省,在落实新政、军改的同时,对两省的文官武将进行甄别,凡是参与叛乱,或是纵容、暗通、失职者,一律免职,交由督察部论处!”
  “两广的文官武将也是一样,由朝廷各部调配人手,组建临时巡视组进驻广西、广东两省。”
  刘衍严声说道:“此番要借此机会,对两广、云贵的官吏进行大换血,同时凡是参与叛乱的地方土司,要一律铲除,所有参与叛乱的土司就地免职,其部众改为民籍,其地派驻官吏治理。”
  民政部尚书赵民领命,随后说道:“阁老此举,便是所谓的改土归流之策吧?”
  刘衍点头说道:“这只是开始,要想在云贵两广之地全面推行改土归流之策,现在还为时尚早,至少要等到新政、军改之策完全落实到位之后才行。”
  其实刘衍也曾有打算同时在边疆省份推行改土归流之策,只是各地土司都有各自的私兵,说白了就是一个有一个缩小版的郑芝龙,全都在世世代代盘踞在地方,甚至那些少~民都心甘情愿的为各自土司效命。
  如果朝廷没有在各地落实新政和军改之策,就无法加强在地方上的控制力,一旦强行推行改土归流之策,势必会造成又一场叛乱,甚至会让两广和云贵之地狼烟四起,永无宁日,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
  所以刘衍还是决定采取稳妥的办法,分两步走,先用新政、军改之策强力控制地方,然后再推行改土归流之策。
  而此番铲除那些参与叛乱的土司,算是提前预演。有叛乱之罪这个说辞,其他未参与叛乱的土司也说不出什么来,只会说那些被裁撤的土司是咎由自取。
  很快,西南巡视组和临时巡视组进驻两广、云贵,开始对各地进行整顿,同时数以百计的文官武将被捉拿,两广云贵各地都能见到抄家的兵马,大批的犯官及家眷被锁拿回京,大批的钱粮被收缴,除了一部分用于各地重建,以及新政、军改之策的消耗外,剩下的查抄钱粮全部运回了北京城,由财政部登记入库。
  这场动荡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动静却非常之大,在刘衍的要求下,朝廷直接借此机会对两广、云贵的文官武将进行了大清洗,杀死、抄家、判刑者甚众。
  同时,朝廷从北方各省,以及各地新式学校、皇明军事学院、皇明演武堂的优秀毕业生中,抽调了大量的人才进入两广和云贵为官,基本上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的官吏换了一遍。
  转眼到了十月中旬,刘衍收到参谋部汇总的奏报,得知南方巡视组、临时巡视组会同各地的驻防军,对两广、云贵的文官武将进行大清洗,目前已经接近尾声。
  此番共有三十八名犯官直接参与了叛乱,被公诉部判处诛杀三族的判决,还有两百九十八名犯官被判斩立决,另外有一百一十六人被判刑,七十三人被罢免。
  报到朝廷的数字中,此番斩杀的犯官及家眷,还有被杀的俘虏等,一共有一万三千多人,朝廷抄家所得财物,折合银币足有两千七百余万两。
  看到这些数字,刘衍心中依旧怒不可遏,就连云贵这样偏远的省份,都能从官吏家中抄出如此众多的财物,可见大明原本的吏治腐败到了何等的地步!
  如果不是及时在大明各地落实新政之策,将大明官场的贪腐压缩在一个可控的程度内,天知道此时的大大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刘衍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开始谋划接下来的福建之行了。
  “郑芝龙所部必须妥善安置,整编为驻防军显然是不合适的,看来国防军的编制又要增加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4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5/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