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随后问道:“陛下,刘阁老说,此番对朝中内外的通敌大臣进行抓捕,肯定会闹出不小的动静来,到时候肯定会有大臣向陛下上书,还请陛下……”
崇祯帝脸色纠结了一下,然后说道:“朕知道该怎么做,对待这种人,你转告刘衍,让他安心动手!”
“领旨!”
五月初,随后刘衍凭借军情部掌握的证据,开始对朝中大臣,特别是东林党等各派党争官吏进行清洗,短短几天的时间,京城内就有七十八名大臣被抓捕入狱,另外还有四十九个回乡大臣也被通缉,王阳、姚广明分头派人去给的抓人抄家。
只过了十几天的时间,军情部派出去的锦衣卫,以及许铭的骑兵营便先后返回京城,将大量的人犯和查抄到的钱粮运回了京城内。
五月十五日,刘衍来到了御书房,单独求见崇祯帝。
君臣再次见面,场面依然很尴尬,一旁的王承恩看了看冷着脸的崇祯帝,然后说道:“陛下,刘阁老那边有奏折呈奏。”
“拿上来!”
“是。”
王承恩随即接过了刘衍的奏章,崇祯帝打开之后,顿时脸色大变,猛地站了起来,惊呼道:“竟然有这么多!”
此番刘衍查抄了晋商八大家,缴获白银一千一百七十八万两,粮食四百八十七万石,土地十三万五千九百亩,店铺、房屋等一万七千四百五十二间。
另外,查抄朝中通敌大臣共一百二十八家,缴获白银一千五百三十六万两,粮食三百五十二万石,土地四十三万一千七百亩,店铺、房屋等四千五百六十三间。
这两笔缴获加在一起,大明国库瞬间爆满,两千七百多万两白银、八百四十万石粮食的收入,让大明可以过上好几年富裕日子了。
此时崇祯帝脸上写满了愤怒,自己为了国事,往往几十万两银子就要殚精竭虑,甚至去哀求大臣们捐助,可是却无人慷慨解囊。
谁能想得到,仅仅是八家通敌的奸商,还有一百二十多个祸国贪官,就能查抄出两千多万两银子的赃款,真是没天理了!
崇祯帝怒声指着刘衍说道:“杀!将这些贼人,全都诛杀九族!”
刘衍说道:“臣领旨!”
随后崇祯帝好像是累了,坐在龙椅上,说道:“这下大军的钱粮足够了,刘阁老能出兵了吗?”
刘衍说道:“臣今日前来,就是想向陛下禀报:臣准备将缴获的土地、房屋全部移交民政部、农事部和商务部。土地就近分给各地无地、少地的贫苦百姓,恢复当地的生产,房屋则用于商务部的投资生意,继续为国库赚钱。”
崇祯帝点头说道:“朕准奏。”
此时崇祯帝见识了朝中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大臣们,最真实的嘴脸,忽然觉得刘衍的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心中对刘衍的戒备也少了一些。
这时刘衍说道:“待到这批缴获到位后,臣便率军出征,请陛下静待捷报!”
第五百一十六章 出征前的准备
内阁大堂上,刘衍召集内阁众人议事。
此时的内阁群臣中,民政部尚书赵民、财政部尚书岳明、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农事部尚书张耒、商务部尚书宋功明、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吏部尚书王炆镇都是刘衍的绝对心腹。
而参谋部尚书陈新甲也算是刘衍的人,只有礼部尚书黄锦、刑部尚书徐石麒、工部尚书宋世文三人是朝中旧臣,不过如今朝廷内有新政推行,外有大战即将开打,刘衍又将教育权从礼部分离,礼部、工部、刑部的权柄已经被最大程度的削弱,此三人已经在朝政上无法做出影响。
刘衍看着在座的众人,笑着说道:“现在朝廷钱粮丰盈,财政部已经将剿灭李自成的钱粮准备齐备,民夫已经陆续向井陉关方向运输,现在咱们就说一说大军出征前的各项事宜吧。”
众人纷纷抱拳说道:“请阁老吩咐!”
此时礼部尚书黄锦、刑部尚书徐石麒、工部尚书宋世文三人非常恭敬的坐在一旁,基本上是刘衍说什么,三人就点头称是,完全是一副“工具人”的状态,有事就好好干,没事就一言不发,可以说三人准确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刘衍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准备再对三人考察一段时间,如果三人能用,就让他们继续在各自的位置上发光发热好了。
“首先是兵力的调配,在晋商之案前,本公已经命驻防军第四营驻守莱州和青州,驻防军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营全部北上。”
“以驻防军第一营驻守紫荆关、居庸关两处,以驻防军第二营防守古北口、喜峰口两处,以驻防军第三营驻守山海关,将新军后营替换出来。以驻防军第五营驻守北京城,警戒朝廷内外。”
“其余新军各营以及驻防军第六营全部集结于井陉关一带待命。”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担忧的说道:“阁老,如此我军出动的兵力只有十万余人,兵力上的劣势太大了,是不是再从别处抽调一些兵马?”
刘衍摇了摇头,说道:“本公也考虑过,只是山东乃是国朝振兴的根基,不能有失,以驻防军一个营防守已经是捉襟见肘了。而北京北方的各个关口,也必须要严防死守,以满清的侦查能力,定然能够知道国朝即将与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决战,要是北方兵力空虚,满清再率军南下捡便宜,我军就首尾难以兼顾了。”
这倒不是刘衍小题大做,而是历史上满清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遇到华夏数百年来最为虚弱的时候,遇到了李自成这个搅屎棍,遇到了吴三桂这个千年一见的大汉奸,遇到明朝内部各种奇葩的操作,运气之爆棚,可以说是史上最大狗屎运也不为过的。
所以北方各处关隘必须严防死守,北京连同各个关口部署驻防军四个营,已经是最低限度了。
众人听完刘衍的解释,也是面色凝重,这场仗不好打啊。
这时吴国金说道:“阁老,根据军情部搜集的各种情报显示,现在李自成正在对流贼各营进行整顿,流贼各营的战力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几乎将西北各省的财力和物力都汇聚了起来,可见李自成的决心之大。”
陈新甲说道:“此战不如我军以防守为主,在消耗流贼的兵力和锐气之后,我军再展开反击,如何?”
刘衍摇头说道:“大战当前,参谋部岂可临战更改作战方略?我军虽然只有李自成十分之一的兵力,但是战力却远胜于流贼大军,哪怕流贼大军经过整编,也是一样的!”
众人看着刘衍信心十足的样子,心中也踏实了许多。
刘衍继续说道:“兵力的问题说完了,现在就说一说本公率军出征后,朝中的部署吧。”
“请阁老下令。”
“此战,大军钱粮补给由财政部、装备部负责,大军后备兵员的征召,由国防部负责。国防部在山东、北直隶各地开始征召新兵进行操练,以各地卫所军户为优先。如果此战迁延日久,国防部就要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运送新兵,以补充各营的兵力消耗。卫生部负责筹集大军药品的筹集、运输事宜”
“同时,征调北京城内的京营各部将士作为辅军,在后方保护运粮民夫,向前线运送钱粮等物资。”
岳明、田辉叙、荀景云、鲍学镇四人抱拳领命。
此时陈新甲微微皱眉,刘衍这是对京营三万多将士不放心啊,顺带手将京营将士给赶了出去。
于是陈新甲说道:“阁老,不如将三万多京营将士也带到前线去,至少可以作为辅兵使用,对我军兵力也是一个补充啊。”
刘衍笑着说道:“让京营将士押运粮草,也是为大战出力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陈新甲抱拳领命,心中暗道:“阁老还是对京营不放心啊!”
“此战,由参谋部负责协调兵员、物资、兵备的调运等事务,同时负责前线与朝廷的情报联络,本公虽然在前线领军作战,但是也要知晓朝中的重要事务,每三到五日送报一次。”
陈新甲抱拳领命。
“军情部负责各种情报的传递,特别要留意满清方面的动向,同样是三到五天向本公禀报一次。”
吴国金抱拳领命。
刘衍随后看了看众人,说道:“其余各部各司其职,要以朝中稳定为先,凡是有重大事务,要以内阁会议作出决断,以参谋部尚书陈新甲为主,内阁诸位表决之后,以多数为优,经陈尚书首肯后,再向陛下禀报披红。”
众人抱拳称是。
内阁会议之后,刘衍又将驻防军第五营都指挥使、副总兵尚自立找来,说道:“本公率大军出征之后,立即对北京城实行军管,第五营不但要接管北京城的城防,还要进入皇宫进行守卫,本公要你保证在大战期间,北京城平稳、安宁。”
尚自立抱拳领命,但是又问道:“阁老,要是运粮的京营兵马出入城池的时候,发生事端怎么办?”
刘衍笑着点头,看来驻防军各营的主将也成长起来了,能看到深层次的问题,便说道:“你只记住一点,大军出征之后,不管朝中发生什么变乱,只要守住北京城,看护住陛下和宫中皇族,就是大功一件。如果真的有人想趁着本公出征的机会搞事情,你有权不经过内阁而先斩后奏,哪怕皇亲国戚也是一样!”
尚自立闻言心中也是一凛,这是将北京城交到了自己的手中,自然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抱拳说道:“阁老放心,属下一定将北京城打造成铁桶一块,等候阁老率军凯旋!”
随后刘衍又给驻防军第一营副总兵贾洪雨、第二营副总兵郑义、第三营副总兵韩秦、第四营副总兵魏汉分别送去了一封亲笔信。
对于驻守北方关口和山海关的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刘衍命众人只管守卫关口,不管是南下趁火打劫的清军,还是从西面杀来的流贼小股兵马,都是两个字:死守!
以驻防军一个营一万两千余人的建制,驻守一到两个关口,还是绰绰有余的,至少守卫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个时间足够刘衍调集兵力作出应对了。
至于留守在莱州和青州的驻防军第四营副总兵魏汉,刘衍则是命其分兵防守,以灵山卫各处为主要,重点防备流贼小股兵马的突袭。
同时,刘衍还给山东巡抚颜继祖下令,命颜继祖尽快整顿不久前重建的抚标营。
现在颜继祖的抚标营已经有七千多人的规模了,刘衍命颜继祖尽快完成整顿,这七千多人的抚标营已经接受了不少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运过去的兵备,在战力和装备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保证,在关键的时刻,应该也能算是一支奇兵了。
一切事务都部署完毕之后,五月二十日,刘衍入宫向崇祯帝辞行,率领亲卫营、炮营、骑兵营从北京城出发,大军将士浩浩荡荡的朝着北京西南方向真定府的井陉关赶去。
待到刘衍率部出征后,崇祯帝坐在御书房内怅然若失,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刘衍终于率军走了,就不知朝中上下会不会有所动荡?”
王承恩也不知道崇祯帝是盼望还是担心,想了一下,便说道:“陛下,刘阁老先是对朝中的东林党进行了数次清洗,几乎将朝中的东林党人铲除一空,然后又对朝廷官制进行了改革,如今朝中内阁成员绝大部分都是刘衍的心腹,朝政已经被刘阁老彻底掌控。”
“同时,刘阁老还在北京城留下足足一个营一万多人的精锐,又以转运大军粮草为由,将京营兵马调出城去。在北京北面的各个关口,还部署了三个营、数万精锐,这一连串的部署之下,老仆估计朝中大臣即便有人对刘阁老心怀不满,也难以掀起什么风浪的,朝中局势整体上注定是会平稳下去的。”
王承恩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朝廷大臣难以翻身,陛下也不要做无用功,先安心保住自己为上策。
崇祯帝并不是笨人,闻言也只是叹息一声,便闭上了眼睛。
五月二十五日,刘衍率军抵达井陉关,此时的井陉关已经遍布旌旗,新军各营连同驻防军第六营,以及部分京营将士齐聚这里,在关城内外联营十余里,蔚为壮观。
当日,刘衍便召集各营主将在关内的临时中军议事,正要部署具体的方略,就接到军情部的尖哨送来了紧急军情:李自成已经率领百万大军离开了忻州,浩浩荡荡的朝着真定府杀来!
第五百一十七章 多尔衮的应对
盛京城,崇政殿。
哈喇莽来被明军烧毁的消息传到盛京之后,多尔衮连日召集多铎、英额尔代商议对策,晋商输送的物资对于满清来说至关重要,突然被明军截断来源,满清在盛京、辽阳的两处大量工坊都要收到非常大的影响。
英额尔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陛下,臣以为,我大清不能太依赖于外界,而是要在辽东各地自行开矿,尽可能自行解决物资来源问题。”
多尔衮点头说道:“此事爱卿来负责,尽快调集人手开采。”
“奴才领旨。”
多铎说道:“陛下,开矿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干成的,是不是先从辽东各地百姓手中征集相应的物资?”
英额尔代微微皱眉,这个事情不好做,弄不好会生出事端,于是说道:“陛下,奴才以为还是不要再想百姓索取了,此前朝廷向辽东百姓增加赋税,已经让辽东各地的百姓日渐贫苦,盖州等地甚至还爆发了民变,现在刚刚镇压下去,要是再征集物资,难保不会出事!”
多铎不以为意,说道:“区区汉民能如何?要是再有人敢作乱,直接出兵剿灭就是!”
多尔衮斥责多铎道:“辽东的汉民也是我大清子民,不要随意杀戮,这会动摇大清根基的。”
“奴才遵旨。”
“不过眼下的确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先让百姓苦几年,等我大清各旗勇士完成整编,朕自当推行轻徭薄赋之策,与民休息。”
英额尔代闻言心中叹息,然说便说道:“陛下,还有件事情奴才要禀报。”
“近期根据细作传回的消息显示,刘衍已经整顿了明国朝局,把持了明国的朝政命脉,现在正率军西进,集结了其麾下新军的主力,准备与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展开决战。”
多尔衮闻言陷入了沉思,多铎则是双眼冒光,说道:“陛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我大清勇士应立即集结,待到刘衍率军与李自成部决战之际,出兵南下,直取北京城,则大业可成!”
英额尔代也有些动心,说道:“李自成部拥兵百万,其部本就有刘宗敏、李过等猛将,如今又加入了洪承畴、吴三桂等明国降将,李自成的实力不可谓不强,刘衍想要短时间内将其部击败,绝非易事!奴才以为,我军集中所有兵力南下北京城,胜算还是很大的。”
“只要拿下了北京城,以崇祯的名义下诏投降,刘衍便是无根之萍,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多尔衮思索了许久,说道:“此事事关重大,以朕对刘衍的了解,他生性谨慎,即便出兵对战李自成,也会布置好后方,所以还是多派细作探查清楚,然后再做定夺。”
“嗻!”
英额尔代说道:“奴才数日之前已经派人前往山海关等各处关口打探消息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情报传回来。”
“如此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