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13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崇祯帝瞪大了眼睛咬紧牙关,纠结得浑身颤抖,许久之后,才从嘴里挤出一个“可”字。不过却因为声音太小,陈新甲等一众大臣根本就没听见。
  幸好一旁的王承恩听到声音,激动的差点跳起来,大吼道:“陛下有旨:诏山东总督刘衍率军勤王!”
  这一声大吼非常突然,将还在绷着面子的崇祯帝吓了一跳,随后崇祯帝狠狠的瞪了王承恩一眼,坐在龙椅上没有说话。
  陈新甲等文武大臣一听,顿时高呼万岁,心想:陛下可算是松口了!
  随即陈新甲就在大殿上拉着内阁一众大臣,众人亲自草拟诏令,当面交给王承恩,崇祯帝看过一眼后微微点头,王承恩颤抖的盖上了玉玺。
  陈新甲随即接过诏令,转身就跑出了大殿,找人去传召了。
  这一通操作非常迅速,以往朝廷要下达一份诏令,至少也需要几天的时间,可是这一次,崇祯帝、陈新甲等人却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效率可谓奇高。
  一天后,北直隶顺天府,大城县。
  刘衍率领新军将士浩浩荡荡从大城县城外经过,城中守军争相观望,想要一睹新军将士的风采。
  此番刘衍在接到兵部的勤王令之后,便立即动员整个幕府,不但新军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亲卫营、骑兵营、炮营全部出动,驻守兖州府的驻防军第二营、驻守登州府的驻防军第三营、驻守东昌府的驻防军第五营也一同出征。
  刘衍此番调集的兵力达到十二万五千余人。三个驻防军的战兵营没有装备刺刀,所以军中鸟铳手与长枪手还是各一半。而新军各营则是所有将士都使用鸟铳,取消了营中的长枪手,只是每队保留了两名刀盾手负责投掷震天雷。
  新军各营全部装备了刺刀,并且使用的鸟铳也全部更换为最新式。
  这款新式鸟铳不但铳管增加了两寸,枪托也重新设计,更加厚实便于格挡和砸击,同时也更长一些。新式鸟铳通体长一米五,加上差不多二十厘米左右的刺刀,整体有一米七左右的长度,完全就是一杆长枪。
  再加上士兵自己的身高和臂长,大军结阵突刺的话,完全可以阻拦敌军战马和士兵的冲锋。当然,这里指的是已经被犀利鸟铳几轮齐射后,队形不整、速度降低的冲锋。
  “你看那些兵马,真是雄壮,这就是山东兵?”
  “当然,你看他们,个个都披甲,还有那是什么火铳,这么长?”
  城头上,守军正在议论着,见到十几万无边无际的山东将士北上勤王,所有人的心中都踏实了下来:这么多新军兵马北上,多少鞑子都不够杀的!
  此时刘衍则是驻马停下,举起千里镜向北观望着,苗绍策马守在旁边,说道:“督臣看什么?”
  刘衍指着前方说道:“你看前面的那片水泽,那里叫做得胜淀,我军从这里经过,此战肯定大胜!”
  苗绍笑着说道:“那是自然,兵部的调兵令说皇太极此番率领了二十多万兵马,可是咱们情报司的消息显示,清兵的兵力至少有三十万。不过不管是多少,此战皇太极都将铩羽而归。”
  刘衍笑着说道:“皇太极还想回去?那就看他的命硬不硬了!”
  “只是此战督臣还是谨慎一些好,皇上那边还不知道是什么态度,万一在背后乱指挥……”
  刘衍傲然说道:“乱指挥?你猜本督会听吗?”
  “本督为了打这一仗,命幕府财部、商部、农部调集了一百二十万银币、八十万石粮食,粮草足够大军消耗四个月,就是防着朝廷没钱粮,我军补给断绝。”
  “本督自己出钱粮打仗,谁他娘的敢指手画脚!”
  苗绍大笑起来,说道:“督臣啊,你这是图什么?”
  刘衍说道:“本督自然不单是救援北京城,此战最主要的目的,是彻底打垮清军主力,至少让清兵十年之内没有南下的能力!”
  同时,刘衍在心中暗道:“再有,就是要将朝中的一些酒囊饭袋清除一批,如今的朝廷,到了必须要彻底改革的时候了,否则不但我刘衍和手下的兄弟没好日子过,天下也必将败亡!”
  苗绍说道:“督臣好气魄,此番便要让清军横尸遍野!”
  正说话间,随军北上的幕府兵部副部长荀景云策马赶来,还带来两个锦衣卫。
  “督臣,陛下派人传召来了!”
  刘衍眉头一挑,笑着说道:“看见没有?陛下绷不住了!”
  苗绍大笑起来,荀景云差异的看过去,问道:“笑什么?督臣说了什么笑话吗?”
  “不是笑话,但是却很好笑!”
  荀景云嘟囔了一声,随后那两个锦衣卫纷纷下马行礼,将诏令双手呈给刘衍。
  刘衍只是看了两眼,便对两个锦衣卫说道:“山海关镇的马科没出兵?”
  “没有,说是马总兵落马,摔断了腿。”
  “哦?”
  刘衍冷声说道:“既然他有这个喜好,等到击退了清军后,本督很乐意满足他!”
  “好了,本督已经接到诏令,你们也见到我山东将士正在日夜兼程北上,你们可以回去复命了。”
  “是!”
  打发走两个锦衣卫,刘衍对苗绍、荀景云说道:“命令各营将士加快速度,沿途不要进城驻扎,一路在野外扎营。”
  “是!”
  “另外各营的夜不收全都撒出去,防止被清军突袭。这里虽然是北直隶,可却是战场,就等同于敌境,决不能掉以轻心。”
  “是!”
  次日,崇祯帝收到回报,得知刘衍已经率部进入北直隶,用不了几天就能抵达京师一带。而且此番刘衍率领的兵马人数众多,足足有十几万之众,兵精粮足,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普天之下,朕对刘衍防备最大,但是危急关头,却只有刘衍一人靠得住,难道朕已经昏聩至此了吗?”
  数日之后,崇祯帝终于收到了梦寐以求的消息:刘衍率领十二万精锐大军抵达北京城南的大兴,随即大军折而向东北方向,迎着数十万清军迎了上去。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帝坐在御书房内嚎啕大哭起来,哭声悲怆而又怅然,让旁边的王承恩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同时,兵部尚书陈新甲得知消息后,在府中大笑大闹,好像疯癫了一般,随后便瘫在地上自言自语着:“好了,这下好了,有救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进驻京郊
  十月底,北京城以东。
  刘衍率领山东十二万将士抵达京郊平谷县一带,沿着平谷城东的洵河布防,阻挡清军向西挺进。
  平谷县距离北京城有一百四十里的路程,县城地处燕山南麓,因其县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故得名平谷,乃是北京城东面的门户屏障。
  西汉汉高祖十二年始建平谷县,属渔阳郡。后元二年汉武帝死,遗诏封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博陆侯,博陆城的遗址就在平谷县之内。
  本朝洪武年间,朝廷修筑镇罗营、北水峪、南水峪、熊儿寨、鱼子山长城。永乐年间,朝廷继续修筑峨嵋山、黄松峪、黑水湾、彰作、将军石关长城。期间,平谷先属北平府蓟州,后改属顺天府蓟州。
  到了崇祯元年,后金兵围蓟州,下三河,过平谷,临顺义县城。崇祯十一年,清兵从密云墙子岭入关,后连克古北口、将军石关,攻克平谷城。
  清兵每一次入关劫掠,几乎都要攻掠平谷县,城中百姓几乎人人都与清兵有不共戴天之仇。
  此番刘衍将中军设立在城中县衙,知县周明学带着一众县衙官吏忙前忙后,唯恐招待不周,惹怒了这位总督大人。
  刘衍对于这个瘦弱的知县有些好感,至少面对大军压境的清军,没有丢下城中百姓,自己带着家眷逃走。当刘衍率部抵达平谷县的时候,知县周明学正带着一干衙役和兵丁布防,站在城头上颤颤巍巍的望着城外的大军。
  “周大人先回去休息吧,本督要准备军议了。”
  县衙大堂上,刘衍笑着招呼周学明回去,周学明恭敬的拱手说道:“呵呵,那督臣先忙军务,下官就在县衙前面候命,督臣但有吩咐派人招呼一声就是了。”
  “嗯,好。”
  此时各营主将都已经到了,苗绍、许铭、陈勋、王越、汪博、张义、沈拓、钱樰几个新军参将、游击将军,以及驻防军第二营指挥使郑义、第三营指挥使韩秦、第五营指挥使尚自立三人也赶来。
  此外,负责军中军纪与后勤的幕府兵部副部长荀景云、医部部长鲍学镇、情报司司丞吴国金三人也坐在堂上。
  “人都齐了,说正事。”
  众人纷纷看了过来,刘衍命人将一幅情报司紧急绘制的舆图展开,众人纷纷凑了过来,只见正是北直隶各处的地形舆图。
  “诸位请看,根据各部夜不收传递回来的消息,目前清军各旗兵马三十余万已经从蓟州城出发,正朝着平谷县杀来。”
  刘衍的手指随即放在了舆图上,说道:“这条河便是洵河,大体呈南北走向,平谷县这边有渡口和桥梁,最是方便过后,清军肯定会走平谷一线,而不是南面的三河县。所以我军各营要以平谷县为中心,尽快布防。”
  “是。”
  随即刘衍便对各营进行部署,以亲卫营和中营驻守平谷县城,前营在县城以北的黄松峪一带山地驻防,后营在县城以南的马坊一带驻防。
  为了加强县城南北两个方向的兵力,刘衍将驻防军第二营配属给前营,将驻防军第三营配属给后营。
  剩余的驻防军第五营,以及新军左营、右营、骑兵营和炮营,则全部驻扎在平谷县一带待命,作为机动兵力使用。
  “此番清军乃是举全国之力来攻,此战一定非常残酷,诸位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刘衍面色凝重,明白这场大战将会是新军成军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甚至比当初的巨鹿之战还要残酷。
  所以刘衍制定了这个防守反击的方略,先依托洵河建立一道防线,尽可能的消耗清军的兵力,随后再找机会予以反击。
  “在平谷县南北两个方向布防的兵力,今日就前去勘查地形,尽快在有利地势部署防线,依托山地和洵河阻击清军的进攻。”
  “各营每天都要与中军保持联络,防止被清军小股兵马突入防线之内。”
  “是!”
  军议之后,刘衍将荀景云留下,说道:“此战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随军的钱粮全部囤积在平谷县城内,另外还要派人向朝廷讨要钱粮。”
  荀景云微微皱眉,说道:“督臣,朝廷现在还能拿出钱粮来?”
  刘衍说道:“不管能不能拿出来,咱们也要伸手讨要,否则朝廷里那帮大人们,还以为我刘衍与大军将士都是要饭的!”
  正说话间,苗绍去而复返,笑着说道:“督臣,朝廷使者来了,是老熟人,兵部侍郎马绍愉。”
  刘衍笑着说道:“那就请来吧。”
  “是。”
  片刻之后,马绍愉满脸喜色的来到大堂内,拱手说道:“下官拜见督臣,督臣别来无恙啊!”
  刘衍笑着还礼,道了声“坐”,然后说道:“京城那边的情况如何?”
  马绍愉说道:“实不相瞒,京城内这几天还算太平,但之前可是已经乱套了,说句大不敬的话,几乎就是亡国之相了!”
  刘衍点了点头,又问道:“可有别的勤王兵马到来?”
  “没有!”
  马绍愉愤恨的说道:“兵部广发调令,但是只有督臣率军前来。可叹国朝始终厚待那些兵将,危难之际却全都拥兵自重!”
  刘衍不置可否,心中暗道:“厚待?也只是自认为的厚待罢了!”
  “那么这次马大人前来,是有何事?”
  马绍愉笑着说道:“哎呀,先说正事。”
  “下官是奉命前来犒军的,本兵大人知道督臣心系天下,新军各营将士劳苦功高,特意紧急筹集了一批钱粮,让下官带人押运了过来。”
  刘衍闻言有些差异,没想到陈新甲如此主动,还能筹集到钱粮送来?
  于是刘衍便前去查看一番,荀景云、苗绍跟在后面,马绍愉满脸堆笑的陪同前往,很快便来到平谷县城内的府库门口,只见七辆马车以一字长蛇阵停放在街上,知县周明学正带着几个衙役帮着清点登记。
  苗绍当即大笑起来,说道:“马大人,这么多的钱粮,恐怕我大军将士用不完啊!”
  荀景云也眉头紧锁,冷声说道:“我大军将士奔袭勤王,难道本兵就是这样犒劳将士的?这是打发要饭的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3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3/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