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20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崇祯帝也是皱着眉头深思,刘衍继续说道:“陛下,蓟辽洪总督有言,此战宜战且守,不可分兵,免得被奴贼大军各个击破。如此一来,我二十五万大军皆要云集一处,云集何处?便是松山!”
  众人当然明白,松山与杏山、塔山、宁远几个城池相依托,互为声援,若他们是洪承畴,也肯定这样布置。
  刘衍说道:“我九边大军云集,此时锦州之奴不过四万,他们会以四万众迎战我军吗?奴酋所图非小,亦非等闲之辈,到时肯定会倾国而来,他们会攻我军何处?”
  说到这里,刘衍的右手化作箭头,从锦州向西直过小凌河、女儿河,然后绕过杏山山脉,突然折而向东,重重点在杏山堡上,说道:“便是这里!”
  众人竦然而惊,崇祯帝也是面色铁青,全身发冷,刘衍断言奴贼会倾国而来,这是极有可能的。
  到时候奴军猛攻杏山堡,后路大军不多,如何抵挡?而且杏山山脉离海不远,东奴最善掘壕,甚至如在锦州一样,在杏山堡前挖掘数道长壕,松山大军,立时断了与后方的联系。
  大军没有粮草,十有八九会溃败,无数的心血,也随之烟消云散。这二十五万大军一旦战败,则大明危矣!
  崇祯帝重重哼一声,心中暗道:“有前权,无后守,洪承畴说老于兵事,这么一个明显的失误都看不出来?”
  此时崇祯帝起了更换洪承畴的心思,但是如今朝中又无人可用,随之又将这一心思按下。
  一旁,洪承畴闻言也是一惊,随即瞪向刘衍,自己如此重视刘衍,可是此人却在陛下面前拆我的台,是何居心!
  刘衍自然也注意到洪承畴的目光,可是却怡然不惧:“笑话!老子不会为了给你面子,而让自己和八、九万将士去冒险!”
  此时陈新甲心中大喜,暗道刘衍果然是治军打仗奇才,战略方面,也这么出众。
  崇祯帝随即说道:“正所谓:未预胜,先预败,入援大军去解锦州之围,至少要保证不败吧?若大军陷入绝地,朕又何处寻找援兵?”
  洪承畴随即叩拜,说道:“陛下恕罪,此乃臣之疏忽,幸好有刘总兵提醒,臣一定以重兵防守后路,防止奴贼截断我军粮道!”
  崇祯帝指着杏山说道:“如此最好!大军后路必须守好,余者方略如何,刘总兵仔细为朕道来。”
  此时崇祯帝见洪承畴都被刘衍比了下去,对刘衍大起信服之心,迫不及待要刘衍继续分说。
  刘衍却知道自己说到这里己经够了,大军统帅毕竟是洪承畴,自己继续说下去就是越俎代庖,彻底将洪承畴给得罪死了,到了战场上自己也会被刻意针对。
  现在刘衍提醒了洪承畴一下,见好就收为妙,于是刘衍说道:“接下来就是在松山、杏山与奴会战血战。步步推进,看谁耗得过谁。若有可趁之机,便可实施陈新甲言说的四路进攻方略。”
  “我大军在外,奴贼不敢死攻锦州。东奴兵少,成军不易,死一个少一个,他们耗不过我大明,只要他们觉得得不偿失,便会自动退兵,锦州之围解除。他们退却,锐气失去。我师气盛,便可攻击大凌河,义州诸地,为我大明光复失地。”
  崇祯帝连连点头,刘衍说的方案还是很稳妥的,而这也正是洪承畴一直以来的打算,崇祯帝也是知道的,所以刘衍此时这么说,也算是给了洪承畴一个面子。
  崇祯帝沉吟着,虽然他很想一场辉煌大胜,也觉这样不实际。若夺回义州等地,对朝野上下都有交待了。光复失土,也算大捷,对军心士气的振奋好处,不言而喻。
  这次召见到了申时才结束,众人都兴奋不己,还沉醉在方才与皇帝的对答中。
  次日,德胜门外。
  卯时初刻,德胜门外大校场周边己是人山人海,今日就是皇帝大阅兵的时刻,京师百姓能动的几乎都来了。校场附近较高的建筑,都被人包下,校场边各胡同口的房屋上,也是密集的爬满人。
  从德胜门大街,一直到校场门口,尽是潮水般的人流,这可忙坏了顺天府的差役及兵丁们,他们连同京营的士兵一起,组成了一道道警戒线,把汹涌的人流搁在外面,一个个累得大汗淋漓。
  而在校场之内,青莱镇新军、宣镇军、大同军、山西军等各镇兵马各自列阵,早在校场上整齐肃立。他们列成一个又一个,几乎看不到尽头的无数方阵。
  二十五万余出征将士只有一部分位于校场内,大部分将士还在在校场外集结,毕竟校场也容不下这么多的兵马。
  校场内还有无数获准进入的京师名流勋贵,将一个庞大的校场,挤得满满的,场内密密麻麻除了人头还是人头。
  卯时正点,京城内传来山呼万岁之声,声音沿途而来,巨大的声浪,似乎要把天上的云层都吹开。大乐声中,崇祯皇帝由神枢营三千骑兵开道,他的大驾卤簿,源源不断进入校场之内。
  以马十二匹拉动,他的大辂之前,密密的黄麾、传教旛、告止旛、青龙幢、白虎幢、玄武幢、还有各式的单龙扇、双龙扇、绣花扇等层出不穷,显示着皇帝的威严,博大,庄严。
  大驾卤簿之后,又是密集跟随的文武百官们。
  教坊司奏炎精开运之曲,宏大的乐章响起皇明御极兮,远绍虞唐。河清海晏兮,物阜民康。威加夷獠兮,德被戎羌……”
  大乐声中,崇祯皇帝策马阅兵,他一身戎装,戴了凤翅盔,穿着长身甲,又戴臂手,腰悬利剑,盔甲皆涂成明黄色。
  洪承畴、刘衍、杨国柱、王朴、吴三桂、曹变蛟等人,也是一身戎装,策马并列其后。
  众人簇拥着崇祯帝策马行进,在一个又一个军阵前经过。
  军阵中,一个雄壮的声音蓦然高呼吾皇,万岁!”
  所有将士皆齐声呼叫万岁,万岁,万岁!”
  声音气势,似乎要直达千里。无数人举起兵器万胜!万胜!万胜!
  崇祯皇帝策在马上,看着欢腾的大军,心情激奋。特别是在经过青莱镇新军几个方阵的时候,崇祯帝更是被新军的军容和装备所震撼,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此时崇祯帝在心中默默祈祷列祖列宗护佑,保佑此战辽东大捷,也护佑后世子孙,能够中兴大明。


第三百一十九章 出关
  两日后,洪承畴率各路明军二十五万从京师出发,在无数京师百姓的欢送下,往辽东方向开拔而去。
  大军沿着通州、三河、玉田、丰润、永平、抚宁、山海关的路线行进,沿途各县均要为大军将士担负一日粮草,以节省大军辎重的消耗。
  兵部给众将的限期,是在五月中旬到达宁远,从京师到宁远不到九百里,大军一天只需走数十里,时间上非常宽裕。而且这一路过去,几乎都是平原大道,行军并不困难。
  大军浩浩荡荡出发,由于是内线行军,所以明军各部都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辎重炮兵跟在最后,此外大军后面,还有无数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
  锦州之战,二十几万大军的粮草供给是何等庞大?为了供应前线大军的粮草,大明兵部与工部,调用了数万辆车马,从京师到山海关,日夜尽是运送粮秣的人流。
  青莱镇新军作为各方寄于厚望的强军,粮草的供给,自然是优先的,谁也不敢短了或是少了,免得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不过少保证军中随时有粮,至少是可供大军食用一个月的粮草,这是刘衍及青莱镇新军众将坚定不可动摇的原则,所以青莱镇的粮草仍然随军。
  只不过各营辎重兵都是优先载运武器弹药等,剩下的粮草,则是使指一部民夫运送。
  这一路上的行军,刘衍与麾下将士也是尽显强军风范,在其余各路兵马都“解除武装”,将铠甲和兵器放到战马上,或是大车上,士兵全都轻装行进。
  只有刘衍麾下的青莱镇新军将士始终全副武装,各营夜不收也是照常四处巡视、警戒,一路数百里下来都是如此,让其余各部明军骇然。
  洪承畴和吴三桂、杨国柱、曹变蛟等人闻听都感到不可思议,曾数次策马过来观察,果然如此,于是众人对刘衍的评价更上一层楼,更是认为青莱镇新军的强悍已经稳居大明第一!
  途中,洪承畴思前想后,见到青莱镇新军如此强悍,也对刘衍更为看重,在宫中的不愉快转眼便烟消云散了,而后更是时常策马来到刘衍的中军,与刘衍探讨战局得失。
  有了洪承畴带头,刘衍的中军几乎成了出征大军总部,不但杨国柱与王朴、曹变蛟、李辅明纷纷赶来,还有监军马绍愉与张若麒二人在此,连吴三桂、王廷臣、左光先也时不时的赶来,只有唐通和马科始终不见人影。
  此次出战,刘衍也颇为关注洪承畴的督标营情况,毕竟督标营都是洪承畴的老班底,也号称强军。
  一番打探之后,刘衍知道洪承畴的督标营计有人马五千人,主要由铳手、长枪手与车营组成。督标营的铳手都使用燧发鲁密铳,装备十分精良,单论火铳的威力,甚至还要在青莱镇新军之上。
  督标营的车营,则装备有三百辆的火箭车,以及大量的轻式战车,上载大小佛郎机炮等,又载有神火飞鸦、飞空击贼震天雷等武器,此外还有数门神威大将军炮,火力堪称强悍。
  洪承畴见刘衍对自己的督标营如此看重,心中也十分受用,能够得到刘衍这样悍将的重视,特别是以练出强军闻名于世的刘衍,洪承畴便有一种自豪感充盈于胸。
  于是洪承畴大方的为刘衍介绍起督标营的作战方式。
  在作战时,督标营当先用火炮轰击敌军,再用火箭射击乱敌阵型,然后用鲁密铳射击。从明初发展到现在,这种与大明神机营如出一辙的战术,其实己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战士若能奋勇作战,威力不可小视。
  刘衍听完先是赞叹了一番,对洪承畴也是一阵恭维,不过心中却在感叹:“明军的这套打法其实非常的先进,已经与近代西方的作战方式大同小异。只要军中装备的火器质量有保证,士兵的训练足够,粮饷也有保证,那么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将会非常可观,至少打清军的没问题的!”
  而且刘衍非常清楚,其实明末的清军并没有后世某些“清吹”、“满遗”吹捧的那么强,满人不管是兵力还是战力,与历史上的匈奴、突厥、柔然、蒙古等相差甚远,即便放在同等技术水平下,那些游牧民族哪一个不是大军数十、百万,疆域上千里的庞然大物,都不是满人可以与之相比的。
  只是满人的运气是所有胡人中最好的,此时的大明已经不但被李自成、张献忠搅乱了内部,还遇上了千年难遇的小冰河期。再加上不时南下的清军,大明在这三方的共同压力下,被不断“放血”,如同是一个感染重病的巨人,被三个小矮人东一刀、西一刀的不断放血,最终轰然倒下!
  更何况,清军还遇到了千年一遇的大汉奸吴三桂,有了这么多的有利条件叠加在一起,清军才得以顺利入关,甚至当年多尔衮率军进北京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还对部下说出“京师不可守,当携丁口速速退回关外”的话来。
  说白了,满人就是赶上了千年狗屎运!
  话分两头,这边洪承畴介绍完督标营的实力,不说刘衍听得频频点头,就是监军马绍愉、张若麒,以及杨国柱、吴三桂等人也是纷纷赞叹,让洪承畴心中很是满足。
  此时的天气是早晚凉爽,但是中午的太阳就颇为猛烈了,特别尘土一起,让人燥热非常。
  大军一路沿着官道行进,很快就出了京师地界,沿途的官道有很多都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不说,上面还满是厚厚的泥沙粉尘。有些泥坑表面平整,若一脚踏上去,粉尘就扑了你一身一脸,再光鲜的衣甲,不久后就成了民夫乞丐。
  待到过了玉田,不少明军士兵便没有了出发时侯的状态,他们一个个叫苦连天,不少人都开始骂骂咧咧,行军也是拖拖拉拉的,要不是各镇总兵官的威望很足,对各部的约束也算得力,估计此时已经开始出现逃兵了。
  刘衍都看在眼里,不免对各镇兵马有些鄙视,暗骂:“绣花样儿枕头兵。”
  马绍愉与张若麒见了也是皱眉,洪承畴更是担忧不已,严令各部总兵官严加管理,绝不能出现逃兵,否则严惩不贷。
  刘衍看着各镇总兵官忙前忙后的约束兵马,各镇之中,也只有吴三桂、曹变蛟、杨国柱三人的兵马稍好一些,王廷臣、左光先的兵马次之,其余众人,特别是唐通、马科、王朴三人的兵马,那完全就是没有样子看了,如同一大群“郊游”的兵油子,全靠各镇总兵官的家丁约束、弹压,才维持了大军的完整。
  于是刘衍也是摇头叹息,难道皇朝末世,勋贵与军功后代,都会成为八旗弟吗?满洲人崛起时也算武勇,到了清末,何等的德性与窝囊?这个问题何解呢,他不由深思。
  由于天气酷热,此后大军便按照洪承畴的命令,大军正午到申时歇息,上午与晚时前赶路,这样总算避开了最炎热的那段时间,各路兵马的状态也稍好了一些。
  四月二十九日,洪承畴率各路大军到达山海关,出了山海关,就是关外了。
  大军到达山海关时,己近黄昏,夕阳穿射过来,给这座雄关蒙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非常险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而后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城周长约四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十四米,厚七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平原长城。
  而山海关的整体防御体系还不单单是一座关城、些许长城,自北向南还包括北翼城、东罗城、威远城、南翼城、威海城、宁海城、老龙头,众多的城池与长城相连,组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进可攻、退可守。
  这也是为什么,清军自始至终都没能拿下山海关的原因,每次入关都是绕路,就算是甲申国难时大举入关,也是因为吴三桂投降,否则山海关依旧稳如泰山。
  此时洪承畴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抵达,守关的军将及城内百姓为了迎接大军,组织了盛大的锣鼓队。潮水般的欢呼,喧天的锣鼓中,洪承畴率领刘衍、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王廷臣、吴三桂、马绍愉,张若麒等人踏着古老的城墙阶梯,出现在了城楼之上。
  从他们的角度看着城下,只见各部全副武装的大明士兵,正以整齐的步伐不断穿过雄关,进入关外的土地。
  旌旗如海、长枪入林,浩浩荡荡的大军洪流,前面望不到头,后面望不到尾,一路向北出关而去……


第三百二十章 重要情报
  五月初二,二十五万余明军将士刚出山海关,在广宁中前所下辖的高岭驿驻扎,准备休整一日后,便继续前往宁远城。
  刘衍所部驻扎在高岭驿北面十二里处,邻近一条名为北岭河的河流,这是一条并不大的小河,在此时炎热的气候下,河水已经所剩不多,甚至大军将士可以徒步蹚水过到北岸去。
  不过新军各营将士也算是邻近一条水源,不需要为用水发愁。
  这天夜里,新军各营都静悄悄的,只有一队队值夜的将士不时经过,还有辕门等各处要害地点的明哨、暗哨在警戒着。
  忽然,一队身穿短打的汉子策马冲进了新军亲卫营的大营,这些人都是一人双马,身上还带着强弓和战刀,都是彪悍男子,为首一人便是深入辽东多日的吴国金,其余众人都是情报司探查曹的精锐,就连探查曹主事王阳也在其中。
  没过多久,在中军大帐内,吴国金正抱着一个水囊咕咚咕咚的喝着,大号的水囊很快就瘪了下来,刘衍见状又递过去一个,吴国金打着水嗝嘿嘿一笑,接过来又是仰头喝了起来,一直喝了小一半,才心满意足的擦了擦嘴,长出了一口气。
  “这鬼天气,属下跟一众兄弟为了赶路,已经一天一夜没喝水吃饭了,差点就被热死、渴死了!”
  “这段时间累坏了吧?我已经让人准备饭食了,一会儿你跟众兄弟吃完了,抓紧时间回去休息。”
  吴国金抱拳谢过,然后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属下等这段时间的确挺累的。属下和一众兄弟出了山海关之后,便一路向北,赶到锦州一带探查奴贼动向。可是到了锦州周边的时候才发现,锦州四周都已经是奴贼的兵马了,属下等人无法靠的太近。”
  刘衍微微皱眉,问道:“现在锦州的情况如何了,可打探到具体的消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2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0/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