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83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这样的酒菜非常朴素了,以此时官场上的奢靡之风来看,就算是一般的县令摆下的酒宴,都比卢象升的这一桌强上数倍。
  卢象升招呼刘衍坐下,卢怀英坐在一旁陪同,并且拿起酒壶为卢象升和刘衍斟酒。
  “刘衍,你还记得当初在巨鹿战场吗,那一晚,咱们望着围困我军的奴贼大军,他们营中点燃的无数篝火,就好像是漫天的星辰一般,好像我军大营之外再无他物,剩下的只有奴贼兵马而已!”
  “当初就算是面对这样的绝境,本督都没有选择退缩,也没有胆怯和绝望,依然率领你们浴血奋战。”
  卢象升说到这里,自己喝了一杯酒,眼神变得有些闪烁起来:“可是自从本督总督山东军政之后,心中却再也没有当初的那种豪情和胆气了。你可知道为什么?”
  刘衍摇了摇头,说道:“请督臣赐教。”
  “本督这段时间时常在想,这些年来本督为国征战,各种方法都试过,也在地方上推行过新政,也以强硬手段压制过地方乡绅、富户,也与朝中大臣争斗过,可是结果却是一一落败。本督想不明白,大明这是怎么了?为何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只看到自己的得失,而看不到国朝的忧患?”
  “本督是东林党出身,可是为了挽救时局,如今已经与东林党人彻底决裂,反而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卢象升又干了一杯酒,卢怀英双眼微红的劝了两句,见劝不住,便将酒杯倒满,转过头去擦拭眼泪。
  “本督投笔从戎十几年,南征北战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天下局势却越发的败坏,前方有凶残的奴贼和肆虐的流贼,可是我的背后,还有朝中政敌,有地方上的士绅、官商,我身边除了那些不断战死的将士之外,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置我于死地!”
  “所以现在本督想不明白,我到底为水而战,为谁!”
  卢象升这些年的不容易,卢怀英都看在眼里,此时听着卢象升的辛酸,卢怀英已经泣不成声。
  刘衍也觉得鼻子一酸,英雄奋战多年,到头来却只换来深深的无力感,这样的结果也许比英雄迟暮还要悲壮!
  “督臣这些年为了大明而战,做的并没错,错的是这个天下。”
  刘衍说道:“大明自太祖立国至今,已经两百多年,当初立国时创建的制度,将大明带入了远迈汉唐的盛世,可是时过境迁,现在的天下早已经不是两百多年前的天下了,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可是朝廷里的那些所谓清流、所谓正人君子们,却依然抱着祖制和所谓的圣贤文章指点江山,这江山怎会不出问题?”
  “所以属下说了,如今的天下,如今的朝廷体制,必须要改变,必须要脱胎换骨,否则大明必将步入尘埃!”
  卢象升闻言再度陷入了沉默,回想起之前刘衍的话,心中的坚持也彻底瓦解,许久之后,说道:“也许你是对的,如今的天下就好像被禁锢住了,必须要砸破禁锢才行。可是本督却无法做到你所说的,本督做不到啊!”
  刘衍看着卢象升,心中很不好受,卢象升是一个英雄没错,但是卢象升却是被这个大时代深深束缚着的英雄,这样的英雄注定是悲剧的。
  一壶酒很快就喝光了,卢象升没有命人再去拿,只是让刘衍回去之后放手去干,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刘衍一定要做到。
  “也许将来能够挽救大明的,是你,而不是本督!”
  刘衍带着卢象升这句话离开了总督府,虽然被卢象升悲剧式的气概所感染,但是心中却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发展节奏。
  “大明能救则救之,不能救则代之!”
  这便是刘衍走下去的总纲领,不管是挽救大明,还是自己取而代之,最终的目的便是挽救华夏。华夏可以改朝换代,却不可以拱手让于外族鞑虏,历史上甲申国难神州陆沉的惨剧,绝不能在刘衍手中上演!
  “大人,咱们这就回即墨营城?”
  在总督府门房等候的苗绍跟着出来,外面的街巷上还有一旗护卫等候。
  刘衍想了想,说道:“好不容易来一趟济南府城,不能这么快就回去,再去一趟巡抚衙门。”
  “去找颜抚台?”
  刘衍笑着说道:“在督臣这里拿到我想要的支持了,回去之后可以放手去干。颜抚台那里的福利却还没有拿到,所以咱们必须去一趟。”
  很快,刘衍等人来到巡抚衙门,门房通报之后,刘衍很快便来到正堂上,颜继祖笑脸相迎,说道:“刘参将,你可是稀客啊,怎么突然到济南府城来了?”
  刘衍落座后,笑着说道:“属下前来向卢督臣禀报军情,顺便来拜访颜抚台。”
  颜继祖笑着说道:“你啊,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什么事?”
  刘衍笑着抱拳说道:“颜抚台是知道我的。”
  “有什么事,只要我能帮上忙的,都好说。”
  刘衍说道:“抚台总管山东民政,属下在即墨营城重新分配了军屯耕地,又开垦了不少荒地,分到耕地的军户百姓都很贫苦,没有多少财力。所以属下想向抚台申请一下,我即墨营城的军户耕地,免去三年的税赋。”
  “这……”
  颜继祖面露难色,说道:“此事非同小可,不是我一个巡抚能做主的,需向朝廷户部写折子报备。”
  刘衍说道:“还请抚台费心。”
  说着,刘衍对身旁的苗绍使了使眼色,苗绍急忙上前,递上了一张银票。
  此时已经有了所谓的票号,只是并没有像后世满清的晋商那般成规模,也没有什么行规,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战。
  济南府城之中也只有一家票号而已,而且这一家票号开具的银票,也不能与其他票号通兑。如此长途行商基本上用不上银票,因为无法一地兑换,大多是商贾和官员之间在本地使用,互相流通。
  颜继祖笑着接过银票,瞟了一眼,只见这是一张五百两银子的银票,脸上顿时露出惊讶的神色,暗道刘衍出手阔绰。
  “哈哈,刘参将一心为民,此事我定然全力以赴,应该问题不大。这样,刘参将先回去忙公事,本抚盯着此事,一有消息便派人通知你,如何?”
  颜继祖既然这么说,那此事就十拿九稳了,刘衍笑着抱拳说道:“好,那属下就不打搅抚台大人了,此事还请大人多费心。”
  “哈哈,好说。”
  刘衍从巡抚衙门出来,苗绍脸上却写满了不乐意,跟在刘衍身后嘟囔着:“五百两银子啊,五百两!颜抚台也太黑了,大人你刚才看到没,颜抚台收起银票的时候,眼皮都没抬一下!”
  刘衍笑着说道:“有些事情要花小钱办大事,五百两银子换即墨营那么多百姓三年免去赋税,已经算是很好的买卖了。”
  “可我还是心疼那五百两银子!”
  说话间,刘衍等人策马来到德王府外,苗绍诧异的说道:“大人,咱们还要去德王府?”
  “是啊,我找德王做笔生意。”
  依旧是向门房送上了名帖,刘衍和苗绍等将士在门外等了一阵,正门旁便的侧门缓缓打开,一名带刀舍人出来抱拳,板着脸说道:“刘参将,德王殿下正在花房等候,请刘参将前往。”
  刘衍抱拳跟了进去,苗绍等人在外面等候。
  刘衍在进去的时候,还特意塞给那带刀舍人五两银子,顿时让其换了一张笑脸。
  走了一阵,刘衍来到一处花房,这里说是花房,里面却是另有洞天,除了各种奇花异草之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鸟雀,关在一个个精致的笼子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地上也并不是简单的地板,而是修建了一条条蜿蜒的小溪,里面甚至还能看到一尾尾锦鲤游来游去。
  “这个德王还真是会享受,一个花房还能整出这么多的花样来!”
  刘衍跟着那带刀舍人来到深处,只见德王倚靠在一张藤椅上,见到刘衍进来,起身笑着说道:“呵呵,现在要称呼刘参将了,许久未见,刘参将真是官运亨通啊。”
  刘衍抱拳行礼,德王朱由栎也没有摆架子,便让刘衍坐在一旁,说道:“刘参将突然到访,是有事?”
  刘衍笑着说道:“末将冒昧打搅,是有一桩生意想与殿下做。”
  “哈哈!”
  德王朱由栎大笑起来,说道:“本王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藩王,但也是家财万贯,在山东各处,甚至是北直隶和南直隶也有不少生意,每月银钱往来何止数万两?不知道刘参将有什么生意,要与本王做?”
  刘衍说道:“末将有一些货物,想卖给殿下,由殿下自行销往别处,如何?”
  “什么货物?”
  刘衍伸出了三个手指头,说道:“玻璃、肥皂、水泥。”
  德王朱由栎猛地站了起来,说道:“山东各处热销的玻璃、肥皂和水泥,真的是你刘衍造出来的?”
  德王朱由栎之前也有所耳闻,不过却当成道听途说的谣言了,刘衍一个统兵打仗的武夫,怎么可能懂得造这些精巧神奇的东西?
  现在刘衍提出来,德王朱由栎便坐不住了,又问了一句:“是真的吗?”
  刘衍笑着说道:“千真万确!”
  “末将知道殿下与各地藩王和北直隶、南直隶的豪商多有往来,末将可以大批量的向殿下出售这三种货物,殿下可以转卖到其他地方,但是不能在山东境内出售,如何?”
  德王朱由栎当即答应下来,山东境内才能赚几个钱,自己堂堂一个藩王才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呢。
  “不过这些货物,你给本王什么价钱?”
  刘衍说道:“跟别的商贾一样,肥皂是每块六钱银子,玻璃酒具八十两一套、茶具七十五两银子一套、其余一律三十五两。至于水泥,则是每袋四百文。”
  德王朱由栎直接站了起来,这样的价格比市面上的售价低了不少,自己就近往北直隶卖,即便加上运费和路上的损耗,也能赚上不少。
  于是朱由栎大声说道:“好,就这么定了,我今日就下单子,刘参将尽快给我运来!”
  “末将只能运到青州府,剩下的需要殿下自己往北运。”
  朱由栎想了一下,说道:“好,就这么定了!”


第二百七十章 贸易大发展
  刘衍等人从德王府出来,天色已经有些晚了,便在济南府城内找了处客栈住下,第二天一大早,众人踏上归程,一路疾行赶回了即墨营城。
  就在刘衍回到即墨营城的第二天,卢象升派人送来了一份公文,对于刘衍在安东卫和大嵩卫的所有做法予以追认,并且公开表示,自己对刘衍整顿即墨营城的措施全都支持。
  刘衍看着这份公文开怀大笑,随即命人抄录十几份,张贴在即墨营城各卫所。
  卢象升的态度让即墨营上下大跌眼镜,消息传开,就连登州营和文登营上下也是吃惊不小。
  由此,刘衍在即墨营城的改革得以迅速推行下去,虽然此时各地的旱灾还在持续,但是即墨营各地的百姓却并不慌张,各卫所的赈济措施也比较到位,与别处动荡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后刘衍便在苗绍率部的护卫下,前往大盘堡和鳌山卫,此番与德王定下大笔订单,肥皂工坊、玻璃工坊和水泥工坊的产量必须大幅提升。
  早在今年春节期间,刘衍便给各处工坊下令,命各工坊主事大力提高产量,以增加各工坊的收入,应对今年的旱情和蝗灾。现在是检验成效的时候了。
  大盘堡内,陈江氏和陈勋这两口子满脸春风的跟在刘衍身后,大盘堡的一众军户也纷纷围了上来,争相一睹刘衍的风采。
  刘衍也很高兴,不断向众人挥手致意。大盘堡是自己起家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就好比“老区人民”,刘衍与这里的军户百姓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随后,刘衍等人来到肥皂工坊内,苗绍派部下将士围住工坊,以免热情的军户百姓冲进来,造成踩踏事故。陈勋和陈江氏一左一右陪同刘衍视察各处。
  “大人,现在肥皂工坊的工人已经增加到七百多人,属下按照大人的指示,优化了制造流程,增添了一些得手的器械,现在工坊每月可出产肥皂十六万多块,价钱依旧是六钱银子,但是成本却降到了两钱左右,这还是算上了人工的。”
  陈江氏如今掌管肥皂工坊,手中经过的银子每月也有十几、二十万两,算是富甲一方的大人物了,自然而然的也养出了几分贵气。
  此时陈江氏面色红润、衣着华丽,面对刘衍款款而谈,已经不再是当年大盘堡的那个墩军妇人了。
  刘衍心中一阵感慨,随着自己势力不断膨胀,自己身边的人也开始蜕变,这是好事,希望将来自己可以带动天下人一起变好!
  刘衍满意的赞许了陈江氏一番,然后说道:“如此,肥皂工坊每月的纯利有六万多两吧?”
  “是。”
  陈江氏笑着说道:“每月六万七千多两,差不多。”
  刘衍说道:“弟妹做得很好,这个月就拿三份工钱,肥皂工坊的所有人拿双份。”
  “哎呦!”
  陈江氏连忙说道:“那我就替工坊大家伙谢过大人了!”
  说话间,刘衍等人已经看过肥皂工坊的整个制作环节,相比于当初刘衍还在大盘堡的时候,已经完善、细化了许多,当然效率也高出许多。
  随后刘衍等人来到了陈江氏的署房内,众人落座,刘衍便拿出德王下的订单,说道:“这是德王给的生意,从下个月开始,工坊每个月要匀出六万块肥皂,定时送到青州府,那边会有德王府的人接应运走。”
  “六万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1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3/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