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笑着说道:“诸位!诸位都是大户人家,平日里出行自然少不得以马车代步。只是诸位平日乘坐的马车都是两轮,不但车厢狭小、颠簸不稳,而且乘坐也很不舒适。马匹稍微跑得快了些,两轮马车便会四下摇晃,甚至还会发生危险。”
“可是我这边出产的新式马车不同,这种新式马车乃是我亲自设计、改良的,马车的车轮外面是加了杜仲胶,将这种杜仲胶直接硫化在车辋上,做成的实心胎。新式马车换上这种车胎后,行驶时的震动和噪音都减轻很多,舒适性大大提高。诸位乘坐新式马车出门,就算路途再长也不会感到疲倦!”
“不过如果诸位以为这新式马车就只有这点特别,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的新式马车最好的地方,便是马车的车轮结构。”
“诸位行走各处经商,可谓见多识广,应该都是知道的,如今的马车九成九都是双轮的。这是因为如今的四轮马车,只是将四个轮子简单地组装到了车架上,两个前轮没法左右转动。这种四轮马车在笔直的道路行驶还可以。可一旦转弯时,必须要用更多的牲口生拉硬拽才能完成转向,自然不如转向灵活的两轮马车实用。所以此时的四轮货车极其少见,而四轮载人马车也只是在礼仪场合才会出现,平日里根本没人乘坐。”
“但我游击将军府出产的新式四轮马车的平稳性、舒适性、载重量,都是双轮马车无法比拟的。诸位也许会问,这新式四轮马车是如何转向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只需要将马车的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前后两个车架由一根立轴连接即可。实际上就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
“原来是这样!”
“如此,这四轮马车还真是好东西!”
“这是游击大人发明、改进的?游击大人真乃大才,佩服、佩服!”
随着刘衍的一番讲解,一众商贾顿时议论起来,看向新式马车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甚至还有不少商贾此时顾不上寒冷的夜风,直接上前近距离观察这辆样品车。
而刘衍的介绍还在继续:“而且在转向架之外,我还在马车上增加了减震器。何为减震器?以往的马车是在车厢底部安上两块木头,用绳索把车轴绑在上面。木头的形状像个爬伏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伏兔将车轴与车厢分隔开,起到了一定的减震作用。”
“不过我们游击将军府出产的新式马车,则安装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减震器,是由能工巧匠将两条弓形的薄铁板对扣打在一起,一个铁板减震器便完成了,用它来替代伏兔,效果立竿见影!”
刘衍这边说完,那边等候的宋功明见机得快,还邀请了几名商贾坐上马车,在两座新工坊周围的土路上转了几圈,新式马车果然非常平稳,即便在颠簸的土路上快速行进,也非常的舒适,那几名商贾连连称奇。
刘衍看到宋功明拉着几名商贾实地跑了几圈,便大声说道:“诸位请看,这新式马车的车厢是游击将军府专门定做打造的,可谓是密不透风,再配上我琉璃工坊出产的小片琉璃,不但可以透光,而且像今日这样的寒风根本吹不进去,哪怕在冬日里乘车外出,车厢内也依然温暖!”
旁边,宋功明看着款款而谈的刘衍,心中暗道:“就冲大人这架势、这口才,那些商贾不争着买才怪呢!不过话说回来,大人还真是能文能武,就算是经商也强过我等甚远!”
其实宋功明哪里知道,刘衍见惯了后世的各种营销手段,今日只是使出了一些小计策而已,还没用什么大招。
这时,一名商贾大声问道:“敢问游击大人,不知这新式马车售价几何?”
刘衍大声说道:“诸位请看,官道这边的新工坊,便是车辆工坊,这新式马车就是车辆工坊的最新产品,今晚开业大酬宾,不要一千两,也不要五百两,只要一百八十八两!因为产量有限,诸位先购先得啊!”
宋功明听到这里直接笑岔了气,一连咳嗽了好几声,旁边的车辆工坊管事也是极力憋着不让自己笑出来。二人想不到,刘衍为了增加收入,此时活脱像一个招揽生意的商贾,而且还是非常在行的那种。
“我要两辆!”
“我也要,给我三辆!”
“我要一辆!”
众多商贾纷纷订购,车辆厂一夜之间便卖出了一百三十多辆新式马车,收入两万多两银子,笑得刘衍都合不拢嘴,宋功明也是忍着想要大笑的冲动,与刘衍对视一眼,二人很默契的点了点头。
这种新式马车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制造成本只有二十多两而已,如今售价一百八十八两,涨了将近十倍还能卖出这么多,刘衍岂能不笑。
一众商贾与车辆工坊的人办好了手续,宋功明许诺从明日开始,游击将军府会派人陆续将新式马车送到众人府邸,并留下了各家的住址。
那些商贾也憧憬着将买到的新式马车转卖后,能赚到多少银子。
紧接着,刘衍又拿出了一个形状很奇怪的东西,站在马车上高高举起,而后大声说道:“灭篝火!”
早就等候在两堆篝火旁的工匠纷纷用沙土灭掉了火焰,现场顿时漆黑一片。
一众商贾吓了一跳,要不是周围有众多的新军将士守护,众人还以为是贼寇抢劫呢,不过此时还是嗡嗡的叫嚷不止。
“点灯!”
话音刚落,一个接一个的灯光亮起,很快便将现场重新照亮。一众商贾定睛看去,原来就是刘衍手中举起的怪异东西在发光发亮。
“那个东西,是灯?”
“那是什么灯?竟然如此明亮!”
“快看!那灯竟然不惧寒风,在大风吹拂之下还不会灭!”
一众商贾顿时来了兴趣,也都看出这种怪灯的价值,纷纷七嘴八舌的询问了起来。
刘衍大声说道:“诸位请看,这种灯乃是游击将军府灯具工坊出产的马灯,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新型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因此而得名马灯。”
“既然叫马灯,那就必有马鞍。那马鞍就是铁的筒架,下端有一油皿,用来固定蜡烛不倒,这薄铁盖是全密封的,可保蜡烛不滴漏。上端有两个铁盖,分层有空隙,便于出气。中间是一块玻璃罩,还有一根铁丝提手,不但防风防雨,而且还提拿方便……”
刘衍一番讲解还没说完,一众商贾便等不及了,纷纷拉着身边工坊的人开始抢购,转眼间刘衍命人准备的两千盏马灯便一售而空。定价五两高价的马灯如此受欢迎,甚至大部分的商贾连价都没问,就直接开卖。
一些没买到马灯的商贾将宋功明围住,纷纷询问可否提前预定下一批马灯。
宋功明笑着连连答应下来,并命人一一记录下来。
过了一会儿,待到众商贾稍稍安静了一会儿,刘衍大声说道:“今晚有劳诸位了,我在新工坊内设下宴席,有酒有肉,诸位随我一同欢度一晚。待到明日,还请诸位多多宣传游击将军府的新式马车和防风马灯!”
众商贾纷纷应承下来,与两座新工坊的管事一同,簇拥着刘衍、宋功明进入一旁的车辆工坊内。没过多久,酒宴便开始,不断有酒菜送入其中,觥筹交错的声音不断传来,好不热闹。
席间,宋功明坐在刘衍的两旁,笑着说道:“我真是对大人佩服之至,大人竟然还精通墨家之术,这新式马车构造精巧,难怪会一夜售空!有了这两样畅销的货物,大人便有更多的钱粮使用了。”
刘衍却是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今晚之事只是形式使然,日后车辆厂和灯具厂虽说肯定会赚大钱,但是绝不会再出现今夜的销量,这一点你要做到心中有数。所以你要做的,便是推广销路,尽快让新式马车和马灯的市场打开。”
“是!”
“待到新式马车和灯具的市场建立起来之后,这两样货物也要收取经营税,不能例外。”
宋功明笑着说道:“属下明白。”
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泥工坊(一)
新式马车和马灯开始在各地市面上出现,这两种货物一举成为刘衍手中的新财源。
随后刘衍又下令在鳌山卫城新建一座工坊,并且将一张亲自绘制的平面图,以及一些相关的说明交给了鳌山卫操守官沈拓,命沈拓尽快调集民夫和工匠进行修建。
由于刘衍刚刚在灵山卫城大兴土木,以至于周边的工匠都知道刘衍出手阔绰,绝不会拖欠工钱,此时鳌山卫和灵山卫附近的工匠一听到游击将军刘衍将要修筑新工坊的消息,便如同过江之卿一般涌了过来。鳌山卫操守官沈拓很快就招募到了足够的人手,开始在鳌山卫城的北面破土动工。
在充足人力和大量钱粮的加持下,只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新工坊便大体成型,有了大概齐的模样。只是内中还有诸多细节需要整饬一番,却也不影响正常投产了。
虽然新工坊还没有最终竣工,但是刘衍已经有些等不及了,因为按照刘衍对历史的了解,朝廷很快就要向地方摊派练饷,几个月以后,山东各地便会爆发一场规模空前的旱灾、蝗灾,刘衍的动作也必须要快一些,在这场灾难来临之前,积累到足够的钱粮储备,以免灵山卫和鳌山卫的大好形势付诸东流。
于是刘衍便带着宋功明来到正在加紧收尾施工的新工坊,二人在数十亲卫将士的护卫下,来到工坊外面,刘衍指着占地颇大的新工坊,对宋功明说道:“这处新工坊完全建成之后,会生产一种名字叫做水泥的东西,只要将水泥卖出去,便可以赚去大量的银子!而且水泥产业将会有相当大的规模,将来可以安置不少的百姓,让鳌山卫和灵山卫的军户百姓们富裕起来。”
“水泥?”
宋功明闻言都是愣住了,泥就是泥,水就是水,这个水泥是什么东西?而且,即便水泥真的能够畅销,可是光是生产这一种东西能安置多少人?
看着宋功明的表情,刘衍不由笑了笑。
用后世的话讲,水泥业算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安置大量的人力。而且水泥出售的利润还算是可观,用处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只要是跟建设沾边的地方,都会用到水泥,所以这个产业的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
其实土法水泥的制作方法也并不困难,只是在此时的工艺水平下,土法水泥还是没办法像后世工业水泥那样,真正做到“钢筋铁骨”。不过这种土法水泥用来铺路、建房也算足够用了。
土法水泥的主料主要由石灰石、粘土和铁粉三种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细细磨制成粉末状的生料,然后在炉窖内连续的加热,最终变成可以使用的熟料。
虽然说起来这个过程很简单,但是这种生产方式需要的温度最低也要一千三百度左右,所以制造水泥的炉窑必须如同炼钢炉一般,用耐火砖修建。
刘衍虽然不是制造水泥的专业人员,但是在前世也算是见多识广,再加上前世网络信息的发达,所以对于后世农村中的土法水泥制作方法也是十分清楚的。
土法水泥的原料很简单,粘土砖头、各种陶土器碎片、各种陶瓷碗碟碎片、以及各种耐火材料,如缸、盆等物的碎片、水淬矿渣(炼铁炉里的废渣直接放入冷水池淬火而成)、炉渣灰(各种煤烧后的残渣)都可以,然后就是加入生石灰,全部磨碎成细粉状混合到一起就是水泥了。
如果想要使用效果更好,还可以加入熟石膏。熟石膏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少量的石膏矿石碾细,用铁锅加热,只要一百几十度就可以了,把石膏矿粉炒至黄灰色即成,加入水泥粉末当中,可以用来调解水泥的凝固度,如果不加这种土法水泥会凝固的较快。
至于这些辅料可以先用铁锤将其锤碎,然后用石磨磨细,如果有水力磨坊更好。
然后把以上各种磨细的材料按比例掺混在一起,便是水泥,也称混合水泥,或者说是土法水泥。
这种水泥耐酸碱腐蚀性能好,早期强度低,但是如果用高温或者蒸气加热的话,强度会增长的很快,而且使用时吸水性强,放热量低,如果普通使用,需要近两个月才能达到后世工业水泥的强度。而且土法水泥的抗冻性也不如后世的普通水泥,如果在冬天使用的话,还会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护期,就是后世那种盖塑料布的普通养护就可以了,不要使温度太低。
不过在此时,这种土法水泥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的需要了。再者说,将来水泥工坊也会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研发创造的,这一点刘衍是非常相信此时工匠能力的。
对于华夏民间的科技力量,刘衍是十分相信并且肯定的,历史上要不是蒙元、满清这两个野蛮、落后的鞑虏干扰,华夏本土的科技完全可以自行发育,成为一种可以和西方科技分庭抗礼、甚至是碾压般的存在!
如今既然刘衍来到了这个时代,就要尽全力改变历史的走向,让历史上本应该出现的甲申国难彻底烟消云散,让华夏再度重归盛世荣耀之中!
如今刘衍知道的这种土法水泥制造方法,可以将废砖头,废陶土,废瓷器,废炉渣,废铁粉这样以前随手丢弃的废物利用起来,造价十分的低廉,而且原材料非常充足,完全可以大批量生产这种土法水泥!
此时刘衍和宋功明进入水泥工坊内,迎面一人走来,此人名叫韩峰,是刘衍从晒盐场那边调来的,原本是晒盐场主事楚韵非的手下,很有些才能,被刘衍调来主持水泥工坊的事务。
“属下拜见大人,见过宋千户。”
宋功明笑着回礼,刘衍与之寒暄了几句,便让韩峰领路,三人来到工坊内韩峰办事的地方。
刘衍随即将土法水泥的制作方法写了下来,交给了韩峰,嘱咐道:“这份配方必须严密保管,决不可让第三个人知道!水泥工坊要尽快按照这个配方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水泥全部登记造册,存入库房内,不得随意出售,也不能带出工坊,明白吗?”
“属下明白,请大人放心。”
不过在旁边听着的宋功明却微微一愣,心中有一种预感:“大人一定又在计划着什么,那些商贾恐怕又要大出血了!”
刘衍又嘱咐了一些细节:“要是碎砖块、碎瓷片数量不够,就再修建几座砖窑,专门烧砖来用!”
“水泥工坊的那些工匠,日后也要和琉璃工坊、酒坊一样,严加看管!”
韩峰听得很是仔细,将刘衍的嘱咐一一记下来,生怕漏掉什么。
“还有,这水泥工坊中工匠的待遇,也如同琉璃工坊和酒坊那样,要采用激励措施,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注重质量!”
刘衍沉声对韩峰说道:“滥竽充数者、走漏消息泄密者、消极怠工者,由你带人核查清楚,决不姑息!”
韩峰连连称是,宋功明闻言也是为之一振,刘衍平日里和大家都是和声细语、说说笑笑,可一旦到了正事上,便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变得杀伐果断!
此时,刘衍一脸肃穆,再加上刚才说的话语,让宋功明心中寒气直冒,暗道:“大人果然是菩萨心肠、金刚手段啊!”
“大人放心,属下一定严加管理,绝不会让滥竽充数、走漏消息、消极怠工的情况发生,一旦查出有人活得不耐烦了,我也会即时通知具体管事之人,绝不会耽误事的!”
“嗯!”
刘衍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如此最好!”
这时,韩峰看过配方,便有了一个问题,看了看在场的宋功明,不知道该不该询问。
刘衍见状微微一笑,说道:“宋千户乃是你的上司,有什么问题但说无妨。”
韩峰抱拳说道:“大人,属下看配方中的几样材料之中,别的都还好说,只是这石灰是个稀罕物,就算是从市面上购买,那也是要花不少钱的。要是从铁撅山那边转运过来,距离有些远,成本也降不下来,这可如何是好?”
刘衍闻言也是微微一愣,而后便想起了什么,笑着说道:“这有何难?”
“大人有办法?”
刘衍笑着说道:“鳌山卫城就在海边,工坊可以从沿海购买贝壳、牡蛎等物,这些东西都是渔民不要的废物,平时白给别人都不会有人要的,就算是大量购买价格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韩峰奇怪的问道:“大人,购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可别小看了这些贝壳和牡蛎,将这些贝壳用火烧也是可以烧出石灰的,只是产量不太大。工坊可以直接建一座专门的石灰窑,专门烧贝壳和牡蛎的外壳,就算产量小,可是架不住贝壳的数量大啊,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食物,给工匠们增加一些荤腥。”
韩峰和宋功明听完之后,再次感叹刘衍的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心中更是钦佩非常。
韩峰更是直接说道:“大人,我一会儿就安排人,大力收购贝壳和牡蛎!”
在刘衍将土法水泥的制作方法交给韩峰之后,韩峰便带着新建水泥工坊的工匠一头扎了进去,在筹建中的水泥工坊内,一待就是十几天,这一点让刘衍很满意,认为这就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