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923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这是恶俗,是折磨无数女子的病态之举!
  裹脚,缠足起源于什么时期并不好说,有人说是南唐李后主时期,没错,就是那个吟唱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李煜。
  传闻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做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是人皆效之以弓纤为妙。
  不论这种说法准不准,至少在五代时期出现了缠足。宋代初期,缠足尚少,而在宋徽宗时期,缠足人数开始增加,“花靴弓履”开始出现,但这些现象依旧只是存在于局部,绝大部分,尤其是底层耕作的妇人,是不参与缠足的。
  但到了元朝时期,缠足得到发展,元杂剧中,绣鞋、脚之类的词经常出现,如《西厢记》“休提眼角留神处,只这脚跟儿将心事传”,《裴少俊墙头马上》“蹙金莲红绣鞋,荡湘群鸣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等。
  元末时,缠足得到大发展,甚至有些地方观念深重,出现了不缠足是耻的集体认识。但元朝缠足的发展,被元末起义大火给烧断了一段时间。
  在战乱时代,百姓流离失所,漂泊不定,不知明日,谁还顾得上什么缠足,拖儿带女逃亡的日子,怎么可能去缠足?
  比如朱元璋的马皇后,她就是不缠足,甚至还有“马大脚”的民间提法。朱元璋不在意马皇后的脚大小,也没有强迫过自己的女儿缠足过,朱标的老婆也是不缠足的,朱允炆的皇后马恩慧也是不缠足的。
  可以说,在明代初期的皇宫妃嫔、公主里面,并没有缠足的习惯。但随着士人阶层的兴起,随着理学的约束加大,加上男人变态的欲望、病态的审美与扭曲的控制欲,让依附于男人的女人开始了大规模缠足。
  男人说:缠足,是女德。
  女人无力反抗。
  朱允炆听着王耆老的话,可以感觉到缠足如同猛兽一般开始扑向大明子民,扑向无数的大明女子。
  这是一股难以抵抗,来自于世俗集体的力量。
  到了老妪家外,隔着低矮的篱笆就可以看到,老妪将孙丫头摁在凳子上,然后提来一对大公鸡,坐在了丫头对面,将两只大公鸡的脖子并拢,用脚拿脚踩住,另只脚踩住鸡腿,手抓着鸡胸脯的毛几大把揪净,操起菜刀,噗噗给两只大鸡都开了膛。不等血冒出来,两手各抓住孙丫头一只脚,塞进鸡肚子里。
  孙丫头被滚烫粘热的血液吓得哇哇大哭,想要挣扎却如何也挣脱不得,老妪更是狠狠按着,没有死透的两只公鸡在扑腾。
  直至公鸡没了半点动静,老妪才将孙丫头的脚提出来,拉过一旁的木盆,里面盛着热水,洗干孙丫头的脚之后,便将两只脚放在膝盖上,任凭孙丫头如何挣扎都不管,让开大脚趾,拢着余下四个脚趾头,就想用力。
  “住手!”
  朱允炆踢开门,愤怒地走了过去,喊道:“莫要再继续下去!”
  老妪抬头看了看朱允炆等人,又看了看愣住的孙女,掌间猛地一用力,斜向脚掌下边用劲一掰,只听得骨头嘎儿一响,孙丫头顿时惨叫起来。
  “你!”
  朱允炆咬牙切齿。
  汤不平上前,锋利的匕首已抵在老妪眼前!
  王耆老连忙喊:“你们这是干什么?放下刀子,不要打扰孙老妪!”
  老妪对汤不平的刀子丝毫不在意,那起裹脚条子,就狠狠地将孙丫头四个脚指头勒住,然后看向朱允炆等人:“老婆子给孙女缠足,犯了哪门子律法不成?我可从未听过朝廷不准百姓缠足,王耆老,你听说过没有?他们是哪里来的外人,管我们这里的事?”
  王耆老也有些愤怒,对朱允炆等人喊道:“你们还是请回吧,缠足对孩子可是大事,耽误不得,心软不得!”
  朱允炆冷冷地看向王耆老:“若是我不准呢?”
  王耆老呵呵冷笑:“你不准?你以为你是谁,这事就是告到官府,也容不得你管。莫要耽误了女娃娃的前程,现在缠了足,吃了苦,未来才能嫁给好男人,你现在阻拦,只不过是害了孩子。”
  “大哥哥,别伤害奶奶,我,我缠足。”
  孙丫头见状,哭着喊。
  朱允炆心头一疼,老妪裹好四趾,一绕脚心,就上脚背,挂住后脚跟,马上在四趾上再裹一道。接着返上脚面,借劲往后加劲一扯,硬把四趾煞得往脚心下头卷。
  孙丫头又是一声惨叫,整个小脸蛋开始扭曲起来。
  朱允炆上前一步,王耆老还想阻拦,却被顾云一把提至一旁。
  汤不平不知如何是好,愣在当场。
  朱允炆抬脚,一脚将老妪踹倒在地,愤然喊道:“我让你住手,你没听到吗?”
  老妪一骨碌爬起来,扯着嗓子喊:“你个泼皮也敢管我家事,来人啊,有人欺负咱了,快来人啊。”
  街坊邻居听到动静,纷纷跑了出来,围在外面纷纷指责朱允炆等人,肮脏的话也开始喷了出来,咒骂不绝于耳。
  朱允炆伸手触碰着孙丫头的脸,一滴滴眼泪止不住地滑落。孙丫头看着悲伤的朱允炆,呜呜地哭着:“大哥哥,我疼……”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她喊我义父
  “打人啦,快点来人啊,我不活了。”
  老妪在地上撒泼,叫喊声尖锐,撕开了村落的宁静,不少人都跑了过来,围在了院子外面,对朱允炆等人指指点点,甚至还有人拿起了锄头,堵住了去路。
  汤不平、顾云护在朱允炆身旁,至于黄淮,顾不上他了。而在群情激奋,吵吵嚷嚷的外面,索靖已下令伪装为百姓的军士寻找有利地形,随时准备动手。
  黄淮看着朱允炆抱起了小女孩,上前低声说:“爷,这缠足是百姓自发行为,不违律令法条,民间如此事众多……”
  朱允炆解开孙丫头脚上的布条,看着那扭曲的脚趾,对汤不平说:“有办法吗?”
  汤不平微微点头,收起手中的匕首,探手抓住孙丫头的脚趾,低声说:“忍着点疼,一下就好了。”
  还不等孙丫头说什么,汤不平手腕一动,便听到骨头咯嘣的声响,随后起身:“脚趾骨伤到了,想要痊愈需要两三个月。”
  朱允炆擦了擦女童的眼泪,低沉着嗓音说:“黄淮,我不管乡民如何,不管百姓如何,但他们在我面前伤害我的子民,让我如何忍?天下人喊称君若父,这孩子就是我的孩子,皇宫里不曾有折断脚趾的惨痛声,民间为何有?!”
  黄淮不知道如何回答,总不能说你们老朱家跟不上贵族的节奏,落后于贵族之外,也不能说你们不懂得欣赏三寸金莲的美感吧?
  王耆老愤怒地喊道:“你这是害了孩子啊,现在她吃痛一次,忍着缠个半年也就好了,可现在呢,她要吃痛两次!”
  朱允炆猛地看向王耆老,王耆老感觉一股巨大的威严扑了过来,浑身顿时冰冷起来,似乎是一头猛兽盯着自己,稍有不慎,就会尸骨无存!
  “这孩子,我收养了,她现在是我的女儿,谁倒要看看谁敢伤害她分毫!”
  朱允炆厉声喊道。
  一个中年人拿着镰刀喊道:“她有父母,凭什么要你收养,放开孩子,再闹腾下去,我们就报官了!”
  黄淮见情况不对,低声劝:“爷,此间事我们不宜……”
  “闭嘴!”
  朱允炆打断了黄淮的话。
  民间缠足,不敢说已彻底普及,但至少已经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他们甚至直接将小脚与幸福挂钩,与姻缘挂钩,不缠足,不小脚,丢人,丢死人,女儿家很可能都嫁不出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允炆打断老妪,确实是不对的,老妪也是为了孩子好,可这种逻辑与观点说服不了朱允炆!
  “丫头,你叫什么名字?”
  朱允炆低声问。
  孙丫头抽泣着说:“孙芝芝。”
  朱允炆点了点头,轻轻笑了笑,说:“做我的干女儿吧,日后这天底下没有人敢伤害你,你奶奶也不能强迫你缠足,你父亲也不能,如何?”
  “真的么?”
  孙芝芝忽闪着带着泪光的眼。
  朱允炆保证道:“真的。”
  孙芝芝看了看地上死去的公鸡,看了看散落的布条,还有奶奶手中拿着的针线,畏惧地退了一步,躲在朱允炆身后,低声说:“义父,我怕。”
  “哈哈,都听到没有,她喊我义父!”
  朱允炆爽朗大笑。
  黄淮见是这个情况,连忙拉着汤不平、顾云到一旁,嘀咕了一番,汤不平、顾云的脸顿时难看下来,黄淮无奈地耸了耸肩:“我是穷鬼,你们不是……”
  汤不平无奈,忍着痛从怀里取出一枚上好的玉佩,露着谄媚的笑,举起晶莹的玉佩,高声喊道:“恭贺爷收下义女,小子送上价值三千贯的温玉一枚。”
  “什么,三千贯?!”
  王耆老顿时呆住了,其他围观的百姓也惊呼起来。他们到底是什么身份,竟有如此大的财力,这孙芝芝怕是遇到一个好人家啊。
  三千贯,这辈子都没见过,竟轻而易举的送人,这,这……
  顾云看着暗暗咬牙的汤不平,也知道他并没有撒谎,这一枚玉佩还真价值三千贯,是皇上御赐之物。自己也有一枚,不过是红宝石,可为了皇上不暴露身份,顺利解围,只好咬牙拿了出来,如汤不平一样,高举在身前,故意让围观的百姓看清楚,高声喊:“恭贺爷收下义女,小子送上价值四千贯深海红宝石一枚。”
  呜,心疼。
  这可是自己卧底陈祖义海贼团里的军功挣来的赏赐啊,就这么送了出去,不疼是不可能的,但没办法,这孙芝芝现在多少也算是一个公主了,总得巴结巴结皇上……
  四千贯!
  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但看那白玉与红宝石,不似是作伪。
  百姓之中跑出来一个人,汤不平刚想阻拦,对方已扑通跪了下来,爬到了孙芝芝面前,盯着宝玉与宝石:“这,这竟然是真的,是真的,二头,快点去喊爹爹,就说有宝贝!”
  人群中跑出去一人。
  老妪此时也呆住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不该闹下去。这可是七千贯的礼物啊,我的娘嘞,七千贯够自己吃多少年的,咱家一年吃用七贯,七千贯是多少年?
  一千年?!
  这,这是何等巨大的一笔财富啊。
  有这么一大笔钱,还给孙女缠个鬼的足,大脚也足够让那些富家子弟踏破门槛啊。
  王耆老见老妪不闹了,这才摸着额头看向周围,目光瞥见不远处的房屋,只见几个军士手握长弓,不由地深吸一口冷气,再看人群之后,更多了一些身份不明的人,王耆老活了一辈子,这点见识还是有的,不用说,身边的这位爷身份定是不一般,肯定是官家出身,还是有护卫的官家。
  这天底下有护卫的官家可不多啊,除了皇上,就是藩王,还有一些负有特殊使命的高官。
  对方撤了。
  王耆老看向朱允炆心里充满了不安,这种人物要收拾自己只是一句话的事啊,为了不触怒这神秘的大人物,王耆老连忙走向街坊邻居:“都散了,散了,一场误会,误会,都回去吧。”
  邻里见状,一个个羡慕得不行,都不想离开。
  老妪此时也站了出来,陪着笑脸:“老婆子我没事了,诸位都回去吧……”
  耆老和老妪都说了话,继续留在这里看也不是个事,大家只好在议论纷纷之中各自回家。
  王耆老踢了踢孙成:“你也回去。”
  孙成摇头:“这玉佩和宝石都是上等宝贝,我要等爹来了瞧瞧。”
  “不是你家的瞧什么瞧!”
  王耆老有些郁闷。
  朱允炆没有离开,而是停留在孙芝芝家里,其父孙佑、母亲王氏都在码头做工,听人消息这才回来,听着老母亲一番唠叨,又看了看女儿,见女儿很亲昵地与朱允炆玩耍,很是开心的样子,不由得有些郁闷。
  不过是出去干活,这才多久,孩子就多了个义父?
  孙谅匆匆跑了过来,和孙佑打了个招呼,就看向自己的儿子孙成,孙成指了指孙芝芝手里的红宝石,还有腰间挂着的玉佩。
  “这是?”
  孙谅惊呆了。
  孙佑和孙谅虽是老相识,但两家人走动并不多,毕竟孙谅家做的是大买卖,大生意,珠宝首饰,而自家只是苦哈哈的码头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9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