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870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皇室子孙、勋爵、内阁辅臣、五府都督、六部九卿、都察院、翰林院等官员,已是登楼而待。后宫太后、皇后、宾妃、长公主、公主与命妇,则穿着诰服登上了胜棋楼西侧的郁金堂。低品的官员没有资格上楼,只能站在莫愁湖边的小台子上。
  酉时一刻,内侍尖声喊道:“皇上驾到!”
  朱允炆身着绯红色常服,在内侍簇拥与安全局护卫下,踩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胜棋楼,众人连忙行礼。
  一声平身后,众人落座。
  朱允炆见莫愁湖畔早已准备妥当,天已黑起,便对内侍点了点头。
  内侍会意,走至栏杆前,气沉丹田,调动所有的力气朝外喊了一声:“开灯……”
  声音传开,沿着湖水荡漾四周。
  时间似在这一瞬停了下来,转眼之间,鼓声大作,随后便是一阵密集的鞭炮声,原本只有月光清照的莫愁湖畔,顿时喷射出无数火树银花,璀璨夺目。
  朱允炆起身走至栏杆处,看向莫愁湖,湖中扎起的高台上,有一座气势磅礴的鳌山灯,山灯之上,更是点缀着无数繁星,随风微动,浑似星河运转。
  而在莫愁湖东西两侧,灯火渐次升起,目光看到哪里,哪里就升起灯火,如同花火的浪,不断涌向前,曲折逶迤中,走向南岸,形成了一条环形的灯街。
  远观开灯,极是壮观。
  “父皇,父皇……”
  朱文奎指着灯街,很想融入其中。
  朱允炆欣然点头,带众人下了胜棋楼,与马恩慧等人一起涌入灯街。
  “朕听闻为了这场花灯,耗费了十几万钱钞,这钱都花在了何处?”
  朱允炆看向御用监的王钺。
  王钺连忙解释:“皇上,这些灯看远看区别不大,但近看却是不同。这里有杭州皮绢灯。滇南料丝灯、闽中珠灯等十余种,灯的花样更是繁杂,看,这座灯是老子花样,这座则是钟馗追鬼,那座是刘海戏蟾,还有禽虫设计,更有奇巧的花灯……”
  杨士奇看着饶有兴趣的夏元吉,低声问:“朝廷要办灯会,你肉疼。缘何此时如此悠哉?”
  夏元吉瞥了一眼杨士奇:“没花户部的钱,我自是高兴。”
  杨士奇环顾周围的美景,转而说:“去年夏粮、秋粮丰收,各地粮仓多满,想来户部里面的钱钞也满了吧。今年是否能多支取一些给社学,总要夯实基础,才能谈文教,启发民智,明白是非,便于管控。”
  夏元吉皱眉:“文教几年来,哪一年支出少了?今年再增加,明年再增加,用不了五年,就要超出官吏俸禄支出了。”
  “超过就超过,有什么不妥吗?”
  杨士奇询问。
  夏元吉有些郁闷,是没什么不妥,但没钱。
  这几年需要尽早解决卫所的新军之策问题,不能再拖了,拖久了迟早会再次出现福建之乱的问题。
  但新军之策推至全军需要财政支撑,只给军士发粮食,他们估计也是不愿意的。如何解决财政不足,确保财政持续,这是户部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可能总倾斜到文教领域。
  杨士奇被夏元吉拒绝,也不介意,继续说:“山东支撑北平营造新都日久,百姓辛苦,是否可以减免几地税收?”
  夏元吉依旧拒绝。
  在没有灾荒水旱的年景里,减免税收是不应该做的事。何况山东民力被征调都给了工钱,没克扣谁的。
  杨士奇叹息两声,突然说:“皇上所说的工业刚刚起步,需要耗费的钱财众多,更需征用不少民力去开矿,在财政预算时,户部还应多支持。”
  夏元吉拒绝了两次,也不好再拒绝,加上朱允炆已经将工业规划提升到了战略层面,便欣然答应。
  朱允炆止步于一座花灯之前,看着花灯上悬挂着的红色纸封,左右看了看,说:“诸位皆是大才之人,又是元宵,不妨便猜些灯谜。”
  店家是售卖瓷器的,见到皇上来自己摊前,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利索,倒是伙计还行,见朱允炆等人想要猜灯谜,便简单介绍了下规则,“连中七次”免费赠送一件陶瓷。
  百官听闻,轰然大笑。
  别说连中七次,就是不中一次,你送给皇上一件,那也有得赚啊。
  朱允炆示意解缙取下一张红封,拆出里面的谜语,解缙看了一眼,笑着说:“这个倒是简单,谜语是两画大两画小,打一字谜,诸位谁想出来了……”
  PS:
  感谢AisiaRhine打赏,感谢那冷本尊打赏,谢谢你们的认可与支持。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黄森屏的震惊(一更)
  七日灯会,吸引了无数百姓。
  洪武的基石与建文的砖瓦,让大明百姓变得富足,沉淀了多年的购买力,在这七日里面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初步统计,七日灯会期间,莫愁湖十里商业圈交易额超过了四百万钱钞,户部仅是税收就入账三十五万钱钞,这还没计摊位租赁所得。
  内宫耗费了十几万两打造了灯会,最后又通过贩卖花灯收回了三万两,尤其是最大的鳌山花灯,被一富商以三千两购走。
  一场灯会,百姓享受了闲暇时的美好,商人赚得了建文九年的第一桶金,士人吟诵了繁华,莫愁湖由此成为了商业圈,土地价格一日三变,户部奏请朱允炆之后,决定朝廷建造商铺用于出租给商人,收取租金以补贴国库。
  朱允炆没有意见,但徐辉祖很有意见。
  朝廷在莫愁湖玩玩也就是了,但把老徐家的家产都给卖了,这可不行。说到底,莫愁湖不是朝廷的,是魏国公府的,洪武年间,太祖将这块地给徐达了……
  夏元吉找了徐辉祖七八次,终于把事情给搞定,工部差人营造莫愁湖商业圈,并在莫愁湖中心打造了亭阁楼榭,原本夏元吉想租赁给一家青楼,这行业暴利,浮动税率税得也重,来钱快,结果被朱允炆给制止了。
  商业圈的中心就好好搞商业,这里来往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有,围着一个青楼转多不合适。夏元吉无奈,只好以高价租给了辽王,辽王拿去打造了一座酒楼,还顺带去找朱有炖写了一篇莫愁女子与温润公子的唯美戏剧……
  一月底,春风料峭。
  三艘蒸汽机船缓缓停靠在三山门码头,礼部尚书陈性善、会同馆大使吕嵩等三十余人迎接。
  黄克孙搀扶着黄森屏走出船舱。
  黄森屏站在船上,看着迎接的众官员,老脸上的皱纹更明显了。
  陈性善先一步到了船上,作揖为礼,笑道:“礼部尚书陈性善,迎接黄老总兵归家。”
  黄森屏连忙还礼:“不敢,不敢,我乃是罪臣之身,怎敢劳尚书亲迎。”
  陈性善微微摇头:“什么罪臣之身,当年事,各有因由,朝廷早已不追问。黄总兵如今是渤泥国顶梁柱,又出身大明子民,还请多为南北友善尽心尽力。”
  黄森屏听闻陈性善的话松了一口气。
  这一路上,黄森屏确实担忧过大明朝廷的态度,毕竟是从大明逃出去的官员。现在看来,朝廷并没有追究的打算,甚至对自己的到来很是重视,直接派出了尚书官员来迎接。黄克孙有些郁闷,自己来的时候,连侍郎都没出来迎接过……
  陈性善引黄森屏等人上岸,并亲自护送至会同馆。
  黄森屏并不想待在会同馆,对陈性善等人说:“我听闻京师国子监人才辈出,那里的学问是极好的,不知我是否能去看看?”
  陈性善笑道:“国子监的大门虽然不容易进,但黄总兵想去,自是可以。只是这一路远来,想必是疲累,是否稍作休息?”
  黄森屏摆了摆手:“我老了,不知道明日还能不能醒来,若尚书大人无暇,可差一人引路即可。”
  陈性善见黄森屏打定主意,便平和地说:“愿与黄总兵一起去国子监,说起来,我也有段时日没有去了,那里的学问令人惊叹,尤其是匠学院,蒸汽机正在改变我们的日常。”
  对于一个藩属国的“大臣”,陈性善本是不需要亲自出面的,但此人关系着大明在南洋深处的利益,直接影响着大明能不能在渤泥立足,这就由不得陈性善不认真对待。
  黄森屏是乘坐蒸汽机船只抵达的大明,曾进入船舱,查看过蒸汽机,对于大明先进的技巧、工艺惊叹不已。
  可看明白了,也知晓了蒸汽机的原理,黄森屏也清楚,以渤泥的冶炼技术来说,根本就无法打造蒸汽机,这东西就不是寻常打打铁的人可以打出来的。
  “听水师说,大明正在打造纯铁船只,这是真的吗?”
  黄克孙询问。
  陈性善微微点头,这件事并不是机密,龙江船厂早已完成了小型、中型纯铁船的试制与航行测试,取得了技术与经验,这也才有了大建铁船厂的规划。
  “铁船,不会沉没吗?”
  黄森屏很是疑惑。
  陈性善哈哈大笑起来,解释道:“是啊,早年间我们也无法相信。可船是否能漂浮在水面上,并不取决于船是木还是铁,而是取决于浮力,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
  黄森屏眼神一亮,对这些学问越发感兴趣。
  武英殿里,朱允炆听闻黄森屏、黄克孙等人去了国子监,沉思良久,传来杨士奇,杨士奇听闻朱允炆的安排之后先是一惊,随后便领命而去。
  黄森屏受到了国子监的欢迎,李-志刚迎接,并安排胡濙全程陪伴。
  胡濙知晓朱允炆的谋划,引着黄森屏至了医学院,并让王宾亲自给黄森屏把了把脉,见黄森屏气血亏空的厉害,还开了一些中药。
  黄森屏指着柜子里的玻璃瓶问:“这些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王宾拿出一个玻璃瓶,感叹道:“此物名为酒精,可以用于伤口处理,配合医用纱布,能让伤口减少化脓、炎症,加快愈合,这可是好东西。”
  黄森屏早年间当过兵,自然知晓伤兵营很容易死人,眼见有这好东西,不由地羡慕,又开不出口索要,只好看向另一个瓶子,里面的液体并不纯净,倒有些偏浑浊,呈淡绿色。
  胡濙与王宾都没有伸手去拿的意思,胡濙只是简单地说:“这个名为麻醉药,使用之后,可以让人局部麻醉,失去知觉,以便于伤口缝合与手术。”
  “麻醉,何为手术?”
  黄森屏有些不理解。
  胡濙正打算说话,就看到杨士奇来了,不由地吃了一惊。
  “这位是内阁大臣杨士奇。”
  陈性善引见一番。
  杨士奇和煦地点了点头,打量着年迈的黄森屏,开口道:“皇上说了,黄总兵是大明子民,大明的科技无需隐瞒,可以深入地给黄总兵说说,让黄总兵了解当下的大明。”
  黄森屏心头有些动容,朱允炆这是给自己敞开心扉了啊。
  杨士奇示意王宾拿出麻醉药剂,不敢拿黄森屏作实验,便拉了黄克孙坐下,点了稍许药水在黄克孙的左手食指上。
  没过多久,黄克孙就感觉自己察觉不到食指的存在了,脸色大变。
  王宾解释道:“这就是麻醉,若是手指被刀划出伤口,则可以用针线缝合,辅以酒精消毒,医用纱布包扎……”
  黄森屏听着医学院的新医学,瞪大了眼睛,这些神乎其技的东西,当真存在于世上吗?
  医学院的震撼只是其一,匠学院罕见地对黄森屏等人开放了蒸汽机制造区域,当看到蒸汽机被生产出来,又使用蒸汽机帮助生产的场景,黄森屏几乎难以呼吸。
  蒸汽机能提供动能,而这又可以应用于诸多领域之中,用蒸汽机去辅助制造蒸汽机只是一种,驱动船只也只是一种,还有更多的应用。
  杨士奇并没有隐瞒大明的五年工业战略:“朝廷已经下定决心,花费五年时间,围绕着蒸汽机打造出初级的工业,让蒸汽机在百业之中得到应用,今年可以说是第二个年头……”
  黄森屏走过农学院,走过数学院,走过商学院,走过……
  累了。
  坐在一颗老梧桐树下,黄森屏按耐不住砰砰跃动的心跳,这是大明国子监,这是大明人才的摇篮,是超越其他任何国家的强大源头!
  这里生机勃勃,这里雄心勃勃,这里的人眼中带着光,他们看着的不是眼前,而是未来!
  大明!
  这个时代只有大明是最伟大的,而我黄森屏,也是大明人!
  当耀眼的盛世的光如同日月高照时,我也应该在这一片土地之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8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0/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