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741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薛夏并没有恼怒,回头看了一眼,大明使臣已被索靖安排军士接应,一些人开始上马,便回头对薛夏说:“告诉你们的苏丹,他能活到多久,取决于他什么时候与大明作战,当然,这句话也奉送给你们所有人。”
  “狂傲!”
  盖苏耶丁冷笑。
  薛夏哈哈笑了笑,拨转马头,对盖苏耶丁喊道:“狂傲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明必胜,帖木儿必败,只在一战之间!”
  盖苏耶丁调转马头离开,回到本部军阵,看着远处的大明骑兵依旧没有离开,离开的只是那些使臣,不由微微皱眉,对哈里问:“为何不让动手?你知不知道,苏丹已经下了命令,在接回你之后,立即发动进攻,不准这些人活着回到大明营地!”
  哈里正在急着让军士给自己解开铠甲,万一杜渐不守信用,把自己给爆了,岂不是冤枉?取下胸甲之后,哈里拿着一个竹筒对盖苏耶丁说:“明军之中有精通天神武器的人,他能隔着很远的距离,将这里面的火药引爆!”
  盖苏耶丁接过之后,摇晃了下,不顾哈里的阻拦,抽剑就砍开了竹筒。哈里脸上满是错愕的表情,这,这竹筒是空的?
  “快,看看其他竹筒。”
  哈里着急起来。
  十八个竹筒找出来,全都是空的,而此时,盖苏耶丁的对面也已是空无一人。哈里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暴怒起来:“大明欺我太甚,给我杀,杀了他们!”


第九百零六章 我回来了(一更)
  纵马,疾风!
  意气,风发!
  霍邻哈哈大笑着,虽然被冷风吹得眼泪直流,却不妨碍心情舒畅,止不住喊了出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天山!”
  宣青书白了一眼霍邻:“帖木儿已经过天山了,好歹动动你的脑子。”
  霍邻甩了下马鞭:“我说的是不让他们再一次度天山,大将军列阵昌都剌,一定会彻底留下他们。帖木儿远道而来,深入千里,他若是失败了,可就没机会回去了。”
  傅霖听着宣青书、霍邻的斗嘴,眼中充满了笑意,看向一旁的父亲,九年的囚禁生涯,他虽瘦弱许多,但还是骑得了马。不过郭骥可就苦了,这个家伙是哭着前进的,不知道是感动的,还是伤口扯动的……
  傅安没有看傅霖,只眼睁睁地看着东方,任凭风吹沙来,也不改方向。
  洪武遗臣,再归来时已是建文朝。
  听说建文皇帝仁爱天下,又有文韬武略,更难得的是,就连太子朱文奎都已名扬天下,一篇少年说,振奋无数少年。
  我回来了!
  当年,我穿过茫茫沙海,我历经生死,我出使撒马尔罕。
  当年,我水土不服,我想要回家,我再没有回去。
  当年,我被禁如囚犯,我被折磨审问,我被拉去观览帖木儿的强大与威严。
  当年,我不屈,我站着,我心无畏惧,大声对帖木儿喊道:“我是大明天子使臣,岂能臣拜蛮夷之王!”
  当年,我坐在黑暗里,想着家人,想着孩子,想着大明,想着漆黑的道路尽头是光明还是深渊。
  当年,我站在绝望的面前,告诉它,苏武牧羊十九年,我在这里二十九年又如何!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一定要回家,回大明复命,完成朝廷交给我的使命!
  现在,我回来了。
  大明,我回来了!
  我是九年前离开的傅安,你们还记得我,没有把我遗忘,对不对?!
  天山,你记得我!
  沙丘,你记得我!
  河流,你记得我!
  西风,你记得我!
  大明军士记得我,大明百姓记得我,大明天子记得我!
  “我傅安回来了!”
  傅安扬起马鞭,高声喊了起来,似是想要宣泄心头的压抑,又再一次喊道:“我回来了!”
  薛夏、索靖等人看向傅安,严肃的人也露出了笑意。
  无论接下来的决战如何,傅霖西域寻父、建文使臣交锋帖木儿,洪武使臣安然回归,这就是大明的胜利,而这些事,终将成为建文六年,不,是建文朝,乃至整个大明最精彩的华章之一,为万民传颂。
  袁岳、阿尔斯郎听到了远处的马蹄声,抬头看了看天空,没有发现任何示警的讯号,远处的斥候也没有回报,不用说,前面无战事。
  阿尔斯郎多少有些失望,原想着与帖木儿的骑兵先交交手,看看这些人与哈里的骑兵有什么不同。
  袁岳并不着急:“机会总是会来,帖木儿不可能在这里度过整个冬日,他的后勤不允许他这样做。走吧,去迎接我们的使臣。”
  五千骑兵雷动,迎接傅安、郭骥、孙良、赵海等一干洪武使臣,只不过当年出使的一千多人,眼下也只剩下了四十几个,而那些消失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奴役,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
  能不能找回来这一批人,就需要看能不能重挫或俘虏帖木儿,只有让帖木儿彻底臣服,才能让帖木儿帝国动员起来,去找寻九年前被拆散的大明使团人员。
  傅安看到了前面的骑兵,刚担忧起来,就看到了骑兵中挥舞出来的日月旗,这是大明的标志,是大明的国旗!
  看到这一面旗帜,就说明安全了。
  袁岳、阿尔斯郎等人至近前,端坐于马上给傅安等人行礼。袁岳肃然道:“傅苏武,我等为骑兵,不便下马行礼,还请谅解。”
  “不敢,不敢。”
  傅安等连忙还礼。
  袁岳一指身后:“大将军已在营地候着,诸位可还能跑马?”
  傅安有些担忧地看向郭骥,郭骥淡然地说:“自然没问题!”
  郑大成走出来,对袁岳等人说:“郭骥后背有伤,在帖木儿那里可没人给他医治,一路颠簸,不处理下怕回不到营地。”
  一百多里路,不是短时间可以到的。
  袁岳听闻,挥手之间,一名骑兵就拿出了药箱,有人将郭骥劝下马,一群人围着就挡住了风,在寒冷的天,众人看着郭骥背后的伤,也不由地暗暗吃惊,刀口虽然不深,但很长,几乎纵穿整个后背。
  军士看着有些殷红的伤疤,有些庆幸此时是冬日,这要是在夏日,如此草草处理伤口怕早就化脓了。郭骥刚刚还谈笑风生,当酒精撒至伤口时,整个人顿时青筋直冒,紧咬牙关,双手抓住一旁霍邻的大腿,死命的掐着。
  两声惨叫……
  霍邻叫得比郭骥还大声,你妹的,好歹你有心理准备,知道会疼,我呢,我这是无妄之灾啊……
  纱布缠上伤口。
  这里的条件与环境无法缝合伤口,只能回去再处理。
  郭骥打着哆嗦:“这到底是什么药,为何如此疼痛。”
  “那不是药,是酒精,酒之精华,有消肿去脓的功效,也是军备物资。你不知道,自从有了这个东西,无论是征战安南还是对战哈里,我们的伤兵出现伤口恶化的只有百分之三四,珍贵的很。”
  袁岳解释道。
  郭骥不由称奇,更是感慨:“有了这东西,咱们的战力就更强了。”
  伤兵就是老兵,老兵就是战斗力。
  “走吧,这里不宜久留。”
  薛夏看了看有些阴沉下来的天空,很是担忧。
  “走!”
  众人再启程,这一次没有耽误,奔走半个时辰后休整,之后再次上路,直奔昌都剌的大军营而去。
  日月旗下,军营热烈。
  杀猪宰羊,炊烟袅袅。
  朱棣带徐辉祖、宋晟、刘儁、杨荣、瞿能等一干人员出大营十里,迎接傅安、郭骥等人。
  此时风起,天欲雪。
  傅安、郭骥等人驱马而至,看到朱棣、徐辉祖、宋晟等人,更是热泪盈眶。
  朱棣走上前,要给傅安牵马坠蹬,傅安哪里敢受如此大的礼,连忙翻身下马,对朱棣行礼:“傅安见过大将军与诸位。”
  朱棣一把抓住傅安的手,仔细打量着,微微点头,开口道:“皇上可是给我这个当叔叔的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带你们回家,知你归来,皇上定会欣喜。傅苏武,辛苦了,诸位,你们辛苦了!欢迎回家!”
  傅安、郭骥、孙良一干人感动不已。
  九年阴霾,一朝散去!
  朱棣与众人上马,直入营地,无数军士齐声高呼“傅苏武”之名。
  大帐之内,傅安、郭骥等人再次行礼,感谢诸位将士,朱棣大笑着安排酒宴,并下令除轮值军士外,三军大庆。
  徐辉祖嘘寒问暖之后,转而问道:“帖木儿可有过多为难,这九年来是如何熬过来的,可与我等说上一说?”
  傅安自是应下,时光回到九年之前,帖木儿突然撕掉了伪善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屠刀……
  众人聆听,仿若置身撒马尔罕,与傅安等人一起经历那跌宕起伏的岁月。
  酒也温了七八次,菜又热了六七回。
  朱棣耐心听着傅安、郭骥等人的讲述,不时关切,当听闻郭骥被人砍伤,不由大怒:“帖木儿竟如此欺大明使臣,早知道就应该给哈里也补上一刀。朱高煦,去把巴启山拉出去,给他一刀!”
  朱高煦正在喝酒,突然听闻此话,不由愣住,还没来得及起身答应,就听到徐辉祖、宋晟在一旁助威:“对,砍他!”
  杨荣、刘儁、郭三省等人一脸苦相,你们这是喝高了还是装糊涂啊,巴启山已经作为俘虏押送到哈密去了,这个时候很可能已经在前往嘉峪关的路上了,那么多俘虏总不能在大营里,万一前面在打仗,俘虏这边出点事,可能会影响全局,如此风险朱棣是不会冒的。
  傅安思虑再三,还是问道:“大将军缘何不用哈里逼退帖木儿,这样不就可以免于一场战事?”
  朱棣呵呵摇了摇头,严肃地说:“以哈里让帖木儿退兵?呵,傅苏武,我答应,我的将士们也不会答应,朝廷也不会答应!”
  “为何?”
  傅安很是不解,不打仗就能解决问题,不是一件好事吗?
  朱棣看着徐辉祖等人,威严地说:“为何?因为本将军带大明最精锐的力量而来,带十五万大军而来,朝廷多少财力,多少民力支撑这一场战事,若不能一战撼动天山,打出百年和平,我们就是大明的罪人!再说了,哈里区区四万人,这点军功如何够十五万军士分的?”
  傅安哀叹一口气,是的,帖木儿不死,帖木儿帝国的力量不减弱,难保他们不会再次东征。
  罢了,这些事,不是自己所能想。
  这一场酒宴,诉说入夜,才在风雪之中结束。
  朱棣、徐辉祖、宋晟并没有休息,而是召集了薛夏、索靖、郑大成、杨荣、霍邻等一批人分析取得的情报。
  郑大成很是严肃地说:“虽然掌握的情报有限,但可以肯定,帖木儿手中的重骑兵数量超出了一万,但不会有三万之多,很大可能介于一万五千至两万三千之间。这些重骑兵遮蔽全身,人与马皆无漏洞。想要对付他们,寻常弓弩,包括火铳,都没有任何作用。”
  “重骑兵吗?这倒是一个难题。”
  朱棣微微皱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7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1/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