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570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不管是字典还是教材,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出得来的,考虑到地方上教学需要人手,一群人都在京师也不是个办法,经过国子监与众人推举,选出了三百人的社学编写人员与三百人的字典编写人员,合计六百人,就在国子监日夜编写。
  礼部与翰林院的官员负责校对审核,内阁大臣陈迪、解缙把关,十天递送一次武英殿,经朱允炆最后审核之后,直接送至司礼监经厂雕版。
  元宵节刚过,朝廷各部衙署开印,原本喜气洋洋,宽松和谐的氛围,被一封奏疏给毁灭得支离破碎。
  奏疏名为:《愿陛下以华夏苍生为重,放弃安南归附,以正本源》。
  上疏人,兵科给事中王坦。
  这一封奏疏,激起了千重浪,让满朝文武震惊不已。
  兵部尚书不在,兵部侍郎刘儁拉着王坦的手,让他放弃上疏,几乎就已经是在哀求了,可王坦明显不给刘儁面子,执意上奏。
  奏折送到内阁,解缙、郁新、茹瑺与陈迪都傻眼了。
  安南战争都结束两三个月了,张紞、韩观已经在那里搭建管理班子,张辅在预留了五万大军之后,正在班师途中,此时估计都已经出了广西了,胡季犛、胡汉苍等人用不了两个月就会到京师,你王坦现在说大明需要放弃安南?
  茹瑺看着王坦的奏折,拍着桌案喊道:“鼠目寸光,如此之人留在朝廷里,吏部是干什么吃的?”
  安南的重要性茹瑺是看得清清楚楚,无论是威慑广西、云南土司,还是守护旧港,管控南洋,这都是绝佳的堡垒之地,加上远航贸易,大明将重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于民、于商、于地方,于国,都是有利,竟然有人言辞振振,冠冕堂皇,直接攻击建文皇帝,要求放弃安南!
  如此之人,可恶至极!
  一向深沉老道的郁新也不好为王坦说话了,放弃安南是不可能的事,现在它只是大明的交趾郡,爱州港都在建造与完善当中,张紞说了,那里水稻一年三熟,年景好的时候粮食根本吃不完。
  那里的百姓吃不完粮食,但大明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啊,爱州港很有希望成为粮食转运港口,哪怕是一年运个三十万粮食,也足够解决辽东的吃饭问题了,节省多少民力运送粮食啊。
  解缙脸色阴沉着,根本就不说话,但那双眼里时不时闪过的寒光,就是在告诉其他人,这个王坦必须完蛋,不让他滚的,最好是自己滚。
  陈迪揉着太阳穴,安南归附,大明版图多了一块,这就是开疆拓土,堪比太祖的功劳啊,如此丰功伟绩,不说把朱允炆供起来插上三根香吧,那至少也应该尊重尊重,可王坦的奏疏,简直就是把朱允炆说成了自私自利,好大武功,不顾百姓死活的昏君。
  不用想也知道,这奏折一旦送上去,朱允炆不把王坦给弄死才怪,被人奉承了几个月,俘虏都在路上了,突然有人跳出来说:你抢了人家的国家,杀了人,是个自私自利,啥都不是的混蛋。
  搁谁谁受得了?
  “怎么办?”
  解缙瞧着桌子问。
  茹瑺抬头,哀叹:“还能怎么办,他是给事中,折子我们可没办法留着,通政使那边也不会因此而封驳,只能递上去。”
  郁新皱眉:“皇上为了教育之事操劳日久,本就疲惫,眼下再用这种事来刺激他,岂不是……”
  陈迪无奈,摇头苦叹:“我听闻王坦已经交代好了后事,想来他是不可能自己收回奏疏的。”
  “他还有脸交代后事?如此做派,哪里像是臣子所为?”
  茹瑺愤怒地喊道。
  “递上去吧。”
  郁新知道事情不可改变。
  “且慢。”
  解缙起身,从茹瑺的桌案上拿走了那份奏疏。
  “我们可没权烧掉奏疏。”
  郁新见解缙走向一旁的小火炉,连忙提醒。这是铁律,一旦触犯可是要倒霉的,哪怕他是解缙。
  解缙自然不会自掘坟墓,而是在小火炉旁的凳子上拿起了一份文书,将两份文书放在一起,道:“如此的话,事情还可能有转圜余地。”
  武英殿。
  朱允炆正在校核社学教材的初稿,这只不过是初稿中的一部分,但为了提高效率,朱允炆不得不出一部分稿处置一部分,也好早点安排经厂雕版。
  双喜抱来了一叠文书,放在桌案上。
  朱允炆校对过文稿后,整理一番,交付下去:“让经厂的匠人早点雕版出来。”
  双喜接过后,转交给门外的宦官。
  朱允炆翻阅文书,张紞来了消息,安南整体来说已恢复了平静,百姓们对于大明的轻徭薄税很是拥戴,加上张紞分了田,许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因此而得到土地,更是感激涕零。
  战俘毕竟是安南人,张紞并没有忘行杀戮,而是惩罚其服徭役,并承诺徭役十个月之后放其回家,即便如此,也没有苛刻对待战俘,这让战俘的抵触得到了消减,一些残废的,不能干活的战俘,张紞也给其发了银两,让其回家,算是优待了。
  通过一套组合拳,交趾郡的布政使司衙门已经正常运转,按察使司衙门也在忙碌,主要是处置趁火打劫,造谣生事的家伙,都司衙门没有选择升龙城作为衙署,而是选择在了多邦。
  多邦成为了韩观的驻地,纯碎的军城,只有大明军士与军士即将抵达的家人,没有一个南越人。
  整个安南,只保有了十五万军队。
  大明五万,其中一万五千人在多邦,一万在升龙城,八千在清化城,五千在爱州港,剩余兵力分散在不同城关之中,并节制与统帅越人军队十万,多处在平原、非紧要之地。
  韩观已经在渗透思政教育了,只不过等越人军队被真正驯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有消除了他们身上的越人烙印,安南标记,打上交趾郡,大明才算是真正控制住了安南。
  “嗯?”
  朱允炆拿起一份文书,打开一看,题目是《愿陛下以华夏苍生为重,放弃安南归附,以正本源》,不由眉头紧锁。
  【臣兵科给事中王坦拜言:安南虽是中国旧地,然自唐后割据一方,自立已有五百年之久,其已然脱离华夏,即不闻其尊孔孟,又不识礼仪,已是蛮夷荒芜之地,我大明泱泱中国,岂需一片不毛之地?
  朝廷准其内附,纳其入版图,需耗费国孥几何?臣粗略盘算,若治安南,仅仅是教化一途,就需耗费国孥百万,若常年累月,拖累我大明,岂不需万万之银?
  陛下穷尽天下之财,求蛮夷一地之安!岂不是取大明百姓民脂民膏,结蛮夷之欢?
  臣曾听闻,蛮夷豺狼本性,日久必乱,其地偏远,若战乱再起,朝廷岂不是陷身沼泽?何必为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快,赌大明国运?
  朝廷北有胡虏,枕戈待旦,西有帖木儿贼心不死,又屡屡下南洋,修混凝土路,开运河,耗费钱粮定是无数!臣恳请陛下,莫要枉顾国力,搜刮民财,滥行开疆,长此以往,大明必会民生凋敝!万望以华夏苍生为重,放弃安南归附,以正本源】
  朱允炆盯着这一份奏折,脸色变得极是难看,自己耗费心力,又与商人斗智,打仗不仅没花钱,还赚了一笔,还开疆拓土了,现在竟然有人骂自己?


第六百八十一章 朱允炆想要西域
  内阁小看了朱允炆的气量,王坦的奏折并没有让朱允炆发怒。在朱允炆看来,这一篇奏折就八个字:
  满篇废话,臆想胡说。
  耗费国孥?
  只要去户部走一趟看看就知道准不准。
  搜刮民脂民膏?
  可笑,这三年多以来,自己搜刮过谁家的脂和膏了?
  滥行开疆?
  你懂个板板,多少先辈牺牲在疆场,多少战士没有回家,不就是为了这点土地?
  朱允炆是要办大事的,实在是没空在这种小事上纠缠,直接丢到了一旁的火炉里,批都赖得动笔。
  宋晟在甘肃得到准确消息,帖木儿已经西征奥斯曼帝国去了,这个危险的人物将扫除最后的障碍,然后挥师东进。
  朱允炆不确定帖木儿会不会死在东进的路途之中,历史已经开始了诸多变化,建文三年的凤阳大旱与太湖大涝,都是历史上不曾记载的事。
  历史改变的越来越多,鬼知道帖木儿会不会也改变下,万一身体好,没得疟疾,继续进攻大明,没有防备可不行。
  朱允炆找出一份舆图,盯着西北防线看着,传召徐辉祖、茹瑺、朱棣、刘儁等人。
  茹瑺还以为是因为王坦的奏折,结果一看徐辉祖、朱棣、刘儁来了,顿时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很简单,收拾一个兵科给事中还不需要这些人跑一趟。
  “西北可能有变。”朱允炆将宋晟的文书交给几人,然后严肃地说:“你们看,是否有必要增兵西北?”
  徐辉祖、朱棣等人看过。
  茹瑺犹豫了下,问:“帖木儿西征奥斯曼国之后,真的会东征吗?”
  徐辉祖凝重地点了点头:“按照目前收集到的情报,亦力把里的前国王黑的儿火者确实将女儿嫁给了帖木儿,两国联姻,而且黑的儿火者也受帖木儿所命,积极筹备东征粮饷,可见帖木儿狼子野心早已根种,他一旦完成西征,下一次,极有可能是东征。”
  茹瑺思索了下,开口:“可眼下黑的儿火者已死,而且宋晟在文书中也提到了,接替黑的儿火者的是他的儿子沙米查干,此人再勘定地方叛乱之后,屡次派人与宋晟接触,很有修好大明的意图,还说此人颇有野心,与帖木儿不合,有意西征。”
  朱棣哀叹一声:“问题就出在这里。”
  “何意?”
  茹瑺不解。
  朱棣指了指舆图,一脸凝重:“亦力把里的黑的儿火者还活着的时候,帖木儿将亦力把里当做了自己的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眼下,沙米查干不仅不修好帖木儿,还想要西征帖木儿,茹阁,你认为老虎会容许一头山羊来触怒自己吗?”
  茹瑺深吸了一口气:“燕王的意思是,沙米查干的所作所为,极可能会成为帖木儿东征的借口?”
  朱棣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微微点头,手指点在舆图中亦力把里的位置:“帖木儿西征之后,将赢得无上的荣耀,他在西面已无敌手,作为战争疯子,他一定会东征,收拾掉不听话的沙米查干。一旦亦力把里归入帖木儿帝国版图,那甘肃重镇就会被直接威胁,陕西、山西都会被震动。”
  “若如此的话,朝廷需要向西北加派重兵!”
  茹瑺清楚帖木儿的可怕,虽然嘉峪关能挡得住大批骑兵进犯,可能不能挡住帖木儿,这是一个很难确定的事。
  “派兵还不着急,朕想的是,是不是让帖木儿拿走亦力把里。”
  朱允炆轻轻说道。
  茹瑺惊呆了,徐辉祖以为自己听错了,朱棣震惊地看着朱允炆,刘儁两个眼珠子溜圆。
  让帖木儿拿走亦力把里?
  开什么玩笑!
  有亦力把里存在,大明与帖木儿帝国之间至少还有一个缓冲地带,若失去了亦力把里,那大明将直接面对帖木儿,虽说不怕他,可一旦开战,怕会损失极为惨重。
  帖木儿可不比眼下疲弱的瓦剌与鞑靼,他是精锐之师,百战之师,还是百胜之师!
  徐辉祖的喉结动了几次,才颤颤巍巍地问:“皇上,你刚刚所言的是……”
  “朕说的是让帖木儿拿走亦力把里!”
  朱允炆重复了一遍。
  徐辉祖大汗淋漓,连忙劝阻:“皇上,万万不可啊。”
  茹瑺指着舆图,着急地说:“这里战略位置极是重要,一旦没了这里,那帖木儿的骑兵与军队,将会源源不断开进边关,到时候西北就危险了。”
  “朕知道。”
  朱允炆平静地说。
  沉默的朱棣看着舆图,又看向朱允炆,从那双深邃的目光中看到的是深邃,深不可测!
  朱棣上前,语气凝重地说:“让帖木儿拿走亦力把里,大明必然会与其开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5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0/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