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452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李芳果啊李芳果,这是用心不良啊!
  蹇义当即站出来,喊道:“皇上,李氏家族内乱未休,兄弟倾轧,有违伦理天常,且李芳果所拟国书中,并无李成桂印信,宜让其加之再作考量。”
  孙让竟对蹇义喊道:“李芳果已是国王,只等天朝册封敕书,何必需要已退位李成桂印信?朝-鲜使臣一年三往,反复万余里,足见其诚意,作为宗主国,当体谅之。”
  蹇义怒视孙让,这个家伙还真是被人迷了心窍,一点都看不出形势啊。
  解缙看了一眼孙让,这个家伙明显失了心智,被女人占了脑子,一心一意维护伊真儿,支持伊真儿,这样不行,大明的官员怎么能胳膊肘朝外?
  郁新对解缙嘀咕道:“以前没人给朝-鲜使臣说话,朝廷办事方便。今日情况不同,你有办法,还是早点处理为上。莫要拖延,反而遂了那妖女的心思。”
  解缙看着蹇义与孙让等人争执不下,道:“这种事讲道理是没用的……”
  “那你打算怎么做?”
  郁新有些好奇。
  解缙轻松一笑,走了出来,大喊一声:“皇上!”
  朝堂顿时安静下来,蹇义与孙让等人也不吵吵了,都看向解缙。
  朱允炆饶有兴趣地看着解缙,并没有将朝臣的纷乱放在心头,年轻人嘛,冲发一冠为红颜,可以理解。不过理解是一回事,收拾不收拾他们是另一回事……
  解缙咳了咳,高声喊道:“臣弹劾监察御史孙让,给事中吴宇、员外郎梁甄……贪墨火耗众多,拒不退回,理应革职查办!”
  孙让等人浑身打了个哆嗦,迷茫地看着解缙,虾米?这都什么事跟什么事,不是在讨论朝-鲜册封的大事,你解缙咋能跑题呢?
  皇上啊,他不按套路出牌啊。
  再说了,我们也没贪污什么火耗啊,那都是你们这些大官分的,我们刚进来的官员,根基还没稳,脸都没混熟,谁给我们孝敬火耗去啊。
  孙让当即喊冤。
  解缙得意地看了一眼郁新,那意思是,看吧,女性迷惑得了心思,却迷惑不了脑袋,相对保住脑袋与帽子而言,女人算什么……
  郁新暗暗伸出大拇指,不得不说,解缙这一招声东击西,指着桑树要砍掉槐树的架势,确实让孙让等人清醒了。
  至于他们有没有拿火耗,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一盆冷水清醒清醒。
  朱允炆很是配合,故作生气,道:“既然涉案其中,那就由刑部调查清楚吧,至于官位,清白者保,贪污者依律惩治,暂且退下吧。”
  “皇上,我们冤枉啊……”
  孙让等人彻底慌了,直至被护卫拖了出去。
  朱允炆看了看金乙祥与伊真儿,叹息道:“让使臣看笑话了。”
  伊真儿脸色有些苍白,身体是自己最强大的武器,可如今用尽手段,也没有能说服大明皇上,如此一来,朝-鲜内部还得争斗,还得死人,那自己的家人很可能在某一场内斗中死去。
  金乙祥垂头丧气,现在总算是看明白了,明朝不是不册封朝-鲜国王,而是在等待新的国王出现,然后去册封。
  说到底,明朝支持朝-鲜,但不支持李芳果。
  朱允炆想了想,对金乙祥说道:“回去告诉你的君主,大明不允许朝-鲜生乱,册封仪式,待明年举办吧。”
  金乙祥张了张嘴,心说:明年,你确定李芳果还能等到明年吗?眼下松京动-乱的很,现在我带不走册封诏书,年底李芳果很可能就挂了,还明年……
  但金乙祥已没有更多办法了,这已经是朱允炆最大的让步了。
  谢恩之后,酒宴乐舞招待,内阁拟写了文书,朱允炆加印后交给金乙祥,金乙祥想着李芳果正站在土坡上等着自己,拒绝了朝廷宴请,当天就离开了京师。
  金乙祥走了,伊真儿可没办法走,她是朝-鲜送给朱允炆的礼物,哪里有走人的时候,还带走送来的礼物。如果朱允炆让伊真儿跟使团回朝-鲜,她也将会成为一种外交失败的耻辱,不在半路上被使团的人整死,怕也没什么好下场。
  无论如何,伊真儿还是顶着朝-鲜公主的名头进入了大明后宫永和宫,然后,然后也就如此了……
  马恩慧没空搭理她,见了一次面,训了两句话,安排了四个宫女,就忙着照看宁妃去了,什么公主不公主的,在这后宫里,皇后最大。
  朱允炆也没空管伊真儿,眼下朝廷太多事了。
  火耗退返的事并没有朱允炆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有些官员自觉,返还给百姓了,但有些官员根本就不愿意吐出来,还有一些火耗是混杂在贪腐线条里面的,一查查出来一堆官员。
  刑部问怎么处置,那意思好像在问朱允炆,要不要学你爷爷,一并杀了这批蛀虫。
  刑部暴昭也是个暴脾气,不仅要求严惩,还指着吏部与都察院的同僚大骂,这全察全察搞了那么久,御史派了那么多,为毛还这么多蛀虫,真想让我们刑部扩建下地牢,我们也是可以抄家弄点赞助资金的。
  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德彝羞愧不已,脸红完了就开始清账,哪个御史负责的徽州府,哪些御史负责山东、河南,哪些御史……
  说清楚了,然后亲自绑了带到了刑部门外,绳子一丢,拍拍手道:“按《大明律》处置,知法犯法者,应按《大诰》罪加一等处置……”
  一群御史哭晕在刑部之外,不知道的还以为刑部尚书走了。
  京官好收拾,在眼皮子底下,那外地呢?
  各地布政使手也不干净,现在虽然准备洗了手,卖掉金盆吧,但毕竟还得搭上一把金剪刀,要不然很可能就会有人来家里搬椅子……
  搞来搞去,火耗退了多少不好说,但人心惶惶,官员没动力干活啊。
  朱允炆接连几日与内阁、六部商议对策,最终决定由户部与地方各地稽查司负责上门收回火耗,并明令凡拿火耗官员者,足额交还概不追罪,若与账目核对不上,拒不交还或少缴者,就地革职,由其副手或下一级递补。
  这一条政策的毒辣,不在于交回不追究,而在于最后一点,革职之后,副手或下一级递补。
  要知道明朝的官员,也就京官上上下下比较勤快,这也没办法,身在旋涡中心,总有几个不小心被收拾掉的,一年之中,朝廷换个两三成官员也不稀奇。
  如果有幸生活在老朱时代,还有机会见证朝廷官场奇迹,直接换掉八九成官员,留个尚书侍郎打工,也不算什么稀奇……
  可地方官员,若没有什么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三年一评,升迁罢黜都需要三年之后再说。哪怕是干了三年,六年,九年,总得个差不多的评价,就得蹲在地方上,想爬爬不上去,想走走不掉……
  现在有机会了。
  县丞早就看知县大爷不顺眼了,只要他没足额交出火耗,那自己就可以当大爷了啊。他那点账,自己还不清楚?
  主簿也盯着,上面两位大爷啥时候走一个啊,现在吏员也能当官了,好歹你们挪挪位置,后面一大堆人排队呢。
  就这样,闹腾了近一个月的火耗顽疾,从根子上解决了。
  但事情还有很多。
  朱允炆传唤户部夏元吉、严奇良,询问道:“徽州府夏税生丝之事,盘查的如何了?”
  严奇良肃然道:“户部盘查洪武年间黄册,乙巳改科之事确实存在,朝廷确系让徽州府来补夏税缺额,但早在洪武二十年,徽州府已缴清缺额,之后户部收到的徽州正税中,均没有夏税生丝。”
  “但在洪武二十四年,徽州府正税中突然增加了一项人丁丝绢,每年向朝廷缴纳生绢一千七百匹。但在最近两年正税中,却又不见该项税目。”
  夏元吉见朱允炆面色阴沉,作了一句总结:“据此来看,徽州府应有大案。”
  朱允炆目光变得凌厉起来,咬牙道:“又是洪武二十四年?!”


第五百三十九章 此地有妖气(二更)
  朱允炆对洪武二十三年与二十四年有些敏感,黄河夺淮,杭州人口贩卖名册,京师死宅地下训练营,古今,公子,白莲教,李祺,多少人和事,都与这两个年份有关。
  现在徽州府出个贪污案,洪武二十四年竟也是个关键年份。
  这只是巧合吗?
  朱允炆感觉自己有些疑心有些重了,询问道:“洪武二十四年,谁是徽州知府?”
  “杨幼文。”
  夏元吉沉声道。
  朱允炆眯着眼,想了许久也没想起来这号人物。
  夏元吉解释道:“杨幼文原为工部司务,后出任苏州知府,因纵酒议论胡惟庸案获罪,后出任徽州知府。”
  朱允炆知道现任的徽州知府是陈彦回,不是杨幼文,便询问道:“此人何在?”
  夏元吉想了想,回道:“应是洪武三十年,杨幼文致仕,现在应该在蒙城养老。”
  “蒙城?凤阳府的那个蒙城?”
  朱允炆问道。
  夏元吉点了点头。
  朱允炆沉默了会,对夏元吉与严奇良道:“现任徽州知府陈彦回官声不错,吏部与都察院没少说他的好话,应是一名干臣,那就让他来调查此事吧。”
  夏元吉、严奇良答应后,行礼离去。
  朱允炆翻阅着安全局送来的关于徽州夏税生丝的调查文书,其内容与户部调查报告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户部将这件事定性为地方官员的合谋贪污,而安全局将这件事定性为“有谋逆之迹”。
  顾三审入殿。
  朱允炆将徽州府安全局调查的文书交给顾三审,道:“徽州府夏税生丝案牵涉较多,还有一批洪武时期已是致仕的官员,特别调查下洪武二十四年徽州府的官吏,尤其是这个杨幼文。在没有拿到确凿的证据之前,尽量不动他们。”
  顾三审接过之后,颇有顾虑地回道:“徽州府安全局认为夏税生丝转化为人丁丝绢,且大部留在地方,这其中必有利益输出,而徽州府距离杭州府并不远,若只是暗访,怕难有成效……”
  朱允炆自然知道徽州歙县到杭州城不过四百余里,徽州府诡异的增加了一笔税目,这多出来的银两必然有去处,是当时的官吏自己吃掉了,还是输送给某个人或某个势力了?
  人口贩卖的背后是李善长长子李祺,可李祺是被发配到杭州去的,李家其他人都被砍了,他不可能有太多钱,即买人口,又修地下室,还能管那么多人每天吃吃喝喝。
  这都需要钱,没钱,谁也不可能给他办事。
  白莲教给钱?
  别逗了,白莲教的主体是穷苦的百姓,谁日子过得滋润地会参加白莲教,有钱多娶几个老婆,多买几头牛,谁管你们兄弟结义,弥勒降世不降世……
  穷苦人是没钱的,哪怕是有点钱,也不可能上交给佛母、护法。会费这一套在古代他行不通,不像是后世,入个什么会,都得交份子钱。
  所以,白莲教不可能是李祺的财团,那剩下的财团是谁?
  官员,商人。
  只有这两个选项,商人有钱,但不会搭理一个过气的驸马,除非是官员,也只有是官员,极有可能是与李善长有旧的官员,才可能冒如此风险,为其输出资金。
  徽州府虽然距离杭州很近,但杭州是浙江地盘,直属浙江布政使,徽州府是南直隶地盘,直属京师。徽州府出了事,谁也不会轻易联想到杭州府去,哪怕是有一天被发现了,也可以依靠着这种隐蔽操作,瞒山过海,保李祺安全。
  从这个角度来说,徽州府当年的官员十分可疑。可毕竟过去多年,这些官员有些已经死了,有些也退到地方,成为了乡绅势力,真正的地头蛇。
  如果安全局只暗中盘查,确实难以触及深处,想要了解真相,那就需要额外的权限:
  抓捕与刑讯权。
  “从细微处着手吧,待有一些证据之后,再抓人”
  朱允炆沉思之后,给予了安全局这个权利。
  或许这次行动会冤枉不少人,或许不少人会因此受罪,但事关当年的贪污与可能存在的利益输出,朝廷不可能不做调查。
  宁愿抓错,也不能放过这一条线索。
  顾三审凝重地答应下来。
  朱允炆想起在苏州的周登,这个家伙在徽州府发现了端倪,跑到苏州找自己的朋友上书,结果陷入牢狱之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