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184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洪武三年,安南国王陈裕宗去世,陈日煌继立,没过多久,陈日煌便为其伯父陈叔明逼死,陈叔明继位,三年后,陈叔明让位于弟弟陈端,仍旧操纵大权。在那时起,安南陈朝便不断进攻占城,占城国深受其害。”
  “洪武十年,陈端作为国王,亲征占城国,之后在战斗中为我占城大军所杀。安南陈叔明便立陈端长子陈炜为帝,陈叔明并没有将权力交给陈炜,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女婿胡季犛。陈炜帝不满,于洪武二十一年,密谋除掉胡季犛。”
  “胡季犛得知消息之后,通过陈叔明废掉了陈炜,立仅十岁的陈日馄为帝,洪武二十七年,陈叔明去世,至此,安南大权落入胡季犛手中。”
  “胡季犛胆大包天,心狠手辣,在四个月前,他杀掉了陈氏国王,大肆屠杀陈氏宗族,如今安南国已成了胡季犛的天下!此人不甘困守一地,对外采取的是征伐、杀戮之道,如今他正在大肆扩充军队,磨刀霍霍,而首当其冲者,便是占城!”
  “由此,我奉国王之命,特来大明求援,以求占城免于战火,为百姓求一条生路。郑大人,胡季犛一旦吞掉占城,必会挥师北上,威及大明,还请转知大明皇上,早做打算。”
  耶嘉僧远将事情简单地叙说了一遍,郑和严肃地听完之后,便走向文书,问道:“可都记录齐备?”
  “回大人,已记录妥当。”
  文书拿起文稿,递给郑和,郑和只扫了一眼,便递给耶嘉僧远,耶嘉僧远仔细检查之后,见没有差错,便点了点头,道:“劳烦大人。”
  郑和命人将文书收起,命人以八百里加急递送京师,如此国事,不得不急,然后安排船只,护送耶嘉僧远等使臣前往京师。
  张玉、朱能看着郑和,脸色都有些凝重。
  朱能询问道:“副总兵,我们是否留在此处,等待朝廷新的旨意?”
  郑和沉默不语。
  朱允炆的命令很清楚,那就是水师船队护送三佛齐使臣回国,顺便做一笔买卖。
  按正常打算,带船队出海,直接去三佛齐,简单。
  可眼下形势突变,让事态变得复杂起来。
  郑和必须考虑一点,若自己率水师船队主力去了南洋,那边朝廷又决定要帮助占城国,可仔细一看,船不够,根本就运不了多少人到占城国,如何是好?
  走陆路,直接进军安南?
  等朝廷整顿好大军,开拔物资,然后再一路跑到安南,没几个月是不可能的事,真要如此帮忙,占城国国王也可以跳海了。
  可若是不去三佛齐,就在这里空等朝廷新的旨意,不仅三佛齐使臣需要等,一众商人也得耗在这里。
  若朝廷的旨意是不帮占城,坐视不管,而郑和又白白耽误了一两个月,那岂不是误了国事?
  “你们认为,朝廷会出兵占城吗?”
  郑和严肃地问道。
  张玉思索了下,说道:“若是耶嘉僧远所言属实,我大明极有可能出兵。太祖时期,以安南陈氏为国王,那胡季犛竟胆大包天,篡位登台,如此恶行,作为宗主国,不得不动作一二。”
  郑和皱了皱眉,安南天变,若只是陈氏自相残杀还好说,最多算是陈氏家族矛盾,虽然解决的手段有些激烈。
  可现在,已经不是陈氏的问题了,而是黎氏篡位的问题。
  大明与安南的宗藩关系,是朱家与陈家的合同,突然跳出来个第三方黎氏,将朱、陈两家的合同给撕了不说,还干掉了合同一方当事人,那朱、陈两家好好的合同,还怎么执行?
  身为宗主,也是宗藩合同的发起者、参与者、当事人,大明置身事外的可能性并不大,最低姿态,也需要发个声明,诸如:
  大明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并予以谴责。
  郑和拿不准朱允炆的心思,也根本无法揣测,看着张玉、朱能,咬了咬牙,严肃地说道:“通知下去,明日出航,前往三佛齐!”
  朱能有些担忧,道:“当真不等朝廷旨意了?”
  郑和摇了摇头,道:“不需要等了,那耶嘉僧远自称是占城国使臣,是真是伪,尚不可知,纵他真的是占城使臣,朝廷也不可能听他一面之词发动大军,等朝廷了解安南实情,拿定主意,怕需半年之久。”
  “如此长的时间,足够我们完成三佛齐出使使命,若朝廷有意支援占城国,在我们归航时可停靠占城新洲港,在那里领旨,出兵助力占城国。”
  张玉击掌,老脸堆笑,赞道:“如此行事,两不耽误,可谓是奇绝之法,老夫佩服。”
  朱能深深看了一眼张玉,能让他说一句佩服,可不容易。
  “副总兵,广州商人以三佛齐使臣采买的名义,组织了二十艘船只,加入了船队。”
  参将李兴进门禀告道。
  PS:
  历史本身就充满着争议,它从未有盖棺定论的时候。
  书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喷也好,喜也好,惊雪都一并接受了。
  《大明》虽是穿越的小说,但对于一些历史性的内容,惊雪并不敢胡乱去写,安南、鞑靼、瓦剌、帖木儿帝国、日本等,我尽量都贴合明代时期的真实历史,以历史为基础去创作。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古今,吉令(一更)
  郑和很好奇,京师商人都没海船,想要出海还需要租赁,来来回回腾挪了几天时间,才准备好出航货物,这广州商人哪里来的船,怎么装的货?
  走出馆驿,站在高坡上,看着西面的码头,果是多出了二十艘船,还有不少人扛着箱子、抬着货物,进进出出。
  “大人,有人阳奉阴违,违逆朝廷海禁啊!”
  朱能有些愤怒,就差直接点了李景隆的名。
  郑和以为李景隆会收敛,拒绝广州商人,让其等待后续朝廷政策,可现在看来,李景隆已经给广州商人开了一道大门。
  “二十艘船可不是少数目,去南洋的船队已是庞大,再增船只,恐会引发南洋诸国的恐慌。”
  张玉一脸严肃地说道。
  郑和长长吐了一口气,张口道:“召集所有人,一个时辰后出航。”
  “可大人,他们……”
  朱能指了指广州商人的船只。
  郑和凝眸,低沉着嗓音道:“将三佛齐使臣与随行人员召集至我的座船之上,准备出航。”
  一个时辰出航的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原本在岸上休息的军士纷纷起身归船,沈一元看着黄发财等人,微微一笑道:“时间如此之短,他们又能准备多少货物?”
  广州商人着急了,纷纷找到李景隆,希望他争取一点时间,一个时辰,远远不够。
  李景隆听到了海上传来的军号声,苦涩地摇了摇头,回道:“军号起,万军从,诸位有时间在这里,还不如多搬点货物。”
  看着远处的海面,李景隆彻底清楚了,郑和是一个不会与自己合作的人,他还有原则。
  “我们只是答应让他们下海,至于能带多少货物,与我们无关。”李增枝一脸轻松与笑意,问道:“大哥,我们也该回京师了吧?”
  李景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着船队的方向说道:“商队下南洋是一个讯息,朝廷极有可能会解除海禁,重开市舶司。虽然我们要离开广东,但这里不能没有我们的人,南洋番香番货多紧俏,利多大,他们,我们,都清楚。”
  “大哥的意思是,留一只船队在这里,准备经商?”
  李增枝不确定地问道。
  “没错,经商。”
  李景隆直言道。
  李增枝摇头,不同意道:“大哥,一旦我们经商,那朝廷可就会收回我们的田产,我们再想掌兵可就太难了。辽王、珉王、代王不就是前车之鉴?”
  李景隆呵呵笑了笑,看着一向精明的弟弟,说道:“我们需要经商所得的银子,可不一定自己去南洋。咱们家还有几个信得过的人,让他们留在这里。”
  李增枝听明白了,李景隆的意思是安排几个掌柜下海,自己坐收海利。
  海面之上,军号声再起,水师船队开始拔锚,商船也开始调整风帆。
  “他们走了。”
  李增枝看着浩荡的船队分散在海面之上,目光中充满了自豪,这里面有些船只,是自己打造的。
  “他们在做什么?”
  李景隆眉头一皱,指着郑和的战船,他们拦住了广州商人的船队。
  李增枝也不解地看着这一幕。
  海面之上,朱能冲着广州商人的船队高声喊道:“你们是什么船队?”
  “我们是三佛齐使臣采买的船队。”
  有商人回应。
  “使臣在哪里,让他们出来。”
  朱能再问。
  “这个……”
  商人回头一个看,完了,三佛齐使团的人好像都去座船了,刚刚忙着搬货,他们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
  “使臣在座船之上,郑伯可为我们作证,还请大人通融。”
  商人呼喊。
  朱能退了一步,对军士吩咐道:“按朝廷禁令,片板不得下海,准备投石机,砸沉它们吧。”
  “遵命。”
  军士忙着整顿投石机,还有军士抬着大石头。
  广州商人看着这架势,顿时吓得脸色惨白。
  “片板不得下海,限你们速速靠岸,不得入海,否则,后果自负。”
  朱能的军士一次次喊着。
  “他们不会真砸吧?”
  “不会,我们身后是曹国公。”
  “是啊,曹国公可是镇南大将军,那郑和不过是副总兵而已,安心出海。”
  “可是……”
  “可是什么?”
  “他们已经砸过来了……快跑,转舵、转舵!”
  噗通!
  哗啦啦的海水腾空而起,冲入了商船,淋湿了来不及躲避的商人。
  砰砰砰!
  几声炮响之后,海面之上浪花四起,广州商人见郑和船队竟来真的,再也顾不得出海,连忙下令返港。
  朱能看着脱离开队伍的广州商人船队,咧嘴笑了笑,便返回了船舱。
  在郑和船上做客的三佛齐使臣郑伯听到了动静,却无法离开,因为郑和在敬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1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4/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