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朱允炆下榻,轻轻说道:“朕打算去东水关看看灾民安置的如何了,可还有什么不足,才人要不要随朕一起?”
  “臣妾也可以去?”
  骆颜儿惊喜地问道。
  朱允炆笑道:“微服私访,有何不可?午膳之后,朕派人来接你。”
  骆颜儿笑得很灿烂。
  简单用过早膳,朱允炆便走出承乾宫,对双喜道:“擢升骆才人为淑妃。”
  “遵旨。”
  双喜笑着,然后对骆颜儿行礼:“咱家见过淑妃娘娘。”
  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桌案上的审讯报告,深吸了一口气,道:“传刑部尚书侯泰、大理寺卿胡闰、都察院右都御史练子宁。”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
  鉴于水师总兵陈瑄罪行重大,朱允炆安排三法司连同各部尚书,会审陈瑄,如今给出的会审结果,让朱允炆有些不安。
  陈瑄,贪污巨大,蓄意谋反,欺压军士……罪名成立,当斩。
  抄没所有家财,夷灭三族。
  三人匆匆入殿。
  朱允炆指了指会审报告,道:“陈瑄本人可招供了?”
  候泰肃然道:“回皇上,陈瑄已悉数认罪,并签字画押。”
  朱允炆冷笑一声,道:“还真有如此不忠之人,既如此,他死朕没有意见。只不过,这夷灭三族,是怎么来的?”
  练子宁回道:“皇上,谋逆乃是死罪,夷灭三族已是轻了,按律,当诛其九族。”
  朱允炆清楚,三族是父族、母族、子族,这要追究下去,可就不只是一个人头,而是数十乃至上百个人头。
  动不动就灭人家全家,这合适吗?
  “陈瑄的父亲、母亲、子女,可都参与了谋反?”
  朱允炆皱眉问道。
  练子宁愣住了,侯泰与胡闰也有些不知所以。
  陈瑄都想有谋反之心了,要杀就一起杀了,谁会问他家里人有没有参与其中?
  难道不应该学习下太祖爷,一刀砍了肃静?
  朱允炆拿起会审报告,丢在了三人面前,道:“陈瑄他有罪,承认了,朕要杀他,他没怨言。可他的家人是否知情,是否参与其中,你们连询问都没有询问,便直接判定夷灭三族?拿回去,重新审议,调查清楚了,再报上来!”
  对于灭人三族、九族、乃至十族的事,朱允炆不感兴趣。
  后世没有连坐,不一样好好的过日子?
  威慑,不一定非要灭人满门。
  处理过陈瑄之事后,朱允炆又翻看了几份奏章,不痛不痒,并没有多少大事。
  打开一份奏章,仔细一看,朱允炆不禁一笑。
  杨士奇在国子监干得不错,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各类学科的重新编排,在经史子集课程之外,分设了数学、商学、农学、地志天文学、兵学、医学等。
  为了避免监生压力过大,精力分散,主课业仅仅包含了四书五经与数学,但无论是谁,想要从国子监肄业,都必须兼修两门杂学。
  杨士奇还天才地提出了一个构想,将国子监六堂改设为下三堂、上三堂。
  下三堂,修三年,理解四书五经,初步掌握数学、两科杂学。
  上三堂,修三年,深解四书五经,掌握更高数学,精研两门杂学。
  杨士奇的提议正合朱允炆的心意,京师初等学院是小学,府州县学是中学,国子监是大学。
  可在京师之中,它没府州县学,只有国子监……
  所以,京师初等学院的出路,只能在国子监身上想办法。
  小学直接升大学是不合适的,而杨士奇提出的下三堂,在朱允炆看来,便是中学一级的存在,嗯,国子监附中。
  朱允炆发现杨士奇这个在江湖上飘过的,与其他国子监祭酒明显不一样。
  无论是洪武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宋讷,还是张显宗,亦或是后来的程师周,他们对国子监的管理,那就是循规蹈矩,虽有革新,但总逃不出抓纪律、抓典型,真正体制上的变革,没有出现过。
  当然,也不能全怪他们,太祖时间,还也轮不到他们改制……
  杨士奇的奏折最后,内阁解缙的批示是:善。
  朱允炆微微点头,在革新国子监这一点上,解缙并不固执,于是提笔写道:“极善,准了!”


第二百零九章 心肺复苏救人(一更)
  东水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孙权时期,是古秦淮河流的枢纽。
  十里秦淮的“龙头”,便是东水关。
  朱元璋时期,为了控制秦淮河水位,将东水关作了改进。整个东水关为砖石结构,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每一层均有十一个“券”。
  这里的“券”,并不是买东西的优惠券,而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偃月洞”,类似于桥洞。
  最下面一层“偃月洞”设置有水闸,可通过水闸大小来调节秦淮河水位,上面两层,则是藏兵洞,外面设置有铁栅栏,以加强防御。
  东水关是进出京师的水道要地,繁华已久,无数船只停留此处,鳞次栉比,铺满河面。
  渡口处。
  一艘中型河船靠岸,两位年过四十,背着木匣的中年人下船上岸。
  左侧之人身材中等,略有些发福,面目和蔼,短小胡子,嘴角右侧长着一颗黑痣。右侧之人身材修长,偏瘦,每说几句话,总习惯性地捋下长胡子。
  “郁兄,这便是京师金陵了啊。”
  匡愚捋着长胡须,眼神中带着几分期许。
  郁震抬手拍了拍并不明显的肚腩,看着雄伟、繁华的东水关,赞道:“看来破败已成过去,如今这世道,日益昌盛,此乃国之大幸。”
  “哈哈,是极。不过灾民在何处,为何我没有看到?”
  匡愚张望着,眼前似乎只有商贾、士民,并未见有破落之人。
  “那里是商贾要地,也是官府码头,你看那里如何能有收获,匡兄,前面看不到的时候,就该回头了。”
  郁震颇有深意地说着,然后转过身去。
  匡愚也转身看去,只见河流对岸不远,是密密麻麻的单薄屋舍,数十缕炊烟袅袅而动,无数百姓正在官吏的引导之下,安置到屋舍之中。
  “看如此多房舍,少说也有上万人吧。”
  匡愚眉头浮出忧虑。
  郁震微微点头,道:“匡兄,此时还想直接去国子监报备?”
  匡愚摇了摇头,看向不远处的通济桥,道:“虽然我等受杨祭酒邀请,至国子监授课业医术,然灾民在前,我等若是不为,岂不是连医者仁心都失了?如此的话,有负医者之名,走,我们去看看。”
  郁震欣然答应。
  通过通济桥,便至了对岸。
  这里名为扇骨台,看似很好听的名字,实则算是困顿之地,这里的百姓以制作扇子为生,平日里生活算不得好。
  加之这里不挨着城,周围缺乏遮蔽树木,夏日暴晒炎热,冬日大风凛冽。
  若不是灾民入京师,扇骨台也只是荒凉之地,隔着对岸的繁华,隐藏在黑暗之中。
  可随着无数灾民进驻,扇骨台的烟火气逐渐升腾,一些小商小贩也瞄准机会,将铺子开在了周围,不过多以餐点、布匹为主。
  郁震、匡愚走入一个屋舍之中,打量了下房间,虽是简陋,好在有个床榻,风雨吹不进来,加上空间还算是大,住三四个人并不觉拥挤。
  “可有人身体不适?我们二人乃是郎中。”
  匡愚询问道。
  “我们这边没有大碍,倒是铁牛家的孩子吐得很厉害,两位神医可以去看看吗?”
  年近花甲的梁伍站了起来,询问道。
  “呵呵,神医什么的不敢当,还请长者带路。”
  郁震、匡愚侧开身,请道。
  梁伍走到院子里,高声喊道:“铁牛,铁牛,有神医来了。”
  前面房舍的草席帘子被拨开,壮实的铁牛走了出来,见郁震、匡愚气度不凡,颇为自信,便忙回屋里,将儿子抱了出来,喊道:“神医,救救我儿。”
  匡愚伸手道:“郁兄,请吧。”
  郁震也没有推辞,看了看孩子的脸色,翻开孩子的眼皮,也没有把脉,便起身说道:“这孩子是在江上开始吐的吧?”
  “是,是的,神医啊。”
  铁牛即震惊也惊喜。
  郁震笑了笑,道:“放心吧,没什么大碍,他只是连日赶路太累,身体虚脱,加上晕船,才导致呕吐,不妨事,只需喝点米粥,修养几日,便可痊愈。”
  “当真?”
  铁牛欣喜地问道。
  “哈哈,若出了问题,尽管去国子监找我,我名郁震。”
  郁震自信地说道。
  “谢谢神医。”
  铁牛终于放下心来。
  郁震、匡愚在灾民中走动,把脉问诊,开方治根,直至天色黄昏,两人疲倦地走到清水塘边,相视一笑。
  “你听说了吧,百姓抓药费用,官家一力承担,这在其他朝代,可是不曾听闻的啊。”
  匡愚肃然道。
  郁震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城,微微笑道:“你可没听清楚,不是官家一力承担,而是皇后一力承担。听这里的衙役说,皇后娘娘抢了二王一半的生意,在后宫也办了医用纱布厂,售卖的钱粮,都拿来赈济灾民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