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商人图利,转运货物,其实是一种简单的市场资源配置。
  朱允炆并不需要征用民力、兵力,将边关或山西等地的石油运输过来,商人会帮助自己完成这一切,只不过需要支付一定银钱罢了。
  夜风微动,吹散了朱允炆的思绪。
  朱允炆看向一旁的骆颜儿,轻声说道:“其实,他们最应该感谢的是你,是你的那双手触动了朕,是你的智慧,给了他们机会。”
  骆颜儿看着朱允炆,脸上的笑容,如春之花绽,从容且动人。
  翌日。
  马恩慧用过早膳后,对双喜问道:“昨儿皇上在哪个宫就寝的?”
  双喜苦涩地看着马恩慧,道:“回皇后,皇上昨儿在谨身殿就寝。”
  “谨身殿?”
  马恩慧皱了皱眉,终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朱允炆看着苏州知府姚善的奏疏,暗暗惊讶,没想到在这大明,竟然还有敢为天下人先的人才。
  北平布政使张昺解禁商人,朝臣反对,稍微透漏点风,说打算在北平府施行新商业之策,采取十五税一的商税,张昺都没反对,商人自己都没说什么,朝堂又开始躁动了。
  朱允炆正愁不知道如何切入革新商税,说服朝臣,现在好了,姚善这封奏疏,可谓是及时雨。
  “召解缙、黄子澄、夏元吉。”
  朱允炆欣喜不已。
  对于姚善的奏疏,黄子澄、夏元吉已看过复本,也猜到了朱允炆会召,只不过没想会如此之快。
  朱允炆直截了当地问道:“苏州府想要试行新商业之策,你们有何看法?”
  黄子澄为户部尚书,第一个回道:“皇上,新商业之策,改变了太祖时期三十税一的低税,会否过于损害商人所得利?若在苏州府试行十五税一,而苏州府之外的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常州府等地皆是三十税一,是否会让苏州府成为商税高地,致使苏州府商人奔离?”
  朱允炆微微点头,黄子澄在户部确实工作尽心尽力,能提出这两点,说明他对于商业问题,是下过功夫的。
  商业运作,如无形之手,自有规律。
  而朝廷管控,如有形之手,如果将这只手伸开,政策便是拇指,税收便是食指。
  商人跑还是留,就看拇指与食指,能不能捏得住。


第九十四章 急报,江西想要造反?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询问道:“夏侍郎,你认为加商税,害利几何?”
  夏元吉目光笃定地看着朱允炆,肃然道:“皇上,解禁商人,准其自由经商,便是极大利所在。虽将商税由三十税一升至十五税一,然如一条鞭法,融多税为一体,统为营业商税,细细盘算,商税所增,极为有限。臣认为可行。”
  如果单纯看待明代商税的税率,那可以说是历史朝代中十分低的一个朝代。
  但仔细深究的话,这个观点未必站得住。
  朱元璋定下商税为三十税一,相对于元朝的二十税一已然放宽很多。
  如果你在明朝做买卖,卖了十两银子的货物,所上商税,名义上不过三百多文。
  但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
  要知道做买卖,很多并非是在当地,你要穿州过府的,如果想要入城,需要交纳城门税,如果你走的是水路,也需要交纳船料钞或船料银。
  走累了,入住官店休息两天,这也是需要交纳一定税。
  想在这个地方卖东西,总需要门面店铺吧,就算是你插根鸡毛,提着小篮子,那也占位置的不是?
  这就需要交纳市肆门摊钞。
  如果觉得自己货物太多,一次性摆不下,需要放在仓库,好了,这就需要塌房税。
  塌房,即仓库。
  对了,若是货物销路不畅,没关系,你可以去找牙行,牙行帮你说和买卖,不过牙行税谁出,你懂得。
  虽然明初商税不多,品类不繁,但随着明朝的发展,商税明目日益增多,到了朱允炆时期,一些地方的关卡已经增加了好几重,为的便是多收商税。
  而这部分商税所得,是不会进入中央国库的。
  夏元吉很清楚,新商业之策并非只是简单的五个字,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商税的取消与规范,比如新商业之策直接取消了城门税,这看似不起眼,但对于商人群体而言,将是极大的利好。
  一个小小看城门的,说你的货有问题,不让你入城,你还真没办法,只能乖乖掏钱,好好伺候。
  再者,城门税没一个准头,主观性太强,今天收你五十文,明天可能就是三百文。
  将其彻底取消,对于商人而言,只有吸引力。
  何况,新商业之策不止取消了城门税,还规范了钞关税中的船料钞,取消了牙行税等,这些政策的施行,不仅不会让苏州府成为商税高低,反而会成为商税低洼之地!
  到时候,苏州府商业繁华将是必然的结果,其他周边府见状也会纷纷跟进,届时,大明新商税之法,将彻底铺开。
  解缙对朱允炆建议道:“苏州府既然有勇气,那便给他们机会试试,看看成效,再决定是否推行两京一十三省也不迟。”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姚善所请,朕是应允的,但不能只是苏州府,北平府张昺等待多时,商人渴盼已久,不宜再拖。不若一南一北,同步施行新商业之策吧。”
  解缙、黄子澄、夏元吉齐声答应。
  在确定了南北新商之策后,朱允炆又将目光投向了遏兼并国策,询问道:“听闻江浙一带国策施行较为通畅,但在江西一带,却遭遇了阻拦,进展缓慢,你们如何看?”
  “皇上,江西士绅较多,其兼并田产数量之多,可谓罕有。虽推动缓慢,但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引起大的动-乱。”
  解缙连忙回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严肃地说道:“士绅较多,并不是对抗国策的借口。这群人贪婪无度,手握众多钱粮,若是动-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朕打算给他们一个警告。”
  “警告?”
  解缙等人对视了一眼,有些迷茫。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刘辰为江西布政使,办事不利,贬为参政,由吏部左侍郎卢义接替刘辰,统管江西国策施行。你们意下如何?”
  “皇上,刘辰历来忠诚干练,国策推行缓慢实则有因,若因此连累,恐难安人心。”
  黄子澄有些担忧地说道。
  解缙轻松一笑,对黄子澄道:“尚书大人多虑,皇上此举可谓有利。一可警告江西各级官吏,若不认真推行国策,那下一个贬官的,便是他们。二则,一旦江西完成国策,卢义调回,刘辰依旧是江西布政使。如此一来,并无损害。”
  “皇上?”
  黄子澄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微微点头,笑道:“自当如此。”
  黄子澄赞同道:“若如此,臣没有异议。”
  朱允炆眉头一皱,说道:“江西困难,朕是知道的,底下有人骂朕,朕也是知道的。但没办法,为了大明社稷,为了大明盛世,朕不能不推国策!”
  “皇上在担忧江西不稳?”
  解缙敏锐地感觉到了什么,轻声问道。
  黄子澄、夏元吉听闻之后,都吃惊地看向朱允炆。
  若是解缙揣测没错的话,那皇上必然会采取其他的措施,而不止是,换布政使那么简单。
  朱允炆凝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士绅未必肯轻易割肉啊。”
  解缙等人嘴角有些苦涩,确实没错,只有人希望将别人口袋里的钱拿走,没人希望别人拿走自己口袋里的钱。
  “皇上,安全局刘长阁求见。”
  双喜连忙通报。
  “哦?让他进来。”
  朱允炆说道。
  刘长阁疾步而入,行礼之后,凝重地说道:“皇上,江西饶州安全局分部快报,饶州富绅暗中纠结乡党,意图抵抗国策,牵涉其中者,多达三百余人。”
  “呵呵,好啊!”
  朱允炆怒极而笑。
  解缙、黄子澄与夏元吉也吃了一惊。
  难道说,江西这群士绅还想造反不成?
  “传茹瑺、刘儁、徐辉祖、朱棣、宋晟!”
  朱允炆厉声说道。
  双喜答应一声,匆匆离去。
  解缙接过刘长阁手中的奏报,紧锁眉头。
  若真如此,此事不能等闲视之。
  国策虽然触及了士绅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在保护士绅利益,毕竟朝廷没有禁止土地买卖,只不过是增加了门槛、约束,让土地买卖更为公平。
  只要这些士绅愿意平等买卖,他们的田产依旧会增长,只不过赋税还是要缴纳的。
  纵然如此,他们依旧有利,总不至于抵抗国策,甚至造反吧?
  只凭着他们手下的地痞无赖,就敢和朝廷对抗?
  不说动用朝廷大军,就当地都司下属的卫所,也足以将他们踏平。
  这些人怎么想的?
  朝廷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割块肉,可他们硬是把脖子伸过来,这要一刀下去,就不止是一块肉的问题了……


第九十五章 朱允炆的瞒天过海
  谨身殿,一股肃杀之气弥散开来,宫门外的太监宫女,连走路都极为小心,生怕发出声响。
  徐辉祖怒目而视,高声说道:“皇上,江西士绅竟敢如此,臣请大军,兵发饶州!”
  茹瑺皱眉,反对道:“安全局所探,只不过是迹象而已,并无造反之事,冒然动用大军,不仅劳民伤财,且不利国策施行。微臣认为,只需要差令江西都司威慑地方,便可不战为胜之。”
  “茹大人,迹象二字还不足以证明其有反意吗?不若等他们纠集数千人,摇旗呐喊,公然反叛,再动大军戡乱,你意下如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