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49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周布农听到动静,出屋一看,见来人不少,不由一惊,仔细一看,为首之人竟是监生服,不由眼中带着鄙视,喊道:“路过的?该干嘛就去干嘛,不要打扰大爷办事!”
  胡浚毫不畏惧地走向周布农,看着挡在门口的打手,沉声说道:“让开!”
  打手们看向周布农,周布农冷笑着说道:“这户人家可是反贼,你若识趣,便应该速速离去,莫要耽误自身前途啊。”
  胡浚呵了一声,转头看向周布农,冷冷说道:“敢问,你是何人?”
  周布农一挺胸膛,喊道:“在下周布农,乃是长兴粮长,专职催缴征运税粮,这户人家不缴税粮,身为粮长,自应为朝廷办事,为皇上分忧,确保不少一粒粮地运抵京师!”
  “粮长?”
  胡浚微微点了点头,拱了拱手。
  周布农更觉威风。
  这个时代的粮长,确实有威风的本钱。
  粮长不是官,却有权。
  粮长制是太祖朱元璋搞出来的,是为了征收税粮服务的。
  在明朝之初,上一代的地主基本上都死了,新一代的地主数量还不够多,土地还很分散,这就让官府收粮很是困难。
  朱元璋一动脑筋,没人负责,那就找人负责嘛,这还不容易,弄几个粮长出来管事,不就解决了?
  粮长负责的范围是区,区纳粮是一万石,或是几千石,以后这个区,设置一个或四个粮长,负责田粮催征、经收、解运。
  等粮长送粮到了京城,老朱再举办个宴会,大家见个面,喝个酒,老朱一看,小伙子长得不错,身体素质也过得去,脑子又不好使,当个听话的官员还是可以的,大笔一挥,你别回去当粮长了,留下来当个户部主事吧。
  可是粮长怎么选?
  老朱的标准就是,谁纳粮最多,谁就当粮长,原因很简单,这些人给我老朱家做贡献了嘛。
  谁纳粮最多?
  地主呗。
  一批中小地主,就这样成为了朱元璋的基层管理支柱,与里长、甲长,共治底层。一些威风的粮长,甚至还兼掌听讼理狱之权,连县太爷,都需要看其脸色。
  周布农看着转身走向马匹的胡浚,冷笑道:“少年郎,好自为之啊。”
  胡浚从马身上的行囊里,掏出了一份文书,转身对周布农笑道:“周粮长,您听清楚了,朝廷废除粮长,大明再无粮长!”
  “什么?不可能!”
  周布农面色恐惧,慌乱起来。
  “朝廷文书便在这里,如何不可能?”
  胡浚丢下文书,看向一群打手,厉声喝道:“我乃大明农税总司队监胡浚,谁敢阻我入农户,一律以违逆之罪论处,还不让开!”


第五十八章 贫穷不是盛世,壮志的胡浚
  打手顿时慌乱,再不敢阻挠。
  胡浚进入房中,看着散落一地的糙米,还有满身是伤的一家人,就连那尚未成年的女子,脸上也有一道清晰的掌印。
  “官爷,我们纳税,我们纳税,就算是把那十亩地卖了,我们也会再凑够三石粮食,求求你们,别抢我家颖儿,她才十二岁啊!”
  王二牛爬到胡浚面前,连连磕头。
  胡浚被触动了,看着一家人跪在自己面前哀求,眼中含泪!
  土地啊!
  可是他们的立命之本,生活之根!
  一旦卖掉土地,他们将不再是自耕农,只能成为地主家的佃农,到时候,所有打上来的粮食,地主说拿走多少就是多少,他们一辈子也别想出头啊!
  十亩地,三石粮食?!
  一亩地摊了三斗粮食?!
  天杀的!
  现在亩产,寻常土地,一亩不过麦一两石,肥沃之地,也不过三石。
  就长兴之地而论,稻谷亩产大致在两石至三石之间。
  去岁长兴少雨欠收,听闻亩产只有一石多点。
  按一石算,一石十斗,三斗的税,那近三税一啊!
  如此重税,是太祖时期的税制,可这条税制,在洪武三十一年便被朱允炆废除了!
  这些可恶的粮长,竟然敢欺瞒乡民,依旧执行重税,而上交给朝廷的,却是按照朱允炆新税来缴纳!
  一进一出,全都落入了这些人的口袋里!
  胡浚在都事杨成轩等人震惊的目光中,跪了下来,双手搀扶着王二牛,喊道:“不用卖地,更没有人会抢你的女儿!是朝廷没做好,是朝廷对不起你们啊!我胡浚在这里告诉你,以后,再也没人抢你的地了,你再也不用缴纳重税了!”
  胡浚说完,跪拜而下。
  砰!
  一声沉闷的声音,令人动容!
  王二牛吃惊地看着眼前的官爷,他竟给自己这种穷哈哈的农户下跪了?
  这是怎么回事?
  他好像,还在流泪。
  胡浚拉起王二牛,拉起王家一家人,转身对外面的人说道:“都事大人,周布农妄行国法,肆意盘削,欺辱乡民,逼其卖田,抢掠其女,如此恶贼,你若再不动手,胡某必上奏朝廷,告知圣上,这便是我大明天下的真相!这便是皇上大人眼中的盛世!”
  都事杨成轩咬牙切齿,挥了挥手,喊道:“把周布农给我抓起来,押到长兴县衙,让知县亲自审讯定罪!”
  “呵,长兴的吴知县我可信不过!我看都事大人,还是亲自跑一趟的好!”
  胡浚强压怒火说道。
  都事杨成轩微微点头,说道:“既如此,那我便亲自去一趟,你也早点来!看来这长兴,要起风了。”
  胡浚肃然道:“我会给朝廷上书请愿,留在地方,地方不平,我不回国子监,不回京师了!”
  “胡兄你?!”
  杨成轩震惊地看着胡浚。
  他可是国子监的优等生,而且还是国子监中参与三大国本“国旗、国徽、国歌”设计的主要人员,此番一条鞭法事关民生,国子监监生能放弃国本之事,踊跃参与,已足以让杨成轩敬佩。
  若再放弃回国子监,留在地方,那将意味着,他很难跻身内阁!最多在地方上,苦熬资历,风风雨雨几十年,说不定也只是一个知县!
  这牺牲,太大了!
  胡浚摆了摆手,对杨成轩说道:“皇上不是要盛世吗?可你要知道,贫穷不是盛世!我老-胡便在这里给皇上看着,什么时候真正盛世了,百姓能吃饱饭了,再回去也不迟!”
  杨成轩肃然起敬,对胡浚深深作揖,起身道:“既然胡兄有如此壮志,那便加我一个如何?”
  “杨兄!”
  胡浚激动地上前。
  杨成轩哈哈笑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等格物致知,修心修身,如今家齐,自当为国效命。这地方,太穷苦了,当不起盛世之论,那我们便留下来,如皇上所言,和衷共济,披荆斩棘,将它改为盛世,如何?”
  胡浚紧握杨成轩的手,点头道:“我道不孤!我辈不孤!”
  京师,武英殿。
  朱允炆手中看着胡浚、杨成轩的奏折,眼神中透着几分敬佩,但在敬佩之外,还有无限的愤怒。
  底下的人,真拿自己的命令当耳旁风了!
  废除重税几个月了,竟然还有人公然在收!
  逼人卖田卖女!
  这还是在江浙,距离京师很近的地方,若是再远点,还不把自己当土皇帝了?
  “传告内阁,明日上朝!”
  朱允炆愤然道。
  双喜有些惊讶,匆匆跑去内传禀消息。
  内阁郁新、张紞、解缙三人对视一眼,都感觉到了皇帝的愤怒。
  自从朱允炆改了朝堂时间,朱允炆从没有临时召开过朝会,而这,是首次!
  “看来江浙地区的情况,触怒了皇上。”
  郁新叹了一口气。
  张紞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热茶,说道:“不查不知道,谁能想到,府县乡绅竟有如此多的问题,若是一个处理不当,洪武朝的灾祸,恐会再度出现,两位还是想想,如何消圣上雷霆之怒吧。”
  洪武朝的灾祸,便是朱元璋的杀戮手段。
  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的手段只有一个:
  杀。
  你不是贪吗?
  掉了脑袋,我看你怎么贪。
  暴力解决不了问题,还解决不了你?
  杀一个换一个,再贪再杀!
  洪武年代,可谓腥风血雨,能侥幸活下来的官员,可谓是祖坟着火,天天保佑的结果。
  如今建文帝朱允炆虽有仁德,但毕竟前有车,后有辙。爷爷怎么做的,孙子效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解缙拿起胡浚的奏折副本,仔细看着,说道:“让我说,皇上举起屠刀是必然的,只不过,这柄屠刀,未必是斩杀一地粮长、里长、甲长,或一府县官员的屠刀。”
  张紞抬动眉头,不解地问道:“何意?”
  解缙指了指奏折,说道:“这个胡浚,颇有见识。虽出身国子监,却不迂腐,善变通。你且看他这一句是‘弊政之本,在于乡绅广厦其田,贪婪成性,千万亩不足满其欲’。再看这一句,‘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可见府县之中的农户,生活的并不容易啊。皇上素来主张解决问题,而并非是解决人,燕王之事便证明了这一点。依我看,这一刀,恐怕会砍在土地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