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三年前,那个没有胡子的男人宛如神兵天降,带领一支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的自狮子国门口经过,他也曾派出使节求过同样的事情。
当时他以为大明就算再怎么强大,那样一支庞大的舰队,也该是那个老大帝国最强的底牌了。
毕竟强如狮子国的两个邻居,苏门答腊和满剌加都不曾拥有这样的舰队。
但三年后的今天,他又送走了一支更加强大的舰队。
这支舰队比三年前那支更强,他们的船更新,武器更先进,士气更旺盛。
而这样的舰队,都是出自那个强大的大明帝国。
据路过的商队所言,像这么强大的舰队,大明还不止这两支,他们的陆军更加强大。
迪苏里拉不敢想象,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度。
为何能够强到如此离谱?
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迪苏里拉的面容忽然坚毅起来,他抬起头,看着眼前的刘耶,坚定的说道:“王叔,我要去大明,去觐见那位传说中的大皇帝陛下。”
刘耶一愣,随即摇摇头道:“王上,大明有一句古话,叫做国不可一日无主,您若是去了大明,我狮子国百万众又该何去何从,还是让臣去吧。
还请王上放心,大明那位大帅收了咱们的礼物,臣去了大明,有他的照拂,就算买不到大明的宝船,想必多购买一艘福船并非难事。”
迪苏里拉坚定的摇摇头,一字一句道:“此生若不能去大明,生亦何欢?王叔不必再劝,我一定要去大明,见识一下天朝上国的威势,我绝不愿再做那井底之蛙!”
刘耶闻言,一脸仓惶道:“王上当真欲弃我狮子国百万国民耶?”
迪苏里拉深吸一口,定定的看着刘耶:“我未有子嗣,去了大明,王叔便为狮子国国主,庇护我狮子国百万民众于麾下,如何?”
“这如何使得?”
刘耶一下子就慌了,急忙跪在地上,拒绝道:“不可,自古以来,王位接替皆有定数,臣恐难当此大任。”
“我意已决,王叔不必推卸,我信王叔,定能庇护我狮子国民于羽翼之间。”
迪苏里拉一脸坚定的做出最后的抉择,随即转头用南洋语言吩咐道:“来人,传召上师,我要问询,另,责令国众,拜里阿耶儿自此为我狮子国王主!”
“不可,王上,不可啊!”
刘耶拉住迪苏里拉的袖子,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但迪苏里拉并未听劝,甩开袖子便大步离去,瞭望塔不远处,一个大明商贾打扮的文士正在等着他。
“王上!”
“上师,还请带我去大明。”
迪苏里拉走得坚决,只剩下拜里阿耶儿瘫坐在瞭望台上仓皇垂泪。
......
......
陈堪的船队航行一天一夜之后,终于到了进入了海峡之中。
马六甲海峡,自前宋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以来,便是中原王朝沟通世界的咽喉要道。
海峡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西段属印度洋,东南端连接大明南海。
海峡全长超过两千里,最宽处超过七百里,而最窄处仅有七十余里,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汉人的足迹,自前宋开始,便已深入这片领域,从这处海峡去,带回了远至欧洲,非洲的各种货物。
彼时南洋众多国度,皆以学习汉人文化,说汉人语言为荣。
但自前宋崖山海战之后,蒙古人肆虐中原大地,汉人沦为最低等的民族。
海上丝绸之路就此断绝。
而南洋众多国度也足足百年未曾见过汉人的踪迹。
一直到四十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重开大宋天,汉人的足迹再一次深入海峡。
而汉人一来到南洋,便迅速在南洋扎下根来。
各国重新开始学习起了早已被他们忘记的汉人语言,重新穿上了华美的汉人衣衫。
甚至很多汉人商贾被众多南洋国度拜为国师或王师。
但彼时大明施行海禁政策,往来的船队,皆以江南士绅豪族的船队居多。
所以那个时候的南洋众国只知北方那个庞大的国度再一次被汉人统治,新名字叫做大明,但对于那个国度究竟有多强大却不怎么清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郑和出海。
郑和庞大的船队让那个南洋一众国度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大国天威,也让他们知道了大明究竟有多么富足。
于是,许多小国纷纷派出使节北上,请求册封,请求通商,并尊称朱棣为大皇帝。
只是朱棣的天威也有笼罩不到的地方。
苏门答腊与满剌加自持远离大明,胆敢觊觎郑和麾下宝船。
所以,陈堪来了,陈堪领着另一支强大的舰队来了。
朱棣特意将陈堪从北京叫回来领着船队远征,自然不只是单纯的要陈堪接回郑和。
若只是接郑和回国,完全用不着陈堪这个胆大包天的人出手,随便遣一只水师南下即可。
而对于朱棣的心思,陈堪也能猜到几分。
无非就是要自己尽可能的发挥自己胆大包天的性格,给胆敢挑衅天威者一个狠狠的教训。
只是有些话不能明说,毕竟大明需要在四海诸国面前维持一个仁义的外表。
所以陈堪才会在船上和宋青定下来攻灭两国首都,活擒两国帝王的策略。
此举,不仅是要让南洋诸国知晓大明的强大,也是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天威不能触怒,触怒者死。
至于陈堪图谋南洋的计划,与朱棣的打算并不冲突。
毕竟南洋太大了,国度之多,局势之杂,远非辽东之地可比,要纳入麾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
而在这之前,大明的商队还是要继续做生意的,关税也是要继续收的,不然大明哪里来钱继续造坚船大炮?
“报~”
打头的巡航舰返程了,远远的便大吼出声。
陈堪所在的中军宝船之上,亲卫放下船梯,一个将士顺着船梯爬了上来,迅速跑到陈堪面前。
单膝跪地拱手道:“大帅,前方六十海里处,发现满剌加国战船!”
陈堪大马金刀的坐在一张四脚固定在甲板上的椅子上,单手拄剑,闻言,半阖的眸子睁开,淡淡的问道:“对方有多少人,多少船?”
“战船百余艘,人手三千左右,谭将军猜测,应是满剌加国的先头舰队。”
斥候口中迅速报出敌人的详细配置。
陈堪想了想,淡淡的吩咐道:“回去告诉谭丛,本帅授他临机决断之权,可自决进攻或是暂避锋芒。”
“得令!”
斥候的将士来得快去得也快。
陈堪起身走到甲板处,也没有多说什么。
海战不像陆战,可以有那么多战争形势,还能打成艺术。
海战凭借的就是坚船大炮,遇见敌人的船队,大炮轰过去,如果弹药打完对方的舰队还没有沉海,那就开船撞过去。
至于跳荡作战,跳入敌方船上杀人夺船之类的事情,仅限于没有热武器那个时期的小规模海战。
而现在,大明有了大炮。
但,也只有大明有。
所以,没有大炮的满剌加舰队在海上就是陈堪麾下舰队的活靶子,还是逃都没地方逃的那种。
若非郑和的弹药打光了,也不可能被他们拦在海峡之外。
第四百五十四章 雁过拔毛
热武器与冷兵器时代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陈堪坐镇中军,没办法第一时间将军令传递出去。
尽管这个时代有着旗语,但旗语传递消息毕竟也需要时间。
有些时候,战机可能稍纵即逝,所以陈堪不介意给予船上的几个主将极大的自主权。
当然,仅限于海战。
若是陆战的话,陈堪就要考虑敌人的先锋后面有没有隐藏着主力了。
大海上没有这个担忧,大海一望无际,并没有给给敌军主力隐藏踪迹的地方。
而且就算隐藏踪迹也没用,他们的战船还没开到陈堪麾下的舰队面前,大明宝船之上的大炮就能让他们命丧大海。
半个时辰之后,陈堪耳边隐约间传来一阵爆炸声。
想必是谭丛对满剌加的先头舰队开启了狂轰滥炸的模式。
可惜,炮轰模式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而后旗令传来的便是船队继续前进的消息。
陈堪咂摸了一下嘴巴,为谭丛的短小无力默哀了三秒钟,而后转身回了房间里。
现在苏门答腊退兵,海峡之上的兵力一下子就少了一半还多,只剩下满剌加国必定独木难支。
没了人海战术的加持,放任舰队与陈堪的船队火拼,那是在找死。
假如满剌加国国王拜里米苏拉不是个傻子的话,这会儿就该收缩防线退居陆地上。
顺便祈求陈堪麾下的船队只是去海峡对岸接另一只船队回国,而不是要复仇。
所以海峡前半段的路程应当是一帆风顺的。
至于后半段,陈堪没打算去。
满剌加将国都设在沿海地区,本是为了收过路费更加方便,现在反倒是为陈堪攻伐马六甲城提供了便利。
甚至陈堪都不用下船,只需在海上开炮,马六甲便会沦为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