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士_分节阅读_第374节
小说作者:子率以正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46
  声音停止,不代表本施雅里的怒气消散了,仅仅只是因为大帐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砸了而已。
  但是问题不大,只要这些汉人女子进入大帐让他宣泄一通,他的怒气就会很快消散。
  至于过程中他总会弄死几个汉人女子,也很正常,那些汉人女子大多是从南方的明国边境掳掠过来的,他们存在的唯一作用,便是给大汗泄愤。
  果然,片刻之后,大帐中就响起了汉人女子的求饶声,还有大汗的喘息声。
  又过了半个时辰,几个汉人女子将大帐中打理干净,顺便将一具同伴的尸体从大帐里拖了出来。
  这些女子脸上尽是麻木,哪怕他们拖拽的是自己的同胞,也没有一点温柔的意思,尽管那个已经死去的女子下体还流着血,她们还是毫不犹豫的将尸体丢到了草原上任由灰狼啃食。
  入土为安,不管是已经死去的那个女子吗,还是活着那些女子,都不会做这种无妄的奢求。
  到了草原上,她们最好的结局便是死后被狼狗吞食。
  至于凄惨一些的,就算死了,尸体还要被一群鞑子轮番折辱,更凄惨的,便是成为鞑子的口中之食。
  汗帐里的声音沉寂下去。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便有一群鞑子士兵用板车推着一车瓷器金器银器进了大帐。
  这是在为大汗下一次发脾气做准备。
  因为大汗总是发脾气,所以每一次送进大帐里的瓷器金器银器也就越来越少。
  一开始,还是用车队拉,后面就变成了用马驮,再然后嘛,就是用小板车推进去了。
  第二天,大帐中果然又传来大汗的咒骂声,只不过这一次咒骂的对象已经从阿卜只俺变成了阿鲁台,偶尔还会夹杂着马哈木的名字。
  ......
  ......
  陈堪正在推测本施雅里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合格的绑匪,陈堪自然要考虑到自己要绑的对象目前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下。
  然后陈堪就开始一路走一路推演。
  终于,在临近鄂嫩河畔的时候,陈堪得到了推演的结果。
  四个字:“水深火热。”
  没错,陈堪敢笃定,本施雅里现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需要他们去拯救的时候。
  至于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则是李让在参考了东汉末年汉献帝生活在曹操的淫威之下后,根据汉献帝的心理做出了推理。
  试问,一个傀儡,还是一个能够号令天下的傀儡,又怎么会甘心只做一个傀儡呢。
  就像汉献帝一样,他不想复兴大汉吗?
  不是的,他想,但他是个傀儡,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曹操手里,所以他根本没机会。
  他定然恨极了曹操,却又不得不与曹操虚以委蛇,因为不这样,他不仅没可能复兴大汉,甚至就连性命可能都无法保证。
  基于汉献帝的前车之鉴,陈堪很轻易就能推算出本施雅里的生活状态。
  如果说在刚刚定下这个计划的时候,众人还沉浸在俘虏本施雅里而立下的大功里。
  那么当陈堪推测出本施雅里的精神状态以后,众人想的便是如何拯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
  别的不说,他留在草原上只能当一个要地位没地位,要权力没权力,谁都能踩上一脚的傀儡大汗。
  但是到了大明就不一样了,他可以当安乐公,还可以当归义侯,只要会跳舞,娇妻美婢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君不见唐初颉利可汗在草原上时生活得水深火热,到了长安以后,一跃成为大唐歌舞团的领袖,堪称名利双收的典范。
  于是,众人怀抱着解救本施雅里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热切心情,来到了鄂嫩河便的一处丘陵脚下开始扎营。
  狂奔了几天几夜的路程,终于看见了被雾气弥漫着的肯特山,一群人的心情都很兴奋。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离解救蒙古大汗本施雅里的计划又近了一步。
  将士们在扎营,陈堪却是目光灼灼的看着百里开外的肯特山。
  肯特山是蒙古高原上的一座巨型山脉,能够很好的阻拦来自北方的湿冷空气,同时由于鄂嫩河流经肯特山以西,所以这里绝对谈得上是水草丰美的天选之地。
  否则,在鞑子撤出中原以后,也不会把汗帐安置在这里了。
  正是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才让鞑子能够短时间内恢复元气,让他们有底气与新崛起的大明帝国对峙。
  按照相声公式,此刻,当有捧哏。
  于是周石便自觉的把自己放到了捧哏的位置上,凑近陈堪好奇的问道:“侯爷,您在看什么?”
  陈堪从肯特山上收回视线,淡淡的说道:“本侯觉得,这么美的一座山,若是一把火烧了,未免有些可惜。”
  周石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倒也是,肯特山还是郁郁葱葱的样子最好看。”
  一旁的程风听见两人的对话,不由得挠挠头道:“可马上就要进入深秋,肯特山也要变黄了,况且草原上的草烧了,明年还会长出来啊。”
  听见程风这煞风景的话,陈堪和周石顿时转过头怒视他:“要你多嘴。”
  被两人呛了一句,程风有些委屈的别过头去。
  好在他也知道陈堪最近不怎么待见他,所以也不再继续煞风景。
  见煞风景的人消失,陈堪继续感慨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周石点点头:“今年烧了肯特山,以草木灰作肥料,明年此山必定水草丰盛,咱们也算做好事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 放火
  陈堪与周石两人在这里一唱一和,瞬间收获了无数的白眼。
  营地扎好,陈堪和周石也默契的停止了交流。
  这一次扎营的地点是方胥选的,两座高高隆起的丘陵之间有一小块平地,大营后面便是鄂嫩河,前面则是一条仅有十余米宽的小路。
  两座丘陵,恰好阻拦了肯特山看向这边的是视线,被敌方斥候发现的几率也要小得多。
  不过根据明军斥候传回来的消息,肯特山下的营帐一片寂静,似乎完全没有派出斥候打探周边的意思。
  估计是笃定了明军打不到这里。
  这倒是为陈堪提供了不少便利。
  当然,换做陈堪是本施雅里的话,也绝不敢相信一支仅有两千人小股明军竟然敢靠近肯特山百里的范围,而且不仅靠近了,还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扎下大营。
  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这一波,方胥主打的就是一个灯下黑。
  天色渐晚,陈堪坐在鄂嫩河边,一脸苦大深仇的表情与手中的一块干肉做着斗争。
  他不得不承认,夕阳下的鄂嫩河格外美丽,简直就像是一条碧绿色的玉带点缀在逐渐泛黄的草原之上。
  这么美的河流,竟然不在大明境内,实在是可惜了。
  望着眼前平缓的河水,陈堪的心不由得飞回了北京。
  也不知道现在大眼睛萌妹在干什么,有没有想他,三个小家伙的学业有没有落下,自家的水泥生意有没有做遍大明。
  还有那个张贯,现在他应该已经反应过来自己被坑了吧,不知道他有没有跑到侯府骂街。
  想完了北京想南京。
  一时间,陈堪的思绪万千,不知不觉,离开南京也一年多了,不知道朱高煦和朱高燧的争斗有没有落下帷幕,他们俩到底是谁占据了上风?
  还有好不容易收复的安南,有没有纳入大明的领土范围。
  还有五城兵马司,现在应该已经成了朱棣手上最锋利的两把利刃之一了吧。
  锦衣卫的纪纲,左都御史陈瑛,这两个狼狈为奸的家伙,自己不在南京的这段时间,他们俩坑害了不少忠臣吧?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浮现在陈堪的脑海。
  李景隆,方孝孺,陈洽,还有蹇义,宋礼......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被陈堪从记忆深处翻出来,不知怎的,此时此刻,他突然很想念方孝孺。
  也不知道方孝孺顶不顶得住陈瑛和纪纲的阴损手段,别被他们俩捅了阴刀子才好。
  想着遥远的往事,陈堪不知不觉便将手中的肉干啃得一干二净。
  夕阳落下,陈堪站起身来拍拍屁股,回到营帐中便蒙着头呼呼大睡。
  今夜他还有事情要做,趁着现在还不到时间多补充下睡眠是正经。
  夜深了,除了少数还在警戒的大明将士,剩下的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
  而警戒的将士们,无一例外手持沙漏,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咕咕咕~”
  寂静的夜空中,突然起了一阵夜枭的声音,如果此刻有人没睡,一定会发现这些像是夜枭鸣叫的声音并非是夜枭,而是几个手持沙漏的明军将士。
  此刻,他们手中的沙漏已经漏完。
  听见营帐外面传来的咕咕声,陈堪一下子从梦中惊起,随后开始着甲。
  一炷香后,一支百人上下的小队静静的脱离了大营,径直朝着肯特山的方向而去,为首的正是陈堪。
  而这一次,陈堪之所以不带着大部队前进,怕的就是弄出的声响太大,引起肯特山汗帐的警觉。
  三更天的时候,陈堪已经带着麾下百人小队逼近了肯特山大营三十里外的一处操场上。
  三十里,这么近的距离,若是让鞑子发现,他们必将死无全尸。
  毕竟根据斥候传回来的情报,肯特山可是驻扎着三万人大军。
  陈堪骑在马上,口中咬着木棍,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
  这里处于肯特山大营外围,已经能看见打着火把巡视大营的鞑子军队了。
  “侯爷,不能再过去了,否则咱们的行踪就该暴露了。”
  方胥取下嘴上的木棍,用只有两人能够听见的声音说道。
  陈堪咬咬牙,随后摇头道:“三十里还是太远了,一旦火烧起来,很有可能让他们逃离,再逼近十里范围!”
  方胥还想再劝,但陈堪已经拨开草丛,缓缓的朝着肯特山大营前进。
  静谧的草原上泛着点点星光,那是萤火虫在吸引伴侣鄂。
  十里路,陈堪带着麾下的百人小队足足摸了半个时辰。
  好在算是有惊无险,零零散散的鞑子斥候并未发现他们的踪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51页  当前第3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4/5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