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倒是迎头赶上鞑子的主力,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想想历史上李广的下场,陈堪可不愿成为李广第二。
争论半天,最终还是定下分兵之策的方胥率先开口:“侯爷,末将以为,既然鞑子在土默特川陈以重兵,自然便已经做好了大明派出小股部队偷袭的准备,咱们若是不想过早的暴露行踪,唯有转道东北方向,自塞罕山进入草原。”
此言一出,众人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路也绕得太远了。
陈堪手指无意识的敲击桌面,随后定定对方的看着地图。
西北和北边的去路被鞑子难住,现在他们能选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转道向西走灵州肃州,再北出河套平原,一条便是方胥方才所提到的塞罕山,两条路的距离差不多。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绕这么远的路,时间上便会拉长,要是走到半路粮食不够吃岂不是完蛋了。
沉思片刻,陈堪追问道:“其他人呢,有什么建议?”
周石上前一步,沉声道:“侯爷,若是照方将军所说走塞罕山绕到鞑子大军后面,且不说咱们的粮食够不够吃,就算粮食能勉强支撑咱们走到塞罕山,大军长途奔袭之下也必然疲惫不堪。”
周石的担忧正是陈堪所忧心的地方,方胥的提议固然稳妥,但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
陈堪点点头:“那你的意见是什么?”
周石沉思片刻,忽然指着土默特草原边上蟒水的小河道:“与其绕路,末将倒以为顺蟒水溯源。”
此言一出,陈堪的眉头皱得更深,因为蟒水的上游是另外一条内陆河,那条河被叫做小黄河,而据草原上的斥候传回来的消息,鞑子的大军便是驻扎在小黄河边。
若是顺蟒水溯源,那岂不是一头杀进了鞑子的老巢?
见陈堪面上露出忧心之色,周石有继续指着蟒水上游说道:“诸位且看,此处乃是三不勒川,三不勒川以西便算是河套地区,再往西便到了阴山。
鞑子陈兵小黄河,目的乃是为了应对宣府与大同一带的守军,而三不勒川乃是一座山脉,鞑子必不可能于山上陈兵,就算有,也只能是小股部队,若是咱们能翻阅过去,便能直抵河西之地。”
众人随着周石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了三不勒川几个小字。
但在座的众人都是常年与北元对峙的沙场宿将,都知道三不勒川上面根本没路。
所以,这个计划刚刚被周石说出来,便被众人否决了。
骑兵不走平路,去翻山越岭,那是脑残行为。
能不能翻过去两说,更大的问题是山下就是鞑子的大军,一旦被鞑子的大军发掘,他们别说穿到河西,能不能安然下山都是问题。
陈堪却是若有所思的盯着三不勒川喃喃自语:“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吸引住鞑子的目光,为咱们争取翻山的时间,那就好了。”
“呃~”
听见陈堪的自语,众将都是忍不住一愣。
如陈堪所说,若是能有什么东西吸引住鞑子的目光,纵然山上没路,他们也不是不可能翻过去,大不了自己开路嘛。
但,什么东西才能吸引住数万鞑子的注意力呢?
难道让宣化的守军倾巢而出?
一时间,众人能想到的答案只有这一个。
但宣大的守军和陈堪麾下这支部队不同,陈堪麾下这支军队属于禁军序列,只要朱棣认可这支军队的将领,就算陈堪带着他们跑到天边也没什么关系。
宣大的圣旨属于地方军队,想要有什么动作必须要有朱棣的圣旨。
“啪~”
陈堪突然一拍脑门,朱棣的圣旨,他有啊。
当初他谋划诸国时,朱棣曾给了他一张空白的圣旨在关键时刻用来保命。
现在陈堪若是用这封圣旨来调动宣府大同的军队,不需要他们真的踏足草原,只需要到长城关隘上进行一番军演,那鞑子的注意力便定然被吸引过去。
只需要三天时间,陈堪便有把握带着两千人翻过三不勒川。
翻山越岭什么的,对他来说简直小意思。
片刻后,陈堪目光灼灼的盯着方胥,方胥被陈堪的眼神盯得有些发毛,不由得出声问道:“侯爷,怎么了?”
陈堪朝他招了招手,方胥附耳过来,陈堪便将圣旨的事情告诉了他。
而方胥在听完陈堪的话后,却是陡然瞪大了眼睛,眼神中的惊慌怎么都掩盖不住。
“侯爷,假传圣旨,这可是死罪啊。”
方胥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的声音劝慰了一句,心中已经涌起了惊涛骇浪。
陈堪摇摇头,不满的瞪了他一眼:“叫你去办就去,哪来那么多话。”
方胥脸上露出纠结之色,毕竟侯爷说的事情实在太大胆了,搞不好最后功劳没立下,他反倒要挨上一刀。
拿着空白圣旨去调兵,这种事情,光是想想都忍不住让他心肝发颤。
看着方胥这没出息的样子,陈堪忍不住一脚踹在他屁股上,没好气道:“天塌下来有本侯顶着,有你什么事儿,叫你去办你就去办,你要是办不了,本侯不介意换人去办。”
最终,方胥还是没能抗住陈堪的淫威,骑着快马返回了京城。
圣旨这么重要的东西,陈堪当然不可能随时带在身上,所以方胥需要先回京城一趟,去到陈堪的书房里找到圣旨,再在圣旨上填好内容,最后去宣府宣旨让他们去长城上联合军演。
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三天时间。
但相比绕路需要的时间,这三天时间根本就算不上浪费。
唯有让陈堪有些心疼的就是那空白圣旨只能用一次,用完之后就作废了。
看来这次从草原回来,得问朱棣多要几张圣旨备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
其他人则是一脸懵逼的看着方胥突然离去。
他们不太明白,为何陈堪只是耳语几句,方胥便露出了那种表情,最后还满脸不愿的跑了。
见众将疑惑的目光投来,陈堪清了清嗓子道:“行了,都散了吧。”
自己有空白圣旨的事情,陈堪并不打算宣扬出去,以免牵扯到他们。
听见陈堪这么说,众人虽然好奇,但也识趣的没有追问,最后各自散去。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赐良机
陈堪带着两千骑兵在燕山山脉里等了三天。
这也意味着这支队伍白白浪费了三天的时间。
天气越发炎热,陈堪站在一棵大树底下,定定的望着来时的路,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证明他已经在这里等了许久。
与陈堪一起在这里等待的还有程风。
整座大营,也只有他们两个是闲人,其他人如周石之类的都需要随时戒备随时有可能出现的鞑子斥候。
程风看着几乎快要变成望夫石似的陈堪欲言又止。
片刻后,他还是对陈堪拱手道:“侯爷,要不然咱先回大帐歇会儿凉再来等?”
陈堪紧紧的抿着唇没有说话,主要是天气太热,他根本没有说话的欲望。
见陈堪不理会自己,程风只好自己跑回帅帐。
没一会儿便提着一壶冰水回到陈堪身后:“侯爷,喝口水吧。”
陈堪接过水壶,咕嘟咕嘟灌了几大口,将水壶还给程风,便又继续盯着来时的道路。
陈堪站在这里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等方胥,方胥的速度再快,要回京取圣旨,又要去宣府和大同传旨,怎么说也要三天时间,现在才两天半,方胥肯定还在路上。
况且,方胥的身份也不值得陈堪亲自站在烈日下等。
陈堪之所以站在这里,只是单纯的为了缓解心中紧张的情绪。
开玩笑,别看方胥走的时候他说得言之凿凿,天塌下来有他顶着,但这可是假传圣旨,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如果只是单单的假传圣旨也还好,以朱棣对他的宠爱,大不了从草原回来之后褫夺掉他的兵权,不再让陈堪领兵。
最主要的还是,万一圣旨传了,宣大的守军不信,那才是完犊子了。
不仅时间浪费了,圣旨也浪费了,还要背上假传圣旨的名声。
一想到那样的后果,陈堪心里的压力别提有多大了。
偏偏这个压力他还只能自己独自一个人承受。
他不站在这里缓解压力,难道要躺在营帐里呼呼大睡吗?
嗯,陈堪其实也试过,但是睡不着,根本睡不着半点,反倒是嘴角还因为着急上火起了好几个大水泡。
最后还是无意间走到了这里,心里面才逐渐安定了下来。
临近傍晚,程风送来一些干粮。
陈堪取了一块干饼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道路的尽头上忽然驶来两骑。
那两骑士正是周石派回去打探宣府守军动向的斥候。
两人还没靠近营地,便开始大吼大叫道:“好消息,好消息,宣府守军正在朝燕山长城进军......”
一听见这个消息吗,陈堪那颗提着的心终于瞬间落地。
宣府守军行动起来,那就说明他们并没有怀疑圣旨的真实性。
而宣府的守军开动了,那大同那边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宣府大同之所以合称宣大,便算是因为两地互为犄角,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有所动作,另一方便要立即跟上,否则便会有被逐个击破的可能性。
于是,陈堪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一边走一边还狠狠的咬了几大口手中糜子面饼。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往日里吃起来难以下咽的糜子面饼,现在吃起来竟然格外香甜。
回到营中,陈堪便迅速召集了几位高层骨干开会。
方胥不在,今日的会议便只有连同陈堪在内的六个人参加。
看着下方神色兴奋的五人,陈堪按捺住心中的惊喜问道:“诸位,宣化守军朝燕山长城靠拢的事情都知道了吧。”
周石率先上前一步拱手道:“回侯爷,此事末将已经知晓,这对于咱们来说可谓是天赐良机啊。”
天赐良机四个字出口,众将顿时激动得脸色通红。
是啊,可不就是天赐良机吗,大明大军压境,鞑子大军的注意力必然被大军吸引。
两相对峙之下,他们便有机会悄悄溜过三不勒川,这不是天赐良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