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士_分节阅读_第335节
小说作者:子率以正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46
  琢磨半天,陈堪还是决定先暂缓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什么时候朱瞻壑跟上了进度,什么时候再开始。
  “侯爷,涿州到了!”
  恰好此时云程的声音也在陈堪耳边响起,他便顺势将这些事情抛在脑后。
  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一眼望去,就见一座还算规整的小城映入眼帘。
  “涿州!”
  望着眼前的小城,陈堪喃喃自语了一句。
  这里是元修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是前元时期元大都的后花园,在当年,也曾是盛极一时的商业兴盛之地。
  可惜自大明定都南京之后,大量人口南移,使用运河的频率减少。
  这座城也就不可避免的的没落下来。
  宝船靠岸,云程问道:“侯爷,咱们是在涿州休整一下,还是直接启程去北京?”
  陈堪伸手拦住刺眼的阳光,目光似乎越过涿州看见了那座正在大兴建设的北京城,心下还有那么一点点激动。
  “直接去北京吧!”
  陈堪做出了决定,因为他已经看见了在涿州码头上朝他挥手的方胥,还有说在大同府等他的程风也赫然在列。
  二人身后,是一大群腰间别着短棍的闲汉,想来应是方胥寻来帮忙搬家的。
  走下宝船的一瞬间,陈堪忍不住有些恍惚。
  北方的风景与南方完全不同。
  南方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碧绿的风景,水网密布之间蕴藏的是小桥流水人家。
  北方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旷野。
  宝船在停靠在涿州码头上,运河的对面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田野里是是一堆又一堆,宛如将士营帐一般星星点点的草垛。
  夏粮已经收割,许多百姓正在田地里劳作,补种秋凉。
  望着无边的旷野,似乎整个人的心胸都要开阔不少。
  天很蓝,云也很低,除了空气有些干燥之外,没什么不好的。
  “侯爷,陛下主政北平时,曾在顺天府范围内大禁刀剑,这些泼皮闲汉便只能使用一根短棍争强斗狠,所以这些泼皮闲汉又叫棍夫。”
  云程正在给陈堪科普方胥和程风身后那些人的成分。
  虽然他也是第一次来管家,但仍旧能够将北京的人情风物讲得头头是道。
  这就是一个合格的管家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陈堪点点头,走到一个空地上静静的欣赏着北方雄厚壮阔的景色。
  云程则是已经很自觉的代入到了角色,将方胥和程风带来的闲汉指挥得团团转。
  方胥凑到陈堪身边,拱手道:“侯爷,北京城里现在到处都在改建,根本没法住人,所以属下自作主张的在金水河上游购置了一套三进的大宅院。”
  陈堪拍拍他的肩膀:“辛苦了!”
  本来陈堪也没想过住在城里。
  真正有身份的人谁住城里啊。
  现在的北京是什么样子陈堪完全能够想象得到,
  朱棣铁了心要将南京紫禁城原模原样的在北京也建一座,北京城里能住人就有鬼了。
  所以方胥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全家人直接搬到金水河上游去居住,这样就算将来朱棣真的迁都北京,也只能在下游喝陈堪的洗澡水。
  北方本就不像南方水网密布,大江大河更是少得可怜。
  一条金水河,已经是北京城里除了护城河以外数一数二的大河,等朱棣迁都北京,金水河上游的宅子将会成为稀缺资源。
  想到这里,陈堪心里忽然又生出一个发财的大计。
  趁着这个机会,将金水河上游的宅子全部买下来,等朱棣迁都之后,光靠卖房子,都足够陈堪的后人再过上十几代富贵生活。
  以江南那些官员的富裕程度,我一个平方卖他个百两黄金不算过分吧?
  说干就干,陈堪顿时摁着方胥的肩膀问道:“你有没有打听过,买下整条金水河上游的所有的宅子要多少钱?”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世界的参差
  “啊...这......”
  方胥的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随后脸色忽然变得难看起来:“侯爷,侯府是有一点家底。可金水河上游的宅子没有一千座也有八百座,卑职买了其中一座规模比较大的,花了白银二十万两......”
  一套宅子二十万两白银,一千套那得多少钱啊?
  “嘶~”
  掰着手指算了半天,陈堪得到了一个准确的结果,很多。
  反正以侯府的家底,肯定是买不起的。
  片刻后,陈堪风轻云淡的拍了拍方胥的肩膀:“哦,那没事儿了!”
  随后又露出一个鼓励的表情:“买宅子的事情,你干得不错。”
  “多谢侯爷夸奖。”
  道了声谢,方胥总感觉哪里不对,但陈堪已经大步流星的朝着已经搬家完毕的车队走了过去。
  长长的车队绵延了数里,侯府的下人那真是将能搬来北京的东西都搬过来了。
  毕竟下人们可是听说了,自家侯爷很可能要在北京住上三年以上,甚至是常驻北京不回去了。
  陈堪没有和女眷们坐马车,而是找了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坐上了车辕。
  北京陈堪不是第一次到了,但大明的北京陈堪还是第一次来。
  上一次陈堪来北京的时候,涿州城所在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房山区,而涿州城外的大片良田,业已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占据。
  大明的北京,风貌还是很原始的。
  城外虽然也有不少村落,但是比起天下首善之地的京师还是要差了不止一筹。
  入目所及,陈堪很少能看见散落在华北平原上的屋子有青砖白瓦的。
  大多数村落都是土坯加茅草组成。
  北京城郊外,给陈堪的第一感受是穷,且不是一般的穷,是极度的贫穷。
  北方不像南方,得益于前宋自东南亚半岛引进的占城稻被普及,江南的稻米每年都能做到至少两熟,所以在粮食上总是不缺的。
  而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幽燕之地,自古以来便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
  哪怕前元曾定都于此,也是搜刮百姓多于发展。
  走了一路,陈堪并未看见想象中的秋收万颗子的丰收景象。
  更多的是一群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的百姓在田中补种北方传统的农作物,糜子。
  很难想象,朱棣就是在这样一群,贫穷到连一件完整的衣衫都没有的百姓的支持下,一路从北平边疆之地打到了南京。
  可惜陈堪来晚了,不然他真的很想去问问建文帝,他是怎么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完美的绕开所有正确选项的?
  车队出发的时间不久,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便映入众人的眼帘。
  小河的风光秀丽,河边还能看见不少富贵人家的家眷在河边纳凉,与涿州附近田野上的贫穷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条金水河,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世界的参差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河道的尽头处,一座巍峨的城池映入众人的眼帘。
  那便是正在营造之中的北京城了。
  哪怕隔着老远远的距离,陈堪一行人也能看见北京城上空笼罩的飞灰和尘土。
  显然,如今的北京正在大规模的改造。
  北京是一座坐北朝南,方方正正的城池金水河自城北流进城里,又从南南流出。
  理论上来说,众人想要到达新家,从城中间穿过去是最快的。
  但看着城池上方的泥灰,陈堪决定绕路。
  在方胥的带领下,众人从城池东边的小路绕开,北京城的规模真的很大,顺着城墙绕路,足足比众人预料之中的时间晚了半天。
  终于,波光粼粼的金水河又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与此同时,一座座顺着河道两边修建的精美宅院也出现在了众人的眼中。
  显然,北京是有富人的,只是他们全都聚集在了金水河上游。
  这也不奇怪,没有哪个有钱人会去下游与那些苦哈哈一起使用上游富人用过的河水。
  而靠近了这片住宅区,河岸的风景也是陡然一变。
  先是河道两旁的湿地里出现了连绵不绝的荷花丛,宅子与宅子之间也被一簇簇的木芙蓉间隔开来。
  公共区域上种满了娇贵洛阳牡丹,亭台楼阁显得古朴淡雅,以太湖石垒成的假山......
  变化最大的就是众人脚下的泥土路变成了整齐光滑的大理石铺成的小道,大理石铺成的道路四通八达,远的甚至延伸到了住宅区外面的田野里。
  来到这里,陈堪便跳下车辕开始步行,对于这里的环境,陈堪是满意的,虽然是在北方,却也让人有一种置身于江南水乡的感觉。
  唯一不美的就是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遮荫,夏天肯定很热。
  云程凑在陈堪身后,为陈堪解说道:“侯爷,此处乃是前元时期北元贵族的居所,北元退回草原之后,陛下来北平就藩,便将此处的宅子赏赐给了王公大臣,所以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
  “哦!”
  陈堪点点头表示明白。
  难怪这里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感情是怕刺客藏匿其中。
  没一会儿,众人便在方胥的带领下走到一处大宅子门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51页  当前第3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5/5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