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
一点猪油,一点酒精,一点草木灰水,再加一点路边摘来的野花,五文钱的成本他已经说得很高了。
并且肥皂伴生的甘油也可以卖钱,只是甘油的产量不稳定,陈堪便没打算和别人合伙。
陈堪直视着张信审视的目光,正色道:“五文钱,已经抵得上普通百姓的一顿饭钱,不算低了。”
张信又问:“你打算卖多少钱?”
“香水一贯钱,肥皂五十文钱。”
“你疯啦?”
张信难以置信的看着陈堪道:“一瓶子水你敢卖一贯钱?”
肥皂卖五十文钱他还能接受,毕竟市面上的澡豆差不多也要二十文一颗,而一块肥皂的体积,差不多是一颗澡豆的五倍。
但一瓶水卖一千文,他实在是不敢想象。
五百倍的利润!
他怎么敢开口的啊?
陈堪慢条斯理地应道:“香水是富贵人家用的东西,不卖个一贯钱怎么配得上富贵人家的身份?至于肥皂,普通人家也能用得到,本官就不赚那些苦哈哈的钱了。”
张信被陈堪无耻的嘴脸给惊呆了,五十文钱不叫赚钱?
那可是二十倍的利润啊。
疯了,疯了!
张信觉得自己有些精神错乱,他不知道究竟是陈堪疯了,还是他疯了?
陈堪就这么看着他的神色变幻,等待着他从震惊中醒来。
张信端起酒杯,狠狠的灌下一大口酒,随后眼神炽热的看着陈堪,低吼道:“怎么个合作法?”
陈堪将事先准备好的合约递到张信身前,淡淡的说道:“我负责生产,由将门全额出资建造厂房以及购买生产设施,同时负责组织商队将产品销往外地,所得利润,将门拿两成。”
“两成?”
张信一下子冷静下来,他感觉陈堪在侮辱他,将门要负责打开销路,还要负责建设厂房投资商铺聘请人手,可以说要花钱的地方都让将门出了,竟然才能拿两成?
他皱眉道:“陈大人,你只负责生产,便要拿走八成利润,你觉得这合适吗?”
陈堪有些愕然:“谁说本官占八成了,本官早就说了,这是陛下的生意,本官只是个跑腿的而已。”
“什么意思?”
张信的眼神有些不善,他觉得陈堪这是在将他当成傻子糊弄。
陈堪双手一摊:“陛下占五成干股,秘方是本官的,本官占三成,将门白捡两成利润,哪里不合适?”
张信诧异道:“陛下占五成?”
陈堪冷笑道:“香水与肥皂的利润有多大,本官刚才已经给侯爷细细的算过,侯爷不会以为,凭将门与本官便能将这口肥肉全部吃进嘴里吧,侯爷就不怕被撑死?”
此言一出,张信终于清醒过来,一时间,他的眼神有些惊疑不定。
确实如陈堪所言,这其中的利润太高了,高到他所见过的任何一种商品,如果不抱一条大腿,将门只怕真的要被撑死。
沉吟片刻,张信理清了其中的道道。
他看着陈堪点头应道:“好,此事,本侯替将门全体同僚做主了。”
“呵呵,恭喜侯爷。”
目的达到,陈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不知不觉也写到三十万字了,从开书以来几乎天天五更,各位读者老爷看得爽的话,请投一下票票。另外,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求打赏。」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卫所制度的弊端
与张信的谈得还算愉快。
陈堪就知道,只要利益足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谈的。
张信在合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便唤过管家吩咐道:“持本侯的名帖,去请西平侯,泰手侯,靖安侯,成国公,淇国公,新城侯前来……赴宴。”
张信一声令下,几乎将在京师的所有实权派将领给邀请了过来,不到半个时辰,一众公侯便齐聚在隆平侯府。
他们也收到了陈堪遣人送过去的香水和肥皂,一听隆平侯府的下人说陈堪已经找上了张信。
便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当张信将陈堪的分配方式,以及这两样事物的成本与售价告知一众大将军时,大将军们同时露出了与张信刚得知时一样惊掉下巴的表情。
不是大将军们没有见过世面。
主要是,这其中的利润实在太惊人了,惊人到他们家中所有的商队加起来,利润或许还没有这两样事物高。
虽然整个将门只占两成份子,但一旦这两样东西在全国普及开来,甚至运出海外销售。
这么巨大的财富,分到每一家手里,那也不算少了。
沐晟初步估计,若是运作得好,每户每年的进账不会低于五万两银子。
那是相当于白捡得来的五万两银子。
沐晟估算出来的数据一出,一群早已身居高位,将心磨练得与石头一样硬的武将们顿时不淡定了。
五万两!
而且是每年五万两,大手笔,这绝对是大手笔。
一群本来看陈堪不顺眼的武将们,看他的目光忽然就和善起来。
怎么形容呢,就好像在看一坨行走的人形黄金,或者,换个好听的说法,就像在看活的财神爷。
大将军们都不是蠢人,知晓为何陈堪会将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让出来。
于是脸上纷纷露出和善的笑容。
“不愧是方先生的弟子,这份视钱财如粪土的淡定,可比我们强多了。”
“有时间多来府中坐一坐,也让府中的逆子沾沾你的灵气,说起来尔父陈恒,当年与本将也有些交情……”
“是极,说到底,陈小子还是出身将门,这不,有什么好东西,先想着的还是咱们将门啊。”
“哈哈哈哈,不错不错,普定侯后继有人啊……”
什么叫钱是王八蛋,越看越好看,这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一群丘八,还将陈堪自动划拉到将门一边了,连他的死鬼老爹,活着的时候也变成了他们的至交。
这就是送厚礼的作用。
用五万两银子,换来与将门的和解,陈堪觉得很值。
更重要的是,往后有了香水与肥皂做纽带,陈堪便能将将门绑在他的身上。
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将秘方透露给将门。
将秘方紧紧地握在手中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假如以后陈堪落难,看在每年会损失五万两的面子上,大将军们也会随手拉他一把。
这几个月以来,陈堪就像一只蜘蛛,不断的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将皇室,将门,文官都变成了网上的一个节点。
连接这些节点的线,是利益,是陈堪的能力。
而这张网的正中心,就是陈堪自己。
现在这张网还很脆弱,但陈堪相信,总有一天,这张网会变得坚不可摧!
当在京师的大将军们在合约上都签上自己的名字,摁过手印之后。
张信招了招手,各种山珍海味便像流水一般被抬了上来。
侯府里蓄养的歌舞伎来到课堂,开始为食客们表演起助兴的节目。
沐晟主动同陈堪攀谈道:“你提议的改土归流之策,陛下与吏部已经同意了,本将过几天回去云南,会率先挑选几个府县开始实行。”
陈堪朝沐晟举杯示意,问道:“侯爷要回云南了吗?”
沐晟道:“云南的局势混乱,本将不能长时间逗留京师,能回来看一眼,已经很满足了。”
陈堪点点头:“那小子便先恭贺侯爷马到功成旗开得胜了。”
“借你吉言,本将也希望云南的混乱局势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掉。”
二人干巴巴地聊了几句,气氛远谈不上热烈。
沐晟忽然感慨道:“陈小子,你是个有能力的,将来在边疆之事上若是有什么好的点子,千万不要藏着掖着,守在边疆的将士们,日子并不好过。”
陈堪点点头,并未多言。
其实纵观整个大明朝,不止是边军,而是所有军户的日子都不好过。
大明朝的军制是卫所制度。
太祖爷当初成立这个制度时,本意是为寓兵于农。
军户世家,父死子继,军事素养亦可父传子,子传孙,这样大军的战力也能有保障,军户在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朝廷养百万兵,可不靡费百姓一粒粮食。
不得不说,太祖爷在位时,卫所制度确实为大明军队的百战百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基础。
并且,太祖爷连军户繁重的生活负担也考虑到了,给出了很好的补偿。
多给土地,免除差役。
同时,军户上升渠道也比普通百姓要容易,只要在战场上立功,就能封官封爵。
照理说这完全算得上一个利于民生,利于强军,两全其美的政策。
但.....理想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太祖爷什么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考虑到人心。
时间一久,卫所制度强大的弊端就爆发出来了,首先是权力过于集中,卫所军官对军户手握生杀大权。
这就导致军官们役使军户如役奴婢,不仅大肆侵占军户田产,还把军户变成自己的私兵与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