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陈堪的房间,比他两个师兄的还要大上一些。
当然,也就是房间大了一点,陈设都是一样的。
一张木窗,一个书桌,几本书,几套洗得泛白的旧衣裳。
陈堪累极了。
倒在床上,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
...
日上三竿时分,陈堪打着哈欠走出了房间。
不大的小院子安静得落针可闻,陈堪逛了一圈,没人在家。
来到柴房,还有熬好的粥。
不用说,肯定是给自己留的。
喝了点粥垫了垫肚子,陈堪便出了门,然后循着记忆中的方向,朝着西城秦淮河边,已经被尘封多年的普定侯府走去。
钥匙和地契之类的,昨日送陈堪和方孝孺回来的亲卫已经留给陈堪。
虽然住在方孝孺家也很舒服,不用去干活,不用去挣钱,也不必为了生计所奔波。
但此陈堪非彼陈堪。
寄人篱下的日子哪里会有自己一个人来得舒服。
自己竟然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朱棣打进应天已经半个多月了,该抓的人都抓完了,该杀的人也都杀得差不多了。
虽然还是有许多兵丁在街上巡逻,但更多的也是为了维护城中的秩序。
所以现在的金陵城还算太平。
百姓们也大多恢复了日常的生活。
建文朝存在了四年,和朱棣打了四年的仗,但其实真正乱的地方在黄河以北。
江南之地反而没有受到多少波及。
就这一点来说,陈堪还是比较欣赏朱棣的。
因为从一开始,他的目的就很明确。
乱朝廷而不乱天下。
他要的不仅是皇位,他还要一个完整的大明天下。
所以这四年虽然都在打仗,但真正被战争所影响到的平民百姓确实不算多。
至少比起历朝历代所发生过的政变,这一次对百姓造成的伤害,不算过分。
陈堪一边回想着靖难之役,一边慢吞吞的走着。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条波光粼粼的大河边上。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陈堪随口念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
没有别的意思,主打的就是一个应景。
因为普定侯府就坐落在秦淮河畔乌衣巷内,而陈堪现在的身份,也是寻常百姓。
眼前的高大的府邸,对于陈堪而言,熟悉又陌生。
大门上的牌匾已经被摘走,铜门上满是墨绿色的铜锈,门上的封条经历了多年的风吹雨打,也只剩下了几根泛白的布条。
唯有大门台阶下的两座石雕狮子依旧威风凛凛,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府邸的主人辉煌的过往。
陈堪从腰间取下钥匙,插进门上的铜锁。
“咔嚓。”
铜锁应声而开。
陈堪推开沉重的铜门,岁月的沧桑感便扑面而来。
入目所及,所有的建筑都已经残破不堪。
院子里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地上积起的落叶没过了陈堪的脚背。
陈堪闭上眼睛,努力的搜寻着与这座府邸有关的记忆。
十多年前,这座残破的宅子曾是盛极一时的侯府,也曾人声鼎沸,往来者,非富即贵。
而那个陈堪,也曾是这座宅子之中举足轻重的小侯爷。
时隔多年,如今早已物是人非。
睁开眼睛,陈堪觉得自己现在的感情很微妙。
明明自己不是那个陈堪,但此时此刻,他仿佛又变成了那个陈堪。
他没有着急清理眼前的杂草,而是凭借着尘封的记忆绕过前院,慢慢的往后院走去。
普定侯府,占地三十余亩。
其内花园,假山,湖泊应有尽有,江南独有的青瓦白墙之间蕴涵着独特的韵味。
在寸土寸金的秦淮河,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陈堪愿意将这座宅子卖掉。
他马上就能跻身富甲一方的大富豪系列。
陈堪看着后院宛如一片镜面一般的小湖怔怔出神。
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数不清的亭台楼阁与房檐屋舍。
这哪是一座宅子,这明明是一座小型的城池!
得花多少钱才能将这座宅子修缮一遍啊。
陈堪很惆怅,妈的,难道来到大明了,还得过着被钱卡住脖子的日子吗?
就在陈堪惆怅的同时,金陵城西三十里处,一行数百人的队伍正缓缓的向着金陵驶来。
队伍两边的骑士,各打着一面黄纛大旗,大旗上用金线绣出一个大大的“晋”字。
两面旗帜迎风招展,表明了队伍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第十四章 退婚
临近金陵,队伍之中,为首的骑士看了一眼高大的金陵城墙。
翻身下马来到队伍正中那一辆马车旁,单膝跪地请示道:“王爷,京师到了,是否在城外休整一番?”
“那便休整一番再进城吧。”
马车里,一只白皙的手探出,拉开门帘。
一个约莫而立之年的男子跳下了马车。
男子身着四爪蟠龙袍,面白无须,一双眼睛英气勃勃。
他伸了个懒腰,看着金陵城墙叹道:“好几年没有来京城了,不曾想,如今这座城池已经换了主人。”
说完,眼里不自觉的闪过一丝憎恨之色。
随后,男子转身来到另一辆马车旁,说道:“瑜儿,到京师了,下车歇息一下吧,我们一会儿再进城。”
“嗯。”
马车里,一声宛若黄莺一般清脆的女声响起。
随后一个眉眼如画,约莫二八年华,身着一身淡青色仕女长裙的女子掀开门帘下了马车。
女子虽然年岁尚浅,但那双宛如秋水一般的眸子里却透露出一股看透世事般的淡然。
这是个有故事的女子。
......
......
陈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整座宅子逛了一遍。
顺便计算了一下修缮这座宅子需要多少银子。
最后得到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很多!
倒不是陈堪真的计算不出来需要多少钱才能将宅子重新翻修一遍。
主要是,如今大明的货币体系紊乱,实在是不好计算。
自从洪武爷发明了宝钞这个东西,就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洪武爷又不懂得什么叫社会经济学。
见只是一张纸,便能换来无数的物资。
仰天大笑曰:“不就是钱吗,老子有的是!”
最终,宝钞滥发的情况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百姓们纷纷将手中的金银铜钱埋进了猪圈,然后拿着朝廷滥发的宝钞去购买物资。
随着越来越多的宝钞流进市场,于是,大明的市场就乱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明货币体系的崩塌,朝廷的信用彻底破产。
宝钞也变成了一张毫无价值的废纸。
所以如今大明百姓的交易方式,更多的是选择以物易物。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陈堪如今身无分文。